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

顺治
  • 姓名:顺治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638年3月15日
  • 逝世日期:1661年2月5日
  • 民族族群:

顺治帝(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顺治是清朝第三位、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的年号,该年号共使用十八年。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圣祖康熙帝登基后沿用。


福临,是清朝入主中国的第一代皇帝。他是皇太极第九子,母孝庄文皇后。皇太极死后,谁来继承帝位,有一场剧烈的斗争。皇太极长子豪格和皇太极之弟多尔衮都有实力争夺帝位。后因争持不下,未满六岁的福临被多尔衮提议为皇帝,避免了各派的分裂。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1643年10月8日),福临在沈阳即帝位,翌年改元顺治。朝中大权由多尔衮独专。


顺治七年(1650),多尔衮在喀喇城死去,十三岁的福临即可亲政,但英亲王阿济格想趁机夺权,两白旗大臣拒不听命,阿济格被囚在王府中。第二年正月,顺治始得亲政。十四岁的福临谕令内三院“以后一应章奏,悉进朕览,”大权自握,每天自晨至午处理军政大事,下午至晚上,发愤读书,有时五更即起读书。他接受了汉文化的熏陶,重视儒家思想。顺治十年(1653)推行屯田开荒。十三年又招民垦荒,十四年规定:“文武乡绅垦五十顷以上者,现任者记录,致仕者给匾旌奖”(《清世祖实录》),并以官员垦荒成绩,分别给以奖惩。这对恢复农业生产起了积极作用。


顺治很重视对吏治的整顿。认为“朝廷治国安民,首在严惩贪官”。(《清世祖实录》)他亲政后,给吏部下了四道谕旨,命令督抚必须对下级严格甄别,又派出监察御史去各地察示,惩办了漕督吴惟华、江宁巡抚土国宝等官员。顺治十一年(1654)对地方官进行了一次普遍甄别,被革职、降调、致仕者达九百六十九人。(同上)福临能虚心纳谏,鼓励直言,给事中朱之弼上疏指斥时弊云:“今日之病在六部,六部之病在尚书,尚书之病在推诿,推诿之病在皇上不择人,不久任,不责成效,不定赏罚”(同上)直接指责顺治用人不当。顺治虚心接受。顺治十四年(1657)召见高僧憨璞聪,对佛教产生兴趣,并尊僧人玉林琇、木陈忞为师,自称弟子。


顺治十七年(1660)董妃病逝,顺治痛不欲生,决心剃发出家,后被玉林琇所阻。但心情抑郁,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卧病(出天花),初七病逝,终年二十四岁。

猜你喜欢的书

诗艺

诗艺

演讲集。一九六七年秋,博尔赫斯应哈佛大学诺顿讲座之邀,就诗的地位、隐喻模式、小说与诗、音韵与翻译等展开六讲。讲座录音带在图书馆尘封三十多年后,由时任西安大略大学现代语言文学系副教授的凯林–安德·米海列司库整理出版。全集广征博引,涉及从古至今诸多文学现象,又有着口语化文本的不拘形式感,娓娓道来,收放自如,“《诗艺》是一本介绍文学、介绍品位,也介绍博尔赫斯本人的书……博尔赫斯跟历代的作家与文本展开对话,而这些题材即使是一再反复引述讨论也总还是显得津津有味。”

平江记事

平江记事

名胜志。元高德基撰。一卷。德基,平江(今苏州)人。尝官建德路总管。此书约成于元至正中。凡六千五百余字。所记皆吴郡古迹:虎丘、真娘(唐名妓)墓、太伯庙、 吴城平门、胥山、嘉定州、洞庭山、吴江鲈乡亭、吴城玄妙观、井泉、阊门、许市、支硎山、昆山州、吴俗等共三十八条。序次详赡,条理井然,于研究苏州文物,名胜供采撷者甚多。然涉神仙鬼怪,不免疏谬。有《稽古堂丛刻》本, 《四库全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

汝南圃史

汝南圃史

明代周文华撰写的一部园艺著作。成书于1620年。周字含章,江苏苏州人,曾任光禄寺吏。后世传刻较少,现存有明万历四十八年金阊绿荫堂刊本、明万历年间书带斋刊本及手抄本等。 全书共12卷,主要内容有:月令(卷一)、栽种十二法(卷二)、花果部(卷三)、木果部(卷四)、水果部(卷五)、木本花部上、下(卷六、七)、条刺花部(卷八)、草本花部上、下(卷九、十)、竹木部、草部(卷十一)和蔬菜部、瓜豆部(卷十二)。其中除记述了各种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外,主要讲述其栽种、繁殖及培育的技术和方法,涉及各类植物近200种,大多数是观赏植物,包括梅、桃、海棠、桂花、蜡梅、山茶、玉兰、杜鹃花、牡丹、芍药、月季、兰花、菊花、水仙、百合等许多名花。对一些重点花卉,还记录有品种名称,如:梅花记有‘百叶缃’梅等10个品种;桃花记有‘美人’桃等约20个品种,其中包括著名的‘瑞香’桃,即‘寿星’桃;牡丹,除介绍了一些品种外,对花瓣数量(单叶、多叶和千叶)及花的颜色(黄、紫、红、白、绯、碧)提出了朴素而直观的分级和分类方法,并特殊地记叙了播种可获重瓣花品种和用生物防治法除虫等技术措施。在草本花卉中,对兰、菊等从培养土制备、幼苗培育、赏花及花后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都有详述。 书内虽杂有少量关于花木的诗词,但许多内容都包含了著者的实践经验,切实有用。从观赏园艺全局看,该书系统总结了当时、当地花木栽培的经验,对后世观赏园艺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外科医镜

外科医镜

外科著作。清张正辑。一卷。正字贞庵,号药樵,嵊县(今属浙江)人。先习儒,因其母患臀疽久治不愈,遂习疡医。“采摭前贤之精义,考验心得之无微”,念其“以儒习医,析理若镜”,故称。书中对一般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证治均予论述,然缺乏辑者临证见解。有光绪二十一年(1895)刻本,《中国医学大成》本。

涉史随笔

涉史随笔

一卷,南宋葛洪撰。葛洪字容父,自号蟠室老人,婺州东阳 (今属浙江) 人,淳熙十一年 (1184),曾从吕祖谦学,历官尚书员外郎,上疏乞请严饬将帅、整军图治。嘉定中,累官工部员外郎兼权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绍定元年 (1228),迁参知政事,后封东阳郡公致仕。《涉史随笔》一书是葛洪解官幽居时所作,书中所论都是古代大臣的事。在书的卷首有葛洪自序,就谈到古代一些大臣由布衣而进到庙堂的事,以及他自己的一些看法,他从这些论述中选取了二十六篇,献给当时的宰相。书中对古代大臣的论述,是非得当,合情合理,尤其是其中也提出了对历史的见解,如在论南宋的权相秦桧、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时说,他们都担心事权的偏重,故想尽一切办法除掉善类,以致国家衰亡。对此,葛洪说人们只知防宦官之弊,而不知防奸臣之弊。这恐怕是一大偏失。《涉史随笔》一书有明弘治年间刊本、得月移丛书本、知不足斋本、《金华丛书》 本。

西藏度亡经

西藏度亡经

又名《中阴得度法》,本书是一部西藏佛学名著,依照佛教义详细介绍了人死以后每天“中阴”的变化情形。它蕴含着一套丰富的临终、死亡及死后世界的知识和图景。此外,基于《西藏度亡经》的藏传佛教“临终关怀”具有终极关怀的性质,它既是死亡救助,又是生死教育,涵盖人从生至死的一切人生课题的智慧,这也是现代临终关怀需要借鉴和发展的。这些内容具有强烈而广泛的心理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