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然

皎然
  • 姓名:皎然
  • 别名:字清昼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
  • 出生日期:公元约720
  • 逝世日期:约公元803
  • 民族族群:

皎然(公元约720-约公元803)字清昼。一说名昼,字皎然,后以字行,俗姓谢,唐代著名诗僧,为谢灵运十世孙。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早年杂学儒、墨,颇恃才自负,应举不第,遂漫游江湖荆湘,或曾至长安,亦尝干谒侯门。安史乱前,皈依佛氏。肃宗至德(756—758)至代宗宝应(762—763)间,居湖州。代宗广德元年(763)避袁晁乱于湖州东北之毗山,又迁毗陵,次年乱平后,西上至扬、楚一带。永泰元年(765)秋,由秣陵(今江苏南京)返湖州。大历二、三年(767、768)间,受戒于杭州灵隐山天竺寺守真法师。大历三年夏,返湖州,于苕溪营建草堂。大历四年,堂成,乃禅隐于是。其间时游扬、楚,与皇甫冉、顾况、陆羽、张志和等过从甚密。大历八年,颜真卿为湖州刺史,集三十馀文士编《韵海镜源》,皎然参预其事。是年秋,与颜真卿等会于州西南杼山妙喜寺,颇多佳什,结集为《吴兴集》十卷。大历十三年,尝南游桐庐、剡溪。德宗建中三年(782)秋,曾与秦系同游江西吉州。兴元元年(784),在湖州识灵澈。时李端为杭州司马,以门人从皎然问法。贞元(785—805)初,居湖州东溪草堂,着手撰《诗式》。贞元四年至九年后,杨顼刺湖州、韦应物刺苏州,皎然均与之过往,有诗交。贞元八年,德宗令集贤院征其文集藏于秘阁,得诗五百四十六首,分为十卷,于頔为之编,并序。约卒于贞元十二年后数年间。皎然诗名著于当世,刘禹锡少时曾从其学诗,尝言:“世之言诗僧多出江左……独吴兴昼公能备众体。”(《澈上人文集纪》)于頔评其“得诗人之奥旨,传乃祖之菁华。江南词人,莫不楷范。极于缘情绮靡,故词多芳泽;师古典制,故律尚清壮。其或发明玄理,则深契真如,又不可得而思议也”(《吴兴昼上人文集序》)。所撰《诗式》论述诗歌法式,阐说意境,提示技巧,兼评历代诗作,统说禅理诗道,对司空图、严羽之论诗有一定影响。除《诗式》外,尚撰有《诗议》(《诗评》)。又撰有《儒释交游录》、《内典类聚》共四十卷,《号呶子》十卷,《茶诀》一篇,今已佚。《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皎然诗集》十卷、《诗式》五卷、《诗评》三卷。今存《皎然集》(一作《杼山集》)十卷。《全唐诗》编其诗为七卷,《全唐诗补逸》补联句一首,《全唐诗续拾》补诗二首。《全唐文》编其文为二卷。事见唐释福琳《皎然传》、《宋高僧传》卷二九《唐湖州杼山皎然传》、《唐诗纪事》卷七三、《唐才子传校笺》卷四。另有名皎然者,为五代时闽僧。

皎然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东夷图像说

东夷图像说

《东夷图像》与《东夷图说》合集简称,明代万历四年,蔡汝贤所撰,蔡汝贤,字用卿,一字思齐,号龙阳,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授大名府推官。任广东布政司参政时,职掌邦交贡赐之务,因便得以累积其对来华欧人的观察与记录,绘《东夷图像》,撰《东夷图说》,这两卷以图像的形式,分别介绍了朝鲜、琉球、安南、占城真腊、暹罗、满刺加、苏门答剌、锡兰、吕宋、日本、弗朗机等国的风土民情等,其中《东夷图像》被学者认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欧洲人形象资料”,足见其史料文献珍贵程度,而且对于我们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明代对外交往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欧游心影录

欧游心影录

近代梁启超著。发表于1920年3月上海《时事新报》。收入《饮冰室合集》时,作了删削,改名《欧游心影录节录》。全文分八个部分。记述沿途自然风光、风土人情,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各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及世界影响,详述了游历经过和感想。认为当时欧洲资产阶级文明已经破产,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不能解决中国问题。反对和抵制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认为社会主义是由欧洲的工业革命孕育出来的,“在没有工业的中国,想要把他悉数搬来应用,流弊有无,且不必管,却最苦的是搔不着痒处”。主张用“东方文明”,即中国和印度的传统封建文化来救中国。但也认为在宣扬孔、孟、墨等中国固有的文化精神时,还“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把这个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的好处”。另有1936年中华书局单行本。

扁鹊心书

扁鹊心书

医书。宋·窦材撰于1146年(托名扁鹊所传)。3卷 (附 “神方” 1卷),据窦氏自序称,他初学医时曾博览方书,包括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等名家的著述,后遇“关中老医”,认为窦氏所学并非岐黄正派,经指点后,遂以《内经》为医学正传,后撰写此书,托名为扁鹊所传。上卷论经络、灸法等内容,在治法上比较强调扶阳,禁戒用寒凉之剂;卷中、卷下列述伤寒、阴毒、劳复、喉痹、虚劳、中风、疠风、水肿、消渴、厥证、黄疸、肠痈、肠痔、膏肓病等等

东坡诗集注

东坡诗集注

诗文注。南宋王十朋(1112—1171)撰。三十二卷。十朋字龟龄,自号梅溪。浙江乐清人。绍兴进士,历知饶夔湖泉诸州,累官太子詹事,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著有《梅溪集》、《会稽三赋》等。此集收所注东坡诗有纪行一卷,游览二卷,古迹、咏史、述怀各一卷,书事、闲适、贻赠、简寄四卷,酬和、酬答四卷,送别二卷,燕集、怀旧、仙释各一卷,庆贺、伤悼一卷,禅悟一卷,时序、寺观、居室、花木、泉石、书画各一卷,题咏、咏物三卷,和陶诗、乐府各一卷。书中大字为苏诗,小字双行为王注。体例与《杜诗千家注》相同,后人指摘其误十之五,疑此本非十朋所为。然仍不失读苏诗之参考。有《四库全书》本。

佛教与中国文学

佛教与中国文学

佛教是庞大而复杂的历史事实,中国文学也是庞大而复杂的历史事实,张中行的《佛教与中国文学》这本小书用个“与”字把两者联起来,只是想说说,将近两千年来,佛教对于中国文学,主要产生了什么影响。称之为“影响”,意思是:如果没有佛教,中国文学作品中就不会有或不会沿着这样的路径而有某某等内容;或者从另一面说,因为有了佛教,中国文学作品中才有或沿着这样的路径而有某某等内容。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阿难示堕摩登伽难,佛放顶光说咒。敕文殊将咒往护,提奖来归,启请大法。佛为先开圆解,次示圆行,次明圆位,乃至精研七趣,详辨阴魔,此宗教司南,性相总要,一代法门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