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

葛洪
  • 姓名:葛洪
  • 别名:字稚川,自号抱朴子
  • 性别:
  • 朝代:东晋
  • 出生地: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
  • 出生日期:公元284
  • 逝世日期:364年
  • 民族族群:

葛洪(公元284~364年)东晋道士、道教学者、炼丹术家、医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出身江南著名士族家庭,祖、父历任吴、西晋重要官职。自幼好学,博览群书,精治五经,立志为文儒,以复兴儒学自任。又好神仙导养之法,从葛玄弟子郑隐学道。司马睿为相时,辟召为掾,后又转司徒掾,迁谘议参军。后因镇压石水农民起义有功,迁伏波将军,赐爵关内侯。后舍儒入道。葛洪“从祖玄,吴时学道得仙,号曰葛仙公。以其炼丹秘术授弟子郑隐。洪就隐学,悉得其法焉。后师事南海太守鲍玄,玄亦内学,逆占将来。见洪,深重之,以女妻洪。洪传玄业,兼综炼医术”(《晋书·葛洪传》)。东晋元帝时,闻交趾出丹砂,求为勾漏令,带子侄同行。至广州,为刺史邓岳所留,乃往罗浮山炼丹,在山积年,著述不辍,遂殁于此。葛洪在道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所著《抱朴子·内篇》是第一部全面论述道德宗旨、哲理、仪式、方法的著作。从第一篇《畅玄》到二十篇《祛惑》,对宇宙本体、人的本质、人生哲学、神仙的存在、俗人成仙的可能性,养气健身、金丹炼制及斋醮方法等,都作了详细的论证与叙述,从而使道教摆脱了巫术的原始形式,具备了理论化、系统化的体系。主张以神仙养生为内,“好仙道者,求之亦必得也”(《塞难》)。以儒术应世为外,认为“儒教近而易见,故宗宗者众焉;道意远而难识,故达之者寡也”(《明本》)。提倡内道外儒,“内宝养生之道,外则和平于世。治身而身长修,治国而国太平。以六经训俗士,以方术授知音”(《释滞》)。他还把儒家一整套纲常名理纳入道教教理之中,提出“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抱朴子·内篇·对俗》)。葛洪新创立的神仙道教与原始民间道教对立。他称民间道教为“奸道”、“邪道”,主张对它们坚决禁止。葛洪一生著作甚多,主要有《抱朴子》内外篇70卷、《神仙传》10卷、《隐逸传》10卷、《肘后备急方》4卷(一说8卷)。《肘后备急方》为医书,内容包括各科医学,其中关于肺结核、天花的记载和免疫法的使用,对古代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还有天文、潮汐、军事等方面著作。后世著录的葛洪著作不下60余种,其中有些是伪托的。

猜你喜欢的书

罗氏字辈

罗氏字辈

罗氏字辈就是罗姓人家的世系族谱,罗氏是中国流传久远的姓氏,家谱的修订是基于"敬宗收族"的观念与目的,以加强家族团结,巩固家族制度。罗氏族谱最早者,可能为修于宋代开宝年间的"豫章罗氏" (俗称"柏林罗氏")族谱。

翰墨志

翰墨志

又名《评书》、《高宗翰墨志》、《思陵翰墨志》。一卷。杂著。宋代赵构撰。乃汇辑平日论书之笔札而成,非一时之作。凡二十二则。大旨所宗,在于二王。自称五十年来未尝舍笔墨,可知其用功之勤。言宋代无字画可称,可窥其眼界之高。论学米书者,不过得其外貌,“殊不究其中本六朝妙处酝酿,风骨自然超逸”,可见其评析之深。言米芾“觉其词翰同凌云之气”、杨凝式“其知与字法亦俱高”,可见其研品之备。又谓学书,宜先学正书,而正草又不可不兼有,今书家犹奉为指南。有《百川学海》本、《说郛》本、《王氏书苑》本、《詹氏书苑补益》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

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

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题称「翼真坛副演教师何守澄撰」。何守澄即南宋净明道道士何真公。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方法类。卷首有作者自序,内称南宋绍兴辛亥年(1131),许真君(许逊)降临江西西山(今南昌新建县)玉隆万寿宫,「发明道要,说〈气镜〉、〈神印〉二篇」。何守澄据真君所说,编成是书。书分二篇:〈神印〉篇叙说净明教义及用神印伏魔之法,内载伏魔神印图式及用印口诀;〈气镜〉篇言服气炼神之法。

西华山陈抟高卧

西华山陈抟高卧

简名《陈抟高卧》。“西”一作“太”或“泰”。杂剧剧本。元马致远作。四折,末本。本事据《宋史·隐逸传》、宋庞觉《希夷先生传》、魏泰《东轩笔录》增饰而成。五代时神仙陈抟隐居避乱,借算卦之机指明赵玄朗和郑恩二人未来有君臣之命,汴梁为其兴龙之地。后赵玄朗果然做了皇帝,即宋太祖,请陈抟入朝享受荣华富贵,赐衣冠道号。陈抟不愿做官,向他诉说学仙的种种好处。汝南王郑恩在陈抟住处备下酒食,并送去美女,陈抟不沾酒,也不为美色所惑,郑恩佩服不已。后来陈抟返回西华山隐居修道。《陈抟高卧》中的一些曲词,写得十分出色,像第四折[双调·新水令]:“半生不识晓来霜,把五更打在老夫头上。笑他满朝朱紫贵,怎知我一枕黑甜乡,揭起那翠巍巍太华山,这一幅绣帏帐。”造语豪俊潇洒,恰切地表现出陈抟在抛却名利后闲逸的心态和融入大自然的舒畅情怀。

蠲戏斋诗话

蠲戏斋诗话

《蠲戏斋诗话 》是马一浮先生的论诗语录。论及我国诗歌的本质、创作、鉴赏批评诸方面,虽皆零星道来,确有精辟见解。已由浙江古籍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马一浮集》第三册为诗集,录诗约三千四百首。

法华统略

法华统略

六卷。唐代释吉藏撰。《妙法莲华经统略》是吉藏于开皇十五年 (595)投足天台以后所晚出之作。与投足天台之前所作的《妙法莲华经义疏》,《法华去论》在科文释义方面多有不同,其所主学说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对此吉藏在统略序文中指出六点,即:“一、二本所无,今文方有……”,“二,全废旧通,用今新意。”“三,新旧尔用,可适时而说”。“四,首言暧昧,今则显明”“五、大宗乃一而转势不同。”“六、改旧分章,依今科约”。可见,虽出一人之手前后三疏差异之处甚多,此数端者,尤以 “统略”为最重要。诚可视为吉藏晚年对妙法莲华经的定论之见。现常见版本是续藏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