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王安石
  • 姓名:王安石
  • 别名:字介甫,晚年号半山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 出生日期:1021年12月18日
  • 逝世日期:1086年5月21日
  • 民族族群: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字介甫,晚年号半山。罢相后封荆地,世称王荆公。卒谥“文”。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王安石出生于临江郡清江(今江西省清江县),父亲王益其时任临江军判官。由于王安石家世代都是科举仕宦出身,因而他从小就受严格的儒家经典教育,“坐欲持此博轩冕,肯言孔孟犹寒饥”《忆昨诗示诸外弟》)。庆历元年(1041),他入京应礼部试,一试而中,次年以第四名进士及第,开始仕途生涯。庆历六年(1046),王安石求外调为鄞县令,兴学校,严保伍,起隄堰,贷谷于民,吏人更之,政绩显著。嘉祐二年(1057)在常州任上开凿了一条运河,因劳人费财常自责。次年改任江东提点刑狱,取消了茶叶专卖,做了件好事。在地方期间,他接触社会现实的机会甚多,于高利贷、专卖品、边庭安危等,多有了解。嘉祐四年(1059),他回京担任了三司度支判官职务,上书万言,历陈变法主张,要求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抑制大地主官僚的兼并,加强中央集权等,这就是有名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熙宁二年(1069),新继位不久的宋神宗任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以副宰相身份主持制置之司条例司,于是,历史上有名的“熙宁变法”开始了。而后在全国推行的“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史称“熙宁新政”。其时,王安石已身为宰相,他依靠神宗,大力推行新法,并改善与西夏作战形势。但因保守势力的强大,新法屡屡受阻,以致他的两个弟弟、他的好友曾巩等也不支持新法,所以熙宁七年(1074),他辞相离京。而后又复相罢相,退居江宁,隐居钟山,乞灵佛老。元丰八年(1085),神宗病逝,宣仁太后执政,“以母改子”,废除新法。连续的打击,使本来已病重的王安石病情愈重,不到一年,便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六岁。

 

王安石在文学上的成就,连他的政敌司马光等也无不钦佩。作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他的议论文、“记”、墓志铭等,均内容充实,风格独特,“有补于世”。但与“韩潮苏海”相比,则见出单薄枯燥之弊。他的最大成就还是诗。除前期为官时的一些社会政治诗外,后期的登山临水、咏物抒怀写景的小诗,尤为“雅丽精绝,脱去流俗”(黄庭坚《后山诗话》),被人称作“王荆公体”,诸如《钟山即事》、《金山三首》等。王安石不以词名,却有名篇,如《桂枝香》、《千秋岁引》等。作为政治家,王安石变法,古今中外驰名。作为思想家,其孔孟韩愈、老庄杨墨及佛学研究,均渊博精深。作为文学家,他的诗文一直影响到“江西”、“桐城”诸派。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老子注》等。研究资料可参见《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本)、梁启超《王荆公》(1936年中华书局版)、沈钦韩《王荆公诗文沈氏注》(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本)等。

猜你喜欢的书

人间乐

人间乐

清代白话章回小说。18回。清无名氏撰;题“天花藏主人编次”。今有清乾隆年间宝轮堂刊本。据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又有清初刊本,目录叶有题“新镌批评绣像锦传芳人间乐”,卷首有“锡山老叟题于天花藏”的序。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松江府有个叫居敬的人,表字行简,老来无子,只生一位小姐,爱如掌上明珠,故名为掌珠小姐。居夫人思子,所以把小姐扮为公子,取名宜男。宜男自幼好学,才华出众,人称神童。一天,居宜男和嘉兴秀才许汝器(字绣虎)偶遇,两人都为对方的才华风雅所吸引,宜男称愿把妹妹许配给绣虎。从此,居宜男回家便着女装,仍称掌珠小姐,专待许绣虎高中后迎娶成婚。许绣虎的才华又被大冢宰来天官看中,想招为女婿,就用计把绣虎骗到家中,强逼他允婚,绣虎坚决不允。于是,被软禁在密室,又遇袁德妻子救出。许绣虎在京师应试,高中探花。这时,来天官又来逼婚。于是为解脱绣虎,居行简便以居宜男的名义答应娶来天官之女,而许绣虎则与掌珠小姐成婚。这样,居家头天迎娶“儿媳”,接着出嫁女儿,居、来二小姐共嫁探花许绣虎,成就美满婚姻。与其它才子佳人小说相比,《人间乐》的故事情节虽不算曲折复杂,但却构思巧妙,结构严整。应该指出,在题为“天花藏主人编著”的小说中,此篇作品在艺术手法的运用和文字表达上并非出色之作。

台湾通史

台湾通史

连横著。两册。写于1908年,成书于1918年,初刊于1920年。体例仿效司马迁《史记》,分纪、志、传、表四类,表附于志类。中国第一部由台湾人撰写的纪传体台湾通史。1920—1921年在台湾分3册刊行,1945年商务印书馆重排出版,1983年分2册修订重版。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中国南宋高宗等四朝史。李心传(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撰。分甲、乙两集,分别成书于嘉泰二年(1202)和嘉定九年(1216)。有《函海》本及《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木活字本,光绪二十一年(1895)会稽孙星华据殿本翻刻,并参照归安陆心源藏影宋本作了校改,1937年商务印书馆又据孙刻本排印。取宋南渡以后事迹分门类编,分为甲乙二集,体例实同会要,与作者另一著作《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互相经纬。于高、孝、光、宁四朝礼乐刑政及职官、科举、兵、农、食货皆有记载,且多有《文献通考》、《山堂群书考察》及《宋史》诸志所未载者。

四书賸言

四书賸言

《四书賸[shèng]言》明清之际毛奇龄撰。四卷。是毛奇龄杂编四书之语,由子侄、门人辑录而成。前二卷为门生盛唐、王锡所编,后二卷为其子远宗所编。其书属语录之类,随时杂记,随文杂录,不以经文次序为先后,亦不以四书分编,每卷目录各称《论语》若干条,《大学》若干条,《中庸》若干条。毛氏说经善考证,喜辩论,往往以经典助其驳诘。考核事实,征引训诂,颇多精核,但亦有相互抵牾矛盾之处。另有《四书賸言补》二卷,亦为门人所辑。有西河合集本、四库全书本、阮元经解本等。

八大人觉经浅释

八大人觉经浅释

《八大人觉经浅释》是由后汉沙门安世高译,鄂随州沙门慈舟讲,雪峰沙门妙灯、二埋记录佛经。

竺峰敏禅师语录

竺峰敏禅师语录

六卷后录一卷,清幻敏说,性钜、性湛、性珩、性济等编,至善序,卷六杜臻序,有塔铭、行状。南岳下第三十世,嗣庆忠机。依驹本增入并印。序,请启,卷一上堂,卷二上堂小参示众茶话,卷三机缘佛事问答法语,卷四诗颂歌赞,卷五书问联芳杂述卷六住浙江嘉兴府楞严禅寺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