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

- 姓名:袁宏
- 别名:字彦伯,小字虎
- 性别:男
- 朝代:晋代
- 出生地: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 出生日期:约328年
- 逝世日期:约376年
- 民族族群:
袁宏(约328年—约376年)字彦伯,小字虎。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生年不详,晋孝武帝太元(376—396)初卒,年四十九岁。少孤贫,以运租自业。有逸才,文章绝美。 初入仕,谢尚引为参军,累迁大司马桓温府纪室。桓温很看重他的才思敏捷,使专综书记。桓温北伐,袁宏奉命作露布,顷刻间便成七纸,非常可观。后入为吏部郎,授东阳太守。袁宏性格强正亮直,虽被桓温礼遇,但每于辩理,从不阿屈,所以往往得不到升迁。他享有“一时文宗”(《晋书·袁宏传》)之誉,文章驰誉当时。所作《东征赋》盛名一时。 从桓温北伐时,又曾作有《北征赋》,亦负一时之名。二赋熔叙事、抒情于一炉,辞意婉曲,文笔清丽。诗以《咏史》诗见称,是其风情所案。谢尚尝于秋夜乘月,听他诵《咏史》诗,深深赞叹“声既清会,辞又藻拔”(《晋书·袁宏传》)。被钟嵘《诗品》称为“鲜明紧健,去凡俗远矣”(卷中)。
袁宏一生勤于著述,有《后汉纪》30卷,还有《三国名臣颂》及《竹林名士传》三卷、诗赋诔表等杂文300首。作为一个封建正统史学家,他的治史目的非常明确,在《后汉纪·自序》中,公开宣称:“夫史传之兴,所以通古今而笃名教也。”而“君臣、父子,名教之本也”,“通古今而笃名教”就是要通过历史记载来阐明政治的治乱得失,维护并宣扬“君臣父子”的封建伦理观念。用这个标准评判以往的史书,除“丘明之作,广大悉备”外,其余的没有一部令他满意, “史迁剖析六家,建立十书,非徒记事而已,信兄弟扶明义教,网罗治体,然未尽之。班固源流周赡,近乎通人之作,然因籍史迁,无所甄明。荀悦才智经纶足为嘉史,所述当世,大得治功已矣,然名教之本,帝王高义,韫而未叙。”至于东汉一代的史书,更是“烦秽杂乱”,于是依照荀悦《汉纪》的形式编成《后汉纪》, “因前代遗事,略举义教所时,庶以弘敷王道。”可见借史以阐名教、以敷王道是袁宏史学思想的中心内容。在这一思想支配下,他把君臣父子的礼义作为评判史事人物的主要尺度,认为君臣父子的等级关系是“天地之性”和“自然之理”, “未有违失天地之性而可以序定人伦,失乎自然之理而可以彰明治体者也。”(《后汉纪》卷26)同以往的史学家一样,他十分重视历史记载的惩劝作用,认为“得失一朝,荣辱千载,善人兴焉,淫人惧焉。”(《后汉纪》卷29)在编年体的编纂方法方面,他有所发展,即在荀悦《汉纪》“通比其事,便系年月”的基础上,创造了“言行趋舍,各以类书,故观其名迹,想见其人”(《后汉纪·自序》)的叙事方法,常常在记述某人某事时,将同一类型的人和事连带写出几个、几件,从而扩大了编年体史书的容量,增强了编年体史书记载政事和人物的完整性和感染力。
袁宏著述颇丰。《晋书·本传》称其所著“诗赋诔表等杂文凡三百首,传于世”。原有文集二十卷,已佚。逸存诗文今见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和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二书。他还精通史学,曾撰《后汉纪》三十卷,对范晔撰写《后汉书》提供了有利条件,受到历代史学家的赞赏。
袁宏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文化树:世界文化简史
《文化树:世界文化简史》是美国人类学家拉尔夫·林顿创作的文化史著作,首次出版于1955年。该书是作者倾其毕生的研究经验、研读心得思想的结晶,将人类文化比做一棵盘根错节的大榕树,详细追溯了文化的演进过程,从文化低级阶段的层次、多源头的发轫阶段开始,渐次追溯多线条的发展过程,展示了人类文明和地区文明的图景。该书分为十章,按照纵向的时间顺序和横向的空间顺序将人类文明划分为若干文化区域,依次追溯各条文明发韧主线的发展历程,对人类文化演进、文明兴起、各文化区和各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立体式、多视角的描绘、分析和阐释。《文化树》的书名意在表达文化不是仅有一根主干的进化树,而是像热带的榕树,拥有各种枝权交叠的不定根和气生根。尽管文化演进的过程有传播、假借和分歧等多种发展方式,但是依然可以追溯到史前的源流中。林顿在书中用事实和例证批评了欧洲中心主义,以开阔的视野和宽容而优美的笔调描绘出东南亚、西南亚和欧洲、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地中海、非洲、印度、中国、日本的文化各个方面,指出它们之间的关联与特色,特别强调技术发明与革新、制度的演进对文化进程的巨大影响。
黄澹翁医案
医案。清黄述宁撰。四卷。述宁字澹翁。书成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卷一卷二载医案三十六则,包括血瘕、虚损 消渴、痰咳、痛痹、痰饮、血症、黄疸、产后等证,多为内科杂病及妇产科证治。每案简述症因脉治,间附按语,连续复诊方案亦详明切实。于脉诊和辨证均较为得当。卷三卷四专载生平所用验方,凡八十八首,每于脉证后列述药物,或详明该方制法。所载医案与方剂切于实用,简捷明了。载方多根据成方、验方化裁而成,其中亦有外用方药。其主治病证不分类别,载方也有药无名,不便查寻。有一九三六年世界书局铅印《珍本医书集成》本。
太上出家传度仪
太上出家传度仪,北宋道士贾善翔编集。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详述道士出家受戒之礼仪法事。首先论述出家之义有二:一为舍弃荣华,弃家入道,称作「初出恩爱之家」;二为入道之后持斋守戒,勤学苦修而得道成真,出离三界,此谓之「出诸有之家」。初入道者当立志苦修,以求出诸有之家。书中列举弟子入道受戒礼仪,有焚香供神、礼帝王、谢先祖、辞父母亲友、受十戒、念三宝、报四恩、礼三师等诸多程序。
昆仑奴传
传奇小说。唐裴铏所作《传奇》中的一篇。“昆仑”是唐代对今中印半岛和南洋群岛的一种泛称;“昆仑奴”是那一地区侨居中国者的通称。小说写崔生与某一大官僚家的歌姬红绡相恋,苦于门禁森严,无由相会。一个有异术的昆仑奴磨勒,不畏强暴,救出红绡,使有情人终成眷属。反映了当时豪门婢妾为了追求爱情幸福、反对封建压迫的愿望。小说语言简洁,叙述婉转,颇具浪漫色彩。收在《太平广记》中。
皱水轩词筌
词论著作。中国清代贺裳撰。裳字黄公,江南丹阳人,生卒年不详。工于词,著有《红牙词》1卷。《皱水轩词筌》共1卷,赖古堂集本为54则,今人唐圭璋又据《倚声集》、《词苑丛谈》、《昭代丛书》三书补遗13则,合之共67则。作者在论述中,能运用比较分析法,如将欧阳修词与范仲淹词相比较,秦观词与黄庭坚词相比较,将姜白石与张功甫的咏蟋蟀词相比较等,通过比较指出各自特色和得失。作者反对作词浅直、酸腐、怪诞、粗莽和涉于淫靡,指出“词虽宜于艳冶,亦不可流于秽亵”。对于“语淡而情浓,事浅而言深”的“风流蕴藉”之作,击节称赏为“真得词家三昧”。特别强调作词要写出真情、实境。他说:“作词不待用事,用之妥切,则语始有情。”“小词以含蓄为佳,亦有作决绝语而妙者。如韦庄‘谁家少年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之类是也。”“词家须使读者如身履其地,亲见其人,方为蓬山顶上。”作者还认为词人创作时应如韩幹画马一般,“身作马形,凝思之极”,以求达到“形神俱似”的境界。本书有赖古常刊本,昭代丛书本,中华书局1986年版《词话丛编》本。
檐曝杂记
史料笔记。全书包括正集6卷、续1卷,共7卷。清赵翼著撰。成书于嘉庆十五年(1810年)。赵翼,字云崧,一作耘松,号瓯北,又号三半老人。生于雍正五年(1727年),卒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江苏阳湖县(今武进县)人。系清中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乾隆二十六年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曾任内阁中书、军机章京,先后四次扈从乾隆皇帝至承德木兰狩猎,后赴任广西、广东知府、贵州贵西兵备道。此书约成于作者84岁左右,是他平生零星笔记文字的汇辑。内容广泛而充实,既有记述朝廷政要、经济贸易、民族往来、宗教信仰、风俗人情、奇闻趣事、诗文书画、读书心得等各个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