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嵩

- 姓名:契嵩
- 俗姓:李,字仲灵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藤州镡津
- 出生日期:公元1007
- 逝世日期:1072年
- 民族族群:
契嵩禅师(公元1007--1072年),北宋禅宗云门宗僧人。洞山晓聪弟子,云门文偃四世孙。据陈舜俞《镡津明教大师行业记》、《传法正宗记》卷一、《续传灯录》卷五、《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八等载,俗姓李,字仲灵,号潜子。藤州镡津(今广西藤县)人。七岁出家,十四岁受具足戒。曾日诵观音名号十万声。经传杂书,无不博究。从瑞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洞山晓聪禅师得法。出住杭州灵隐寺闭门著书,致力于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调和融合。一生著书百余卷,除了关于禅宗定祖问题的《传法正宗记》、《传法正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论》外,另有《镡津文集》流传于世。《镡津文集》中的《辅教编》“广引经籍,以证三家一致,辅相其教”,重点辨明儒、释的一致性。方法则采用援儒入佛,维护传统忠孝观念,宣传世俗伦理道德原则。仁宗时,至京城呈其著书,敕令传法院编入《大藏经》;并赐号“明教大师”。故世称“明教契嵩”
猜你喜欢的书
亚森·罗平的裁决
蒙代伊与贝阿特里斯的婚姻很不幸。蒙代伊曾收到过一封叠成纸船形的恐吓信。接着,他的兄弟们接连被杀,尸体旁也都有一个“纸船”这一系列惨案之间有何联系呢?真正的凶手是谁?他杀人的目的是什么?
鸭江行部志
记行著作。金王寂撰,民国朱希祖节选考证。一卷。王寂,有《辽东行部志》已著录。希祖,浙江海盐人。此为《辽东行部志》姊妹篇。记王寂明昌二年(1911)巡查辽东半岛历时三十二天见闻。朱希祖所藏《永乐大典》辑本已佚。今本为民国二十年(1931)载入《地学杂志》的朱氏节选考证本。约四千五百字。后有朱氏跋语。收入《辽海丛书》时金毓黻又加一序。记王寂由辽阳出发,经析木、汤池、熊岳、永康四县,海、辰、复三州,曷苏馆、婆速二府及沿途小城共十五个住宿点的地理特征、沿途风光等,所记金代建置及山岭川流特征,对考证金代辽南地理交通、历史沿革很有价值,可补《金史·地理志》的不足。有《辽海丛书》本。
南村诗集
四卷。明陶宗仪撰。陶宗仪字南村,号九成,台州黄岩 (今属浙江)人。元末举进士不第,明洪武中曾任教官。洪武二十九年(1396)率诸生到南京赴礼部试,赐钞而归。宗仪学识广博,不但长于诗文,精于书法,还勤于记述典章制度。著有《国风尊经》、《南村诗集》四卷、《南村辍耕录》三十卷、《沧浪棹歌》一卷,又节录前人的小说笔记等为《说郛》。《南村诗集》卷一为古诗,卷二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卷三为七言律诗,卷四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毛晋尝刻入 《十元人集》。刘体仁 《七颂堂集》有与张实水尺牍,称“读史不载陶南村,窃谓此君靖节一流人”。今考 《十元人集》内,如倪瓒、顾阿瑛亦皆亲见新朝。然瓒遁迹江湖,阿瑛随于谪徙,未沾明禄,自可附朱子纲目陶潜书晋之例。陶宗仪则身已仕明,孙作《沧螺集》中有陶九成小传可证。毛晋仍列之元人,非事实。观集中洪武三十一年(1398)《皇太孙即位诗》曰:“老臣忭舞南村底,笑对儿孙两鬓霜”。则陶宗仪臣明,原不自讳。又集中三月朔日至都门、二日早朝、三日率诸生赴礼部考试、十日给赏、十一日谢恩诸诗,即《明史》本传所谓洪武二十九年(1396)率诸生赴礼部试时作。是又岂东篱采菊之人所有为之事,何必曲相假借,强使与栗里同称。是集不知何人所编。考其题中年月及诗中词意,入明所作十之九。惟铙歌、鼓吹曲诸篇,似为元时所作。其编次年月,颇为无序,殆杂收遗稿而录之。其诗平实顺畅,虽受元末纤秾风气的影响,但格力遒健,在明初,颇有影响。有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毛晋汲古阁刊本 (收于 《元人十种诗》) 行世。
北郭集
六卷。《补遗》一卷。元许恕(?—1314)撰。恕字如心。江阴(今属江苏)人。元至正中,授澄江荐院山长。不久天下已乱,恕乃辞官遁迹海上。与山僧野人为侣。此集为其子礼部主事节所辑。六卷,《补遗》一卷,附录其子节诗六首、孙辂诗二首,又许穆诗二首,许云诗一首。为其族孙裔所续入。《四库全书总目》评曰:“恕诗格力颇遒,往往意境沉郁,而言节高朗,允元季靡靡之音。”有清曹琰抄本(题名《北郭诗集》,藏于北京图书馆)、《江阴丛书》清光绪、宣统间江阴金氏粟香室岭南刊本、《粟香室丛书》清光绪至民国间江阴金氏刊本、《四库全书》本。
雅述
明王廷相的哲学代表作。分上下篇,约四万 言。王氏自称:“余不自量,每于读书之暇,其于天道人 事,变化几宜,诸所拟议有不符于圣者,时置一论,以求 合道真。积久成卷,分为上下二篇,名曰《雅述》,谓述其 中正经常足以治世者云尔。”书成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四月。全书以批判宋以来的理学思想为宗旨,阐述了“理在气中”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元气是物质世界的根源,提出“元气之上无物、天道、无理”的观点,反对老庄的“道生天地”、宋儒的“天地之先只有此理”
起信论裂网疏
凡六卷。佛典注疏。清顺治十年(1653)智旭述。是南朝陈真谛译《大乘起信论》的注释书。又称起信论裂网疏。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本书系新译(实叉难陀译)起信论之注疏。其名裂网者,欲破除法相宗、法性宗二宗差别的见解之网。本论以藏、通、别、圆四教中之圆教配以一心之众生心,而举出圆教观境之妄心。注疏本有观国之讲录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