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流芳

- 姓名:李流芳
- 别名:字茂宰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嘉定(今属上海)人
- 出生日期:1575
- 逝世日期:1629年
- 民族族群:
李流芳(1575-1629年),明代诗文作家,书画家。字茂宰,一字长蘅,号沧庵、慎娱居士。嘉定(今属上海)人。生卒年未详。万历三十四年(1606)举人,后参加会试皆落第。性好佳山水,中年数次去西湖,诗酒笔墨,淋漓挥洒。与程嘉燧、唐时升、娄坚并称为“嘉定四先生”。晚年颇关心世事,魏忠贤专权披猖,往往中夜叹息饮泣。魏忠贤建生祠,坚不往拜,并说:“拜,一时事;不拜,千古事。”后沉浸佛教,病中仍手书《华严》不辍。著有《檀园集》15卷。
其人风流儒雅,文品如人品,其文也显示出雅致疏淡的风格。1、行文自然。如《题怪石卷》运用白描艺术将3人神态勾勒出来,文气自如似流水行云。2、表现感情,含而不露。如《题灯上人竹卷》将彼此6年未相见的感情,只表现在对其画艺长进的赞叹上,而且这种赞叹,仅用幽默的话语表现出来:“此君(屋后活竹)神气都为上人摄尽无复生理耶!“写得极为含蓄。3、气氛空灵。如《题画册》在表现画就的时刻,仅轻轻带过,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使读者如入一个既有灵性又觉朦胧的艺术境界。他亦善诗。其诗的风格与散文有相似之处,写得清雅简淡,逸气飞动。如《东阿道中》:“腾腾兀兀逐尘行,忽似春山为解酲。高下欲随人境绕,逶迤偏觉马蹄轻。谁教柳色毵毵映,不分梨花处处生。爱煞谷城山下路,风光望复是清明。”犹如一幅富有动感的画幅。这类诗作,深受钱谦益、王士禛的推重。
李流芳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理查三世
《理查三世》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创作的戏剧,是一部历史剧,创作于1591年,描述了理查三世短暂的执政时期,是莎士比亚第二长的剧本,长度仅次于《哈姆雷特》。该作品用严谨的写作风格,逼真地再现了暴君理查三世短暂的执政历史。玫瑰战争末年,篡夺王位的爱德华四世逝世后,爱德华四世的弟弟——理查三世为实现个人的野心,用狡诈毒辣的手段杀害了本应继承王位的侄子爱德华五世,成功登上王位。在夺取王位的过程中,理查三世不惜一切手段,逐渐变成了一个冷酷无情的杀人魔。最后,部下叛变,他受到了正义的讨伐,死在了敌党的脚下,给玫瑰战争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陆子余集
诗文集。 明人陆粲(1494—1551)撰。八卷。粲字子余。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嘉靖进士。曾官工科给事中、贵州都镇驿丞、永新知县,善治盗。以念母乞归。母没,未终丧卒。有《左传附注》、《春秋胡氏传辨疑》等。是集八万三千余字。粲从师于王鏊,颇受其推崇。卷首有吕光洵序,嘉靖四十三年(1564)周复俊序。卷一至卷七为文,卷八为诗。卷末有附录一卷。有明嘉靖刻本,《四库全书》即据以收入。
陆桴亭论小学
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岁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多记性,少悟性。十五岁后,知识既开,物欲既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凡所当读书,皆当十五岁前,使之熟读。
邵氏闻见录
因作者是河南人,又称《河南邵氏闻见》,又因作者之子邵博撰有《邵氏闻见后录》,故此书又称《闻见前录》。史料笔记。南宋初邵伯温撰。全书二十卷。有《津逮秘书》本、 《学津讨原》本、涵芬楼辑《宋人小说》本。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李剑雄、刘德权校点本。邵伯温在本书自序中说:“伯温蚤以先君子之故,亲接前辈,与夫侍家庭,居乡党,游宦学,得前言往行为多。以畜其德则不敢当,而老景侵寻,偶负后死者之责,类之为书,曰《闻见录》,尚庶几焉。”伯温为北宋理学大师邵雍之子,早岁逢王安石变法,中年时经历元祐党争,晚遭靖康之祸,卒于绍兴四年(1134)。书成于绍兴二年,前十六卷记宋初以来故事,对王安石新法载之尤祥。然因作者激烈反对新法,因此亦妄加新法以许多罪名,并记载了不少莫须有的事。
目连所问经
全一卷。北宋法天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内容叙述佛陀于王舍城竹林精舍回答目连所问,关于众生迷醉无惭愧,犯戒律应堕地狱之年数;罪分六项:行非法行、不依说法、行波逸提、犯吐罗钵底、犯僧伽婆尸沙法、犯波罗夷法。本经乃后汉安世高所译之犯罪戒报轻重经之异译本。二者之异,在于犯罪戒报轻重经无偈文,且无六项罪报之问辞。另据出三藏记卷四、法经录卷三等载,本经另有一同本异译本,亦称目连所问经,译者佚名,今已不存。
大乘起信论疏
凡二卷。新罗元晓撰。又称海东疏。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解释真谛所译之大乘起信论,为起信论三疏之一。略立三门:(一)标宗体,谓大乘起信论乃大小乘一切众典之精髓。(二)释题名,援引虚空藏经、阿毗达磨杂集论等之文,而阐述‘大乘’之诸义。(三)依文显义,即逐文注解起信论,以彰显论中之深旨。本书论旨明晰,文义畅快,故多为法藏之义记、太贤之内义略探记、见登之同异略集、宗密之注疏等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