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璞

郭璞
  • 姓名:郭璞
  • 别名:276年-324年)字景纯
  • 性别:
  • 朝代:两晋
  • 出生地: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
  • 出生日期:276年
  • 逝世日期:324年
  • 民族族群:

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好经术,博学有高才,但口讷不能言论。初为临沮长,常游境内清溪山。 《游仙诗》中“青溪一千仞,中有一道士”即咏此。永嘉末年,海内将乱,郭璞先卜之,投策而叹,率亲暱十余家南来渡江,避地东南。所作《流寓赋》即记此段行程。既过江,宣城太守殷祐引为参军。后殷祐迁石头督护,郭璞随往。王导见而深重之,引为参军。晋元帝即位,郭璞于太兴元年(318)奏《南郊赋》,元帝见而嘉之,以为著作佐郎。又命他与王隐共撰《晋史》。顷之迁尚书郎。时司马绍以太子之重位居东宫,与温峤、庾亮并有布衣之好,郭璞亦以才学见重,位与温、庾相埒,时人美之。永昌元年(322),以母忧去职。不久,大将军王敦起为记室参军。郭璞因劝阻王敦谋反,被害。王敦事平,被追赠弘农太守。故世又称郭弘农。


郭璞为人不修威仪,性格轻易。形质颓索,纵情嫚惰,嗜好酒色,时或过度,而有醉饱之失。 但博学有通才。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历算。尝从精于卜筮之术的郭公受业,得秘传真法,由是得以精通五行、天文和卜筮之学。 前后筮验六十余事,名为《洞林》。 又抄京费诸家要最,更撰《新林》十篇、《卜韵》一篇。时人或讥笑他的卜筮,他便著《客傲》作辩难。实际上他常借卜筮形式,隐晦曲折地表示对时局的看法。他的谏元帝减轻赋敛,劝温峤、庾亮起兵讨伐王敦等等,都是这样。 他在古文字学和训诂学方面具有颇深的造诣,曾注释《周易》、《山海经》、《尔雅》、《方言》、《穆元子传》及《楚辞》等古籍,对后代影响极大,是我国著名的文字训诂学家。


郭璞尤善属文,所作诗、赋、诔、颂数万言,惜已散失。诗赋成就相当可观,史称其“词赋为中兴之冠”(《晋书·郭璞传》)。 以《游仙诗》、《江赋》等作品最为著名。钟嵘《诗品》将他列为中品,说他“宪章潘岳,文体相辉,彪炳可现。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说明他在晋宋诗风的转变中起过重要作用。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晋弘农太守郭璞集》十七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郭弘农集》二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郭璞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逻辑学讲义

逻辑学讲义

译自联邦德国达姆斯塔特科学书社1968年出版的《康德文集》第5卷。这是一部由学生听讲笔记整理而成的康德著作,不过它在出版前曾经康德亲自审定过。在该书中,康德在传统的逻辑判断分类外,又创设了模态,开创了研究概念的内容实质的新局面,从形式逻辑发展到先验逻辑。康德对范畴表的旧类范畴,都用正、反、合方式来阐明,从而对辩证法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片阳光

一片阳光

林微因的散文作品虽然不多,但篇篇来自心灵的深处,散发着悠悠诗意与脉脉情理,流荡着纯真的美质—诗性美。其诗性美在情感方面体现为真诚,细腻;在精神方面体现为智性,坚韧;在语言方面体现为流丽,诗意,画意美。

金台答问录

金台答问录

《金台答问录》,又名“金台问答”,是明代儒学家湛若水与学生讨论问题、解析疑难、指导启迪等有关内 容,共一卷,收于《泉翁大全》卷七十七 和《甘泉集》(又名“湛甘泉集” )卷三十二 中。

太上明鉴真经

太上明鉴真经

撰人不详。似出于南北朝或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乃老子讲述,内容可分为三部分。首先言明镜之道,亦称「四规之道」。其法以四枚明镜悬挂前后左右,分照东、西、南、北四方,可见西王母、天皇君等神灵,问之长生要道,神即告之。又称明镜之道可以分形变化,千里立至,乘云履水,出入无间;可使天神地祗、邪鬼老魅皆现其形,逆知未来。此法盖源于《抱朴子‧遐览篇》着录之《四规经》、《明鉴经》。其次述合神药法。谓辟榖不食可以长生不老,天有神药,名曰「就衡」,生于湿濡之地,依法采制,和蜜成丸,服之不饥,且可成仙,又可除三尸虫。最后言思念三神法。谓人生罪莫大于淫,祸莫大于贪,咎莫大于欲。若能斋心思念灵朱君、灵明君、灵黄君,即可除祸延年。

无为清静长生真人至真语录

无为清静长生真人至真语录

经名:无为清静长生真人至真语录。金刘处玄述,弟子辑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刘处玄语录。韩士倩序,撰于金章宗泰和二年(1202年)。以问答形式论道,每问皆归于《老子》。劝人清静无为以修道。

草书状

草书状

一篇。书论。南朝梁萧衍撰。此篇同《与陶弘景论书》、《观钟繇书法十二意》等,俱为愿人从中取法之论。是篇对草书技巧提出一些精到的看法。篇中首先论述草书的产生,说: “昔秦之时,诸侯争长,简檄相传,望烽走驿,以篆、隶之难不能救速,遂作赴急之书,盖今草书是也。”对草书作了如下说明:“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缓则鸦行,急则鹊厉,抽如雉啄,点如兔掷。乍驻乍引,任意所为。或粗或细,随态运奇,云集水散,风回电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