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隆

- 姓名:屠隆
- 别名:字长卿,一字纬真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鄞县(浙江宁波)人
- 出生日期:1542
- 逝世日期:1605
- 民族族群:
屠隆(1542—1605),字长卿,一字纬真,号赤水、由拳山人、蓬莱仙客、鸿苞居士,鄞县(浙江宁波)人。早年从沈明臣学诗,落笔数千言立就。明万历五年(1577)进士,任颍上知县,修河堤除水患,民筑绿波亭纪其功德。越两年调任青浦知县,适大雨为灾,诸堤将塌,操持加固河堤。当时推行新税法,重新清丈田亩,加征税赋,独他仍按原田亩征收,为民所称。为人不拘小节,自称“仙令”,且不废吏治。后升礼部主事,历至郎中。到京后更纵情诗酒,为俞显卿诬陷,被劾罢职,遂游吴越,登武夷,探八闽,啸傲赋诗。后回鄞县定居,以卖文为生,潜心戏曲、诗词创作,常与女儿瑶瑟唱和。晚年家贫,竟至乞邻度日,仍潜心禅理,沉湎道术,终以潦倒卒。
王世贞列其为“末五子”。他才情烂漫,诗文与七子有所区别,有所变化。博学多才,诗文、戏曲、书画造诣皆深。作诗重性情,常谓“诗由性情生”,“只求自得,不必袭古”。擅作长诗,谈笑间,数百言脱口而出。尤精戏曲,著有《昙花记》、《修文记》、《彩毫记》三种,前两种写修道成仙故事,《彩毫记》写李白生平,刻画诗人气质有独到之处,兼杂以仙幻,扑朔迷离。书法擅行、草书。另著有《白榆集》、《由拳集》、《鸿苞集》、《观音考》等多种,尚主纂《补陀洛迦山志》。
猜你喜欢的书
罗素自传
三卷,第一卷从1872年起至1914年止,记叙了罗素的早年岁月、家庭背景、所受的教育、青少年时代、最初的婚姻和写作《数学原理》一书的背景等。第二卷从1914年起至1944年止,记叙了罗素这段时间的生活,其中介绍了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和平主义立场、第二次婚姻、对苏联的态度、在中国的经历和与中国各界的交往,以及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滞留美国讲学时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三卷记叙了罗素在1944至1967年间的生活,其中介绍了他反对核武器试验、防止核战争、解决世界争端、参加和平抵抗活动等一系列事件,体现了他的和平主义主张。
国语文法概论
胡适著。全文分三篇,第一篇为国语与国语文法,第二篇为国语的进化,第三篇为文法的研究法。前两篇谈了语言的起源、功用、发展变化等。认为语言文学有许多用处,可以表情达意,记载过去的经验,是进行教育的工具,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媒介。由于作者没能把握住语言的本质,因此,常将语言与文字、文学混为一谈,将文字、文学的功用加于语言之上。探讨语言起源时认为语言产生于“灵感”和“神灵”,否定语言系统具有规律性。认为语言文字自然变化是无意的,莫名其妙的,没能认识到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的根本动因。但是从文言发展到白话这段发展中,他却敏锐地发现了两个规律:即该变繁的都变繁了,如复音词的增加,字数的增加;该变简的都变简了,如词的概括性更大了,语法更简单了。在 “文法的研究法”中提出了三种必不可少的方法:(1)归纳的研究法,(2)比较的研究法,(3)历史的研究法。认为语法的研究,归纳法是根本的,比较法是佐证资料,历史法是限制归纳法推广归纳效用的手段。反对搞独立的汉语语法,但也不赞成一味的模仿,要比较与参考。认为语言有高低优劣之分,而汉语语法贫乏。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公平的。本书载《胡适文存》第三集,有1986年台北远流出版社铅印本。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天关三图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内容大部分与《洞真上清天关三图七星移度经》相同,但删去该经上卷第一至八页文字,补入部分神图。盖为同一经典之不同版本。
黄箓九幽醮无碍夜斋次第仪
黄箓九幽醮无碍夜斋次第仪,不署撰人。从内容文辞看盖出于宋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此仪用于为亡灵七日或七周年忌日设醮荐度。按「无碍夜斋」大概源于佛教密宗「冥道无遮大斋,意为不分贵贱,普济一切孤魂。」其行斋时间多在夜晚,分静夜、初更、二更三个时段。斋仪节次颇为繁杂,主要有宣焚钱马关牒单状词颂、召魂、念诸天内音大焚隐语、忏悔、说戒,设无碍筵座、设九幽醮等重要节目。
论道
哲学著作。金岳霖著。为作者建构自己哲学体系的本体论著作。除绪论外,分8章。书中所说的“道”,既源于中国传统哲学,又不完全与之相同。如老子所说的道是“先天地生”的“万物之宗”,而金氏的道主要是指宇宙万事万物川流不息运动变化的根据、历程和规律。同时也吸取了西方哲学家休谟《人性论》混淆理与势、否定客观规律的教训,认为“理有固然,势无必至”,因而从本体论上解决了被休谟动摇了的科学理论基础问题。所以作者认为,他的“道”是“不道之道,各家所欲言而不能尽的道,国人对之油然而生景仰之心的道,万事万物之所不得不由,不得不依,不得不归的道”(《论道》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16页)。作者认为,世界上存在三大文化区:希腊、印度和中国。“每个文化区有它的中坚思想,每一中坚思想有它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原动力。”(同上书第16页)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是道,中国思想与感情两方面最基本的原动力也是道。作者以道作为他哲学体系的基本概念,说明他要发扬和继承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书中把逻辑分析方法应用于哲学研究,在旧中国亦开风气之先。本书由商务印书馆1940年出版,1987年重印。
义堂和尚语录
凡四卷。又作义堂录、空华录。日本临济宗僧义堂周信(1325~ 1388)撰,中圆、中季等编。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册。编集海云山善福禅寺语录、瑞龙山太平兴国南禅寺语录、升座、拈香、小佛事、道号、佛祖赞等,及无著道忠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