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任

- 姓名:王思任
- 别名:字季重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山阴(今绍兴)人
- 出生日期:1575年8月26日
- 逝世日期:1646年10月30日
- 民族族群:
王思任(1575年8月26日-1646年10月30日),字季重,又字金星,号遂东,又号谑庵,山阴(今绍兴)人。明末文学家。少时即攻举业,师事黄葵阳,因落笔灵异,深得黄葵阳的喜欢。万历二十三年中(1595)进士,先后任兴平、当涂、清浦知县,又任袁州推官,擢刑部主事、工部主事,出为江西佥事。鲁王监国驻绍兴时,擢任礼部侍郎兼詹事,既而晋礼部尚书。
任青浦知县时,认真清田均役。深入察访,将无田有役改为役必以田;将荒田之役均改成按熟田役;五年三四役改为五年一役;五十亩当大役改成七十亩以上大役。当时“父老子弟各不相争,俱欣欣然有喜色相告也”。对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采取“君子群而不党”的态度。坚决反对阉党的骄傲跋扈。任袁州推官时,魏忠贤派人收买,思任“终笑不应”,委婉拒绝。崇祯初,升南工部主事,晋屯田郎中,出为九江佥事,备兵九江。时英山的农民起义军攻破凤阳,转而进攻黄梅。主动请战,至浔阳统兵一万,进发黄州,解黄梅之围。
乙酉(1645)五月,南京陷落,福王仓皇逃走芜湖,马士英拥兵奉太妃入浙,回到绍兴的思任,上疏太妃,批评明弘光小朝廷从不曾切切实实讲求报仇雪耻,要求“立斩士英之头,传示各省,以为误国欺君之戒”。清军进逼杭州,马士英欲渡江入越,思任致书拒之曰:“夫越乃报仇雪耻之国,非藏垢纳污之地也。职请先赴胥涛,乞素车白马,以拒阁下。”鲁王监国绍兴时,清兵渡江在即,面对颓势,思任屡屡上疏,极言种种弊政,上不听。翌年六月,清兵即陷绍兴,鲁王亡走海上,思任踉跄避兵入凤林山孤竹庵中。清巡按御史王应昌邀其出山,思任复书曰:“不忠思任,年七十有二,旦晚就木,鸠盘茶免使卖笑过生我矣。”亲党多以利害相劝,终不为所动。贝勒博洛驻节城中,不剃发,不入城,绝饮食而死。临终,连呼“高皇帝”者三。
思任为官,三仕三黜。50年内,强半村居,乃沉湎曲蘖,放浪山水以自遣。越中山水游历殆遍,北京、南京、江西庐山、天台雁荡山、金华等地都留下足迹,所写《游唤》、《游历记》,描写山水园林,语言明丽洁净。其诗文,嘻笑怒发,略无顾忌。著有《王季重十种》、《百家论钞》等。又精通曲论,所撰《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叙》是著名的戏曲批评著作。工画亦工书,书仿米家,画近云林,颇得时人称道。
王思任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道光神木县志
八卷。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神木知县王致云与幕宾朱壎纂修刻,神木,古称麟州,是杨家将故里,也是史前最大城址石峁遗址的所在地,主要记载了神木县的历史、地理、风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信息。这本地方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地方特色,涵盖了神木县的行政区划、自然资源、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以及重要的地方人物等内容。其编纂旨在记录和保存地方历史,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
河朔访古记
游记。元郭罗洛纳新(一译葛罗禄乃贤)撰。三卷。纳新字易之,色目人,后移居鄞县(今属浙江)。曾为浙东东湖书院山长,后荐授翰林编修。于至正五年(1345)出浙,游历大河南北,经齐、鲁、陈、蔡、晋、魏、燕、赵之墟,考察古山川、城郭、丘陵、宫室、名人遗迹及宋金战争疆场等。该书撰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是作者在黄河流域和北方各地考察古代城郭、宫苑、寺观、陵墓,搜求古代名碑,结合实地调查情况,核验文献记载,并加以考订而成,曾收入明《永乐大典》。清代修文渊阁《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130余条,编为三卷。
醉乡日月
唐皇甫松撰。《新唐书·艺文志》丙部小说家著录,三卷。 《宋志》同。现存有《水边林下》本、 《古今说部丛书》本、 《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 《唐人说荟》本、《唐代丛书》本、 《类说》本等,但均系残本。这是一部写唐人饮酒生活的书。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亦归之为小说家: “唐皇甫松子奇撰。唐人饮酒令,此书详载,然今人皆不能晓也。”全书共三十个条目,大都有目无文,现在尚能见到文字的只有饮论、谋饮、为宾、为主、明府、律录事、觥录事、选徒、骰子令、手势、拒泼、逃席、使酒、进户等条目。
脉度运行考
经脉著作。清李盛卿(彰五) 等考定,彭静山校注。此书由李氏及其夫人据 《内经》 经脉理论,对十二经气血流注重予考定,提出每一经的长短和在某时某刻某分与某经相交接的问题,并补充任督脉之气血流注。考证精微细致,不同于前人经脉循行十二经气血流注即子午流注纳子法之传统学说,为研究子午流注提供了新参考。原著刊于光绪二十四年 (1898年),1989年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彭氏校注本。
孔易阐真
二卷,清刘一明撰。此书即门氏《易理阐真》末二卷之单行本
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释会纪闻
太虚大师讲述,十一年九月在北京己未讲经会。吾人无论受持读诵何经,须先解佛经通义。凡称经者,皆为佛所说、所印可之法──如本经系经佛所印可者,故亦名经。佛为法王,心亦为法王:佛明证自心,故成就真净;众生迷昧自心,故流转生死。然则吾人发心学佛,首当发明自心。欲读诵佛经,尤当先决定自心。自心维何?人人本有之寂常灵觉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