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治

- 姓名:孙治
- 别名:字宇台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 出生日期:公元1619年3月初6日
- 逝世日期:1683年2月初9日
- 民族族群:
孙治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红与黑
法国司汤达著。中译本由罗玉君据巴黎费尔南·罗歇出版社1929年版译出,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新1版。《红与黑》是司汤达的代表作,写于1828—1829年,1830年出版。小说的副标题为《1830年纪事》,司汤达通过描写小资产阶级青年于连个人奋斗的过程和性格发展的历史,深刻地反映了1815—1830年法国复辟王朝时期的阶级关系和社会生活。小说故事发生在复辟时期法郎士-孔德省的维立叶尔城。木匠的儿子于连常以出身微贱为耻,在少时所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决心靠个人的才能和奋斗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他随西朗神父学拉丁文,一部《圣经》能倒背如流,因此当上了市长德·瑞那的家庭教师。于连不久与德·瑞那夫人发生了暧昧关系,事情败露被迫离开。进省城贝尚松神学院后,于连卷入了教会内部的宗派斗争,最后投身于极端保皇党人木尔侯爵门下。于连因出身低微,屡遭歧视。在受到木尔赏识后,甘心成为保皇党政治阴谋的忠实工具。侯爵小姐玛特尔坚持要与于连结婚,侯爵无奈,准备改变他的出身。正当于连踌躇满志的时候,在教会特务的一手策划下,德 ·瑞那夫人的一封揭发信使他的美梦毁于一旦。绝望之下,于连开枪打伤了德 ·瑞那夫人,最后被判处死刑。小说通过于连在与自己的阶级利益完全相反的历史逆流中盲目追求个人利益,最终走向毁灭的经历,广阔地表现了波旁王朝后期从外省到巴黎尖锐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司汤达广泛运用独白和自由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法充分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成功地塑造了于连这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小说对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横渠易说
易学著作。北宋张载著,亦称《易说》。三卷,《上经》一卷,《下经》一卷,《系辞传》等十传为一卷,末又有《总论》十一则。所谓《总论》十一则,实际是零简片断的若干佚文,1978年中华书局整理出版的《张载集》分别将《总论》移到有关各文之下,逐条注明。本书是张载较早的著作,其以“气”为万物之本的唯物论观点已经基本形成。他认为“天惟运动一气,鼓万物而生,无心以恤物”。“凡有皆象,凡象皆气”。著于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张载学术发展由《中庸》而佛、道,由佛、道而天文、医学,最终以《易传》为根据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此书是张载早年的著作,但已具备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陈独秀诗集
本书收集陈独秀的诗、联等。从中既能了解到陈独秀斐然的诗意才情,又能感受到陈独秀傲然不屈的品格魅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事世事。诗如其人,读诗足以看出陈独秀的文化精神、政治思想、品格情操之全貌。他的诗风格既有诗经之淳朴、自然,也有乐府之古风、遗韵,更有魏晋之恢弘、恣肆;既有李白之奔放、豪迈,亦有杜甫之深沉、练达,更有韩柳之犀利、峻峭;他的诗往往以政治、哲理入诗,眼界广阔,思想深刻,词锋锐利。
白华山人诗说
清代诗论著作。2卷。厉志著。书中论诗标举意气情韵,认为一切好诗,“其诗之胜之处,实其情之过人所致”。厉志以神气情意为统领,于学古与创新关系有独到精辟之见。主要从学诗角度表明诗学见解要不离“学古”一旨。如云:“凡人作诗须求与古会,勿急与今通。急与今通,必绝与古会,而今终亦不通。”他所谓“古”,指唐以前:“推思王及《古诗》第一,陶、阮、鲍、左次之,建安、六朝又次之,唯少陵能兼综其意与气,太白能兼综其情与韵。”
嘉靖东南平倭通录
明徐学聚撰。一卷。系作者辑录《国朝典汇》中之日本一篇。《八千卷楼书目》无“东南”二字,且不著撰人名氏,疑明末已节录单行。内容记述明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指福建、浙江、广东等地),遭受倭寇之乱,以及各族人民抗倭经过。编年体,逐日详细记载抗倭过程。其中所述湖广土司率永顺、保靖、酉阳、容美土兵以及瓦氏率狼兵抗倭战斗之经过,对研究土家、苗、壮等民族历史有重大意义。书中所附“隆庆平倭”及“国朝典汇”,可从中窥见明洪武至隆庆(1368—1572) 200余年间中日关系及倭寇犯华之概貌。有镇江柳诏徵作跋。1936年版之《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辑其文。
大清穆宗毅皇帝实录
《穆宗毅皇帝实录》(清实录同治朝实录)系同治皇帝载淳在位时的大事言行录。374卷,清官修。监修总裁官宝鋆,总裁官沈桂芬等。1937年,日本大藏出版公司据沈阳清故宫崇谟文阁藏清代诸皇帝实录的清抄本影印出版,总名之曰《大清历朝实录》,此书为其中的一部分。1970年,台湾华联出版社据以翻印。1986年中华书局据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大红绫本为底本影印,《穆宗实录》内载同治朝十三年(1861—1874)间的大事。其时正值太平天国、捻军以及西南各族人民起义相继失败,西北回民起义正在兴起,有关记载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