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谦

沈谦
  • 姓名:沈谦
  • 别名:字去矜,号东江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明仁和临平(今余杭临平镇)人
  • 出生日期:1620
  • 逝世日期:1670
  • 民族族群:

沈谦(1620—1670),字去矜,号东江,明仁和临平(今余杭临平镇)人。少时即聪慧过人,6岁能辨四声,长通音韵之学,9岁作文便有佳句。在乡塾读书时,诸儿喧诵,谦独端坐默读,考问则对答无遗。青年时家境富裕,遇童子试,借故违父命,未应试。而彻夜读书,往往鸡鸣始罢,上自经史,下及诸子百家稗野之书,无不博览。明崇祯十五年(1642),补县学生。后家道中落,谦不谈世务,也无意仕途,深居南楼20年,与毛稚黄、张祖望赋诗为乐,称“南楼三子”。 又与陆景宜、柴虎臣、吴锦雯、陈继叔、孙宇台、丁飞涛、虞景铭等合称“西泠十子”。其工诗亦精通词学,并擅长填词。其词学著作有 《词谱》、《填词杂说》、《词学》等。后复葺屋数椽,名“东江草堂”,集所著为《东江集》。有诗赋21卷、文10卷、词学12卷,共43卷,刊行于世。尚有《词韵词谱》、《南曲谱》、《古今词选》、《沈氏祖谱》诸书未曾付梓。十七年,撰成《临平记》4卷,对临平古今事物所记甚详,为临平镇最早之志书。沈谦为人谦和,对门下弟子,每多提携奖励。生活俭朴,性不喜饮,但遇亲朋过从,即使典当衣物,总是招待备周。晚年继先人业行医。

沈谦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

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

三十卷。清世宗胤禛(1678—1735)撰。胤禛姓爱新觉罗。年号雍正。初封雍亲王,康熙末,得隆科多,年羹尧之助,以继帝位。即用高压手段对待诸弟。又屡兴文字狱,削除诸王对下五旗军队的统率权,以加强君主专制,对西南少数民族实行“改土归流”等措施,并平定青海和硕部贵族叛乱,正式与沙俄划定边界。均有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固。其《文集》凡三十卷。其中文二十卷,诗十卷。文分十三体。其诗前七卷为 《雍邸集》,皆康熙六十一年(1722)以前所作;后三卷为《四宜堂集》,则为其即位之后所作。雍正在位十三年,政事颇繁,几乎无日不亲问政事,故所朱批谕旨达三百六十卷。然其诗所作较少,且多为即位前之作,成就不高。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

范太史集

范太史集

五十五卷。宋范祖禹 (1041—1098)撰。范祖禹,字淳甫,一字梦得,成都华阳(今四川双流县)人。祖禹少孤,由叔祖范镇抚养,闭门读书。后举进士甲科。曾从司马光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达十五年之久。书成,司马光荐为秘书省正字。王安石颇爱重之。哲宗时,官至礼部侍郎。后因上疏反对绍述新法,力阻章惇为相,被贬为武安军节度副使、昭州别驾,安置永州、贺州,又徙宾州、化州,不久病卒。祖禹平生作文,不下数十万言。史称“其开陈治道,区别邪正,辨释事宜,平易明白,洞见底蕴。其疏类皆湛深经术,练达事物,深有裨于献纳。”著有《唐鉴》十二卷、《帝学》八卷、《仁宗正典》六卷,而《唐鉴》深明唐三百年治乱,深受学者敬重,视他为“唐鉴公”。此集全名《太史范公文集》,为五十五卷,另有十八卷本,为明人程敏政从秘阁借阅本集抄成。《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均作五十五卷。其中诗为三卷、表章札子九卷、奏议十四卷、墓志铭及石记为十七卷。《朱子语录》称:“范淳甫文字纯粹,下一个字,便是合当下一个字,东坡所以服他。”又曰:“四六语佳,莫如范淳甫。”本集有清钞本数种,常见为《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影印本。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指脂砚斋加有评语的《红楼梦》抄本,简称“脂评本”或“脂本”。脂砚斋为《红楼梦》最早评论者别号,真实姓名不详,观其评语,当与曹雪芹关系密切。但今称的“脂评”非皆脂砚斋一人所写,其他署名的评者尚有畸笏、绮园、鉴堂、梅溪、松斋等。现存脂评《石头记》,主要有北京大学藏本(原称乾隆庚辰四阅评本,亦称庚辰本),七十八回;清刘铨福藏本(原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语,故称甲戌本)十六回;清怡亲王府抄本(原称乾隆己卯四阅评本,亦称己卯本),四十一回,又两个残回;清蒙古王府藏本的前八十回抄本等。以上诸本中的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曹雪芹在世时的较早本子。各种脂本,均系过录本子, 且不全出于同一底本,文字颇多参差,评语亦有多寡,对研究《红楼梦》原本内容、创作过程及曹雪芹家庭身世的情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在甲戌本第一回眉批中有“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的评语,故一说即以乾隆二十年壬午(1763年)为曹雪芹的卒年。但其评语庞杂,不少地方误解了作者原意。另有《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前八十回大部分源出于较早脂本;戚蓼生序本(八十回)、舒元炜序本(四十回);乾隆甲辰梦觉主人序本(八十回),以及在苏联的列宁格勒藏本(近年已由中华书局影行)等,亦脂本系统。

中国通史(第十二卷)

中国通史(第十二卷)

白寿彝总主编,共12卷、22册,1400余万字,系统地论述了自远古时代至1949年的中国历史。本书开创了一种新的综合体史书体裁,其中包括编年体、传记体、纪事本末体、图版语表体、史论体及章节体。全书从1979年开始,在数万名专家学者20年的努力下,于1999年全部出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来部头最 大、水平最高的一部通史著述。《中国通史 第十二卷——近代后编(1919-1949)(上、下)》本卷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分为甲、乙、丙三编,甲编序说,叙述了文献资料情况及学术界的研究概况;乙编综述,概略地勾画了这一时期政治历史的发展轮廓;丙编典志,对这一时期的土地制度、外国对华投资、国家垄断资本、民族资本、新民主主义经济等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作了重点论述。下册丁编主要是人物传记,收入了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及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卓有成就者的传记。另有科技方面的专题论述,对数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的近代发展情况作了系统的介绍。

演三字经

演三字经

《演三字经》是清代刘曾騄所著的一部蒙学佳作。该书以三字一句的简洁形式,全方位地涵盖了丰富的传统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在个人修养方面,它从日常细节入手,教导人们要注重仪表整洁,如 “发梳整,面洗净,口齿洁,容体正”,还强调保持居住环境的清爽,做到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并通过这些行为来消除自身的骄傲与懒惰之气。家庭伦理的阐述是书中重要部分,其中突出了子女对父母的孝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等语句,深刻体现了传统孝道中对父母的敬重与顺从;同时也强调了兄弟之间的友爱恭敬,“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倡导家庭和睦相处。在人际交往上,它对与长辈相处的礼仪进行了详细教导,如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要求人们保持尊敬之态;对于朋友相处,也给出了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这样的原则,鼓励朋友间相互劝善规过。《演三字经》以其通俗易懂的形式,为人们尤其是儿童提供了修身养性、规范言行的重要指引,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

雪庵从瑾禅师颂古

雪庵从瑾禅师颂古

雪庵从瑾禅师颂古,一卷,宋从瑾颂古。南岳下第十七世,嗣心闻贲。又作雪庵从瑾禅师颂古集。宋代临济宗僧雪庵从瑾(1117~1200)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辑录女子出定、迦叶门前刹竿、达磨见梁武帝、二祖安心、南泉平常心是道、黄龙三关等三十八项举扬宗乘之古则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