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

顺治
  • 姓名:顺治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638年3月15日
  • 逝世日期:1661年2月5日
  • 民族族群:

顺治帝(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顺治是清朝第三位、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的年号,该年号共使用十八年。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圣祖康熙帝登基后沿用。


福临,是清朝入主中国的第一代皇帝。他是皇太极第九子,母孝庄文皇后。皇太极死后,谁来继承帝位,有一场剧烈的斗争。皇太极长子豪格和皇太极之弟多尔衮都有实力争夺帝位。后因争持不下,未满六岁的福临被多尔衮提议为皇帝,避免了各派的分裂。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1643年10月8日),福临在沈阳即帝位,翌年改元顺治。朝中大权由多尔衮独专。


顺治七年(1650),多尔衮在喀喇城死去,十三岁的福临即可亲政,但英亲王阿济格想趁机夺权,两白旗大臣拒不听命,阿济格被囚在王府中。第二年正月,顺治始得亲政。十四岁的福临谕令内三院“以后一应章奏,悉进朕览,”大权自握,每天自晨至午处理军政大事,下午至晚上,发愤读书,有时五更即起读书。他接受了汉文化的熏陶,重视儒家思想。顺治十年(1653)推行屯田开荒。十三年又招民垦荒,十四年规定:“文武乡绅垦五十顷以上者,现任者记录,致仕者给匾旌奖”(《清世祖实录》),并以官员垦荒成绩,分别给以奖惩。这对恢复农业生产起了积极作用。


顺治很重视对吏治的整顿。认为“朝廷治国安民,首在严惩贪官”。(《清世祖实录》)他亲政后,给吏部下了四道谕旨,命令督抚必须对下级严格甄别,又派出监察御史去各地察示,惩办了漕督吴惟华、江宁巡抚土国宝等官员。顺治十一年(1654)对地方官进行了一次普遍甄别,被革职、降调、致仕者达九百六十九人。(同上)福临能虚心纳谏,鼓励直言,给事中朱之弼上疏指斥时弊云:“今日之病在六部,六部之病在尚书,尚书之病在推诿,推诿之病在皇上不择人,不久任,不责成效,不定赏罚”(同上)直接指责顺治用人不当。顺治虚心接受。顺治十四年(1657)召见高僧憨璞聪,对佛教产生兴趣,并尊僧人玉林琇、木陈忞为师,自称弟子。


顺治十七年(1660)董妃病逝,顺治痛不欲生,决心剃发出家,后被玉林琇所阻。但心情抑郁,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卧病(出天花),初七病逝,终年二十四岁。

猜你喜欢的书

乐全集

宋代诗文别集。40卷。张方平著。《宋史·艺文志》著录《张方平集》40卷,又《进策》9卷;王巩作张氏《行状》也说他有“文四十卷,号曰《乐全集》;内外辞制杂著二十卷,曰《玉堂集》。”其遗集世上流传甚少,而《进策》、《玉堂集》已亡佚。《四库全书》所据之本首尾颇完善,从避“慎”字讳推测,当系据宋孝宗时刊本抄存。其书凡诗4卷,颂1卷,《刍尧论》10卷,杂论2卷,对诏策1卷,论事9卷,表状3卷,书1卷,笺启1卷,记、序1卷,杂著1卷,祭文、碑志6卷。卷首又补录苏轼原序以存其旧貌,卷末附录《东都事略》所载王巩撰《行状》。集名“乐全”,据卷3《题乐全堂》诗题注云:“庄子云乐全之谓得志。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苏轼序称其诗文“皆清远雄丽”。本集有宋刻本(残存18卷)及明清抄本多部传世。

古文龙虎经注疏

三卷。南宋王道撰。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其书上卷十三章,中卷六章、下卷十四章,计三十三章。书中尽驳外丹诸术,强调真铅真汞非五金八石、硝霜浆露等不同种类的物质之可炼,也非阴道一九、六欲七情、灰心兀坐、存想三一之能修;认为日魂月魄为真铅真汞,从无质以生而有灵质;万物动静莫不由;如果安炉立鼎造神室,抟日月之根,运水火之变,不失天符之旨,就会大药神丹可得。文中所谓炉鼎神室等,都是比喻之词,而非实际土灶铁鼎屋宇等类器物。此书卷后附《攒簇周天火候图》和《金火相交生药图》,以明 “龙虎动静,金木玄功”。篇末附《古文龙虎经注疏后序》,总其要旨,言龙虎汞铅金华黄芽有无之形,述《龙虎经》及《参同契》所谓乾父坤母日魂月魄真友交合气化液结之质。此书撰成后,首先得到道士周真一的赏识,称此书 “事显而言直,理明而义详。”认为王道“深得 《参同契》、《金碧经》)之密意”(见卷前 《进古文龙虎经注疏奏札》)。后世学者对此书也颇为推重,《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都著录此书。清代学者对王道其人不以为然,但认为其书言之成理而不废。然此书虽非经典之作,而对于后世修身养生及学者对《参同契》、《龙虎经》等古籍的研究,实有助而无弊。现存明 《道藏》本、清 《四库全书》本。

余冬序录

明何孟春撰。六卷。成书于嘉靖七年(1528)。孟春,弘治六年(1493)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本书记述内容广泛,涉及明朝以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生活及民族、宗教诸方面。对科举、学校问题亦有收录。诸如卷五记教学由来,书院之制,科贡入仕之途,中第授官,状元曾棨受知,朝廷设官以为民;卷六记科考中第入仕后之艰难,以及翰林官言行轶闻。有嘉靖刻本、万历刻本等,今有《中华野史》标点本。

庚寅十一月初五日始安事略

一卷。明瞿元锡撰。《庚寅十一月初五日始安事略》记瞿式耜拥戴桂王抗清,留守桂林殉难事。顺治七年(1651)清军攻桂林时,桂林守将各营怯战怀私,清兵一至,四散奔窜,城中竟无兵可用,然瞿式耜、张同敝毫无畏惧,从容就缚。记瞿式耜等被俘后,拒孔有德利诱劝降,问答颇为具体,指孔有德为毛文龙门子。又记朱元烨微服出走,甫至月城被乱兵所杀,此二事均为《明史·瞿式耜传》所无。又,《明史·瞿式耜传》称朱元烨为丁元烨,亦属讹误。卷尾述瞿式耜孙昌文自永历行在赴桂林收尸改葬经过,间有荒诞不经之语,而记瞿式耜安葬经过及地点,当确而无误。又记杨艺请于孔有德敛葬瞿式耜,称杨艺为礼部主事,是为当日瞿式耜荐杨艺于永历所授之职。《庚寅十一月初五日始安事略》所述瞿式耜殉难经过,称瞿式耜为先太师,全谢山谓当是留守族人口吻,而末段昌文安葬事,似为昌文往返桂林所闻见自撰。《庚寅十一月初五日始安事略》有《荆驼逸史》本。

中庸章句

《中庸章句》出自《四书集注》。《四书集注》是朱熹的代表著作之一,也是四书上升为儒家经典的地位以后,诸多注解中最有权威和影响最大的一种。

淮海原肇禅师语录

淮海元肇禅师语录,一卷,宋元肇说,实仁、宗文等编,日本楚奖题记。南岳下第十八世,嗣浙翁琰。又名《淮海肇和尚语录》、《淮海和尚语录》。主要辑录其住报恩光孝、万岁、广惠等禅寺的上堂语,佛祖赞颂等。收入《续藏经》第二编第二十六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