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回

- 姓名:方回
- 别名:字万里,一字渊甫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歙县(今属安徽)人
- 出生日期:1227
- 逝世日期:1305
- 民族族群:
方回(1227~1305),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幼孤,从叔父方瑑学,以诗见知于知州魏克愚,随魏至永嘉,复与制帅吕文德相厚。景定三年进士,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历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屡为贾似道抑劾,至德祐元年始改官通判安吉州。似道鲁港兵败,首上书劾贾,数其罪有十可斩,召为太常寺簿。以劾王爚、陈合,论福王不当入辅,出知建德府。德祐二年,举城降元,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至元十六年,赴燕觐见,迁通议大夫,依旧任。前后在郡七年,为婿及门生所讦,罢归,不复仕。晚年寓居钱塘,既与宋遗民往还,也奔走于元朝新贵之门。倡讲道学,宗朱熹,然周密《癸辛杂识》卷上称其老而益淫,凡遇妓则跪之,略无耻心,有二爱婢,其一为人夺去,乃作《怅惋诗》揭之衢,人咸笑之。其晚节不修由此可见。元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平生于诗无所不学,初学张耒,次学苏舜钦、梅尧臣、杨万里,晚慕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而以陆游自比(戴表元《桐江诗集序》、方回《桐江续集自序》)。论诗力主江西派,推尊黄、陈,鄙薄晚唐、四灵、江湖诸派,其论多见于集中序跋及《瀛奎律髓》(《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二二)。所作虽然“吟咏最多,亦不甚持择”(顾嗣立《元诗选·桐江集序》),大多作品流于平庸草率,其集中也有少量优秀诗篇如《岁除》、《初夏书事》、《九日》、《次韵夹谷子括吴山晚眺》等,则既有黄、陈古朴老健之骨力,又具吕、曾轻快活动之风调,更显示出陈与义乃至杜甫那样雄阔浑厚之气势,几乎是熔江西派艺术优长于一炉。方回是江西派最后一位正统诗人,他对江西宗旨的推扬,不仅在于创作实践,而且在于所撰《瀛奎律髓》一书之影响。该书去取品评“以山谷、后山、简斋为标准”(顾嗣立《元诗选·桐江集序》),被视为典型的江西派批评论;又倡“一祖三宗”之说(《瀛奎律髓》卷二六),后世几乎成为江西派之代名词。所著有《璧流集》、《读易释疑》、《易中正考》、《皇极经世考》、《名僧诗话》等,已佚。又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已佚,今残存八卷,有《宛委别藏》影印旧抄本。其入元罢官后所作,收入《桐江续集》,原书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有清抄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三四八一至三五○九录其诗二十九卷。文收入《全元文》。事迹见洪焱祖《方总管回传》(《新安文献志》卷九五)、《元诗纪事》卷五。
猜你喜欢的书
双溪类稿
27卷,宋王炎撰。其集世所行者凡二本,一本为康熙中其族孙祺等所刊,凡12卷;一本即此本,乃明万历丙申尚宝司丞王鏻得沈一贯家旧本为校正开雕者也。其诗文博雅精深,亦具有根柢。其集收古赋9篇:《水西风光赋》、《竹赋》、《雉赋》、《夏日郊行赋》、《喜雨赋》、《石菖蒲赋》等。以《石菖蒲赋》较为著名。该集为《四库全书》所收。另有明万历丙申刊本、康熙中王氏刊本、明嘉靖十三年刊17卷文集本。
古今源流至论
前集十卷,后集十卷,续集十卷,别集十卷。前、后、续集为宋林駧 (生卒年不详) 撰。林駧字德颂,宁德 (今属福建省)人。别集宋黄履翁 (生卒年不详)撰。黄履翁字吉父,生平籍贯均不详,可能也是闽人。从宋神宗开始改诗赋取士为以策论取士。考生须博通古今,深晓典制。但是又苦于篇帙浩瀚,很难一下子掌握。因此,一些人就将其编辑成书,以备科举之用。当时麻沙书坊,刊书最多。此书虽专为科举而编,但对宋代的朝章国典,分门别类,序述详明。而且又有些其他书籍所没有记载的内容。可以为一些考证者参考利用。有张目元延祐丁巳刊本、振绮堂有元刊本、《四库全书》本。
辨证玉函
本书共4卷,卷1阴症阳症辨,包括伤风、中风、吐症等31门。卷2为虚症实症辨,包括咳嗽、喘症、双蛾等20门。卷3为上症下症辨,包括怔忡、痿症、气病等8门。卷4为真症假症辨,包括火症、厥症、吐血衄血等15门。全书以阴阳、虚实、上下、真假为纲,寒热辨症富于阴阳之中,各种病症为目,先辨症分析,后列处方用药。所列处方,多富新意,辨症分析扣住提纲,甚合题意。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一卷。旧本题梁陶弘景撰。又称《真灵位业图》,《灵宝真灵位业图》。初言神仙真人者,并无等级观念。但随着历史的进展,或出于宗教的需要,逐渐有了关于神仙真人也分等级之说。据此书前陶弘景自序,他撰《真灵位业图》,就是强调“同号真人”中“亦有等级千亿”之说。他认为如果不辨尊卑贵贱,祈祝跪拜就会乖本失序。所以他据真灵神仙的名爵、学号、仪服、宫域等加以雠校,排列阶级地位等撰成此书。书中将神仙真灵分为七阶,每阶又分中位、左位、右位。另外还有阶品增女真位或地仙散位。如其将元始天尊列为第一中位,将“五灵七明混生高上道君”等二十九名神真列为左位,将玉皇道君等十九名神真列为右位。再如他将丰都北阴大帝列为第七品中位,将周文王、秦始皇、魏武帝等四十余人列为左位,将公孙度、马融、陶侃等数十名三国魏晋时期的文人武将列为右位。还曾将孔子列为第三左位太极上真公,颜回为明晨侍郎,曹操为太傅,周公为西明公比少傅,周武王为鬼官北斗等。此书所述与《真诰》、《枕中书》的内容多有雷同之处。后世学者对此书多有评品,《四库提要》称其 “杜撰凿空,又在《真诰》之下”。斥其所列孔子、曹操、周武王等人阶位 “诞妄殆不足辨”。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谓: “《真诰》与此书,同一荒唐之言,未见 《真诰》果出此书之上也”。关于此书作者,余嘉锡说:“弘景肯作真诰,未必不可作此书。” 并据 《道藏》所载《陶隐居集》收有此书序文,称 “相其文词,实出六朝人之笔,非出伪托”。《道藏提要》对此书著录尤详。说明此书对于后世学者研究道学,与 《真诰》、《枕中书》等同具重要参考价值。现存明 《道藏》(题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本、《广川学海》本、《说郛》本,《秘册汇函》 (题 《灵宝真灵位业图》) 本。
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
宋代,奏议,辛弃疾撰。宋室南渡之后,江南并不太平,因赋敛繁重,百姓苦不堪言,不时揭竿而起。从南宋初年到绍兴五年(1127—1135年),仅长江以南就爆发起义数十次。荆湖南路(今湖南一带)更是长期动荡不安,自乾道(1165年)以来,民变蜂起,屡不能禁。湖南大地荒凉萧条,民生凋敝。如何迅速稳定社会秩序,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如何使湖南境内各族入民安定和睦,是当务之急。1179年三月,辛弃疾从湖北平调湖南,等待他的正是如此棘手的局面。下车伊始辛弃疾就开展调查,结果触目惊心;贪吏阳奉阴违,横征暴敛,贫苦农民在死亡线上挣扎,民变一触即发。辛弃疾忧愤难平,于是上书直言,痛陈时弊,深究致盗之由,并给出了止盗之法,所奏即这篇《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
月江正印禅师语录
凡三卷。又作月江和尚语录、月江印禅师语录。元代临济宗僧月江正印撰,居简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三册。收录正印禅师于碧云寺、淀山寺、南禅兴国寺、宣化寺、道场寺等处之上堂与小参语,以及拈古、颂古、普说、法语、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