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集

- 姓名:虞集
- 别名:字伯生,号道园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1272年3月21日
- 逝世日期:1348年6月20日
- 民族族群:
虞集(1272年3月21日-1348年6月20日),元代诗文家。字伯生,号道园,又号邵庵。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南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早年曾以契家子身份师从吴澄。元成宗大德初年,以大臣举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又任国子助教,升国子博士,在职以师道自任。元仁宗即位,除太常博士,迁集贤修撰。延祐六年(1319)改翰林待制。以丁忧还江南。泰定初年授国子司业,迁秘书少监。曾与集贤侍读学士王结讲经于上都。拜翰林直学士,不久又兼任国子祭酒。元文宗即位,命虞集仍兼经筵。除奎章阁侍书学士,与中书平章赵世延同任《经世大典》总裁。书成,虞集以目疾请求解职归里,未获准许。元文宗崩,他称病辞还临川。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五月病故于家,享年77岁。谥文靖,追封仁寿郡公。虞集是元代中期最有影响的文臣之一,也是元代最负盛名的诗文家。他不但执笔撰写了大量的朝廷典册、公卿碑铭,还以奖掖后进,倡导古学深刻地影响了一代文风。他与杨载、范梈、揭傒斯齐名,并称为元代诗文四大家,但无论以创作成就与实际地位而言,他都比杨载、范梈、揭傒斯高出许多。他一生著述繁富,号称“平生为文万篇”(《元史》本传),但“稿存者十二三”。而这“十二三”的存稿,无论以数量还是质量而论,都是其他诗文家难于比肩的。他的诗文结集为《道园学古录》50卷、《道园类稿》50卷、《道园遗稿》6卷、《翰林珠玉》6卷、《虞伯生诗续编》3卷等多部专集,今均有传本。《元诗选》初集仅据《道园学古录》选入虞集诗383首。以上各种虞集诗文集,以《道园学古录》与《道园类稿》内容最丰富,两者所收互有出入,前者流传较广,较有代表性;后者编订较为精审。
虞集的文章以应制、应酬之作最为典范,数量也较多,与欧阳玄、马祖常等其他馆阁名士相比,他的文章比较讲究文辞,以博洽精微为特色。一般认为他的文风能体现出他作学问的特点,“蔼然庆历、乾(道)淳(熙)风烈”(《元史》本传)。有的学者曾把他对元代文坛的影响比之欧阳修之于宋代文坛。虞集的诗歌历来颇受诗选家、诗论家重视。他自称自己的诗如“汉廷老吏”,这显然是以章法讲究、格律工稳自许。七律《挽文山丞相》是其代表作。如果全面论及虞集诗风,就可以看到他往往在深沉老练之余,体现出典雅、甚至相当清新的一面。《听雨》中的名句“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的难言之隐。小诗《水仙神》不但广为传颂,而且被引入《聊斋志异》的名篇《王桂庵》。当然,虞集的诗也多为应酬之作,这就使得他的许多诗篇很难具有更多的诗意。虞集虽然不以词知名,但[风入松]中的“杏花春雨江南”却为他赢得了比较广泛的声誉。
猜你喜欢的书
千只鹤
《千只鹤》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说,作品发表于1952年,主要讲述的是一段涉及两代人的畸恋故事,表现了爱与道德的冲突,同时对日式风物与心理的刻画也十分细腻,“字里行间仿佛有洁白的千只鹤在晚霞中翩翩飞舞。”三谷菊治的父亲是个著名的茶道师匠,他生前与一位叫栗本近子的女人有染,后来又钟情于太田夫人,而且由于后者而疏远了前者,但前者仍出入于三谷家。在三谷先生去世四年之后的一天,在栗本近子举行的一次茶会上,太田夫人与菊治不期而遇,太田夫人思恋她的昔日情人三谷,竟移情于他的儿子菊治,菊治也接受了这一不道德的爱,在圆觉寺附近的一家旅馆过了一夜。后来太田夫人似乎出于负罪感的恐惧而自杀。太田夫人的女儿文子在代母谢罪和以后与菊治的接触中又成为母亲的分身,继续对菊治作了“奉献”。近子原本要把她的一个女弟子雪子这位纯洁的处女介绍给菊治。最后只有那位左乳上长着巴掌大的黑痣而且长着毛成了中性人的栗本近子仍按原来的生活方式生活下去。
春渚纪闻
宋代笔记。10卷。何薳著。此书前5卷为“杂记”,卷6为“东坡事实”,卷7为“诗词事略”,卷8为“杂书琴事(墨说附)”,卷9为“记砚”,卷10为“记丹药”。“杂记”中多引仙鬼报应,兼及谈谐琐事,或资谈助,而可取者不多。后代著录题跋或称其书荒诞不检,品格甚低,有失儒家规范等等,大多指这部分而言。由于何薳之父何去非曾得苏轼赏识荐举,故作者为苏轼专列1卷,收载关于苏轼的佚事杂说,为研究苏轼及同时代的诗人,提供了正史中所无的资料。如“文章快意”条记苏轼之语:“某平生无快意事,唯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常为后代诗话所引用。“诗词事略”1卷,或纪本事,或品佳句,是诗话的补充材料。其余关于琴、曲、墨、砚的杂考评述,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书最早的版本,是明陈继儒所刻《宝颜堂秘籍》5卷本,后毛晋所刻《津逮秘籍》本方为10卷本。此外还有《学津讨原》本、《四库全书》本、夏敬观所校涵芬楼《宋元人说部书》本。中华书局将此书收入“唐宋史料笔记丛刊”,于1983年出版张明华点校本,书后附有各家著录和题跋资料。
崆峒问答
五十四代天师张继宗所撰《崆峒问答》,全文有两万多字,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用非常直白、浅显地语句,解答了道友在初入道门时,碰到的诸多问题,是正一道基础入门必读经典。
太上护国祈雨消魔经
元始天尊劝人诵经书卷、恭敬诸神,以获福消灾,呼云获雨。
蚁术词选
词集。元末明初邵亨贞(1309—1401)撰。亨贞有《野处集》已著录。此集收词一百四十首。有“拟古”十首,分别拟白石、稼轩、遗山诸名家,题为“夜宿西掖”、“汴堤送别”、“水槛过雨”、“垂虹夜泊”之类。可见作者师法名家,认真揣摹不同风格。其词多咏物、即景、借事抒怀。《恋绣衾·辛丑元日》平浅如自口出,写年时风俗民情,有生活实感。而另一首《花间诉衷情》词则以名物排列,表达一定意境,有景有情,耐人品味,在词向曲过渡的艺术继承中, 占有明显地位。所写长调约居半数,亦有引人注目之作。有《四部丛刊三编》本。唐圭璋辑入《全金元词》时删去曲调三首,又收周泳先补辑词三首。
豹隐纪谈
宋周遵道撰。一卷。遵道生平不详。全书内容以诗话居多,词话略有收录。且重民间俗语。事涉历代文豪、两宋学士,既有补于史传,又多笑料娱人。记吴兴水晶宫,讥情节礼节,化遗骸疏诸条,有移风易俗之议。刺县尉下乡扰民,所收民歌颇具文学价值。记范成大喜用吴语,趣味无穷。均可视为佳作。有《说郛》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