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圻

陆圻
  • 姓名:陆圻
  • 别名:字丽京,一字景宣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浙江钱塘人
  • 出生日期:1614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陆圻(1614—?)字丽京,一字景宣,号讲山,浙江钱塘人。明末清诗人、名医。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卒年不详。少明敏善思,早负诗名。与陈子龙等为登楼社,世号“西泠十子体”。性至孝,尝割股疗母病,久而知医。后尝入闽为浮屠,母促之归。当卖药长安市上。适湖州庄廷鑨私撰明史,因圻名盛,列之卷首,与查继佐、范骧皆被株连。事白后,遁之黄山学道,他的儿子陆寅号泣请归。不久,又往依岭南金堡于丹崖精舍,忽易道士服遁去(或云隐武当山为道士)。遂不知所终。陆圻与弟陆培、陆堦皆有文名,时号“陆氏三龙门”。著有《从同集》、《威凤堂集》、《西陵新语》、《诗礼》二编及《灵兰堂墨守》等,均《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陆圻,字丽京,一字景宣,号讲山,清代仁和(杭州)人。顺治时拔贡。父亲运昌,是明代万历进士。陆圻自少聪颖,读书过目不忘。六七岁就能写诗,父亲很喜爱他。陆圻素负盛名,士人争相接近他,与弟堦、培都以文章经世自任,海内称为三陆。明代崇祯间,文章宗匠,都尊崇娄江(江苏太仓)张溥。张溥卒后,陆圻前往吊唁,赋五言长律,一时传抄,以为杰作。又与陈子龙等结登楼社,世人号为西泠体,为西泠十子之冠。陆圻对父母极为孝顺,曾割股治疗母病,久而知医。明亡后,绝意功名,行医卖药于江浙间,颇著奇效,吴中(苏州)人称他为讲山先生。湖州(属浙江)庄钟私自编写《明书》,为人告发,陆圻与查继佐、范骧都被株连,很久才获释。父母去世后,就弃家远游,入粤拜谒天然和尚,扳依佛门,法名今龙(一作今竟、又作德龙),字与安。又访部澹归于丹崖精舍。澹归,法名今释,原为明朝进士、知临清州事金堡,遁迹佛门。南雄太守陆世楷造丹崖舍给他居住。陆圻前往皈依澹归。


陆圻弃家出游后,文士们都追慕他。当时洪昉思(升)有答友人绝句说:“君问西泠陆讲山,飘然瓶钵竟忘还;乘云或化孤飞鹤,来往天台、雁宕间。”(见《静志居诗话》)陆圻所著医书,可医者有《本草丹台录》二卷、《医林口谱》二卷(《浙江通志·子类部事类》有《口谱》二十四卷、《两浙轩录》)作《陆生口谱》),《医案》一卷(俱见《海宁续目》),《医林新编》若干卷(见《张氏医通》引用书目,《海宁续目》作《医道十篇》,《浙江医籍汇考》作二卷),《伤寒捷书》二卷(《杭州府志》)。其他著作尚有《从同集》、《威风堂集》、《本陵新语》、《洛神赋辨注》、《诗礼二编》、《新妇谱》(俱见《浙江通志》),《诗经吾学》三十卷(见《仁和县志》),《内诗》五卷(见《经义考》),《冥报录》一卷(见《说铃》)。

陆圻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制度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

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约翰·康芒斯的主要著作之一。制度学派出现在20世纪初叶的美国。这时美国在世界工业产量上已占首位,并且成为垄断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制度学派就是为适应垄断资本的需要而产生的。康芝斯认为,“制度”乃是经济制度进化的动力。“制度”就是所谓“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然而集体行动牵扯的范围很广,种类也是五花八门,其中包括“无组织的习俗”,也包括家庭,股份公司、同业协会等。最主要的则是法制。他把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归功于法院,认为法院保证了资产阶级法制的胜利,破坏了封建社会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和“管理的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为“管理的资本主义”,也是由于法制的作用,由于国家法律加强了对私人企业活动的干预。这就他所谓的“法制居先于经济”的论断。“阶级利益调和论”是唐芝斯的“法制居先于经济”的理论核心。他认为社会关系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冲突、二是依赖、三是秩序。冲突、依赖互相制约,社会秩序赖以维持。这三大因素通过“交易结合在一起”。所以只有可以调和的“交易”冲突,没有什么对抗性的矛盾。本书共分8章,分别为观点、方法、魁奈、休谟和皮亚斯、亚当·斯密、边沁对布莱克斯顿、马尔萨斯、效率和稀少性。本书是根据麦克米伦公司纽约1934年版译出,商务印书馆出版。

战斗的青春

战斗的青春

当代长篇小说。雪克著。新文艺出版社1958年9月初版。故事从1942年日寇发动“五一扫荡”开始。滹沱河边枣园区的地方政权和抗日武装,遭到了毁灭性的摧残,新任区委书记许凤、区游击队长李铁和妇女干部秀芬等,紧密依靠群众,在以中共县委书记周明为代表的上级党委的支持下,坚持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神出鬼没地抓住一切时机打击日寇,取得了许多胜利。同时,也排除了以县委副书记潘林为代表的右倾路线的干扰。后来,由于潜伏特务赵青和叛徒胡文玉的疯狂破坏,革命事业再次遭受严重损失。但他们仍满怀信心,更加团结一致地坚持斗争,重新打开局面,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小说的最后以打开枣园据点,全歼日伪军而胜利结束。 许凤是作品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在枣园区的党组织被摧毁后,这位年轻的姑娘挺身而出。她既有倔强果断、冷静坚毅的性格,也具有善于分析问题同敌人斗争的智慧。被捕之后,她大义凛然,英勇不屈,在狱中仍坚持斗争。小说真实地展示了许凤性格的发展和成长的过程。区游击队长李铁勇敢机智,忠实坦荡,象钢铁一样坚强。地下工作者窦洛殿赤胆忠心,足智多谋,既有共产党人的高度觉悟,也有江湖义士的豪爽侠义,最后为革命英勇献身。一些反面人物也各有个性。小说情节曲折动人,富有传奇色彩。 小说出版后,曾引起文艺界的热烈讨论。1959年的《新港》、《读书月报》、《文艺报》等报刊相继发表评论文章。作者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进行了多次修改。1960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了新1版。“文化大革命”中,江青、姚文元一伙把这本小说打成“宣扬叛徒哲学的大毒草”,作者备受迫害。粉碎“四人帮”以后,1978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根据新1版再版。

新唐书纠谬[标点本]

新唐书纠谬[标点本]

北宋吴缜撰。二十卷。初名《新唐书正谬》,因仅限于纠擿谬误,未为刊正,因改今名。元祐四年(1089)成书。以欧阳修《新唐书》有编著八失,因为指陈条列,计分以无为有、似实而虚、书事失实、自相违舛、年月时世差互、官爵姓名谬误等二十目。皆用本证方法,以欧史纪、表、志、传自身材料前后勘比质正,凡举出记载矛盾疏误共四百六十条。多言之有据,深中其失。自立误说,纠责失当处,不及全书的十分之一。南宋绍兴八年(1138)吴元美于湖州首刊此书。现有《四部丛刊三编》本等。此为《新唐书纠谬》标点本。

四书蕅益解

四书蕅益解

作为晚明佛教四大高僧之一的蕅益智旭,自幼受到程朱学派的熏陶与感染,后来转而成为佛教的信仰者,其一生都致力于佛教的复兴与三教的融合。他在坚持不懈地研习佛法,笃实修行的同时,极力主张儒佛会通。其著作《四书蕅益解》为晚明佛教界儒佛会通的代表作,体现了晚明佛教界调和儒佛的成就,也显示了佛教界在处理儒佛交涉问题上的日趋圆熟。蕅益在重新注解《四书》时,有意识地与朱子学对立,力图打破当时朱子四书学的范式,而以佛家旨意诠释《四书》,冀望藉此以儒扶佛,复兴佛教,达到引儒门同归佛海的目的。

集量论释略抄

集量论释略抄

中国现代吕澂编译的印度因明经典。《集量论》是印度陈那的集大成之作,唐时义净的译本早已佚失。吕澂据西藏奈旦版的“金本”和曲尼版的“宝本”对勘写成。最初刊登在《内学》第四辑(1928)。保留了《集量论》原250颂中对理解或认识瑜伽行派思想有重要意义的内容,删去一些平铺的资料性内容。该译本译文精当,义理忠实,为因明研究的可靠资料。在其附录部分引用的陈那所破五家之说(即“成质难论”、“正理论”、“胜论”、“数论”、“弥曼差论”)的内容,对了解中古印度的哲学思想和陈那因明的时代背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异部宗轮论疏述记

异部宗轮论疏述记

唐窥基著。一卷。对《异部宗轮论》的注释。在关于小乘二十部派历史和教义的释文中,引用不少资料,对研究部派佛教有重要价值。作者在序中说:“今我亲教三藏法师玄奘,以大唐龙朔二年七月十四日于玉华宫庆福殿重译斯本(指《异部宗轮论》)。基虚簉译僚,谬参资列,随翻受旨,编为《述记》。”可见其内容直接来自玄奘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