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

顺治
  • 姓名:顺治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638年3月15日
  • 逝世日期:1661年2月5日
  • 民族族群:

顺治帝(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顺治是清朝第三位、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的年号,该年号共使用十八年。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圣祖康熙帝登基后沿用。


福临,是清朝入主中国的第一代皇帝。他是皇太极第九子,母孝庄文皇后。皇太极死后,谁来继承帝位,有一场剧烈的斗争。皇太极长子豪格和皇太极之弟多尔衮都有实力争夺帝位。后因争持不下,未满六岁的福临被多尔衮提议为皇帝,避免了各派的分裂。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1643年10月8日),福临在沈阳即帝位,翌年改元顺治。朝中大权由多尔衮独专。


顺治七年(1650),多尔衮在喀喇城死去,十三岁的福临即可亲政,但英亲王阿济格想趁机夺权,两白旗大臣拒不听命,阿济格被囚在王府中。第二年正月,顺治始得亲政。十四岁的福临谕令内三院“以后一应章奏,悉进朕览,”大权自握,每天自晨至午处理军政大事,下午至晚上,发愤读书,有时五更即起读书。他接受了汉文化的熏陶,重视儒家思想。顺治十年(1653)推行屯田开荒。十三年又招民垦荒,十四年规定:“文武乡绅垦五十顷以上者,现任者记录,致仕者给匾旌奖”(《清世祖实录》),并以官员垦荒成绩,分别给以奖惩。这对恢复农业生产起了积极作用。


顺治很重视对吏治的整顿。认为“朝廷治国安民,首在严惩贪官”。(《清世祖实录》)他亲政后,给吏部下了四道谕旨,命令督抚必须对下级严格甄别,又派出监察御史去各地察示,惩办了漕督吴惟华、江宁巡抚土国宝等官员。顺治十一年(1654)对地方官进行了一次普遍甄别,被革职、降调、致仕者达九百六十九人。(同上)福临能虚心纳谏,鼓励直言,给事中朱之弼上疏指斥时弊云:“今日之病在六部,六部之病在尚书,尚书之病在推诿,推诿之病在皇上不择人,不久任,不责成效,不定赏罚”(同上)直接指责顺治用人不当。顺治虚心接受。顺治十四年(1657)召见高僧憨璞聪,对佛教产生兴趣,并尊僧人玉林琇、木陈忞为师,自称弟子。


顺治十七年(1660)董妃病逝,顺治痛不欲生,决心剃发出家,后被玉林琇所阻。但心情抑郁,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卧病(出天花),初七病逝,终年二十四岁。

猜你喜欢的书

石头记索隐

石头记索隐

古典小说《红楼梦》研究专著。蔡元培著。原载《小说月报》1916年1至6月7卷1—6期。商务印书馆1917年9月出版铅印本。1922年第6版时,增自序《对于胡适之红楼梦考证之商榷》一文。至1930年已经印行第10版。是当时流行的影响较大的旧红学索隐派的代表作。作者明确地把《红楼梦》称为“政治小说”。他之所以要搞《红楼梦》的“索隐”,目的是为了宣传民族主义的政治思想,带有明确的政治目的。

太清无极至妙神珠玉颗经

太清无极至妙神珠玉颗经

太清无极至妙神珠玉颗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经文言内丹修炼法。内称:神珠者太阳之精,玉颗者月华之英;太阳流珠主人之阳,太阴玄珠主人之阴。阴阳冲和应用,然后白金施,红雪配,精血住,真胎结,男女始孕。人之生成,与天地阴阳五行、四时八卦之运行变化同理。至于人之修养,亦与天地同途。「欲炼金丹大药,不离阴阳造化,须凭周天应用」。故本书所述内丹功诀,皆与周天符火进退,卦爻变化相配合。其丹法分上、中、下三功。上功三年,行年月日时四用周天。依卦象行功,进退水火。行水即漱津咽液,行火即闭息咽气。中功三年,行四正八用、日月、还元三周天。按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行功。交媾龙虎,积精全神。下功三年,行妙水、妙火、返还三周天。依干支五行、阴阳六铢之数行功,交合神炁,炼气生神。篇末附赞语及炼丹咒。内称:「欲知修炼,精气神全。真水真火,真汞真铅,或顺或逆,七返九还」。「若修此法,人圣升天」。

大道真传

大道真传

《大道真传》是西蜀魏尧(则之)口述,由浙东陈孟笔录整理而成。《大道真传》所示最详尽处,当为“火候”一事。火候是丹学三大奥秘之一,为秘不轻传的机要,能掌握火候则丹可成,昧于火候万无一成。《大道真传》将火候逐节剖析,井然有序,可循层次而验。《一贯天机直讲·发端》中云:“谨于火候之逐节事条,紊其次第,少隐其义,以便学者自证。”《真传》和《直讲》实相表里,宜互相参照发明。凡《直讲》中未发之“火候逐节”,皆可从《真传》找到答案,故务请学者于两本细细参研。

难经

难经

中医医经类著作,又名《黄帝八十一难经》。相传战国秦越人撰。秦越人,人称扁鹊或卢医。约生活于公元前5世纪。据文献考证成书年代约在《内经》之后,《伤寒论》之前。《难经》的作者,唐以后历代注家多认为是秦越人。本书以问难形式阐述中医基本理论和某些疑难问题。总设八十一篇,故名《八十一难》。第1~22难论述脉诊,其中提出“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切于临床实用,对后世影响深远。第23~29难主论经脉流注始终、经脉长度、营卫度数、奇经八脉及所主病证。第30~47难主论脏腑、对三焦、肾与命门提出新见解。第48~61难主论疾病的证候、诊断及四诊。第62~68难论述脏腑井俞诸穴。第69~81难论述针刺补泻之法。此外《难经》还首次提出了“七冲门”、“八会穴”和“伤寒有五”等新观点。全书文字简要,理奥趣深,辨析亦颇精微,在祖国医学经典中每每与《内经》相提并论。在古今中外均有较大影响。历代刊本和注本颇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吕博望《注众难经》、杨玄操《集注难经》、丁德用《补注难经》、滑寿《难经本义》、熊宗立《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张世贤《图注八十一难经》、徐大椿《难经经释》、黄元御《难经悬解》、日人丹波元胤《难经疏注》等。现存明刻本,及1940年黄竹斋校本等。

雕虫诗话

雕虫诗话

诗话者,论诗用笔记体以出之者也。其名称滥觞於宋欧阳公《六一诗话》,同时而起者,有司马温公《续诗话》、刘贡父《中山诗话》。其后流风所扇,大振芳尘,如明之李西涯、清之王渔洋,本以诗为一代宗工,出其心得,自足凌驾一代;而章实斋先生则曰:“诗品、文心,专门著述,自非学富才优,为之不易,故降而为诗话。”又谓好名之习作诗话,以党同伐异,或用为标榜声气之具,或作为宛转逢迎之术,探抉其病,固亦尽之矣。

礼记白话文

礼记白话文

是战国至西汉初儒家学者关于礼仪的散篇论著的汇编,也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又称《小戴礼》、《小戴记》、《小戴礼记》。《礼记》在西汉出现两种辑本:一为戴德的辑本,其书共85篇,现存39篇:一为戴圣的辑本,其书共49篇。前者称《大戴礼记》,后者称《小戴礼记》。此为礼记白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