武林靈隱寺誌卷之八

詩詠I1Z中华典藏网

詩乃心聲,有觸即發,此風人之旨也。凡世間嬉笑唾罵與夫飲食宴樂,皆足以陶寫性靈、琢磨新句,而況名勝莊嚴有如武林靈隱者乎。鷲峰小朵載二猿以西來,慧理大師懸一瓢於東土。冷泉亭下,泉響淙淙;桂子月中,天香冉冉。仰殿閣之宏制,不信人間;禮金像之慈容,儼然天上。其他一石一樹、一鳥一花,今今古古、往往來來,接引多端,暢滌人意;興至詩隨,沉吟良久。有意無意,固已得之;不即不離,其有會矣。為誌詩詠十二。I1Z中华典藏网

五言古I1Z中华典藏网

三生石I1Z中华典藏网

謝靈運I1Z中华典藏网

四城有頓躓 三世無極已I1Z中华典藏网

浮歡昧眼前 沉憂貫終始I1Z中华典藏网

壯齡緩前期 頹年迫暮齒I1Z中华典藏网

揮霍夢幻頃 飄忽風雷起I1Z中华典藏网

良緣殆未謝 時逝不可俟I1Z中华典藏网

驚擬靈鷲山 尚想祗洹軌I1Z中华典藏网

絕溜飛庭前 高林映窗裏I1Z中华典藏网

禪室棲空觀 講宇析妙理I1Z中华典藏网

與從姪杭州刺史良遊天竺寺(唐以前靈鷲稱南天竺,有論在首卷)I1Z中华典藏网

李白I1Z中华典藏网

掛席淩蓬丘 觀濤憩樟樓I1Z中华典藏网

三山動逸興 五馬同遨遊I1Z中华典藏网

天竺森在眼 松風颯驚秋I1Z中华典藏网

覽雲測變化 弄水窮清幽I1Z中华典藏网

疊嶂隔瑤海 當軒瀉歸流I1Z中华典藏网

詩成傲雲月 佳趣滿吳州I1Z中华典藏网

題天竺寺I1Z中华典藏网

崔顥I1Z中华典藏网

晨登天竺山 山殿朝陽曉I1Z中华典藏网

澗泉爭噴薄 江岫相縈繞I1Z中华典藏网

直上孤頂高 平看眾峰小I1Z中华典藏网

南州十二月 地暖冰雪少I1Z中华典藏网

青翠滿寒山 藤蘿覆冬沼I1Z中华典藏网

花龕瀑布側 青壁石林杪I1Z中华典藏网

鳴鐘集人天 施飯聚猿鳥I1Z中华典藏网

洗意歸清淨 澄心悟空了I1Z中华典藏网

始知世上人 萬物一何擾I1Z中华典藏网

北高峰I1Z中华典藏网

蘇軾I1Z中华典藏网

言遊高峰塔 蓐食治埜裝I1Z中华典藏网

火雲秋未衰 及此初旦涼I1Z中华典藏网

霧霏巃谷暝 日出草木香I1Z中华典藏网

嘉我同來人 久便雲水鄉I1Z中华典藏网

稍觀小舉足 前路高且長I1Z中华典藏网

古松攀龍蛇 怪石坐牛羊I1Z中华典藏网

漸聞鐘磬音 飛鳥皆下翔I1Z中华典藏网

入門空無有 雲海浩茫茫I1Z中华典藏网

唯見聾道人 老病時絕糧I1Z中华典藏网

問年笑不答 但指空藜牀I1Z中华典藏网

心知不復來 欲歸更傍徨I1Z中华典藏网

贈別留疋布 今歲天早霜I1Z中华典藏网

靈隱寺I1Z中华典藏网

林逋I1Z中华典藏网

山堂氣相合 旦暮日秋陰I1Z中华典藏网

松門韻虛籟 靜若鳴瑤琴I1Z中华典藏网

舉目羣狀動 傾耳百慮沉I1Z中华典藏网

按部既優遊 此時振衣襟I1Z中华典藏网

泓澄冷泉色 寫我清曠心I1Z中华典藏网

飄颻白猿聲 答我雅正吟I1Z中华典藏网

經臺復丹井 捫蘿嘗徧臨I1Z中华典藏网

鶴蓋青霞映 玉趾蒼苔侵I1Z中华典藏网

温顏照喬木 真性訝幽禽I1Z中华典藏网

所以仁惠政 及物一何深I1Z中华典藏网

灑翰嶙峋壁 近駕栴檀林I1Z中华典藏网

回瞻窣堵峰 天半千萬尋I1Z中华典藏网

靈隱寺I1Z中华典藏网

梅詢I1Z中华典藏网

(詢知仁和,有靈隱寺詩十首,勒石冷泉亭上,今存七首。)I1Z中华典藏网

千峰凌紫煙 中有梵王闕I1Z中华典藏网

靈盻樹幽棲 塵心自超越I1Z中华典藏网

松篁發春靄 桂實墜秋月I1Z中华典藏网

爭得謝人世 茲焉老華髮(右本寺)I1Z中华典藏网

古竇鳴幽泉 蒼崖結虛宇I1Z中华典藏网

六月期客遊 披襟苦徂暑I1Z中华典藏网

開窗弄清淺 吹鬢疑風雨I1Z中华典藏网

不見白使君 煙蘿為誰語(右冷泉亭)I1Z中华典藏网

竺慧指此峰 飛來自靈鷲I1Z中华典藏网

猿鳥曾未知 煙嵐尚依舊I1Z中华典藏网

興亡謾千古 天地豈關紐I1Z中华典藏网

秪恐丹壑移 他年卻西走(右飛來峰)I1Z中华典藏网

鶴髮山中人 流水鑿幽石I1Z中华典藏网

如凭青玉案 分遞白雲液I1Z中华典藏网

泠泠濺鼎俎 琴瑟穿瑤席I1Z中华典藏网

醉坐三伏中 煩襟自消釋(右曲水亭)I1Z中华典藏网

矯矯淵下龍 潛神在靈府I1Z中华典藏网

雲興雖有時 泥沙可長處I1Z中华典藏网

陰崖寒氣腥 峭壁灼痕古I1Z中华典藏网

何當救旱暵 奮起為霖雨(右龍泓洞)I1Z中华典藏网

巨石如芙蕖 天然匪彫飾I1Z中华典藏网

磐礴峰頂邊 嬋娟秋江側I1Z中华典藏网

涉川試誰探 作礪當自惜I1Z中华典藏网

坐與榮華同 正心未嘗易(右蓮華石)I1Z中华典藏网

古澗飛白雲 寂歷不知處I1Z中华典藏网

風激石上泉 僧疑月中樹I1Z中华典藏网

微茫認松雪 髣髴橫樵路I1Z中华典藏网

悵望增爾思 蒼蒼奈煙霧(右呼猿洞)I1Z中华典藏网

靈隱寺I1Z中华典藏网

遵式I1Z中华典藏网

乾坤持中樞 動運非物圖I1Z中华典藏网

鬱鬱彼靈鷲 飄飄如飛鳧I1Z中华典藏网

層空累怪石 古木生石膚I1Z中华典藏网

仁虎終安棲 白猿時號呼I1Z中华典藏网

錢源注蛟室 謝月揚天衢I1Z中华典藏网

曩喆多遺塵 清風來四隅I1Z中华典藏网

白猿峰I1Z中华典藏网

人死猿亦亡 碧峰空崔嵬I1Z中华典藏网

六龍馭圓景 巨壑流紅埃I1Z中华典藏网

今亦看誠古 後還思悲哀I1Z中华典藏网

茲山俯南澗 水潔影如頹I1Z中华典藏网

春篠生嫩筠 秋蘭變枯荄I1Z中华典藏网

方新林下寺 吟此心悠哉I1Z中华典藏网

飛來峰I1Z中华典藏网

慧洪I1Z中华典藏网

意行忽出門 欲留聊執杖I1Z中华典藏网

雲間飛來峰 巋然眉睫上I1Z中华典藏网

氣勢欲翔舞 秀色無千嶂I1Z中华典藏网

萬物皆我造 何從有來往I1Z中华典藏网

大千等毫末 今古歸俯仰I1Z中华典藏网

心知目所見 皆即是幻妾I1Z中华典藏网

如窺鏡中容 容豈他人相I1Z中华典藏网

頗怪胡阿師 乃作去來想I1Z中华典藏网

此意果是非 一笑聲輙放I1Z中华典藏网

但復臨冷泉 舉手弄清漲I1Z中华典藏网

飛來峰I1Z中华典藏网

陳剛中I1Z中华典藏网

寒峰插天出 玲瓏萬菡萏I1Z中华典藏网

微風起松際 怪石勢搖撼I1Z中华典藏网

上有百尺松 幽花綴紅糝I1Z中华典藏网

野猿忽躍出 滴下露千點I1Z中华典藏网

回首冷泉亭 天鏡光瀲瀲I1Z中华典藏网

平生山水癖 如人嗜昌歜I1Z中华典藏网

對此一壺酒 玉色翻醉臉I1Z中华典藏网

路逢老祝髮 綘袍金光閃I1Z中华典藏网

茲山信自佳 恨為緇塵染I1Z中华典藏网

置之且復醉 天竺鼓紞紞I1Z中华典藏网

冷泉亭I1Z中华典藏网

白珽I1Z中华典藏网

靈山本清淨 一泉渟其中I1Z中华典藏网

靈山孤飛來 此水將無同I1Z中华典藏网

山影厭不盡 照見天玲瓏I1Z中华典藏网

分明千尺冰 不獨疑寒蟲I1Z中华典藏网

京洛多風塵 到此一洗空I1Z中华典藏网

炎寒無二心 凛有操者風I1Z中华典藏网

留然守空梵 萬劫豈終窮I1Z中华典藏网

驪山有温泉 虛築華清宮I1Z中华典藏网

翠微亭I1Z中华典藏网

張履信I1Z中华典藏网

朝朝鳥北去 夜夜鳥南歸I1Z中华典藏网

所謀在一食 所息在一枝I1Z中华典藏网

人生竟何得 與鳥同此機I1Z中华典藏网

身世與思慮 泉石良自怡I1Z中华典藏网

月上飛來峰 更誰登翠微I1Z中华典藏网

同項可立宿靈隱寺I1Z中华典藏网

黃溍I1Z中华典藏网

薄遊厭人境 振策窮幽躅I1Z中华典藏网

理公所開鑿 遺蹟在巖麓I1Z中华典藏网

秋杪霜葉丹 石面寒泉綠I1Z中华典藏网

仰窺條上猿 攀蘿共相逐I1Z中华典藏网

物情一何適 人事有覊束I1Z中华典藏网

卻過猊峰迴 望松林曲I1Z中华典藏网

前山夜來雨 溼雲漲巖谷I1Z中华典藏网

縹緲辨朱甍 禪房帶修竹I1Z中华典藏网

故人丹丘彥 抱被能投宿I1Z中华典藏网

名篇聊一咏 異書欣共讀I1Z中华典藏网

蹉跎未聞道 黽勉尚干祿I1Z中华典藏网

夙有邱壑期 吾居幾時卜I1Z中华典藏网

飛來峰I1Z中华典藏网

顧璘I1Z中华典藏网

靈峰自何來 嶔崎峙蒼鳳I1Z中华典藏网

羽翮不肯斂 時時欲飛動I1Z中华典藏网

海雲結輪囷 [山*含]岈互勾控I1Z中华典藏网

虛房綴懸蜂 橫梁亘垂蝀I1Z中华典藏网

巨靈若雕削 真宰資玩弄I1Z中华典藏网

初臨側躬入 稍深復軒洞I1Z中华典藏网

蹈危若浮槎 瞰空疑覆甕I1Z中华典藏网

霔深日影墜 谷轉風馭送I1Z中华典藏网

陰深絺衣寒 躑躅芒履重I1Z中华典藏网

班荊趺舊席 剜苔記新頌I1Z中华典藏网

歸來眠不穩 一夜勞噩夢I1Z中华典藏网

靈隱寺I1Z中华典藏网

顧璘I1Z中华典藏网

水泛趣已綿 山行路仍窕I1Z中华典藏网

迤[這-言+里]經層巒 花宮冠林杪I1Z中华典藏网

峭壁概微霄 下映樓觀小I1Z中华典藏网

崖傾樹孤撐 亭遠泉重繚I1Z中华典藏网

蕭條僧氣閒 肅穆人聲悄I1Z中华典藏网

來遊屬秋暮 蕉葉青嫋嫋I1Z中华典藏网

入徑薰名香 憩澗狎幽鳥I1Z中华典藏网

顧瞻桃源深 捐佩苦不早I1Z中华典藏网

寄言都城子 來者一何少I1Z中华典藏网

誅茅倘吾遂 庶離寰中擾I1Z中华典藏网

飛來峰I1Z中华典藏网

蘇濬I1Z中华典藏网

吾聞靈鷲峰 乃在渤海濱I1Z中华典藏网

天然不雕琢 抱朴全其真I1Z中华典藏网

夜半有力者 負之置江津I1Z中华典藏网

六龍無停轡 徙倚若有神I1Z中华典藏网

泠泠羣籟響 粲粲百花新I1Z中华典藏网

鬼鑿詎不工 象罔已沉淪I1Z中华典藏网

玄黃實災木 翡翠豈藏身I1Z中华典藏网

曷若摧毛羽 元邱絕世塵I1Z中华典藏网

上北高峰I1Z中华典藏网

黃省曾I1Z中华典藏网

半涉神已慄 極振且逾眩I1Z中华典藏网

分野照可捐 山雲詎能辨I1Z中华典藏网

藩周縣界絡 江木海光見I1Z中华典藏网

松表鼯見清 崖間羽棲晏I1Z中华典藏网

東月已吐暉 西驪將隕晛I1Z中华典藏网

創觀世可遺 薄迎情猶眷I1Z中华典藏网

翠微搆翳隱 初春沃葱蒨I1Z中华典藏网

飱霞哂彼晚 遯谷矜我先I1Z中华典藏网

物軌諒有齊 意適無所羨I1Z中华典藏网

逍遙茲永言 抒心布明彥I1Z中华典藏网

李流芳I1Z中华典藏网

靈鷲看紅葉,期沈無回不至;同吳伯霖、鄒孟陽、方回、嚴印持、聞子將飲冷泉亭;同邵古菴、江邦申分韻,得山字。I1Z中华典藏网

故人紅葉下 頻期來此山I1Z中华典藏网

經旬始載酒 惆悵不同攀I1Z中华典藏网

邂逅愜心賞 歡焉開容顏I1Z中华典藏网

寒嚴愛晚氣 移席臨溪灣I1Z中华典藏网

泉光照酒白 木葉上衣斑I1Z中华典藏网

況接隱者論 暫令人意間I1Z中华典藏网

冷泉紅樹圖I1Z中华典藏网

二十日西湖 領略猶未了I1Z中华典藏网

一朝別子歸 使我意悄悄I1Z中华典藏网

當我欲別時 千山秋已老I1Z中华典藏网

更得少日留 霜深變林抄I1Z中华典藏网

子常為我言 靈隱楓葉好I1Z中华典藏网

千紅與萬紫 亂插向晴昊I1Z中华典藏网

爛然列錦繡 森然建旂旐I1Z中华典藏网

一生未得見 何異說食飽I1Z中华典藏网

至今追昔遊 懊殺歸來早I1Z中华典藏网

豈意今復爾 萬事有魔嬈I1Z中华典藏网

相牽可奈何 是身如籠鳥I1Z中华典藏网

歸來千日餘 昨日試閒眺I1Z中华典藏网

澗邊小紅樹 向人亦嫋嫋I1Z中华典藏网

轉憶故人遊 西湖攬懷抱I1Z中华典藏网

開緘讀素書 因風為子道I1Z中华典藏网

高攀龍I1Z中华典藏网

萬曆癸丑季秋,與丹陽周仲純來遊韜光,靜坐三七日而去,書二詩紀勝遊云。I1Z中华典藏网

偶來山中坐 兀兀二旬餘I1Z中华典藏网

心中澹無事 宛若生民初I1Z中华典藏网

流泉當几席 眾山立庭除I1Z中华典藏网

高樹依巖秀 修竹夾路疏I1Z中华典藏网

所至得心賞 終日欣欣如I1Z中华典藏网

流光易蹉跎 此日良不虛I1Z中华典藏网

寄言養性者 速駕深山居I1Z中华典藏网

其二I1Z中华典藏网

落日在平野 悵然懷千秋I1Z中华典藏网

緬彼臨安區 當年棲王侯I1Z中华典藏网

樓臺何鬱鬱 冠蓋紛相酬I1Z中华典藏网

一朝世事盡 百代成荒丘I1Z中华典藏网

徒存指點迹 令人心傷憂I1Z中华典藏网

何如蓬廬士 偃息巖壑幽I1Z中华典藏网

詩書共朝夕 花木遞春秋I1Z中华典藏网

觴酌洽朋好 卧起親鳬鷗I1Z中华典藏网

豈不念世故 中心自有求I1Z中华典藏网

生有無窮娛 既沒名長流I1Z中华典藏网

和高忠憲公〈韜光菴〉二首I1Z中华典藏网

沈捷(大匡)I1Z中华典藏网

結伴巖上宿 夢魂恬有餘I1Z中华典藏网

曉起更清曠 再逢開關初I1Z中华典藏网

振策登危峰 緩步如堦除I1Z中华典藏网

嶔崎六七人 高下密復疏I1Z中华典藏网

三休竹樹間 共笑畫不如I1Z中华典藏网

廓然至其頂 仰面親太虛I1Z中华典藏网

歷覽不欲去 欲息難久居I1Z中华典藏网

開帙遇前輩 慄然悲九秋I1Z中华典藏网

先生不朽人 腐鼠嗤公侯I1Z中华典藏网

矢志踵其韻 高言誰能酬I1Z中华典藏网

今日復何日 社屋齊蒿邱I1Z中华典藏网

異代嗟興亡 何如身世憂I1Z中华典藏网

乾坤一漆室 俯仰白日幽I1Z中华典藏网

綰彼二三子 登眺延窮愁I1Z中华典藏网

我師佛圖澄 狎虎如狎鷗I1Z中华典藏网

何必去五嶽 目前縱所求I1Z中华典藏网

當年三七日 鴻名千載留I1Z中华典藏网

重登韜光步韻(七言律)I1Z中华典藏网

山中雪後溜春泉 竹筧清冷高下眠I1Z中华典藏网

日上海門懸玉斗 山臨江岸漾清蓮I1Z中华典藏网

琳宮已占大千界 仙宅應標尺五天I1Z中华典藏网

莫笑老人詩思怯 近來筋力減于前I1Z中华典藏网

九日同諸友登飛來峰I1Z中华典藏网

查繼佐(伊璜)I1Z中华典藏网

扶笻峰頂快登高 千里湖山一望遙I1Z中华典藏网

黛色敲開靈鷲石 波光飛到浙江潮I1Z中华典藏网

圖攅翠壑看三竺 錦醉青楓見六橋I1Z中华典藏网

狂嘯直舒天地外 滄洲共訂老漁樵I1Z中华典藏网

七言古I1Z中华典藏网

丁隱君歌I1Z中华典藏网

陸龜蒙I1Z中华典藏网

華陽道士南遊歸 手中半捲青蘿衣I1Z中华典藏网

自言逋客持贈我 乃是錢塘丁翰之I1Z中华典藏网

連江大抵多奇岫 獨話君家最孤秀I1Z中华典藏网

盤燒天竺春筍肥 琴倚洞庭秋石瘦I1Z中华典藏网

草堂暗引龍泓溜 老樹根株若蹲獸I1Z中华典藏网

霜濃果熟未容收 往往兒童雜猿狖I1Z中华典藏网

去歲猖狂有黃寇 官軍駭散無人鬥I1Z中华典藏网

滿城奔迸翰之間 祗把枯松塞圭竇I1Z中华典藏网

前度相逢止賣文 一錢不值虛云云I1Z中华典藏网

今來利作採樵客 可以抛身麋鹿羣I1Z中华典藏网

丁隱君 丁隱君I1Z中华典藏网

昻頭且莫變名氏 即日便尋丁隱君I1Z中华典藏网

李杞〈題靈隱寺〉I1Z中华典藏网

蘇軾I1Z中华典藏网

君不見 錢塘湖 錢王壯觀今已無I1Z中华典藏网

屋堆黃金斗量珠 運盡不勞折簡呼I1Z中华典藏网

四方宦遊散其拏 宮闕留與人間娛I1Z中华典藏网

盛衰哀樂兩須臾 何用多憂心鬱紆I1Z中华典藏网

溪山處處皆可廬 最後靈隱飛來孤I1Z中华典藏网

喬松百丈蒼髯鬚 優優下笑柳與蒲I1Z中华典藏网

高堂會食羅千夫 撞鐘擊鼓喧朝晡I1Z中华典藏网

凝香方丈眠氍毺 絕勝絮被縫海圖I1Z中华典藏网

清風時來驚睡餘 遂起羲皇傲几籧I1Z中华典藏网

歸時棲鴉正早逋 孤煙落日不可逋I1Z中华典藏网

冷泉亭送唐林夫I1Z中华典藏网

蘇軾I1Z中华典藏网

靈隱前 三竺後 兩澗春淙一靈鷲I1Z中华典藏网

不知水從何處來 跳波赴壑如奔雷I1Z中华典藏网

無情有意兩莫測 肯向冷泉亭下相縈迴I1Z中华典藏网

我在錢塘六百日 山中暫來不暖席I1Z中华典藏网

今君欲就靈隱居 葛衣草履隨僧蔬I1Z中华典藏网

肯與冷泉作主一百日 不用二十四考書中書I1Z中华典藏网

靈隱寺I1Z中华典藏网

恭行己I1Z中华典藏网

靈山鑿開山骨路 慈雲側把黃金布I1Z中华典藏网

峰擎小朵凝華煙 井暗葛洪煉丹處I1Z中华典藏网

洞猿抱子隨人呼 竹龍弄珠愁水枯I1Z中华典藏网

列剎相望五天近 梵僧往還無時無I1Z中华典藏网

埽石雲堆命分坐 展眼三生容易過I1Z中华典藏网

李源別棹上瞿塘 牧竪唱歌天人和I1Z中华典藏网

西風昨夜吹早秋 千年辛苦驚白頭I1Z中华典藏网

耆婆樹下客歸去 茶瓢打翻方自由I1Z中华典藏网

虛白亭I1Z中华典藏网

見心復I1Z中华典藏网

洞然一室生虛白 包括須彌百千億I1Z中华典藏网

卧遊恍訝玻璃宮 幻出諸天帝青色I1Z中华典藏网

常作清靜觀 廓達含太空I1Z中华典藏网

水晶寒映座上月 玉氣晴射窗間虹I1Z中华典藏网

神光圓照徹中外 萬物朗融無隔礙I1Z中华典藏网

空明一色鏡涵天 觸目如居焰摩界I1Z中华典藏网

我光此室依靈光 閻浮大樹多陰涼I1Z中华典藏网

門開冷泉境 路入無何鄉I1Z中华典藏网

道人不起那伽定 夜明簾捲當銀潢I1Z中华典藏网

扶過毘耶城 超出摩竭方I1Z中华典藏网

身本無來亦無住 那用三萬二千獅子牀I1Z中华典藏网

了知有相皆非實 明暗色空誰辨的I1Z中华典藏网

莫教童子窺習禪 誤作水光投瓦礫I1Z中华典藏网

掃除聖解并凡情 純清絕點泯見精I1Z中华典藏网

忽驚兜率夢覺海 天曉紅輪輾破琉璃青I1Z中华典藏网

北高峰I1Z中华典藏网

洪鍾I1Z中华典藏网

策杖直上北高顛 俯視萬象皆茫然I1Z中华典藏网

螺攢翠擁互起伏 芙蓉朵朵相爭妍I1Z中华典藏网

江流東去自今古 山勢飛來如鳳舞I1Z中华典藏网

湖光十里傍城開 畫船日日聞簫鼓I1Z中华典藏网

簫鼓聲和發浩歌 人生志節當如何I1Z中华典藏网

功成身退有明訓 乞歸便向山之阿I1Z中华典藏网

山中風景真堪樂 朋徒詩酒常相約I1Z中华典藏网

香山洛社有遺芳 誰謂今人不如昨I1Z中华典藏网

岣嶁山房I1Z中华典藏网

皇甫涍I1Z中华典藏网

虎林勝擅飛來峰 谿梁亘度名廻龍I1Z中华典藏网

蒼松迎風鼓琴瑟 巧石向日開芙蓉I1Z中华典藏网

中隱仙人鍊鉛蕊 虛調槖籥分金水I1Z中华典藏网

週行神火退陰魔 幻出神珠細如米I1Z中华典藏网

赫奕光騰五色霓 服之壽與天皇齊I1Z中华典藏网

驅雷逐電護丹鼎 竊取應防后羿妻I1Z中华典藏网

我是青城鶴背客 洗頭猶怪南溟窄I1Z中华典藏网

攀翻靈鷲挹少微 暖煙蒸發山花赤I1Z中华典藏网

彷彿身遊何有鄉 萬竿修竹披雲房I1Z中华典藏网

劈芝饌玉奏鶯簧 瓦爐將爇柏鈴香I1Z中华典藏网

蟠桃酒瀉癭瓢滿 醉卧山中歲月長I1Z中华典藏网

贈靈隱晦山大師歌I1Z中华典藏网

柯維楨(翰周)I1Z中华典藏网

我昨登匡阜 秀絕不可名I1Z中华典藏网

香爐五老得髣髴 屏風九疊煙嵐橫I1Z中华典藏网

宗雷慧遠近已久 東林精舍誰尋盟I1Z中华典藏网

攬師匡廬咏 奇偉洵可驚I1Z中华典藏网

奔騰飛瀑數千仞 矯矯筆力雄相爭I1Z中华典藏网

前聞黃鶴曾題句 蟻視禰衡鸚鵡賦I1Z中华典藏网

崔顥當年浪得名 卻笑青蓮投筆去I1Z中华典藏网

武林湖山最明秀 西域飛來有靈鷲I1Z中华典藏网

禪席東南說五山 祖庭法乳親承授I1Z中华典藏网

去年持缽來嘉禾 余方鼓柁湘江波I1Z中华典藏网

猊座獅音空逖聽 自憐學道常蹉跎I1Z中华典藏网

頻年苦行役 萬里信南北I1Z中华典藏网

屢欲從師杖履遊 心胸一為開茅塞I1Z中华典藏网

今朝挈侶過雲棲 疊嶂迴巒逈欲迷I1Z中华典藏网

冷泉亭下還相訊 應許追蹤舊虎谿I1Z中华典藏网

五言律I1Z中华典藏网

題靈隱山頂院I1Z中华典藏网

綦母潛I1Z中华典藏网

招提此山頂 下界不相聞I1Z中华典藏网

塔影掛清漢 鐘聲和白雲I1Z中华典藏网

觀空靜室掩 行道眾香焚I1Z中华典藏网

且駐西來駕 人天日未曛I1Z中华典藏网

候仙亭I1Z中华典藏网

白居易I1Z中华典藏网

蹇步垂朱綬 華纓映白鬚I1Z中华典藏网

何因駐衰老 只有且歡娛I1Z中华典藏网

酒興還應在 詩情可便無I1Z中华典藏网

登山與臨水 猶未要人扶I1Z中华典藏网

請韜光齋I1Z中华典藏网

白屋炊香飯 葷羶不入家I1Z中华典藏网

濾泉澄葛粉 洗手摘藤花I1Z中华典藏网

青芥除黃葉 紅薑帶紫芽I1Z中华典藏网

命師相伴食 齋罷一甌茶I1Z中华典藏网

宿靈隱I1Z中华典藏网

月色荒城外 江聲野寺中I1Z中华典藏网

貧知交道薄 老信釋門空I1Z中华典藏网

露葉彫堦蘚 風枝戞井桐I1Z中华典藏网

不妨無酒夜 閒話值生公I1Z中华典藏网

(附錄:權德輿〈下竺詩〉)I1Z中华典藏网

(暮過潭上寺 獨宿白雲間)I1Z中华典藏网

(鐘磬遙連寺 星河半隔山)I1Z中华典藏网

(石中泉暗落 松外初關)I1Z中华典藏网

(卻憶終南裏 前秋此夕還)I1Z中华典藏网

飛來峰I1Z中华典藏网

貫休I1Z中华典藏网

元是西天住 飛來莫去休I1Z中华典藏网

未辭仙佛國 好是帝王州I1Z中华典藏网

彼樹亦如寄 吾生應更浮I1Z中华典藏网

白猿呼不應 松露滴獼猴I1Z中华典藏网

寄杭州宋震使君I1Z中华典藏网

罷郡歸侵暑 仍思靈隱居I1Z中华典藏网

僧房謝朓語 寺額葛洪書I1Z中华典藏网

月樹獼猴睡 山池菡萏疏I1Z中华典藏网

吾皇愛清靜 莫便結吾廬I1Z中华典藏网

登北高峰塔I1Z中华典藏网

潘閬I1Z中华典藏网

高峰峰上塔 竟上最高層I1Z中华典藏网

常謂人難到 何當我獨登I1Z中华典藏网

天香聞不斷 海月見微稜I1Z中华典藏网

懶下紅塵路 重來恐未能I1Z中华典藏网

冷泉放閘I1Z中华典藏网

陸游I1Z中华典藏网

泉聲飛出閘 逶迤綠陰間I1Z中华典藏网

此地原無暑 多時不入山I1Z中华典藏网

草欹疑石墜 水定見魚還I1Z中华典藏网

誰得同龜鶴 遊吟半日閒I1Z中华典藏网

飛來峰I1Z中华典藏网

林景熙I1Z中华典藏网

何年移竺國 秀色發稜層I1Z中华典藏网

清極不知夏 虛中欲晤僧I1Z中华典藏网

樹幽嵐氣重 泉落乳花凝I1Z中华典藏网

猶憶烹茶處 閒來話葛藤I1Z中华典藏网

北高峰I1Z中华典藏网

唐玄英I1Z中华典藏网

絕頂無煩暑 登高三伏中I1Z中华典藏网

深蘿斜透日 喬木更含風I1Z中华典藏网

山疊雲霞際 川傾世界東I1Z中华典藏网

那知茲夕興 不與古人同I1Z中华典藏网

靈隱蓬萊堂I1Z中华典藏网

孫雄I1Z中华典藏网

堂開金色界 梵客好鈎簾I1Z中华典藏网

山影碧侵座 水聲清遶簷I1Z中华典藏网

彩雲埋石腳 珠露泣松髯I1Z中华典藏网

終擬攜孤笛 凭欄喚玉蟾I1Z中华典藏网

遊靈隱寺I1Z中华典藏网

道諫I1Z中华典藏网

長吟遊古寺 九里入青松I1Z中华典藏网

鳥向花間語 僧從月下逢I1Z中华典藏网

陰廊連碧殿 清磬雜疏鐘I1Z中华典藏网

回首夕陽晚 煙霞鎖亂峰I1Z中华典藏网

冷泉夜坐I1Z中华典藏网

趙師秀I1Z中华典藏网

眾境碧沉沉 前峰月正臨I1Z中华典藏网

樓鐘晴聽響 池水夜觀深I1Z中华典藏网

清淨非人世 虛空見佛心I1Z中华典藏网

卻尋來處宿 風起古松林I1Z中华典藏网

冷泉亭I1Z中华典藏网

知圓I1Z中华典藏网

幽亭無俗狀 清駛滌煩襟I1Z中华典藏网

砌壓寒流淺 簷分積翠深I1Z中华典藏网

晚花閒照影 古木冷垂陰I1Z中华典藏网

凭檻不能去 澄澄發靜吟I1Z中华典藏网

宿靈隱寺曉起I1Z中华典藏网

王問I1Z中华典藏网

看山逢雨色 猶得住招提I1Z中华典藏网

獨悟虛為性 方知往是迷I1Z中华典藏网

澗從窗下落 鶯在霧中啼I1Z中华典藏网

微梵來金界 冥冥隔竺西I1Z中华典藏网

宿歸雲菴I1Z中华典藏网

孫一元I1Z中华典藏网

獨坐山中寺 境閒真意存I1Z中华典藏网

瓦燈然石壁 松葉暗柴門I1Z中华典藏网

夜久無羣動 詩成偶自言I1Z中华典藏网

上方鐘磬早 山月落前軒I1Z中华典藏网

靈隱寺I1Z中华典藏网

孫枝I1Z中华典藏网

谷口隱青松 深山路幾重I1Z中华典藏网

高峰停落日 流水和踈鐘I1Z中华典藏网

樹古殘霞斷 雲歸一雁衝I1Z中华典藏网

冷泉亭上坐 歌嘯每從容I1Z中华典藏网

秋日鷲山雨後作I1Z中华典藏网

金風臨北牖 蕭瑟動輕衣I1Z中华典藏网

雨歇千峰翠 煙飛萬木稀I1Z中华典藏网

殘紅掛秋水 獨鳥下荊扉I1Z中华典藏网

欹枕長歌罷 悠然月色微I1Z中华典藏网

飛來峰I1Z中华典藏网

黃省曾I1Z中华典藏网

洞室曲仍曲 峰椒奇復奇I1Z中华典藏网

賦華形不似 遊習勝還迷I1Z中华典藏网

西鷲應宜記 東壺諒可齊I1Z中华典藏网

至今盤鬱境 猶似眾靈棲I1Z中华典藏网

韜光菴I1Z中华典藏网

田汝成I1Z中华典藏网

高閣迥塵氛 迢遙積翠分I1Z中华典藏网

漁歌湖上起 夜梵谷中聞I1Z中华典藏网

竟夕唯清籟 諸天盡白雲I1Z中华典藏网

倘逢鸞鶴侶 從此更離羣I1Z中华典藏网

至靈隱寺I1Z中华典藏网

王穉登I1Z中华典藏网

改朔逢流火 輕舠湖上行I1Z中华典藏网

兩峰爭出沒 一水隔陰晴I1Z中华典藏网

寺寺藏雲氣 家家枕澗聲I1Z中华典藏网

不辭沾法雨 來謁古先生I1Z中华典藏网

靈隱寺I1Z中华典藏网

謝肇淛I1Z中华典藏网

兩僧飛錫地 鷲嶺幾時分I1Z中华典藏网

古寺唯黃葉 秋山自白雲I1Z中华典藏网

雨花空外落 潮信定中聞I1Z中华典藏网

便欲吹笙去 清霄鸞鶴羣I1Z中华典藏网

韜光菴I1Z中华典藏网

虛閣倚岧嶤 高秋氣泬漻I1Z中华典藏网

亂山圍郭小 一水接江遙I1Z中华典藏网

峰勢全欺寺 鐘聲半雜潮I1Z中华典藏网

平生邱壑興 齋罷宿僧寮I1Z中华典藏网

岣嶁山房I1Z中华典藏网

黃汝亨I1Z中华典藏网

窈窕此山中 巖房一徑通I1Z中华典藏网

飛泉時帶雨 拂響坐臨風I1Z中华典藏网

人靜禪初梵 天高月正空I1Z中华典藏网

淒清聊奏曲 人世已鴻蒙I1Z中华典藏网

岣嶁山房I1Z中华典藏网

沈明臣I1Z中华典藏网

吳越新投社 山中覓故侯I1Z中华典藏网

白雲僧借榻 黃葉客登樓I1Z中华典藏网

月出境逾靜 溪深水自流I1Z中华典藏网

翻憐鐘磬發 破此一林幽I1Z中华典藏网

韜光菴I1Z中华典藏网

張蔚然I1Z中华典藏网

空王臺殿後 何意有珠宮I1Z中华典藏网

山轉疑無徑 樓高望不窮I1Z中华典藏网

江濤流日夜 海色上虛空I1Z中华典藏网

秋月懸孤嶂 婆娑滿樹風I1Z中华典藏网

五寺橋望諸雲泉怡老處I1Z中华典藏网

陳實I1Z中华典藏网

瀑水當禪境 流雲度石橋I1Z中华典藏网

松杉晴作雨 唄梵夜聞潮I1Z中华典藏网

謝朓空文藻 鍾期又寂寥I1Z中华典藏网

迴觀飛鶴去 莫負白雲招I1Z中华典藏网

靈隱寺暮歸I1Z中华典藏网

白珩I1Z中华典藏网

山色晚蒼蒼 山門下夕陽I1Z中华典藏网

栴林飄槲葉 新月到禪牀I1Z中华典藏网

逕出千峰秀 亭迴一澗長I1Z中华典藏网

淹留不可極 露溼薜衣裳I1Z中华典藏网

贈僧住靈隱I1Z中华典藏网

虞淳熙I1Z中华典藏网

象工來石室 寶跡繫金繩I1Z中华典藏网

六度初行忍 三皈始見僧I1Z中华典藏网

松雲空宿障 鷲日望朝升I1Z中华典藏网

桂子秋風裏 披衣拜駱丞I1Z中华典藏网

送僧住靈隱I1Z中华典藏网

夏衡I1Z中华典藏网

尋芳來上國 振錫復南還I1Z中华典藏网

一鉢隨緣飯 孤燈到處禪I1Z中华典藏网

晚風青豆雨 秋水白蘋煙I1Z中华典藏网

後夜鐘聲斷 相思湖水邊I1Z中华典藏网

靈隱寺I1Z中华典藏网

葉向高I1Z中华典藏网

山行情不厭 暑入景偏宜I1Z中华典藏网

古剎依靈壁 閒雲近酒巵I1Z中华典藏网

逢僧能識字 對客善題詩I1Z中华典藏网

蹤跡能如此 吾生媿鹿麋I1Z中华典藏网

遊靈隱寺I1Z中华典藏网

王思任I1Z中华典藏网

靈隱一孤峰 菴菴疊翠重I1Z中华典藏网

僧泉依竹驛 仙屋破雲峰I1Z中华典藏网

綠暗天俱貴 山寒月不濃I1Z中华典藏网

澗橋秋倚處 忽一響溪鐘I1Z中华典藏网

飛來峰I1Z中华典藏网

晦山顯I1Z中华典藏网

何代飛來此 空濛鬱亂青I1Z中华典藏网

千奇靈鷲石 一碧冷泉亭I1Z中华典藏网

壁破盤螺髻 幢高湧梵經I1Z中华典藏网

有僧孤頂住 夜半火浮星I1Z中华典藏网

冷泉亭I1Z中华典藏网

靈鷲真邱壑 當門水石香I1Z中华典藏网

亭幽人影靜 泉冷客心涼I1Z中华典藏网

古碧澄毛髮 空青照殿堂I1Z中华典藏网

高賢時策杖 一坐到斜陽I1Z中华典藏网

慧理開山祖塔(在迴龍橋道左)I1Z中华典藏网

欲表靈峰異 迦維特地來I1Z中华典藏网

雙猿呼洞出 五寺鑿雲開I1Z中华典藏网

石塔當溪口 全身聽壑雷I1Z中华典藏网

到山先覿面 誰慮沒荒萊I1Z中华典藏网

明教嵩禪師塔(在寺西永安塢)I1Z中华典藏网

五相傳堅固 遺幢號永安I1Z中华典藏网

鴻文三藏吼 鐵骨一龕寒I1Z中华典藏网

佛日弓裘在 靈山風樹看I1Z中华典藏网

法王留王氣 萬古卓雲端I1Z中华典藏网

蓮花峰I1Z中华典藏网

崔嵬最高頂 奇石水經傳I1Z中华典藏网

亂吸千峰翠 平開十丈蓮I1Z中华典藏网

冰霜鮮臘月 臺座逼空天I1Z中华典藏网

信是靈山物 拈來不記年I1Z中华典藏网

神尼舍利塔I1Z中华典藏网

塔在飛來峰巽角。尼名智仙,曾撫隋文帝。帝即位,勅建塔藏其舍利。I1Z中华典藏网

插漢浮圖古 傳來隋代尼I1Z中华典藏网

神通仙佛母 襁褓帝王兒I1Z中华典藏网

鬧市知天子 深宮禮聖師I1Z中华典藏网

靈山藏舍利 斑剝故朝碑I1Z中华典藏网

殿前石塔I1Z中华典藏网

五代錢鏐王為永師大師建。I1Z中华典藏网

矗立如雙闕 浮圖聳殿陰I1Z中华典藏网

悉檀錢氏物 標榜永明心I1Z中华典藏网

八面雕鏤古 千齡剝繡深I1Z中华典藏网

巨鼇擎不倦 劫海擁獅林I1Z中华典藏网

山門外石幢I1Z中华典藏网

高幢垂五代 端拱寺門雄I1Z中华典藏网

地湧虬螭角 天成神鬼工I1Z中华典藏网

蓮花開仰覆 佛頂峙西東I1Z中华典藏网

卓出靈峰半 招搖雲霧中I1Z中华典藏网

五羅漢松I1Z中华典藏网

古寺青垂蓋 崢嶸秀五松I1Z中华典藏网

似浮羅漢影 幸免大夫封I1Z中华典藏网

冰鐵開禪虎 支離類老龍I1Z中华典藏网

一株臨濟後 高蔭屬靈峰I1Z中华典藏网

濟顛祖師I1Z中华典藏网

怪爾真羅漢 縱橫魔佛間I1Z中华典藏网

師尊一瞎老 顛盡兩名山I1Z中华典藏网

詩偈天然韻 神通半雜頑I1Z中华典藏网

金身披破衲 頂禮欲開顏I1Z中华典藏网

韜光I1Z中华典藏网

盛伏投精舍 居然到冷扉I1Z中华典藏网

一池龍噴雪 四座瀑侵衣I1Z中华典藏网

金地蓮時放 晴堦雨暗飛I1Z中华典藏网

真禪高韻在 歎息仰餘暉I1Z中华典藏网

石筍峰I1Z中华典藏网

何人輪巨釡 斬劈卓雲峰I1Z中华典藏网

玉版撑孤壑 蒼煙破幾重I1Z中华典藏网

抽條難宿鳳 驚雨欲成龍I1Z中华典藏网

怪絕懸崖處 偏留此異蹤I1Z中华典藏网

冷泉亭I1Z中华典藏网

奕山萃I1Z中华典藏网

滴辭雲竇 泓澄北磵陰I1Z中华典藏网

亭餘玉局墨 記載樂天唫I1Z中华典藏网

影浸松杉古 光回殿閣沉I1Z中华典藏网

高軒如到此 六月已寒心I1Z中华典藏网

慧理祖塔I1Z中华典藏网

慧麟瑞I1Z中华典藏网

為問開山祖 雙猿洞未封I1Z中华典藏网

全身當谷口 一塔壓迴龍I1Z中华典藏网

錫掛西天月 雷轟鷲嶺鐘I1Z中华典藏网

欲知真面目 溪水盡朝宗I1Z中华典藏网

七言律I1Z中华典藏网

靈隱寺I1Z中华典藏网

司空曙I1Z中华典藏网

青山古寺遶煙波 石磴盤空鳥道過I1Z中华典藏网

百尺金身開鑿壁 萬龕燈焰隔煙蘿I1Z中华典藏网

雲生客到侵衣溼 花落僧前覆地多I1Z中华典藏网

不與方袍同結足 下歸塵世竟如何I1Z中华典藏网

靈隱寺I1Z中华典藏网

賈島I1Z中华典藏网

峰前峰後寺初秋 絕頂高牕見沃洲I1Z中华典藏网

人在定中聞蟋蟀 鶴曾棲處掛獼猴I1Z中华典藏网

山鐘夜渡空江水 汀月寒生古石樓I1Z中华典藏网

心欲懸帆身未遂 謝公此地昔曾遊I1Z中华典藏网

靈隱寺I1Z中华典藏网

白居易I1Z中华典藏网

一山分作兩山門 兩寺元從一寺分I1Z中华典藏网

東澗水流西澗水 南山雲起北山雲I1Z中华典藏网

前臺花發後臺見 上界鐘聲下界聞I1Z中华典藏网

遙想吾師行道處 天香桂子落紛紛I1Z中华典藏网

辭白太守齋I1Z中华典藏网

韜光I1Z中华典藏网

山僧野性好林泉 每向巖阿倚石眠I1Z中华典藏网

不解栽松陪玉勒 惟能引水種金蓮I1Z中华典藏网

白雲乍可來青嶂 明月難教下碧天I1Z中华典藏网

城市不能飛錫去 恐驚鶯囀翠樓前I1Z中华典藏网

立秋宿寺I1Z中华典藏网

蘇軾I1Z中华典藏网

百重堆案掣身閒 一葉秋聲對榻眠I1Z中华典藏网

牀下雪霜侵月 枕中琴筑落堦泉I1Z中华典藏网

崎嶇世味嘗應遍 寂寞山棲老漸便I1Z中华典藏网

惟有憫農心尚在 起占雲漢更茫然I1Z中华典藏网

中秋分桂贈楊元素I1Z中华典藏网

月缺霜濃細蘂乾 此花元屬桂堂仙I1Z中华典藏网

鷲峰子落驚前夜 蟾窟枝空記昔年I1Z中华典藏网

破裓山僧憐耿介 練裙溪女鬥清妍I1Z中华典藏网

願公採擷紉幽佩 莫遣孤芳老澗邊I1Z中华典藏网

汎舟入靈隱I1Z中华典藏网

林逋I1Z中华典藏网

水天相映淡溶 隔水青山無數重I1Z中华典藏网

白鳥背人秋自遠 蒼煙和樹曉來濃I1Z中华典藏网

桐廬道次七里瀨 彭蠡湖邊五老峰I1Z中华典藏网

輟棹遲回歸未得 上方精舍動疏鐘I1Z中华典藏网

宿永安遇雨I1Z中华典藏网

楊蟠I1Z中华典藏网

九里松門雪過時 籃輿嬝嬝礙松枝I1Z中华典藏网

雨留宿客還斜落 風送行人卻倒吹I1Z中华典藏网

華表忽驚黃鶴過 耳中猶聽白猿悲I1Z中华典藏网

來朝弗著登山屐 恐被人呼謝客兒I1Z中华典藏网

和楊蟠〈宿永安遇雨〉I1Z中华典藏网

契嵩I1Z中华典藏网

巖維靈徹出山時 被雨曾聞礙木枝I1Z中华典藏网

樹杪霜寒何足畏 管中春色亦堪吹I1Z中华典藏网

風寒鐘韻疑還散 水激溪聲咽又悲I1Z中华典藏网

鬭草野童君莫笑 初平原是牧羊兒I1Z中华典藏网

歲暮值雪,焚香獨坐,有懷章安楊公蟠錢湖草堂I1Z中华典藏网

沙門惟悟I1Z中华典藏网

檐外驚風幽鳥歸 窗前獨坐事還稀I1Z中华典藏网

初看曆日新年近 喜見山林驟雪飛I1Z中华典藏网

但憶故人能有詠 寧懷久客此無衣I1Z中华典藏网

鮑昭湯老能乘興 城郭何如在翠微I1Z中华典藏网

和契嵩有懷二公之作I1Z中华典藏网

惟悟I1Z中华典藏网

道安獨繼襄陽踵 詩好慵窺清晝評I1Z中华典藏网

竹屋數間經幾載 草衣三事傲平生I1Z中华典藏网

縱陪林下收孤迹 難學人間走大名I1Z中华典藏网

燈火已殘談未倦 曉風斜雨打窗聲I1Z中华典藏网

見山亭I1Z中华典藏网

張商英I1Z中华典藏网

簾捲疏煙醉眼開 浮雲飛盡見崔嵬I1Z中华典藏网

苦遭嵐氣遮藏久 深謝清風引致來I1Z中华典藏网

丹桂有時明月滿 舊山無路白猿哀I1Z中华典藏网

禪僧詰我真空理 心火茫茫一夜灰I1Z中华典藏网

靈隱訪舊I1Z中华典藏网

恭行己I1Z中华典藏网

西風倦客懶馳奔 今日扶藜偶出門I1Z中华典藏网

未學道林歸養馬 且尋慧理去呼猿I1Z中华典藏网

早行九里松多老 舊坐三生石尚温I1Z中华典藏网

勸爾更添茶一碗 此情須向此時論I1Z中华典藏网

泛舟入靈隱寺I1Z中华典藏网

楊維楨I1Z中华典藏网

九里松關一逕深 修廊千尺晝沉沉I1Z中华典藏网

佛安瑪瑙沉香座 僧住栴檀紫竹林I1Z中华典藏网

南北高峰天外筆 東西流水屋頭琴I1Z中华典藏网

冷泉亭畔閑盤礴 洗盡平生名利心I1Z中华典藏网

過鷲峰贈勤上人I1Z中华典藏网

楊維楨I1Z中华典藏网

高林初日散煙霏 謝客亭前多翠微I1Z中华典藏网

湖上海門獅子吼 山來天竺鳳凰飛I1Z中华典藏网

胡僧譚咒花生舌 木客題詩葉滿衣I1Z中华典藏网

誰識道人真樂意 九溪溪上御風歸I1Z中华典藏网

集慶寺I1Z中华典藏网

仇遠I1Z中华典藏网

半生三宿此招提 眼底交遊更有誰I1Z中华典藏网

顧愷謾留金粟影 杜陵忍賦玉華詩I1Z中华典藏网

旋烹紫筍猶含籜 自摘青茶未展旗I1Z中华典藏网

聽徹洞簫清不寐 月明正照古松枝I1Z中华典藏网

送復見心返杭,兼柬張伯雨I1Z中华典藏网

虞集I1Z中华典藏网

春雨西江漲百川 袈裟又上浙東船I1Z中华典藏网

行尋龍卧雲生徑 坐聽猿吟月浸泉I1Z中华典藏网

客裏有詩煩為寄 山中何法可相傳I1Z中华典藏网

故人或者尋張拙 鼻涕垂頤雪滿肩I1Z中华典藏网

飛來峰I1Z中华典藏网

朱袞I1Z中华典藏网

每怪青山行不動 誰傳靈鷲遠飛來I1Z中华典藏网

地幽合得芙蓉朵 神異真疑鬼物胎I1Z中华典藏网

碧玉洞虛留日月 黃金世近拱樓臺I1Z中华典藏网

年來悟得推移訣 時把乾坤運一迴I1Z中华典藏网

贈靈鷲勤上人I1Z中华典藏网

張紳I1Z中华典藏网

靈鷲禪房我所思 可堪春晚送勤師I1Z中华典藏网

半山啼鳥煙霞裏 一路落花風雨時I1Z中华典藏网

定有猿看窗外筆 應知苔護壁間詩I1Z中华典藏网

門前曲徑通三竺 欲向中天采石芝I1Z中华典藏网

觀魯侍郎冷泉亭放猿I1Z中华典藏网

錢思復I1Z中华典藏网

飛來峰上又成羣 好事誰無魯使君I1Z中华典藏网

金鎖曾經湘岸雨 黑衣猶帶峽山雲I1Z中华典藏网

不應淚落舟中聽 只許禪餘石上聞I1Z中华典藏网

千尺長松掛孤影 夜深山月白紛紛I1Z中华典藏网

靈隱寺I1Z中华典藏网

張翥I1Z中华典藏网

石梁濺水溼蒼苔 陰洞旁穿澗底回I1Z中华典藏网

殿閣瓊瑤從地湧 山林圖畫自天開I1Z中华典藏网

龍隨僧到分雲住 猿認人呼下樹來I1Z中华典藏网

遊興未闌斜日盡 馬頭呼酒尚徘徊I1Z中华典藏网

贈來復I1Z中华典藏网

蓮華峰下天香樹 吹老西風幾度秋I1Z中华典藏网

僧寶師真弘覺範 詩窮我亦孟參謀I1Z中华典藏网

文章宇宙千年事 身世江湖萬里舟I1Z中华典藏网

甚欲相期石橋路 更須同訪羽人邱I1Z中华典藏网

靈鷲山I1Z中华典藏网

西湖之西天竺深 天香滿峰多桂林I1Z中华典藏网

老猿引子下高樹 流水興雲來遠岑I1Z中华典藏网

上方已變劫灰黑 古洞長帶秋嵐陰I1Z中华典藏网

清輝娛人且歸去 後夜月明重來尋I1Z中华典藏网

冷泉亭I1Z中华典藏网

董嗣杲I1Z中华典藏网

小朵峰前玉鏡寒 幾回倚杖聽潺湲I1Z中华典藏网

箕公飲澗非凡水 惠理呼猿在此山I1Z中华典藏网

亭角靜依金剎古 樹深涼卧石闌間I1Z中华典藏网

無因可冼人間熱 時御清風照影還I1Z中华典藏网

靈隱寺I1Z中华典藏网

張寧I1Z中华典藏网

秋日秋山景色微 秋來風景解人稀I1Z中华典藏网

泉通金谷清偏冷 峰出雙林峻欲飛I1Z中华典藏网

黃葉下封遊客路 白雲閒護定僧扉I1Z中华典藏网

人生晚節須當惜 暢飲何妨到夕輝I1Z中华典藏网

呼猿洞I1Z中华典藏网

高德暘I1Z中华典藏网

冷泉亭外松千樹 時有老猿啼樹間I1Z中华典藏网

逐侶出雲風動壑 呼兒歸洞月橫山I1Z中华典藏网

曉空蕙帳人初去 秋入荷衣客未還I1Z中华典藏网

清響不聞巴峽怨 時聽嫋嫋和潺湲I1Z中华典藏网

九里松I1Z中华典藏网

喬松萬樹總良材 九里青松一逕開I1Z中华典藏网

雲氣直從天竺去 濤聲長傍海門來I1Z中华典藏网

人行道上依濃樾 子落僧前點嫩苔I1Z中华典藏网

山水清暉增佛觀 託根元不限徂徠I1Z中华典藏网

北高峰I1Z中华典藏网

鄧林I1Z中华典藏网

捫蘿百折上嶙峋 世界凡仙到此分I1Z中华典藏网

小朵岳蓮來異域 孤撑天柱入層雲I1Z中华典藏网

江湖俯看盃中瀉 鐘磬回從地底聞I1Z中华典藏网

借問須彌在何處 老僧留客且論文I1Z中华典藏网

北高峰I1Z中华典藏网

姚肇I1Z中华典藏网

高峰千仞石嶙峋 曲磴躋攀霄壤分I1Z中华典藏网

一路松聲長帶雨 半空嵐氣總成雲I1Z中华典藏网

上方樓閣參差見 下界笙歌遠近聞I1Z中华典藏网

誰似當年蘇學士 登臨處處有遺文I1Z中华典藏网

送無杰師住靈隱寺I1Z中华典藏网

宗啟I1Z中华典藏网

鷲峰遙想景依然 捧檄欣師赴冷泉I1Z中华典藏网

觸石碧流珠噴雨 滿山瑤草玉生煙I1Z中华典藏网

位高曾比中書考 任重當知少室禪I1Z中华典藏网

歸去若逢同社問 為言九鼎一絲懸I1Z中华典藏网

九里松I1Z中华典藏网

夏言I1Z中华典藏网

百盤雲磴入千峰 飛蓋行穿夾道松I1Z中华典藏网

長晝風雷驚虎豹 半空鱗甲舞蛟龍I1Z中华典藏网

江濤夜合秋聲壯 湖雨春添黛色濃I1Z中华典藏网

欲藉丹青圖直幹 恨無韋偃得相從I1Z中华典藏网

九里松,次夏公謹韻I1Z中华典藏网

楊一清I1Z中华典藏网

出林遙見兩高峰 又歷周行九里松I1Z中华典藏网

午後煙雲來野鶴 四時風雨撼遊龍I1Z中华典藏网

孤根拔地疏仍聳 秀色參天老更濃I1Z中华典藏网

若遣移栽向吾土 賓車無日不過從I1Z中华典藏网

九里松二首I1Z中华典藏网

李攀龍I1Z中华典藏网

三天嘉樹儼成行 下接枌榆即故鄉I1Z中华典藏网

遠勢不隨雙澗盡 層陰並落二峰長I1Z中华典藏网

葉棲金掌仙人露 幹挺烏臺御史霜I1Z中华典藏网

孔雀東飛煩再顧 欲從威鳳託清光I1Z中华典藏网

其二I1Z中华典藏网

武林佳氣日蕭蕭 夾道長松入望遙I1Z中华典藏网

黛色疑從天目雨 寒聲不辨浙江潮I1Z中华典藏网

含悽風與枯鱗起 倒影雲隨偃蓋飄I1Z中华典藏网

非直有心同竹箭 懸籬爭敢附高標I1Z中华典藏网

九日靈隱I1Z中华典藏网

王世貞I1Z中华典藏网

秋山鐃吹擁登臺 龍藏含雲鬱未開I1Z中华典藏网

天際兩高風雨色 客中重九弟兄杯I1Z中华典藏网

茱萸插罷偏成感 竹葉飛時不待催I1Z中华典藏网

昏黑上方那可到 諸君虛有大夫才I1Z中华典藏网

九里松I1Z中华典藏网

偃蓋垂髯一萬株 鬱葱佳氣冠江湖I1Z中华典藏网

長依漢地三天竺 不數秦時五大夫I1Z中华典藏网

永夜濤聲遙自合 高秋嶺色未全孤I1Z中华典藏网

無勞白眼輕人世 雨後芝蘭好更鋤I1Z中华典藏网

宿靈隱寺I1Z中华典藏网

王穉登I1Z中华典藏网

寄宿招提不裹糧 自慚玄度友支郎I1Z中华典藏网

樓高隔海猶看日 臘盡空山未有霜I1Z中华典藏网

烏鳥慣聽齋後偈 白雲長和佛前香I1Z中华典藏网

新成十丈琉璃殿 夜夜長依慧火光I1Z中华典藏网

靈隱社集,得峰字I1Z中华典藏网

李維楨I1Z中华典藏网

松風謖謖水溶溶 茗碗薰爐野衲供I1Z中华典藏网

社按蘭亭修禊節 石移靈鷲削成峰I1Z中华典藏网

英詞注射霞餘綺 欵語流連日下舂I1Z中华典藏网

信美東南饒竹箭 漫隨春草鬥丰茸I1Z中华典藏网

李本寧觀察招同徐、馮諸公集靈隱寺I1Z中华典藏网

屠隆I1Z中华典藏网

使君暇日訪山靈 太史遙瞻聚德星I1Z中华典藏网

磴灑飛流和眾樂 松含返照入孤亭I1Z中华典藏网

曉堂香冷龍衣缽 夕殿風生虎扣扃I1Z中华典藏网

物外勝蓮真境在 坐令心骨轉清泠I1Z中华典藏网

前題,得泉字I1Z中华典藏网

馮夢禎I1Z中华典藏网

使君張樂借諸天 接武名流不偶然I1Z中华典藏网

寺影直懸江樹外 松聲常樂海潮邊I1Z中华典藏网

年衰幸齒人如玉 春老欣逢酒似泉I1Z中华典藏网

且喜東南饒勝集 還愁西北有浮煙I1Z中华典藏网

徐渭I1Z中华典藏网

訪李岣嶁山人於靈隱寺,公自注:「時被繫暫放;先是寓杭時,稍暇則扁舟湖上,故有末句。」I1Z中华典藏网

徐渭I1Z中华典藏网

岣嶁詩客學全真 半日深山說鬼神I1Z中华典藏网

送到澗聲無響處 歸來明月滿前津I1Z中华典藏网

七年火宅三車客 十里荷花兩槳人I1Z中华典藏网

兩岸鷗鳧渾似昨 就中應有舊相親I1Z中华典藏网

遊靈隱,登韜光,望見江海I1Z中华典藏网

張嘉禎I1Z中华典藏网

招提側畔涉岧嶤 萬竹層陰曲磴遙I1Z中华典藏网

怪石每扶山閣出 驚潮時逐野雲飄I1Z中华典藏网

煙霞仙窟藏真隱 臺殿晴空見遠潮I1Z中华典藏网

卻憶昔人滄海句 當年靈隱在山椒I1Z中华典藏网

岣嶁山房I1Z中华典藏网

沈明臣I1Z中华典藏网

白石青松古道幽 憐君消盡百年愁I1Z中华典藏网

相逢不用通名姓 坐嘯真能任去留I1Z中华典藏网

竹暗泉聲來北澗 月明人語在西樓I1Z中华典藏网

無眠共作雲門客 趺坐微吟擁敝裘I1Z中华典藏网

韜光I1Z中华典藏网

王思任I1Z中华典藏网

雲老天高結數楹 濤呼萬壑盡松聲I1Z中华典藏网

鳥來佛座尋花去 泉入僧廚漉菜行I1Z中华典藏网

一捺斷山流海氣 半株殘塔插湖明I1Z中华典藏网

奇峰占絕杭州勝 留與韜光作隱名I1Z中华典藏网

三生石I1Z中华典藏网

袁宏I1Z中华典藏网

此石當襟尚可捫 石旁斜插竹千根I1Z中华典藏网

清風不改疑圓澤 素質難雕信李源I1Z中华典藏网

驅入煙中身是幻 歌從川上語無痕I1Z中华典藏网

兩言入妙勤修道 竹院雲深性自存I1Z中华典藏网

飛來峰I1Z中华典藏网

徐增(子能)I1Z中华典藏网

竺僧到此忽停笻 曾在西天見鷲峰I1Z中华典藏网

香水海中留過影 妙高山頂透來龍I1Z中华典藏网

天生佛石苔攢髻 洞有神猿臂掛松I1Z中华典藏网

風起還愁飛欲去 武林雲護幾千重I1Z中华典藏网

飛來峰I1Z中华典藏网

晦山顯I1Z中华典藏网

不是雙猿突杳冥 何人信得此山靈I1Z中华典藏网

浮來洞壑三天遠 削出芙蓉萬朵青I1Z中华典藏网

舍利塔連慧理塔 冷泉亭對翠微亭I1Z中华典藏网

他鄉遙望如蓬島 六載雲瓢寄浪萍I1Z中华典藏网

蓮花峰I1Z中华典藏网

捫蘿千尺類飛猿 怪石蓮花聳獨尊I1Z中华典藏网

何代巨靈揮玉斧 突然泰華走雲根I1Z中华典藏网

六橋湖翠吞山市 萬里江濤接海門I1Z中华典藏网

兀坐山椒空外望 煙巒猶似昔乾坤I1Z中华典藏网

贈北高峰念響佛僧I1Z中华典藏网

僧,新安人,號玉真,居半山元帥殿。每夜半唱佛,山谷震動,聲聞數里。或繫板經行眾峰,時遇大蟲,亦無損,真異人也!I1Z中华典藏网

藥山清嘯露真風 佛號高提見此公I1Z中华典藏网

半夜鯨鏗青嶂外 一聲鶴唳白雲中I1Z中华典藏网

擊開大夢湖山動 喚醒沉迷世界空I1Z中华典藏网

行遍眾峰狼虎避 回頭滄海日初紅I1Z中华典藏网

靈隱寺I1Z中华典藏网

獨任雲I1Z中华典藏网

峰高南北望曾收 峰下瀟瀟水自流I1Z中华典藏网

煙裏鐘敲松徑晚 雨中幢插寺門秋I1Z中华典藏网

僧因定起尋花遠 客為雲開步月幽I1Z中华典藏网

天際渾疑兜率界 樓臺百二見江洲I1Z中华典藏网

前題I1Z中华典藏网

奕山萃I1Z中华典藏网

鈴鐸遙新晉覺場 巍然屹峙兩峰陽I1Z中华典藏网

幢扶玉樹雲垂蓋 泉浸金蓮石溜香I1Z中华典藏网

龍為法調親寶座 虎因機息伴繩牀I1Z中华典藏网

天山赫奕傳家遠 鐵鶻風高亘古揚I1Z中华典藏网

前題I1Z中华典藏网

迂叟賢I1Z中华典藏网

寺對泉亭水石香 川原野色曉蒼蒼I1Z中华典藏网

樓臺北枕高峰險 谿路西連大滌長I1Z中华典藏网

松際鶴鳴千嶂月 洞中猿嘯一天霜I1Z中华典藏网

信知勝地無塵染 到此煩心頓覺涼I1Z中华典藏网

前題I1Z中华典藏网

慧麟瑞I1Z中华典藏网

靈山此日快初逢 九里松陰古徑通I1Z中华典藏网

自昔飛來峰突兀 至今不改石玲瓏I1Z中华典藏网

寒生佛面雙谿月 幽鎖猿聲一洞風I1Z中华典藏网

最是深秋開繡谷 層層紅葉向珠宮I1Z中华典藏网

秋日宿靈隱寺I1Z中华典藏网

嵇宗孟I1Z中华典藏网

寶剎崔嵬霄漢間 羣峰鵠立洞門閒I1Z中华典藏网

泉聲日咽千巖雪 樹杪雲封萬疊山I1Z中华典藏网

好月當頭看不厭 清談徹夜俗俱刪I1Z中华典藏网

曉天鐙火芙蓉岸 趁有漁人理棹還I1Z中华典藏网

五言絕I1Z中华典藏网

望海亭I1Z中华典藏网

蘇軾I1Z中华典藏网

漸聞鐘磬音 飛鳥皆下翔I1Z中华典藏网

入門空有無 雲海浩茫茫I1Z中华典藏网

客兒亭I1Z中华典藏网

楊蟠I1Z中华典藏网

昔日林間興 風流謝客兒I1Z中华典藏网

春山花又發 不見屐來時I1Z中华典藏网

韜光I1Z中华典藏网

寂寂堦前草 春深鹿自耕I1Z中华典藏网

老僧垂白髮 山下不知名I1Z中华典藏网

遊北高峰I1Z中华典藏网

杳杳孤峰上 寒雲帶遠村I1Z中华典藏网

不知山下雨 奎斗自分明I1Z中华典藏网

九里松I1Z中华典藏网

道濟I1Z中华典藏网

九里松陰路 青泉映白沙I1Z中华典藏网

誰知三伏暑 小草有幽花I1Z中华典藏网

了義塔院I1Z中华典藏网

守嶂I1Z中华典藏网

草深煙際重 林茂夕陽微I1Z中华典藏网

不雨花猶落 無風絮自飛I1Z中华典藏网

賜德光I1Z中华典藏网

宋孝宗I1Z中华典藏网

大暑流金石 寒風結凍雲I1Z中华典藏网

梅花香度遠 自有一枝春I1Z中华典藏网

飯猿臺I1Z中华典藏网

張光弼I1Z中华典藏网

僧既非昔年 猿亦異往日I1Z中华典藏网

惟有飯猿臺 猶是當時石I1Z中华典藏网

合澗橋I1Z中华典藏网

西澗何年合 一橋終日閒I1Z中华典藏网

桃花逐流水 未覺是人間I1Z中华典藏网

冷泉亭I1Z中华典藏网

姚鉉I1Z中华典藏网

水石一欄杆 僧歸四山靜I1Z中华典藏网

攜琴譜澗泉 月浸夜深冷I1Z中华典藏网

靈鷲I1Z中华典藏网

皎然I1Z中华典藏网

山頂東西寺 江中旦暮潮I1Z中华典藏网

歸心不可到 松路在青霄I1Z中华典藏网

呼猿洞I1Z中华典藏网

張履信I1Z中华典藏网

飛來何處峰 木杪過千尺I1Z中华典藏网

愁猿喚不應 月色同一白I1Z中华典藏网

靈鷲I1Z中华典藏网

湯漢I1Z中华典藏网

問禪去靈隱 聽法去天竺I1Z中华典藏网

還有無求人 來尋靈鷲宿I1Z中华典藏网

韜光三首I1Z中华典藏网

張鼐I1Z中华典藏网

結茅倚長松 松濤徧幽壑I1Z中华典藏网

山僧何處來 坐久松花落I1Z中华典藏网

其二I1Z中华典藏网

萬山看不盡 獨樹意相親I1Z中华典藏网

自是東籬叟 翻來蓮社人I1Z中华典藏网

其三I1Z中华典藏网

花徑宿煙霞 柴門來杖屨I1Z中华典藏网

枳殻自春風 芭蕉又秋雨I1Z中华典藏网

飛來峰I1Z中华典藏网

晦山顯I1Z中华典藏网

尚有淩空勢 驚看洞壑懸I1Z中华典藏网

只疑山未久 飛到自西天I1Z中华典藏网

冷泉亭I1Z中华典藏网

雪練來何急 衝煙下碧湍I1Z中华典藏网

亭前藍靛水 萬古逼人寒I1Z中华典藏网

七言絕I1Z中华典藏网

飛來峰I1Z中华典藏网

方干I1Z中华典藏网

邃巖喬木夏藏寒 牀上雲溪枕上看I1Z中华典藏网

臺上漸多山更拙 卻令飛去即應難I1Z中华典藏网

靈隱寺I1Z中华典藏网

石路泉流兩寺分 尋常鐘磬隔山聞I1Z中华典藏网

山僧半在中峰住 共占青猿與白猿I1Z中华典藏网

靈隱寺I1Z中华典藏网

權德輿I1Z中华典藏网

曾過靈隱江邊寺 獨宿東樓看海門I1Z中华典藏网

潮色銀河鋪碧落 日光金柱出紅盆I1Z中华典藏网

北高峰I1Z中华典藏网

王安石I1Z中华典藏网

飛來山上千尋塔 聞說雞鳴見日升I1Z中华典藏网

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I1Z中华典藏网

題了義塔院二首I1Z中华典藏网

宋高宗I1Z中华典藏网

古寺春山青更妍 長松修竹翠含煙I1Z中华典藏网

吸泉擬欲增茶興 暫就山房假榻眠I1Z中华典藏网

久坐方知春晝長 靜中心地自清涼I1Z中华典藏网

人人圓覺何曾覺 但見塵勞盡日狂I1Z中华典藏网

九里松I1Z中华典藏网

楊萬里I1Z中华典藏网

被雨遊山也莫嫌 卻緣山色雨中添I1Z中华典藏网

人家屋裏生松樹 穿出茆簷卻覆簷I1Z中华典藏网

冷泉亭I1Z中华典藏网

林丹山I1Z中华典藏网

一泓清可沁詩脾 冷煖年來只自知I1Z中华典藏网

流出西湖載歌舞 回頭不似在山時I1Z中华典藏网

宿靈隱寺I1Z中华典藏网

恭行己I1Z中华典藏网

天竺雨花飛講臺 北山門對冷泉開I1Z中华典藏网

石擎老樹無人識 時有黃猿抱子來I1Z中华典藏网

呼猿洞二首I1Z中华典藏网

周紫芝I1Z中华典藏网

呼猿洞口水濺濺 忽見奔流下九天I1Z中华典藏网

乞得少陵三峽句 為君題作倒流泉I1Z中华典藏网

萬里西興浦口潮 浪花真似海門高I1Z中华典藏网

誰將一夜山中雨 換作三江八月濤I1Z中华典藏网

飛來峰I1Z中华典藏网

西邨I1Z中华典藏网

何處飛來息羽衣 我來唯恐又驚飛I1Z中华典藏网

葛陂拾得仙人杖 不敢提攜上翠微I1Z中华典藏网

香林洞I1Z中华典藏网

黃初菴I1Z中华典藏网

日射巖扉曉霧開 杖藜掛石破蒼苔I1Z中华典藏网

一雙蛺蝶隨人去 知是香林洞裏來I1Z中华典藏网

冷泉I1Z中华典藏网

張輅I1Z中华典藏网

躡屩捫蘿上翠微 綠雲深處叩禪扉I1Z中华典藏网

老僧能誦香山句 驚落松花坐客移I1Z中华典藏网

冷泉I1Z中华典藏网

張輿I1Z中华典藏网

小朵峰巒擁翠華 倚雲樓閣是僧家I1Z中华典藏网

凭闌盡日無人到 濯足寒泉數落花I1Z中华典藏网

聽猿I1Z中华典藏网

吳大有I1Z中华典藏网

月照前峰猿嘯嶺 夜寒花落草堂春I1Z中华典藏网

同來蜀客偏腸斷 曾是孤舟渡峽人I1Z中华典藏网

冷泉I1Z中华典藏网

陸圭I1Z中华典藏网

雨過山頭夜氣清 天風吹下步虛聲I1Z中华典藏网

道人酒醒推窗看 月在琅玕竹上明I1Z中华典藏网

飛來峰I1Z中华典藏网

湯節I1Z中华典藏网

何處飛來小朵峰 冷泉亭伴數株松I1Z中华典藏网

黃猿引子隨僧去 知在雲山第幾重I1Z中华典藏网

呼猿洞I1Z中华典藏网

李草閣I1Z中华典藏网

靈隱寺外冷泉亭 蘿風吹日盡[宴-女+六][宴-女+六]I1Z中华典藏网

猿啼一聲松子落 無數白雲生翠屏I1Z中华典藏网

韜光I1Z中华典藏网

王順I1Z中华典藏网

瘦藤拄到古韜光 分得山房半榻涼I1Z中华典藏网

白髮老僧從定起 斷雲漠漠護殘香I1Z中华典藏网

冷泉亭I1Z中华典藏网

曹既明I1Z中华典藏网

朱簷日靜軒窗冷 碧嶂雲低草樹香I1Z中华典藏网

山影倒沉波底月 夜闌相對瀉寒光I1Z中华典藏网

靈鷲山I1Z中华典藏网

孫一元I1Z中华典藏网

露下蟪蛄空砌鳴 山僧不問短長更I1Z中华典藏网

天風吹人酒欲醒 北斗插江河半明I1Z中华典藏网

飛來峰I1Z中华典藏网

張瀚I1Z中华典藏网

蓮華峰下石嶙峋 一派寒泉繞綠筠I1Z中华典藏网

猶有紅香凌白雪 山中疑是四時春I1Z中华典藏网

送祥都綱兩住靈隱I1Z中华典藏网

吳遵晦I1Z中华典藏网

琅玕萬疊映瀟湘 一片清秋占上方I1Z中华典藏网

高節昔年曾掛錫 又看枝畔起新篁I1Z中华典藏网

韜光泉I1Z中华典藏网

李芳春I1Z中华典藏网

危亭海氣直飛來 點點江帆出斷崖I1Z中华典藏网

一帀光收千里意 神山十二鏡中開I1Z中华典藏网

登北高峰I1Z中华典藏网

孫日章I1Z中华典藏网

攀藤獨上最高峰 絕壁危巖路未通I1Z中华典藏网

我自登臨何處望 白雲秋色大江東I1Z中华典藏网

靈鷲山月歌I1Z中华典藏网

孫日隆I1Z中华典藏网

西山樹色滿高秋 曲澗潺潺抱石流I1Z中华典藏网

月出飛來連疊翠 羣峰不斷古杭州I1Z中华典藏网

庚午初冬遊韜光,遇憑虛上人I1Z中华典藏网

文震孟I1Z中华典藏网

斜陽竹樹影蕭蕭 獨有幽蛩破寂寥I1Z中华典藏网

萬境不波心似水 滿庭紅蘂映山椒I1Z中华典藏网

冷泉亭I1Z中华典藏网

晦山顯I1Z中华典藏网

飛泉兩道寺門收 湛碧堆藍萬壑秋I1Z中华典藏网

六月空亭遊客到 颯疑冰雪滿林邱I1Z中华典藏网

呼猿洞I1Z中华典藏网

雙猿呼出駭奇聞 驗得靈峰鷲嶺分I1Z中华典藏网

黑白不知今在否 長留幽洞冷藏雲I1Z中华典藏网

靈隱寺石I1Z中华典藏网

嵇宗孟(淑子)I1Z中华典藏网

碧殿金鋪十二重 講筵坐遶萬芙蓉I1Z中华典藏网

道人不解風旛論 獨愛門前六六峰I1Z中华典藏网

冷泉亭I1Z中华典藏网

萬丈懸崖百丈泉 玉簫吹徹洞中天I1Z中华典藏网

正愁明月寒侵骨 卻被青松遮半邊I1Z中华典藏网

飛來峰I1Z中华典藏网

一洞相隣一洞幽 探奇得得買燈遊I1Z中华典藏网

不須更問生公法 滿腹機鋒是石頭I1Z中华典藏网

呼猿洞I1Z中华典藏网

劃地掀翻獅子窟 撩天鼻孔眼如燈I1Z中华典藏网

猿公莫證慧公法 一笑山門長葛藤I1Z中华典藏网

靈隱寺I1Z中华典藏网

張新標(鞠存)I1Z中华典藏网

天開鷲嶺佛圖遙 玉埒金鋪接絳霄I1Z中华典藏网

釐祝太平無細響 鐘聲殷入浙江潮I1Z中华典藏网

冷泉亭I1Z中华典藏网

千峰礙日樹參天 望入空亭已冷然I1Z中华典藏网

雨後還逢飛瀑急 泉聲百道不聞喧I1Z中华典藏网

飛來峰I1Z中华典藏网

誰謂飛來法象奇 穿雲裂石影離離I1Z中华典藏网

風雷洗剔靈根見 萬朵芙蓉盡倒垂I1Z中华典藏网

韜光菴I1Z中华典藏网

靈岩西上萬峰懸 小徑深藏不及I1Z中华典藏网

山半看山山色異 層層白雪界青蓮I1Z中华典藏网

五言排律I1Z中华典藏网

遊靈隱寺I1Z中华典藏网

駱賓王I1Z中华典藏网

鷲嶺鬱岧嶤 龍宮鎖寂寥I1Z中华典藏网

樓觀滄海日 門聽浙江潮I1Z中华典藏网

桂子月中落 天香雲外飄I1Z中华典藏网

捫蘿登塔遠 刳木取泉遙I1Z中华典藏网

霜薄花更發 冰輕葉互彫I1Z中华典藏网

夙齡尚遐異 披對滌煩囂I1Z中华典藏网

待入天台路 看余度石橋I1Z中华典藏网

宿靈隱寺I1Z中华典藏网

白居易I1Z中华典藏网

在郡六百日 入山十二迴I1Z中华典藏网

宿因月桂落 醉為海橊開I1Z中华典藏网

黃紙除書到 青宮詔命催I1Z中华典藏网

僧徒多悵望 賓從亦徘徊I1Z中华典藏网

寺暗煙埋竹 林香雨落梅I1Z中华典藏网

別橋憐白石 辭洞戀青苔I1Z中华典藏网

漸出松間路 猶飛馬上杯I1Z中华典藏网

誰教冷泉水 送我下山來I1Z中华典藏网

遊靈隱寺I1Z中华典藏网

張祐I1Z中华典藏网

峰巒開一掌 朱檻幾環延I1Z中华典藏网

佛地花分界 僧房竹引泉I1Z中华典藏网

五更樓下月 十里郭中煙I1Z中华典藏网

後塔聳亭後 前山橫閣前I1Z中华典藏网

淒沙涵水靜 澗石點苔鮮I1Z中华典藏网

好是呼猿久 西巖深響連I1Z中华典藏网

飛來峰I1Z中华典藏网

西南山最勝 一境是諸天I1Z中华典藏网

上路穿巖竹 分流入寺前I1Z中华典藏网

躡雲丹井畔 望月石橋邊I1Z中华典藏网

洞壑江聲遠 樓臺海氣連I1Z中华典藏网

塔明春嶺雪 鐘散暮松煙I1Z中华典藏网

何處去猶恨 更看峰頂蓮I1Z中华典藏网

月桂峰I1Z中华典藏网

慈永I1Z中华典藏网

丹桂生瑤實 千年會一時I1Z中华典藏网

偏從天竺路 祗向月宮知I1Z中华典藏网

出海光輪滿 當軒月樹欹I1Z中华典藏网

嬋娟含素影 淩亂下宮墀I1Z中华典藏网

泉客珠連並 秋荷露忽垂I1Z中华典藏网

林間僧共拾 猶頌樂天詩I1Z中华典藏网

靈隱寺I1Z中华典藏网

王世貞I1Z中华典藏网

步屧徑隨盡 招提天忽開I1Z中华典藏网

山驅丹鷲下 泉捲白龍迴I1Z中华典藏网

石氣清僧席 藤陰裊佛臺I1Z中华典藏网

鐵衣雙大士 金粟萬如來I1Z中华典藏网

寺愧題名隱 詩憐異代才I1Z中华典藏网

遊人日何限 無地著蒼苔I1Z中华典藏网

韜光菴I1Z中华典藏网

朱之俊I1Z中华典藏网

阿曲遵途遠 巖空積樹危I1Z中华典藏网

疊臺侵石骨 架塔暗雲枝I1Z中华典藏网

竹窅泉聲細 林深磬響遲I1Z中华典藏网

青川千里目 綠嶂百重思I1Z中华典藏网

海月江心動 松風麥壟吹I1Z中华典藏网

蒼煙隨谷長 碧葉倩雲滋I1Z中华典藏网

溜滴多新致 人來非昔時I1Z中华典藏网

凭高僧氣盡 坐久道心期I1Z中华典藏网

銀燭消殘唄 金蓮冒小池I1Z中华典藏网

山將情共寂 莫謂有文移I1Z中华典藏网

韜光I1Z中华典藏网

錢受益I1Z中华典藏网

連雨催遊興 登臨及小晴I1Z中华典藏网

嵐開羣樹出 湍響眾山鳴I1Z中华典藏网

江水雲間起 湖光竹外平I1Z中华典藏网

卧橋虹屢飲 踏石虎前迎I1Z中华典藏网

納子渾如舊 神仙若可成I1Z中华典藏网

扶攜行碧落 憩息坐青屏I1Z中华典藏网

更上奇難盡 盤旋趣轉并I1Z中华典藏网

悵然天欲雨 啜茗說長生I1Z中华典藏网

遺事I1Z中华典藏网

孫宇台之誌靈隱也,有〈山林碎錄〉一卷,其言曰:「高僧之迹、名賢之概,既詳之矣;而遺言、逸事,亦何可廢耶?」宇台之好賢樂善,舉前人之一言一動不敢遺漏,用心良苦矣!為誌遺事第十三。I1Z中华典藏网

飛來峰下龍泓洞側,或云:「有洞通浙東蕭山,徹浙江下。有採石乳者入洞不已,聞波浪篙櫓之聲,懼而返。」I1Z中华典藏网

新城縣有靈隱洞,在新安鄉。高十丈,濶五丈,深莫測。中有澗水,四時不竭。昔有人遊洞中,逾三日不出;忽見坐洞前石上。問之,曰:「入洞深處,逢神人叱之,不覺身出至此。」I1Z中华典藏网

月中桂子,見唐天寶年間;宋天聖丁卯秋七月、八月十五兩夜,皆雨桂子,已詳〈慈雲詩序〉。又張君房為錢唐令,夜宿月輪山寺。僧報曰:「桂子下塔。」遽起望之,紛如煙霧,回旋成穗,散墜如牽牛子;黃白相間,咀之無味。則桂子之落往往有之。《本草圖經》註云:「江東諸處多于衢路拾得桂子也。」今北高峰後名月桂,以此也。I1Z中华典藏网

邵山子曰:「唐九里松今將千歲,大者五六人抱,虬枝偃蹇,龍幹攫拿;有一根雙幹挺然者,有苓窠蒼翠鬱茂者,有樛枝下垂可手按者,奇形怪狀,為海內異觀。數年之間,所存略盡,已絕無極大可入畫者。此山後,桐村塢土穀祠,有松六株,甚奇古。好事者欲觀九里舊松,于此地訪之可也。」I1Z中华典藏网

下竺古名天竺,其地、其景蓋皆靈隱也。如李太白、崔顥之詩皆可入誌,而以天竺限之。李詩有「桂子落秋月」,崔詩有「青翠滿山、藤蘿覆沼」之句,非靈隱而何?或謂宋時以南山演福寺為南天竺,以北山靈峰寺為北天竺,以西方為尊而三竺同謂之西天竺,似三竺與靈隱無與;不知上竺創于石晉,中竺開于唐時,而下竺則與靈隱同建于慧理。故凡古人之稱天竺者,當與靈隱同稱也。I1Z中华典藏网

天目山有二水,一條東流經於潛、臨安,百五十里至餘杭,為苕溪;又東三十里抱錢唐,又東北流六十里過湖州,入太湖;一條西趨於潛,為紫溪,合桐廬之水滙於錢唐。此郭璞所謂「天目兩乳」也。南山如龍,北山如鳳,此郭璞所謂「龍飛鳳舞」也。海門一日兩潮,日輪正從鼈子門上,此郭璞所謂「金星」也。其塊土為帝王都會,璞留讖記,蓋預知五百年潮打西興,然後為帝王都會也。夫自郭璞以前,南北皆為武林山;嗣後始有龍飛鳳舞之目。然南山有鳳凰山,是南山亦可曰鳳;而北山有橋曰迴龍,有洞曰龍泓,是北山亦可曰龍也。I1Z中华典藏网

宋僧祖秀所撰《華陽宮艮嶽記》曰:「因土積為岡陵,山骨暴露,峰稜如削,飄然有雲姿鶴態者,名飛來峰也。」才人文士之品題飛來峰者多矣,未若「雲姿鶴態」四字為能得其神也。I1Z中华典藏网

楊應詔先生記飛來峰曰:「側見諸洞窟玲瓏,余穿崖隙入,恍石乳垂垂其上,石青紫有光;每窟穴處,雲滃滃然起,至此不覺神怡氣釋。」此可謂得其狀者矣。I1Z中华典藏网

葛稚川隱於飛來峰,故有稚川亭畔。而唐時又有葛道人隱居於飛來峰仙去,故唐人有詩云:「二葛已仙去。」是飛來峰有二葛也。I1Z中华典藏网

道濟化後,有人遇於六和塔。〈寄嵩少林書〉有「空屋退還主人,衣鉢任人將去」。僧之神通莫可端倪,未有如濟顛也。I1Z中华典藏网

贊寧,博聞多識,雖張茂先不能遠過。徐常侍鉉仕江南日,嘗襆被入直澄心堂。至飛虹橋,馬輒不進;裂鞍斷轡,箠之流血,掣韁卻立。鉉遺書贊寧,贊寧答曰:「下必有海馬骨,水火俱不能毁,惟漚以腐糟,隨毁者是也。」鉉斸之,去土丈餘,果得巨獸骨,上脛可長五尺,膝而下長三尺,髀骨若段柱然。積薪焚三日不動,以腐糟漚之遂爛焉。徐諤嘗得畫牛一幅,晝嚙草欄外,夜則歸卧欄中。持以獻後主煜,煜獻之宋太宗,以示諸臣,無能辨其理。贊寧曰:「南倭海水或滅,灘磧微露,倭人抬方,諸蚌腊中有餘淚,和色著物則晝隱夜見。沃焦山或風燒飄擊,有石落海岸,滴水碧色,染物則晝見夜隱。此二形殆二物所畫也。」I1Z中华典藏网

錢王有鐵幢三,一在舊便門東南小巷,一在舊薦橋門外,一在利津橋。蓋其時塘未成也,慮潮蕩幢,用鐵輪護其趾,而以鐵綆貫幢幹,且引綆維於上下之楗,然後實土築塘,蓋其難也。然不如六和塔成而潮可平、塘可就也。為之者,僧都統贊寧、禪師延壽也,皆靈隱知識也。I1Z中华典藏网

錢王以强弩五百人射潮而使之平,欲以就塘也。然不如炬菩薩咒龍而使之聽法也;又不如曇超之能致吳行人之以形見也。甚矣,靈隱僧之多奇也!I1Z中华典藏网

三竺靈隱屢有高僧,然不如靈隱為盛也。即以著書而言之,如所謂《宗鏡錄》、《證宗論》、《三教編》、《十地歌》、《輔教編》、《定祖論》、《正宗記》、《鐔津集》、《高僧傳》、《內典集》、《靈苑集》、《林道集》、《蒲室集》、《倦遊集》、《奏對錄》,皆斌斌可觀也。甚矣,靈隱僧之多奇也!I1Z中华典藏网

禪家之于詩,偈頌之餘也;而靈隱僧之以詩名者,自清晝而外,不能悉數。即如延壽〈夜坐詩〉曰:「孤猿叫落中巖月,野客吟殘半夜燈。」即詩人亦當遜步。契嵩與章安唱和詩,皆清新不媿古人。至惠遠奏對九重、鐵牛咸傑,皆有遺句。若見心、守仁,以能詩著名,又不必言矣。如無文、景隆皆深透宗旨,而詩都雅可觀。豁公為三峰嫡孫,其佛法舉世共推,而詩名早已著海內,有破堂諸詩,尤膾炙人口。可貴哉,靈隱僧之能詩也!I1Z中华典藏网

歐公《集古》最富,其〈靈隱最勝幢〉「寶大二年歲次乙酉」,未之見也。《五代史》謂錢氏有改元而無稱帝之事,然獨得其封落星石制書,稱寶正六年辛卯耳。不知其先,朱梁篡唐之明年為戊辰,改元天寶。臨安府尊勝幢云:「時天寶四年,歲次辛未」,此一證也。歐陽見其一而不知其猶有二也。要以錢氏當朱梁、李唐,有用正朔、不用正朔之時;至漢晉周則無不奉正朔者矣。若清泰、廣福、開運、會同、乾祐、顯德諸石刻皆可見。I1Z中华典藏网

〈廬山記〉云:「謝靈運見遠公而異之,以北本《涅槃經》繙為南本三十七卷。」則臺在廬山,而茲山更見,豈後人希謝氏之高蹤而託名耶?邵古菴曰:「不然也!廬山之所謂繙經者,繙譯也;此所謂翻經者,翻閱也,義各不同。」I1Z中华典藏网

至正壬辰,月中娑羅子隨雨而落,仁如松子,與張君房慈雲懺主所見桂子又異。是月中有桂又有娑羅也。I1Z中华典藏网

齎神尼舍利至靈鷲者,隋時慧誕法師也。誕,當時有名,講席高流也,所發石函與舍利函不差尺寸,又何奇也!I1Z中华典藏网

神尼名智仙,相傳為神尼舍利塔;然當年塔舍利,非塔神尼也。按釋迦舍利珠八斛四斗,其三之一住人間。阿育王置塔八萬四千,東震旦得塔十九,其粒不可得計也。康僧會懸佛七日,得七粒。曇榮懇之,自三粒至三百粒。隋文帝遇阿羅漢授舍利一裹,與法師曇遷數之,數多數少莫能定。乃七寶函致雍、岐等州,州各一塔,則靈鷲亦其一也,安得謂為神尼耶?邵古菴曰:「七寶廂,或尼督造有名而訛至今,亦未可知。」雖然,他州不言神尼而此獨言神尼,則又安知其不為神尼而塔也?I1Z中华典藏网

天醫波利多,乃天醫菩提化身,淳熙間居飛來峰。天台臨海婁氏子,年十五,厭俗,來參,師問云:「何來?」對曰:「從緣來。」師曰:「是何性?」對曰:「是佛性。」師曰:「子身尚俗,安識佛性?」對曰:「我身雖俗,因俗符真;真俗圓融,洞然無二。」利多異之,乃與落髮、受戒,名善戒,世稱「戒闍黎」,後住兠率院。按戒闍黎與炬菩薩,皆古佛下生而為靈隱散聖也。I1Z中华典藏网

南齊時,嵩山寶公向林慮白鹿山行,忽聞鐘聲,見一寺,題曰「靈隱」。寶入寺法堂坐,閴焉無人。仰視屋上,開孔如井,徐有僧從孔飛下,次第至六十眾。坐已,各問:「今日何處齋?」或言豫章、成都、嶺南、冀北、五天竺,動千萬里。最後一僧至,眾問:「何遲?」答曰:「相州彼岸寺鑒禪師講法,有一僧難問蜂起,聽之不覺日已暮。」寶起曰:「鑒師是我和尚。」遂失寺與僧,乃獨坐柞木上。出山,問大統法尚,尚曰:「此廢寺,佛圖澄造,賢聖居之,至今往往聞鐘聲。」夫林慮之與武林遠矣,乃佛圖澄之址;而寶公恍惚所見寺題「靈隱」,抑所不解。I1Z中华典藏网

稽留峰下,許玖、許現墓在焉。玖,許遠子,以遠死節,拜婺州司馬。現,遠他子,貞元中復官之,皆葬于此。許為鹽官人。I1Z中华典藏网

吳說書「九里松」,高宗欲易己書,命筆數十幅,歎曰:「無以易說所書。」未幾,吳授信州守,陛辭。高宗因語之曰:「九里松是卿書乎?朕嘗書此,終不如卿。」吳益遜謝,即令復揭之,勅賜填金。說,吳師禮子,王安石之外孫也。I1Z中华典藏网

光堯鑿大池於宮內,引水注之,疊石為山,象飛來峰,名其堂曰冷泉。孝宗嘗賦詩曰:I1Z中华典藏网

山中秀色何佳哉 一峰獨立名飛來I1Z中华典藏网

參差翠麓儼如畫 石骨蒼潤神所開I1Z中华典藏网

忽聞倣像來宮囿 指顧已驚成列岫I1Z中华典藏网

規模絕似靈隱前 面勢恍疑天竺後I1Z中华典藏网

孰云人力非自然 千巖萬壑藏雲煙I1Z中华典藏网

上有崢嶸倚空之翠壁 下有潺湲潄玉之飛泉I1Z中华典藏网

一堂虛敞臨清沼 密蔭交加森羽葆I1Z中华典藏网

山頭草木四時春 閱盡歲寒長不老I1Z中华典藏网

聖心仁智情優閒 宮中天地非人間I1Z中华典藏网

蓬萊方丈渺空濶 豈若坐對三神山I1Z中华典藏网

日長雅趣超塵俗 散步逍遙快心目I1Z中华典藏网

山光水色無盡時 長將挹向杯中淥I1Z中华典藏网

光堯覽之欣然。I1Z中华典藏网

淳熙十一年六月初一日,車駕過宮,至冷泉堂。早膳訖,太上宣諭云:「今歲與常年熱甚。」上起答云:「伏中正要如此。」太上云:「今日且留在此納涼到晚去。或三省有緊切文字,不妨就幄次進呈。」上領聖旨,遂同至飛來峰看放水簾。時荷花盛開,太上指池水云:「此種五花同幹,近伯圭自湖州進來。前此未見也。」堂前假山、修竹、古松,不見日色,並無暑氣。後苑小厮三十人打息氣唱道情。太上云:「此是張掄所撰鼓子詞。」後苑進沆瀣漿、雪浸白酒。上起奏曰:「此物恐不宜多喫。」太上曰:「不妨,反覺爽快!」上曰:「畢竟傷脾。」太上首肯。因閒說宣和周公公:「每遇三伏,多在碧玉壺及風泉館、萬松庄等處納涼。此處涼甚,每次侍宴,雖極暑中,亦著衲襖兒也。」命小內侍宣張婉容至清心堂撫琴,并令棋童下棊,及令內侍投壺賭賽利物雜劇。官家進水晶提壺連索兒,可盛白酒二斗,白玉雙蓮盃柈、碾玉香脫兒一套,六個大金盆,一面盛七寶水戲,并宣押趙喜等教舞水族。又進太皇后白玉香珀扇柄四把、龍涎香珠佩帶五十副、真珠香囊等物,直至一月初還內。I1Z中华典藏网

宋吳郡王益,憲聖太后之弟。一日竹冠、練衣、芒鞋、笻杖,攜一童縱行靈竺,濯足冷泉盤石之上,遊人望之,儼若神仙。邏者奏聞。次日德壽以小詩召之曰:「趁此一軒風月好,橘香酒熟待君來。」王亟往,光堯迎笑曰:「昨日冷泉之遊,樂乎?」王頓首謝。光堯曰:「朕宮中亦有此景,卿欲見之否?」蓋疊石引泉,象飛來香林之勝,架堂其上曰冷泉。而亭中揭一畫,乃圖王野服濯足之狀,且御製一贊云:I1Z中华典藏网

富貴不驕 戚畹稱賢I1Z中华典藏网

掃除膏粱 放曠林泉I1Z中华典藏网

滄浪濯足 風度瀟然I1Z中华典藏网

國之元舅 人中神仙I1Z中华典藏网

盡醉而罷,因舉圖以賜之。I1Z中华典藏网

瞎堂嘗侍孝宗幸飛來峰,上曰:「既是飛來,如何不飛去?」對曰:「一動不如一靜。」至上竺,上曰:「觀音亦持數珠,念誰?」對曰:「仍念觀音。」上曰:「何也?」對曰:「求人不如求己。」I1Z中华典藏网

嘉定中,進士錢唐范師孟遊靈隱,忽覩五福祠後石松奇古,賦詩曰:I1Z中华典藏网

根盤巨石四時青 陌上香泥豈敢侵I1Z中华典藏网

不但詠誇奇異迹 也須珍重歲寒心I1Z中华典藏网

既歸未久,隱几間,忽見二吏控馬來,師孟隨至冷泉亭,下馬登山,至絕頂大殿;六人環坐,皆起迎,獨未坐者款師孟至一堂,曰聚星,謂師孟曰:「適見佳篇,欽公達者,故託素懷。余婺原人,慕錢唐名都靈隱古剎高峰冠絕,故擇居焉。然昆季素性公直,福善禍淫,奉天之道;而世人妄意謂福可邀,是速罪戾耳。且奉西竺教,久無他嗜,幸君白之人間,勉為善而已矣,賽余何益?」師孟既受教,請曰:「聞神昆弟五,今六,何也?」神曰:「是能賦『疏影橫斜』句處士也。陰間尤重文學,故與為好耳。」乃命竹輿送歸。隱約由六橋,舁人失腳而覺,猶曲肱几上焉。高峰祈夢從此始。I1Z中华典藏网

唐時有李源者,京洛人。父憕,死安祿山之難。源悲憤,不仕不娶,居惠林寺三十年。與僧圓澤友善,相約遊蜀蛾眉山。源欲自荊州沂峽,澤欲取長安斜谷路,源不可,曰:「吾已絕世事,豈可復道京師哉?」澤默然,久之曰:「行止固不由人。」遂自荊州路。舟次南浦,見婦人錦襠,負瓮而汲,圓澤曰:「此吾託身之所也。」源驚問之,澤曰:「婦人姓王氏,吾當為之子。孕三歲矣,吾不來,故不得乳。今既見,無可逃者。公當以符咒助我速生。三日浴兒時,公臨,視公以笑為信。後十三年中秋月夜,當與公相見於杭州天竺。」源悲悔,為具沐浴易服。至暮,澤亡而婦乳。三日往視之,兒見源果笑。源遂不果入蜀,反居惠林。後十三年,自洛適杭州,赴其約。聞葛洪亭畔有牧童菱髻,騎牛歌〈竹枝〉,隔水呼源。覿之,乃圓澤也。歌曰:I1Z中华典藏网

三生石上舊精魂 賞月吟風不用論I1Z中华典藏网

慚愧情人遠相訪 此身雖異性常存I1Z中华典藏网

源問:「澤公健否?」答曰:「李公真信士,俗緣未盡,慎勿相近,願勤修之。」又歌曰:I1Z中华典藏网

身前身後事渺茫 欲話因緣恐斷腸I1Z中华典藏网

吳越山川尋已徧 卻回煙棹上瞿塘I1Z中华典藏网

遂拂袖入煙霞而去。三生石在下竺,總屬靈鷲。此真古逸事也。I1Z中华典藏网

世言風僧葉守益,于冷泉亭譏秦檜。死後見所親者云:「寄語夫人東窗事發。」東窗事,蓋王夫人謀殺岳侯,非世所知也。鬼神之事亦可畏哉!守益,相傳地藏菩薩化身、隱跡靈隱者。至今羅漢殿有塑像存焉。I1Z中华典藏网

雷院部神有主壇,總化九天雲路,急捉大將徐天君,嘗從一白犬。楊璉真伽發陵肆惡,人莫敢問;又欲毁雷院,夜夢有白犬噬之不可解,大懼,懺禱,其惡少戢。則雷院之為威神大也。I1Z中华典藏网

履泰將軍,姓孫,名顯忠,錢唐人,仕吳越。宋嘉熙中,趙與懽尹京,禱雨應,奏聞,勅封「護國天澤侯」,廟在金沙灘。萬曆時,某年旱,太守張振之虔禱未應,憂悴成疾。忽神降乩,具示禱雨所嚮,曰:「吾助若雨,若新吾廟。」且推張長者而自敘,隱約數百言。張異之,適詢邑祠廟,既得,遂如所指請禱。公車未入郭門而甘霖隨澍。I1Z中华典藏网

僧子捷建北高峰浮圖,有一花犬隨工徒銜運磚瓦。既而工徒于荒莽間斸得石佛,而耳相不全,惜之。犬忽掘土深三尺許,得一石耳,合之竟是。塔成乃斃。I1Z中华典藏网

宋僧遠瞎堂,所畜猿頗知人意,因衣之,號黑猿行者,每侍側終日。瞎堂化時,閉門,人莫能見,惟猿行者執辭世偈,侍於側。自理公呼猿,有呼猿洞;知一畜猿,有白猿峰;瞎堂又有黑猿行者。靈隱之猿何其奇也!I1Z中华典藏网

妙峰和尚住靈隱,嘗有四鬼移之而出。梁楷畫〈四鬼夜移圖〉,中峰為之跋曰:「昔南泉謂王老師修行無力,被鬼神覷破;殊不知鬼神不著,便白日被王老師熱瞞。」相傳妙峰和尚住靈隱時,為四鬼所肩而出。當時賴遇妙峰;若是王老師,未免又作修行無力會也。一種是謾神嚇鬼、顯異惑眾,今又被人描模將來,不知面皮厚多少?I1Z中华典藏网

宋孝宗宣召惠遠,惠遠有詩記曰:I1Z中华典藏网

缽盂走馬向天庭 謾踏天街馬不驚I1Z中华典藏网

回首飛來峰上望 白雲包盡帝都春I1Z中华典藏网

五代時,靈隱行人道忠布施,一錢不私,但日求麪供寺眾。每會必盛麪食,人往赴齋皆曰:「今日赴道忠蒸雪會去也!」I1Z中华典藏网

靈隱寺大松,樹圍數丈,正與月波亭相對。史彌遠伐取之,僧元肇號淮海,有詩云:I1Z中华典藏网

大夫去作棟梁材 無復清陰覆綠苔I1Z中华典藏网

惆悵月波亭上望 夜深惟有鶴飛來I1Z中华典藏网

嘉靖時海寇之亂,督府胡公嚴造海舟,凡故家邱墓大木皆不能免,獨下令曰:「靈隱九里松,唐時古蹟,不許擅伐。」故得保全。舊時有僧補種賦詩曰:I1Z中华典藏网

不為栽松待茯苓 只圖山色四時青I1Z中华典藏网

老僧終不將歸去 留與錢唐作畫屏I1Z中华典藏网

明海寇亂,督府取寺鐘,僧苦不能守。僧真祥以詩上獻云:I1Z中华典藏网

百八鯨音吼地鳴 篁溪檀越鑄還成I1Z中华典藏网

曾聞兵器為農器 豈忍慈聲作惡聲I1Z中华典藏网

一統大明何及此 千年常住敢云爭I1Z中华典藏网

山僧最苦多遺譴 遊宦從今失送迎I1Z中华典藏网

此鐘賴以得存。I1Z中华典藏网

山中有寺基久圮,勢家欲規為葬地者,僧亦有詩云:I1Z中华典藏网

一帶空山已有年 不須惆悵起頹磚I1Z中华典藏网

道旁多少麒麟塚 轉眼無人掛紙錢I1Z中华典藏网

勢家卒不敢取。I1Z中华典藏网

形家謂北高峰為真武展旗形,洪武初右武,一時勲臣、武職多營墓于此,則鐵舌菴、遠瞎堂之塔,以祭臺得存,猶為幸也。胡尚書世寧,嘗卜瑞光址,後即遷去,可謂君子矣。無何,沈長史又遷葬焉。於乎!唐宋以來,其宗師遺塔堙沒于勢家、宦族者,亦豈可勝道哉?I1Z中华典藏网

明天啟時,有縉紳欲規取蓮華峰。其時豁堂大師猶為祇園僧也,以死爭之,曰:「昔癡絕禪師不畏天子,吾獨畏貴人哉?」I1Z中华典藏网

易菴通,于萬曆辛卯重建靈隱,與羅公處約為月菴禪師撰碑年同。相去六百一載,為辛卯者十一而復得辛卯。既竣工,治地,得斷碑,原建寺僧亦號易菴,斯亦奇也。今斷碑亦未之見,而前之易菴不知何代何年?I1Z中华典藏网

上虞令朱袞至靈隱寺,寺僧乞書「飛來峰」。命筆,將書「來」字,問公等:「欲人來乎?米來乎?」僧曰:「有人此有米。」因以三「人」字書之。今存有飛來峰七言律詩。I1Z中华典藏网

「絕勝覺場」是葛洪書,而龔憲使冕以「絕」字不宜,改「最勝覺場」。按《楞伽》,佛地名「最勝」,僧號「最勝子」;梵語「瞿曇」,此云「地最勝」。易「絕」為「最」亦無不可。但《宗鏡錄》言:「絕」是「妙」之異名,此「絕」非是「斷絕」,以無盡為義,其義更勝耳。I1Z中华典藏网

許遠遊以下,葛洪、杜治皆道士也。嗣後杜京產、陳紫芝之流,間一見焉,然亦微矣。武林秦麒,號見峰,特建棲真院于飛來峰下,延盧真空鍊師修鍊焉。見峰孫心卿先生,高尚之士,有文集行世。I1Z中华典藏网

僧如璧者,本名饒德操,有文名,撫州士人。與曾布論不合,便落髮為僧。《廣冷泉記》是其筆也。又有贈勤上人詩。余嘗論賈島之改佛,由于韓公之奬許;德操之為僧,本于曾布之不合。以出世法論之,是韓為美疢而曾為藥石也。I1Z中华典藏网

恭行己與趙子昻同時,其思母詩曰:I1Z中华典藏网

霜殞蘆花淚溼衣 白頭無復倚柴扉I1Z中华典藏网

去年五月黃梅雨 曾典袈裟糴米歸I1Z中华典藏网

可謂有陳尊宿之風矣。I1Z中华典藏网

慈雲懺主,正色不阿時好。有一貴客註《楞嚴經》,求師印可。先命熾烈焰,謂曰:「今申三問,答如契理,當為流通;如其不然,請付此內。」乃問曰:「真精妙元、性淨明心,如何註釋?三四四三、宛轉十二,流變三疊、一十百千,為是何義?二十五聖所證圓通,既云實無優劣,文殊何以獨取觀音?」其人罔措,師即火之,以此處不知而作者,殊為快也。I1Z中华典藏网

高僧茶毘獲舍利者,靈隱為多。至若契嵩舌、眼、頂骨、童真、念珠,火真不燼,謂之五種不壊。惠遠舌不化,故名鐵舌,斯又不止舍利也。I1Z中华典藏网

洪有竹,名瀾,字子長。弱冠卜築青蓮山,居在蓮華峰之陰,年四十卒。詩才清俊,頗有可觀。其〈山居〉數首,其一曰:I1Z中华典藏网

嘒嘒蟬急 翻翻過鳥飛I1Z中华典藏网

晚涼風動竹 久坐露沾衣I1Z中华典藏网

招隱期忘世 投禪願息機I1Z中华典藏网

山童沽酒去 未遣掩柴扉I1Z中华典藏网

夫靈隱固隱者之所棲也,而隱者又難其人。以李元昭之棄官結廬,虎菴譏其立行非真;洪瀾又以隱德未竟死。甚矣,隱者之難其人也。I1Z中华典藏网

魯半閒,諱安,字端明,宋肅簡公裔也。弘治間年八旬,諭諸子曰:「吾處世甚達,今將絕俗以娛餘年;但不知死何如生。世人引棺營葬,皆身後事;目一瞑,誰見知者?吾欲歷歷預觀之!」於是擇日具儀,同發引狀,鼓吹導之,令五子縗絰斬然,己乘白騾隨其後;遂隱靈鷲山,身若隔世。時有所需,緘封附騾耳,遣之歸,載物聿來,都無失候,閱十有三祀。一夕,端坐以逝,騾是夕亦化去。嗟乎!此可謂有楊王孫之達矣。其時有胡元洲者,善飲作達,自署「酒泉郡太守」,祔葬于其父長史墓側,墓在上竺路。嘗有〈山中詩〉曰:I1Z中华典藏网

老鶴一聲天欲墮 山人自枕寒流卧I1Z中华典藏网

起來北斗正當胸 山鬼攝伏我獨坐I1Z中华典藏网

其卒,遺命其子:「喪車出郭門,凡山水佳處必三奠。」亦曠達士耶!I1Z中华典藏网

他處祀伽藍不過五位,而靈隱兼靈鷲,故有十伽藍焉。蓋靈鷲寺廢而伽藍不廢,故知靈鷲之統于靈隱也。伽藍十數,有龍王居其一焉。此大小龍泓洞得名之祖也,且以知靈隱之有關于江潮也。I1Z中华典藏网

靈隱向有本山土地,而無本寺土地以配本山土地。伽藍之位既畢,特設本寺土地以配本山土地,是為十二神。雲間有許介甫者,許譽卿先生之子,博聞絕俗,性愛靈隱山水。一日寢病于家,見有旟旐繽紛,則言神迎其為靈隱本寺土地也,遂以是卒。I1Z中华典藏网

東坡云:「契嵩常嗔,人未常見其笑;辨才常喜,人未嘗見其怒。予親見二人皆趺化,乃知二師以嗔喜作佛事也。」I1Z中华典藏网

東坡〈送人游浙東〉云:「靈隱寺高峰,一上五里,有僧不下三十餘年矣,不知今猶在否?」I1Z中华典藏网

雜紀I1Z中华典藏网

嘗觀古聖賢作經著傳,必有體裁,其法大概有三:單提、雙開、雜紀是也。單提所以立體,雙開所以顯用;中有未暢者,乃拉雜以言之,謂之雜紀。今志靈隱寺,上來若開山,若重興,若山水,若梵宇,若尊像,若楗槌,若古塔,若古蹟,若勝概,若傳持,若檀越,若文藻,若詩咏,若遺事,一一分列;又終之以雜紀者,或有遺漏且不必另列者,皆綴于此,庶使華藏海中不失一花、帝珠網內不落一珠也。為誌雜紀第十四。I1Z中华典藏网

題名I1Z中华典藏网

韜光石:元豐二年己未二月十二日壬戌,資政殿大學士.太子少師.南陽郡公趙抃閱道謁韜光。菴主佐光留題。I1Z中华典藏网

又:蘇軾、楊傑、王瑜,元祐五年二月二十同遊韜光。I1Z中华典藏网

靈鷲寺後小石塔:楊繪元素、魯有開元翰、陳舜俞令舉、蘇軾子瞻同遊。熙寧七年九月二十日。I1Z中华典藏网

靈山翠微亭址:紹興十二年,清涼居士韓世忠因過靈隱,登覽形勝,得舊基,建新亭,榜名翠微,以為遊息之地,待好事者。三月□□日立,男彥直書。I1Z中华典藏网

龍泓洞內:陳思退來,蘇子容頌。熙寧□年。I1Z中华典藏网

○蘇浩然、楊景略、胡宗師、范峋、黃頌、彭汝礪、王祖道、林希逸,元年七月十二遊靈隱洞。I1Z中华典藏网

○錫山安國七遊于此。I1Z中华典藏网

龍泓洞外:蘇頌子容、蔣之奇穎叔、李杞堅甫、傳法僧慧日、禪師延珊。熙寧□年二月二日。I1Z中华典藏网

○又:太子太保嚴起。I1Z中华典藏网

青林洞外有詩:一片巫山十二峰,飛來何年不飛去。明進士唐鵬。I1Z中华典藏网

又別小洞詩:I1Z中华典藏网

吟屐一雙千里 洞天萬億幾年I1Z中华典藏网

蒼龍偃蹇鱗豁 紅日掩映光寒I1Z中华典藏网

白玉坐來欲化 天風吹出行仙I1Z中华典藏网

臨海張瑞I1Z中华典藏网

青林洞口:嘉靖壬辰夏初伏,癖竹居薛東泓來遊于此,竹鄰與子希元至。I1Z中华典藏网

理公巖洞口:正德庚辰正月六日,按察于鏊、張淮、劉大謨、刑部方豪遊。I1Z中华典藏网

正德十五年人日,庶吉士江暉、進士陳直載酒來訪方豪于飛來洞,因遊天竺。I1Z中华典藏网

○嘉靖丙辰,五兀山人張庭有詩二首:I1Z中华典藏网

鏡裏湖光畫裏山 竹西茅屋有無間I1Z中华典藏网

泉聲不斷雲霞爛 仙子騎羊自往還I1Z中华典藏网

一生落落好清狂 過眼煙雲木掛陽I1Z中华典藏网

試上北高峰頂上 與君攜手看扶桑I1Z中华典藏网

理公巖洞內:不有地仙福,不到此洞中。飛山子。I1Z中华典藏网

○臨安錢德範、莆陽僧貽孫同遊。皇祐二年六月一日。I1Z中华典藏网

○癸卯重午,與王伯虎來,二弟遫、偕行。沈遼題。I1Z中华典藏网

石景衡叔平、杜僎叔陽同遊。I1Z中华典藏网

直翁翼道、林夫吉甫同遊。I1Z中华典藏网

乙卯,閩山王元晉耕雲、陳詩坐憩于此。I1Z中华典藏网

嘉靖二年,金臺邵盛紀。I1Z中华典藏网

飛來峰頂:朱裳。(公為方岳,裘褐不備,故題亦質,惟示姓名。)I1Z中华典藏网

伏犀泉上:連道善鵬舉、張文蔚同遊。建炎三年閏八月二十五日。I1Z中华典藏网

石衖:李公謹唐卿、楊泊損之,慶歷六年七月十二日來。I1Z中华典藏网

又題漫漶,止存「七年二月清明日也」八字。I1Z中华典藏网

虞用晦。元豐二年七月二十二日。I1Z中华典藏网

靈山塔側:陳古平甫同德甫遊。I1Z中华典藏网

翻經臺石上:淳祐丁未立秋二日,天台李艮、夏紹基,武夷翁孟寅、金華何子舉、嘉禾葉隆禮、宛陵吳琪來,喜雨。I1Z中华典藏网

至正六年秋九月朔,太史楊瑀、翰林張翥謁福初上人,因登蓮華峰,留名崖石。同遊者施維才、郯韶。I1Z中华典藏网

○泰定五年春二月,吳郡王連、莫維賢、葉森、陸友同遊。I1Z中华典藏网

下天竺後石壁:吳棫、周之翰、史范雲、程敦厚,紹興壬戌同校藝。I1Z中华典藏网

題額I1Z中华典藏网

【絕勝覺場】 晉葛洪書。I1Z中华典藏网

【佛國山門】 唐鍾權書。I1Z中华典藏网

【冷泉亭】 唐白居易書上二字,宋蘇軾補書下一字;今為明雲間董其昌書。I1Z中华典藏网

【法安堂】 唐白居易書。I1Z中华典藏网

【覺皇殿】 宋理宗皇帝書。I1Z中华典藏网

【妙莊嚴域】 宋理宗皇帝書。I1Z中华典藏网

【直指堂】 宋張即之書。I1Z中华典藏网

【面壁軒】 明四明陳理書。I1Z中华典藏网

【輪藏殿】 明董其昌書。I1Z中华典藏网

【選佛場】 婁東王時敏書。I1Z中华典藏网

【是佛國】 三韓佟有年書。I1Z中华典藏网

【飛來峰】 明上虞令朱袞書。 三韓佟彭年又書。I1Z中华典藏网

【慧日塔院】 射州宋曹書。I1Z中华典藏网

【慧日高懸】 在新建塔院,光祿大夫周方蘇題。I1Z中华典藏网

【永鎮靈山】 王時敏書。I1Z中华典藏网

【正法眼藏】 王時敏書。I1Z中华典藏网

【最勝覺場】 錫山龔勉書。I1Z中华典藏网

【九里松】 宋吳說書。I1Z中华典藏网

【理公巖】 唐尚書令楊遵篆。(已下在石。)I1Z中华典藏网

【龍泓洞】 元江淮釋教都總統所經歷郭口書。I1Z中华典藏网

【玉乳洞】I1Z中华典藏网

【金光洞】I1Z中华典藏网

【射旭洞】 俱明方豪書。I1Z中华典藏网

【天削芙蓉】 在理公巖,不知何人書。I1Z中华典藏网

古存物I1Z中华典藏网

〔上堂槌〕 明教嵩禪師上堂白槌遺物。I1Z中华典藏网

〔照佛鑑〕 寶達遺蹟。後鑑空遇僧,囊中取一鑑曰:「要知貴賤、修短、佛法興替,以此鑑焉。」亦曰照佛鑑。I1Z中华典藏网

〔印沙牀〕 亦寶達遺蹟。I1Z中华典藏网

〔直指堂印〕 宋孝宗賜靈隱,銅鑄。I1Z中华典藏网

〔范公牀〕 在靈隱方丈,乃良用貞所造。良乃范公孫也,希文蒞杭郡時所遺。(乙酉春,戒顯至靈隱,猶見此榻。相傳:人有卧在上者,醒即身在地下。想神物呵護也。)I1Z中华典藏网

〔龍文拜石〕 有龍鱗隱見石中,長八尺,濶六尺。I1Z中华典藏网

〔秦檜齋僧鍋〕 秦檜因風僧激勵,心懷恐怖,發心齋僧。此為遺物,現在雲厨。I1Z中华典藏网

靈隱著述I1Z中华典藏网

《金光明懺儀》、《淨土懺法》(慈雲撰)I1Z中华典藏网

《宗鏡錄》(智覺撰)I1Z中华典藏网

《證宗論》、《三教編》、《十地歌》(俱清覺撰)I1Z中华典藏网

《輔教編》、《定祖論》、《正宗記》、《鐔津集》(俱契嵩撰)I1Z中华典藏网

《高僧傳》、《內典集》(贊寧撰)I1Z中华典藏网

《弘宗說》(弘禮撰)I1Z中华典藏网

《正訛說》(弘禮撰)I1Z中华典藏网

《禪門鍛鍊說十三篇》、《現果錄》、《佛法本草》(俱戒顯撰)I1Z中华典藏网

已上皆內篇。I1Z中华典藏网

《天竺別集》、《正觀集》、《靈苑集》、《採道集》(遵式撰)I1Z中华典藏网

《蒲室集》(笑隱撰)I1Z中华典藏网

《夢觀集》(守仁撰)I1Z中华典藏网

《奏對錄》(慧遠撰)I1Z中华典藏网

《奏對錄》(德光撰)I1Z中华典藏网

《蒲菴集》、《澹游集》(來復撰)I1Z中华典藏网

《外學集》(贊寧撰)I1Z中华典藏网

《鷲峰集》(戒顯撰)I1Z中华典藏网

已下皆外篇。I1Z中华典藏网

前賢撰文遺失者(附存篇名)I1Z中华典藏网

陸羽〈靈隱寺碑記〉I1Z中华典藏网

梁簡文〈石像記〉I1Z中华典藏网

〈冷泉亭碑〉(寶大二年)I1Z中华典藏网

李淑〈重修靈隱寺記〉I1Z中华典藏网

薛志〈靈隱山資聖院記〉I1Z中华典藏网

本寺二十四房(今缺一)I1Z中华典藏网

東廡I1Z中华典藏网

東庫司房(瞎堂禪師舊庫房也。)I1Z中华典藏网

西廡I1Z中华典藏网

蒙堂房I1Z中华典藏网

僧堂房I1Z中华典藏网

妙應閣(向在伽藍殿基上。)I1Z中华典藏网

五松房I1Z中华典藏网

正濟房I1Z中华典藏网

祗園房I1Z中华典藏网

清隱房I1Z中华典藏网

幻東房I1Z中华典藏网

幻西房I1Z中华典藏网

石佛菴I1Z中华典藏网

普覺房I1Z中华典藏网

普東房I1Z中华典藏网

上東房I1Z中华典藏网

上西房I1Z中华典藏网

西南房I1Z中华典藏网

西北房I1Z中华典藏网

西緒房I1Z中华典藏网

澗西房I1Z中华典藏网

涵澤房I1Z中华典藏网

韜光房I1Z中华典藏网

雙桂房I1Z中华典藏网

本山物產I1Z中华典藏网

西栗樹I1Z中华典藏网

係慧理祖西天攜來種,實小而味美,惟靈隱有數十本,移他處則不生。大樹堂一株最大,乃慧祖手植,西晉時物也,至今鬱茂。I1Z中华典藏网

重榮檜I1Z中华典藏网

在金光明懺堂後,隋朝所植,高數丈,大十圍。後為兵火所燎,至大中祥符間復茂。I1Z中华典藏网

石面靈桃I1Z中华典藏网

在翻經臺側,生于石面,結果甚大而甘。宋政和間取植上苑。I1Z中华典藏网

無根藤I1Z中华典藏网

往往被牆砌,無根自茂。I1Z中华典藏网

紅辛夷花I1Z中华典藏网

似杜鵑、躑躅花,俗稱紅石蕎。樂天有〈靈隱寺紅辛夷戲光上人詩〉。I1Z中华典藏网

天親竹I1Z中华典藏网

出武林山西雙竹院,皆雙枝對抽并胤,又名扶桑竹,言如海上扶桑,兩兩相比也。I1Z中华典藏网

石面竹I1Z中华典藏网

鷲山多有之。I1Z中华典藏网

藥王樹I1Z中华典藏网

在靈隱山門外,大三圍,乃香樟也。有僧過之曰:「此藥王樹,可治心病。」由是遠近椎剝其皮,未幾死。數年復生,人復來取。寺不禁,尋復枯。每久雨,其空皆出黑色煙。I1Z中华典藏网

方竹I1Z中华典藏网

出飛來峰,今在澗西房。I1Z中华典藏网

曲竹I1Z中华典藏网

出靈山,一名唐公竹,又名鶴膝竹,節曲突如鶴膝狀。I1Z中华典藏网

枇杷I1Z中华典藏网

寺大殿下有枇杷樹,花實異于他所。I1Z中华典藏网

I1Z中华典藏网

龍泓洞本龍所藏,靈隱寺伽藍祀龍。I1Z中华典藏网

龍子I1Z中华典藏网

北高峰澗中有,如蜥蜴,長二寸,黑色,腹有紅點,四足五爪。I1Z中华典藏网

花犬I1Z中华典藏网

即僧子捷含磚砌浮屠者。I1Z中华典藏网

靈隱重興紀異I1Z中华典藏网

具德大和尚以佛法蔭覆天下,若象王、獅子,超軼前後。靈隱一席地,千百年來奇異獨萃,有非偶然者。蓋和尚固絕不言,而事在耳目者,亦不得而閟也。今紀數端于左方,知天人之拱護于大法王者,夫固有以耳。I1Z中华典藏网

仁和孫治識I1Z中华典藏网

葉子緯如,錢唐人,嘗夢靈隱金銀宮闕、白玉階塗、法幢寶相,逈異恒觀。已見和尚曰:「此其是矣。今從己丑至甲辰,卻計十六年,變榛莽萑蕪為莊嚴華藏,錢唐第二名山稱第一伽藍,其形見于夢兆,固然哉!」I1Z中华典藏网

金子靖思,新安人。下帷靈隱,夢寺中鼓吹迎大慧禪師至。及見和尚陞座說法,儼然大慧禪師也。夫宋以來,佛法之盛未有如大慧者。其罏韝犀利與今和尚無異,故衲子咸以和尚為大慧後身也。I1Z中华典藏网

宋時明教大師契嵩者,耿介絕俗,不假聲色,東坡稱五公之一,以嗔為佛事者也。和尚未至靈隱也,有數輩僧夢契嵩囑迎和尚。其僧不知契嵩為何如人,後乃訪耆宿,知為明教大師也。夫契嵩生則著書明宗,死留舍利,其欲和尚之住持靈隱,預先幽贊,固有以也。I1Z中华典藏网

和尚庚寅冬始事土木,時吳興沈長者以病寓居其間。締造之夕,見神人金甲而幘者以百數,在梲柱間。時沈卧病,牀有帷帳,有簾幙,而沈徹視于外,纎悉無遺焉。未幾沈病亦愈。I1Z中华典藏网

錢唐邑侯慕公,諱天顏。其初蒞任,勤恤民隱,未暇遊觀,而先夢至靈隱拜琉璃佛。惟中一尊光明洞徹無際,餘金身者無數,或半或全,皆不能徹視也。後見和尚即恍狀所拜琉璃佛,光明洞徹無際者。侯在錢唐七年多惠澤,以此敬事和尚,佛教益興焉。I1Z中华典藏网

和尚在佛日也,靈隱敦請不已。一日,四禪寂靜,至夜半咸聞伽藍殿閧肰;細聆之,則靈隱伽藍與佛日伽藍相爭不已也。人或謂和尚神之遠至者,不可以莫之慰也。後和尚克住靈隱,人言靈隱伽藍為有靈也。I1Z中华典藏网

大殿既災,僧至桐君之深處,名瑣細龍者,得大木數千章,然不能以出山也。大殿建期有日矣,庚子夏,水大發,千章之木,數百年不能出者,一旦湧于峰巒之上,乘流而下,辛卯得以告成,非佛力不至此。古所謂「浮梓柱于洪濤,飛梅梁于遠道」者,於此益I1Z中华典藏网

將建,缺一石柱。杭城居士名屠成鳳,夜夢峩冠五人來募其祖遺劉家園內石柱。問:「何用?」答曰:「助建靈隱大殿。」問:「菩薩何神?」答曰:「吾等北高峰五聖也。」居士夢覺,到寺訪之,果缺一石柱,立即捨到。今西南殿角一柱是也。I1Z中华典藏网

西山多虎患,和尚既至,虎猶一至殿墀之下,今十餘年絕跡矣。宋均為守虎渡河,大扇禪師號伏虎,於和尚尤足徵也。I1Z中华典藏网

《三輔黃圖》謂:「漢造未央,如巧匠胡寬不少。」靈隱建置多出于和尚之規畫,其前後布置皆若天成。和尚尤有先識,如移置大鍋,則掘下果見舊基;大殿未災,則先令僧遍書水星。其靈奇天縱,有不自知其然而然,非更僕所能悉數也。I1Z中华典藏网

己丑僧解制,閒步冷泉亭,有白猿立於棧上,如聽泉者;皎月當空,毫髮畢見,約長五尺。辛卯冬,眾集青蓮閣下,疑閣上有人聲,即而求之,見有黑猿荷笠而走,移時乃去。此黑白二猿皆見也。夫理公時,洞有黑白二猿,呼之即出。其後有智一飯猿臺;遠瞎堂時有猿侍者。甚矣,猿之於靈隱多奇也!夫今日之猿未必即理公時之猿,然而黑白皆見,不可謂非理公之猿也。天將興此蘭若,物應運焉,其理與數皆如是。I1Z中华典藏网

理公之至靈隱,咸和三年,歲在戊子;吳越王之重興靈隱也,在寶正以後,其戊子、己丑之間耶?今和尚之住此,實以己丑,固知數有相符也。羅公處約之建碑也,以淳化辛卯;而范公楷之跋碑也,以紹定庚寅;明張公瀚之為僧通立碑也,以萬曆戊子。古今廢置不一,而興建者卒在此數年之間。噫,亦奇矣!I1Z中华典藏网

具老和尚,丙午冬應徑山請,未一年往揚州,為法嗣巨渤和尚封塔。纔到七日,無疾坐脫。靈隱與徑山爭往迎龕,一路風逆;自靈隱人登船,忽發順風,一夜遂至北關,眾歎神助。I1Z中华典藏网

戊申年,因徑山爭龕,閧閙不决,正月廿五日,集滿漢護法、同兩山禪眾,公議拈鬮定奪。固山大高及之居士,預先申誓、三番禱祝,竟鬮在靈隱,由此息爭。真身永供慧日塔院,爪髮塔在五峰開山嶺之陽。I1Z中华典藏网

昔世尊不舍穿針之福,賢于特標插草之功,要知善固緣生,須識根從信入。先師具老人,生魔强際,值法弱時,苟非克己踐形、說尺行丈,人溺己溺、人饑己饑,又安能鞭撻域中之象龍、奔馳海外之麟鳳哉?是以及門皆命世之鴻儒,入室多過量之淛子;而能成褫兩脈、檄號五宗,振興十一座祖庭。恒侍五千員衲子,擁檀波,浮山岳,流梓柱,塞洪濤,俾橫目者格非心,令慳惜者傾囊橐,此《雜華》所以云「信為道元功德母」也。至于建摩霄干漢之殿閣,懸星接斗之堂樓,盲啟聾聰,頑廉懦立,雖機用開百代昏昧,而輪奐屬千秋勝緣。古云:「非常之人能建非常之業,非常之業必待非常之人。」非常者,豈常人之所能為也?吾于先師亦云。I1Z中华典藏网

奕山小師濟萃謹識I1Z中华典藏网

山地I1Z中华典藏网

常住供眾僧田,宋時最多,數不可考。迄明宣德年間,尚存山田一百九十餘頃;至順治初,田土悉歸烏有。先師入院時,止存案山殿基。自法席崇敷、德風廣被,感發檀信助施,并方丈香資續置。山地詳載,永充樵採,接納雲流。須知尺地寸金,匪易得也。後之尸席者,慎毋忽諸!爰先舊存,次檀施,次續置列後。I1Z中华典藏网

舊存I1Z中华典藏网

具老和尚于順治六年二月十三日入院,眾房公共交出率字號山地數:I1Z中华典藏网

案山一百三十畝。I1Z中华典藏网

坐山十五畝三分。I1Z中华典藏网

大殿天王殿基地二十一畝一分五釐一毫。I1Z中华典藏网

法堂洎東西兩禪堂基地六畝七分六釐五毫。I1Z中华典藏网

直指堂洎兩軒基地三畝六分八釐三毫。I1Z中华典藏网

冷泉亭松路地三畝六分八釐三毫。I1Z中华典藏网

計共一百八十畝五分八釐二毫。I1Z中华典藏网

檀施I1Z中华典藏网

具老和尚入院後,檀施山地數:I1Z中华典藏网

率字號山七十畝。I1Z中华典藏网

羌字號山四十八畝。I1Z中华典藏网

毁字號山八百畝零七分。I1Z中华典藏网

垂字號山一百二十畝。I1Z中华典藏网

養字號山二百零三畝三分。I1Z中华典藏网

率字號地二畝八分五釐。I1Z中华典藏网

毁字號地十畝三分九釐七毫。I1Z中华典藏网

調字號地一畝四分六釐六毫。I1Z中华典藏网

計共一千二百五十六畝七分一釐三毫。I1Z中华典藏网

續置I1Z中华典藏网

具老和尚入院後,續置山地數(附蕩):I1Z中华典藏网

率字號山一百六十六畝九分二釐。I1Z中华典藏网

養字號山五百八十九畝六分九釐。I1Z中华典藏网

垂字號山一百三十五畝。I1Z中华典藏网

羌字號山二十四畝。I1Z中华典藏网

毁字號山四十六畝。I1Z中华典藏网

率字號地一百二十畝零九分四釐。I1Z中华典藏网

王字號地八畝五分。I1Z中华典藏网

王字號蕩二畝五分六釐九毫。I1Z中华典藏网

外體字號地十畝四分八釐五毫。I1Z中华典藏网

率字號地三分六釐三毫。I1Z中华典藏网

率字號蕩一畝二分六釐一毫。I1Z中华典藏网

計共一千一百零五畝七分二釐八毫。I1Z中华典藏网

本寺禪堂濟上,每年完正額條銀三十二兩五錢八分七釐三毫。I1Z中华典藏网

每年完實徵糧米一十七石六斗五升五合。I1Z中华典藏网

每年完漕截銀四兩六錢三分九釐四毫。I1Z中华典藏网

靈隱寺誌卷八終I1Z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