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 姓名:王安石
- 别名:字介甫,晚年号半山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 出生日期:1021年12月18日
- 逝世日期:1086年5月21日
- 民族族群: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字介甫,晚年号半山。罢相后封荆地,世称王荆公。卒谥“文”。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王安石出生于临江郡清江(今江西省清江县),父亲王益其时任临江军判官。由于王安石家世代都是科举仕宦出身,因而他从小就受严格的儒家经典教育,“坐欲持此博轩冕,肯言孔孟犹寒饥”《忆昨诗示诸外弟》)。庆历元年(1041),他入京应礼部试,一试而中,次年以第四名进士及第,开始仕途生涯。庆历六年(1046),王安石求外调为鄞县令,兴学校,严保伍,起隄堰,贷谷于民,吏人更之,政绩显著。嘉祐二年(1057)在常州任上开凿了一条运河,因劳人费财常自责。次年改任江东提点刑狱,取消了茶叶专卖,做了件好事。在地方期间,他接触社会现实的机会甚多,于高利贷、专卖品、边庭安危等,多有了解。嘉祐四年(1059),他回京担任了三司度支判官职务,上书万言,历陈变法主张,要求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抑制大地主官僚的兼并,加强中央集权等,这就是有名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熙宁二年(1069),新继位不久的宋神宗任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以副宰相身份主持制置之司条例司,于是,历史上有名的“熙宁变法”开始了。而后在全国推行的“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史称“熙宁新政”。其时,王安石已身为宰相,他依靠神宗,大力推行新法,并改善与西夏作战形势。但因保守势力的强大,新法屡屡受阻,以致他的两个弟弟、他的好友曾巩等也不支持新法,所以熙宁七年(1074),他辞相离京。而后又复相罢相,退居江宁,隐居钟山,乞灵佛老。元丰八年(1085),神宗病逝,宣仁太后执政,“以母改子”,废除新法。连续的打击,使本来已病重的王安石病情愈重,不到一年,便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六岁。
王安石在文学上的成就,连他的政敌司马光等也无不钦佩。作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他的议论文、“记”、墓志铭等,均内容充实,风格独特,“有补于世”。但与“韩潮苏海”相比,则见出单薄枯燥之弊。他的最大成就还是诗。除前期为官时的一些社会政治诗外,后期的登山临水、咏物抒怀写景的小诗,尤为“雅丽精绝,脱去流俗”(黄庭坚《后山诗话》),被人称作“王荆公体”,诸如《钟山即事》、《金山三首》等。王安石不以词名,却有名篇,如《桂枝香》、《千秋岁引》等。作为政治家,王安石变法,古今中外驰名。作为思想家,其孔孟韩愈、老庄杨墨及佛学研究,均渊博精深。作为文学家,他的诗文一直影响到“江西”、“桐城”诸派。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老子注》等。研究资料可参见《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本)、梁启超《王荆公》(1936年中华书局版)、沈钦韩《王荆公诗文沈氏注》(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本)等。
猜你喜欢的书
排队的人
《排队的人》由约瑟芬·铁伊所著侦探小说,讲述了伦敦沃芬顿剧院门口大排长龙。一名排队买票观赏歌舞剧的男子,被发现死在队伍中,背上还插着一把银亮而邪恶的匕首。奇怪的是,排在死者前的人居然都不知道死者何时遇害,死者身上也没有任何足以辨识身份的物件。“儒雅神探”格兰特亲自出马侦破此案,一路势如破竹,嫌疑犯手到擒来。大功告成之际,探长的第六感却让他对案情产生了新的迷惑……
紫山大全集
元代诗文别集。26卷。胡祗遹撰。据刘赓《紫山大全集序》,胡祗遹“平生著《易解》三卷,《老子解》一卷,诗文号《紫山集》者六十七卷”。但原本《紫山大全集》67卷久已亡佚不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胡祗遹诗文若干篇,重编为《紫山大全集》26卷。卷首有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门生刘赓序。据刘序,可知在胡祗遹去世20年以后,他的儿子在彰德首刊本集,并行于世。卷1为赋、五言古诗,卷2—3为五言古诗,卷4为七言古诗,卷5为五言律诗、五言排律,卷6为七言律诗,卷7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卷8为序,卷9—11为记,卷12为书,卷13为论、说、议、喻,卷14为表、题、跋、铭,卷15—17为碑,卷18为墓志铭、行状,卷19为祭文、哀辞,卷20—23为杂著,卷24—26为语录。《四库全书总目》评述道:“今观其集,大抵学问出于宋儒,以笃实为宗,而务求明体达用,不屑为空虚之谈。诗文自抒胸臆,无所依仿,亦无所雕饰,惟以理明词达为主。”同时,《四库全书》编者也指出:“惟编录之时,意取繁富,遂多收应俗之作,颇为冗杂。”这些意见都是比较准确恰当的。
汉上易集传[标点本]
又名《汉上易传》、《周易集要》。两宋之际朱震撰。震字子发,荆门军人。《四库全书》、《直斋书录解题》俱作十一卷。题曰“汉上”,盖因所居以为名。凡十八年而成。其说以象数为宗,推本源流,包括异同,以救老庄虚无之失。古人评估不一,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以为多采先儒之说,然颇舛谬。冯椅《厚斋易说》讥其卦变、互体、伏卦、反卦之失。朱熹以为朱子发用互体,亦有道理,只是今推不合处多。魏了翁谓《汉上易》太繁,却不可废。胡一桂云,观其取象,亦甚有好处,但牵合处多,且文辞繁杂,使读者茫然。又,朱氏以为邵雍《皇极经世》、刘牧《易数钩隐图》、周敦颐《太极图说》、《通书》、程颐《易传》等,并源自陈抟《先天图》,其说颇为后人所疑。
牛马走
长篇小说。张恨水著。重庆新民报社1944年出版。1957年改为《魍魉世界》出版。小说以抗战时期重庆为背景,广泛地描述了“大后方”经济混乱、投机成风、醉生梦死和由人际关系颠倒而出现种种社会灾难。作品主要写西门德和区庄正两个人物。大学教授西门德博士不安于清苦日子,当上“高等跑街”,投入疯狂的商业投机。通过他的活动,揭露了重庆社会官商勾结大发国难财,社会风气被铜臭毒化,诱使部分知识分子弃教从商,成为金钱的“牛马”,卷入投机买卖等社会现实。以区庄正校长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是为民族出力的“牛马”。从这一人物身上,作者呼唤着传统文化中不淫、不屈、不移的民族精魂。围绕这两个主角,其他人物如卑琐庸俗的西门太太、中年孀富温二奶奶、女拆白党黄青萍、鱼肉人民的宫保长及目不识丁的暴发户李狗子等人,均写得个性鲜明,呼之欲出。《牛马走》是一部大型的形象化的社会史和经济生活史。作者基本态度是为弱者鸣不平,给损人者以谴责,是非爱憎分明,是作者国难小说的一部力作。
陆居仁诗集
陆居仁诗词全集12首。
隋书
唐魏征等撰,85卷。现通行版本为中华书局校点本。现存最早版本为元刊本。本书起自隋开皇元年(581),迄于隋义宁二年(618),记38年隋之史事。其中纪、传55卷,由魏征、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撰。志30卷,由于志宁、李淳凤等撰。全书的主要观点是,以隋亡为鉴。本书是第一部出自史馆诸名家之手的纪传体断代史,结构严谨、文笔简捷,在二十四史中也是一部较好的著述。其列传存有很多珍贵史料,如《万宝常传》记载了《乐谱》64卷。《耿询传》记载了制造水转浑天仪、马上刻漏。《张胄玄传》记载了精密的天文推算。《临孝恭传》记载了《欹器图》及《地动铜仪经》。《杨素传》记载了制造五牙战舰,容战士800人。像此类珍贵史料,足以说明中国在6、7世纪时,就已有高度的科学创造,是很值得重视的。《隋书》的十志,材料丰富、内容真实、论述精确,如《天文》、《律历》二志,至今仍是研究天文、气象的有价值的参考资料。而《经籍志》所创立的,把中国历代典籍分为经、史、子、集4大类的方法,具有指导作用,成为旧目录书籍分类的标准,一直沿用到近代未变。故宋郑樵早在《通志·艺文略》中就高度评价说:“《隋志》极有伦理,而本末兼明,可以无憾,迁、固以来,皆不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