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珽

白珽
  • 姓名:白珽
  • 别名:字廷玉,号湛渊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杭州钱塘(今属浙江)人
  • 出生日期:1248
  • 逝世日期:1328
  • 民族族群:

白珽[tǐng](1248—1328)字廷玉,号湛渊,杭州钱塘(今属浙江)人。自幼聪慧,八岁即能赋诗,长习科举业。宋咸淳中与仇远同以诗名。宋亡后以授馆为业,伯颜、程钜夫、刘伯宣先后相荐,皆辞不赴,后李衎力起之,授太平路儒学正,不久代理教授事,转常州路教授,升江浙等处儒学副提举,迁淮东盐仓大使,再迁兰溪州判官,坎坷不达,致仕。先结庐西湖金沙滩,门外有泉,题为湛渊,因以自号。晚年归老栖霞山,又号栖霞山人。天历元年(1328)卒,年八十一。其子白贲(无咎)为散曲名家。前人对白珽诗评价甚高,戴表元认为“甚似渡江陈去非”,宋濂所作墓志铭说:方回称他的诗文“冠绝古人,有英雄大丈夫气”,刘辰翁认为他“不为雕刻苛碎,苍然者不惟极尘外之趣,兼有云山韶濩之音”。由于白珽诗散佚太多,有的评论与其现存诗歌难以相符。古人又说他“诗副陶、韦”,这主要指描写田园山水的诗而言,不过也受南宋范成大田园诗的影响,如为后人所称道的《余杭四月》。他的诗不事雕琢,风格古雅,布局严整,如《春日田园杂兴》、《山中怀友》、《游天竺寺》等。第一首被评为月泉吟社应征诗中的第十八名(署名唐楚友),谢翱、方凤所写评语称该诗“格调甚高”。从他现存诗看,多表现文人情趣,题材不够宽广,也许又与遗佚太多有关。著有《湛渊集》,原八卷,后佚,今本为清人所辑,其中间杂伪作。另有杂记《湛渊静语》二卷,辨析考证,多有可取,其记汴京故宫,尤为详备。清四库馆臣评该书“在元人说部之中,固不失为佳本”。生平事迹见《湛渊静语》自序、《元故湛渊先生白公墓铭》(《湛渊集》附录)、《两浙名贤录》卷四六、《(万历)杭州府志》卷七五、《元诗选·二集》小传、《(乾隆)浙江通志》卷一一六及一七八、《新元史》卷二三七。

白珽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浮世理发馆

浮世理发馆

[日]式亭三马著,周作人译。《浮世理发馆》是日本江户时代古典文学中“滑稽本”的代表作品,鲜明地描绘了平民百姓的诸多身份、个性以及生活样貌。那些前来理发的客人中,有无所事事晃来晃去的无聊汉,有争相为猫取名的闲言女人,有间或嗟叹世道的学者……借着你来我往的对话应答,有世态,也有人情,谑而不虐,妙趣横生。

古小说钩沈

古小说钩沈

古小说总集名。鲁迅辑录。古小说散佚很多,辑者从古代类书及其他著作中广为搜录,上起周代的《青史子》,下迄隋代侯白的《旌异记》,共辑36种。隋唐以前散佚小说的主要部分都已入录。体例严谨,收罗宏富,辑文完善,考订精审,是研究古小说的重要资料。

回文类聚

回文类聚

诗总集。四卷,补遗一卷。宋桑世昌辑。世昌字泽卿,号莫庵,高邮(今属江苏)人,陆游甥。《渭南文集》卷三三《陆孺人墓志铭》赞世昌“从诸公问学,不以贫夺其志”。世昌有诗集,《龙川文集》卷十四有序,已佚。有《兰亭考》,今传。回文始于晋时前秦窦滔妻苏蕙的《回文璇玑图》,“反复皆可成章”(桑世昌《序》)。本书卷一即专论《璇玑图》,列举各种读法,末附苏轼、黄庭坚、秦观等题《璇玑图》诗。卷二列举各种回文图十六图,并述其读法。卷三收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回文诗五十三首,卷四收回文词五十五首,作者苏轼等。由图和文字的结合而只用文字,由诗而词,“咏歌渐盛,工巧日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回文乃诗之一体,本书自源流发展立卷,编次有序,可资研究。本书所收宋人的回文诗词,不少仅见于此书,可备辑佚。本书搜采颇富,惟不书所出,是其所短。《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五,著录本书,为三卷,且云以太宗至道“御制冠于篇首”。今太宗之回文偈见《全宋诗》卷三八。本书问世后,明张之象为补。清康熙戊子(1708),朱存孝《补遗》一卷,漏收颇多。本书有明万历、清康熙刊本。《四库全书》本删去《补遗》中美人八咏。

玉合记

玉合记

明代传奇剧本。梅鼎祚撰。《曲品》著录。取材于唐许尧佐《柳氏传》(见《太平广记》卷485)。写唐代诗人韩翃,流寓长安,见李王孙歌妓柳氏,惊其艳丽,赠以玉合。柳氏亦属意于韩。经李王孙撮合,两人结为夫妇。平卢节度使侯希逸,闻韩才名,招至幕下为书记。韩辞别柳氏,独赴山东,尝寄《章台柳》诗给柳氏,柳则答以《杨柳枝》诗。安史之乱起,柳氏避乱法灵寺,削发为尼。乱平后,韩翃归来,柳氏已为蕃将沙吒利所强劫。有侠士许俊,深为不平,命韩作书,趁沙吒利出外射猎,驰马至沙宅,将柳氏夺回,2人乃得偕老。此剧刚出,为时所尚,士林争购,但不久即弃之,因为关目冗杂散漫,“宾白尽用骈语,鋀饤太繁,其曲半使故事及成语,正如设色骷髅,粉捏化生,欲博人宠爱难矣”(沈德符《顾曲杂言》)。戏曲的骈俪化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故只能供案头阅读,绝少有演出。今存本较多,《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明虎林容与堂刊本影印。

义释

义释

巴利名Niddesa 。音译作尼涕娑。属巴利文小部经(Khuddaka-nika^ya)之一。本书系注解同属小部经之经集(巴Sutta-nipa^ta )。内容分为大义释(巴Maha^-niddesa )与小义释(巴Cu^l!a-niddesa )两部分。其中,大义释系注释经集第四义品(巴At!t!haka-vagga )所收之十六经全部;小义释则注释经集第五彼岸道品(巴Pa^ra^yana-vagga )所收之十六经全部及其结语(巴Niyama ),此外并包含经集第一蛇品(巴Uraga-vagga )中之第三犀角经(巴Khagga-visa^n!a-sutta )。全书主要采取逐字说明语义之方式,其间援引巴利语相应部经、中部经、经集其他部分、增支部经、长老偈、本生经、如是语、法句经、长部经、律藏、自说经、长老尼偈、饿鬼事等经律语颇多。

文殊师利现宝藏经

文殊师利现宝藏经

二卷,西晋竺法护译。大方广宝箧经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