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式

遵式
  • 姓名:遵式
  • 俗姓: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台州临海(今浙江台州)人
  • 出生日期:964年
  • 逝世日期:1032年
  • 民族族群:

遵式(964年—1032年),北宋天台宗僧人。字知白,俗姓叶,字知白,台州临海(今浙江台州)人。少多灵异,生七月即能从母称观音名。稍长潜往临海东掖山,从师义全出家,通内外学,能诗文诸艺,十八岁落发,年二十往天台山禅林寺受具足戒。明年随守初律师学律,继入天台国清寺,于普贤像前燃一指,誓传天台之道。宋雍熙元年(984年),趋回明州天台十六祖宝云义通讲席,尽其奥秘。淳化三年(992年),众命续居其师之宝云讲席,讲四大经积年,居十二载。咸平五年(1002年),归临海主东掖山。以徒属之繁,即西隅益建精舍,率众修念佛三味。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命僧正,入景德精舍讲大止观,复敷席杭州昭庆填充,讲扬所学。杭州刺史薛颜命主灵山精庐(古天竺寺),忏讲不绝,四远来归,弟子恒千数人。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赐紫服,台州郡人以郡符请赴石梁寿昌寺讲《法华经》。八月,过临海东掖山。十月,复归天竺。天圣九年(1031年),归东岭草堂,讲《净名经》。忽谓其徒曰:“昔在东掖讲此经,梦荆溪授我经卷,乃出室,视日已没。今吾殆终此讲乎”。因与众诀曰:“我往台杭二寺,垂四十年。长用十方为意,今付讲席,宣从吾志”。明道元年(1032年)示寂,寿六十九岁,谥号“法宝大师”。南宋绍兴中(1131—1162年),追赠“忏主禅慧法师”号。淳祐八年(1248年),加谥“圣应”号。十一年(1251年)。再加谥"正觉"号。遵式所撰忏仪甚多,故世称“百本忏主”、又称“慈云忏主”、“慈云尊者”、“灵应尊者”、“天竺忏者”。著有杂著《金园集》、《天竺别集》、《金光明护国仪》、《往生净土忏仪》、《法华三昧忏仪》、《请观音忏仪》、《炽盛光忏仪》、《小弥陀忏仪》,另有诗集《采遗》、《灵苑》等行世。嗣法弟子昙远慧才,钱塘悟恩,明智祖韶、天竺本融、保庆法涧、妙果文昌、法喜清鉴等。

猜你喜欢的书

曼斯菲尔德庄园

曼斯菲尔德庄园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于181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该作讲述了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描写陷入感情纠葛的几对青年男女。善良懂事的范妮由于家境穷困,从小被寄养在富裕的姨妈家。姨妈家的两个表姐虽然聪敏美丽,但都高傲任性,幸亏表兄埃德蒙的亲切关怀,才使她在寄人篱下的生活中得到安慰和快乐。成年后的范妮也常随表姐表兄参加社交聚会,他们在牧师家里结识了风流倜傥的青年克劳福德和他的妹妹玛丽。埃德蒙对美丽机智的玛丽一见倾心,范妮的两个表姐则拼命追求克劳福德,未料克劳福德在逢场作戏后发现自己真心喜欢的是范妮,而范妮深爱的却始终是温和真诚的埃德蒙。

玄门报孝追荐仪

玄门报孝追荐仪

玄门报孝追荐仪,不署撰人。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元代或明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书所载科仪,乃出家道士追荐超度其亡亲所用,以祝启文辞为主。内称三纲五常乃立人之大本,是故净明之法,本忠君孝亲以存心;盟真之斋,以报祖荐亲而立教。凡道士学仙修真,须以报孝追荐为先务,为列祖先亡归礼道真,忏悔谢过,祈祷圣真拔度亡灵出离冥途,上升仙境。其追荐仪式主要有宣辞、礼方忏悔、发愿、设醮谢恩、宣进状、宣疏、送神化财等节次。

天心正法修真道场设醮仪

天心正法修真道场设醮仪

天心正法修真道场设醮仪,撰人不详。内称老君为「混元上德皇帝」,应为宋代天心派道士所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本篇讲述道上举行天心正法时,修建道场之设醮仪式。有宣咒、奏章、请圣、上香酒茶等程序。按天心正法为宋代天心派道士所行法事,详见《上清天心正法》、《上清北极天心正法》二书。

周易义海撮要

周易义海撮要

十二卷,宋李衡著。宋熙宁间蜀人房审权,病谈《易》之家,有的泥于阴阳,有的拘于象数,乃斥去不采,而专取明于人事的百家之说,上起郑玄、下至王安石,编为一集,而以孔颖达《周易正义》冠首。如有异同疑似,则各加评议,附于篇末,名《周易义海》,共一百卷。李衡因其芜杂重复,乃删掇精要,以成此书,故名《撮要》。《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程子、苏轼、朱震三家之说,则原本未收,衡所续入。第十二卷《杂论》,亦衡所补缀,故婺州教授朱汝能楼锷《跋》称‘卷计以百,今十有一’,盖专指所删房本也。《书录解题》作十卷,又传写之误矣。

噩梦

噩梦

王夫之著。1卷。作于清康熙21年(1682)。为作者重要的政治著作。声称“教有本,治有宗,立国有纲,知人有道。”(《噩梦序》)对历代尤其明朝的政治、经济、吏治、科举等制度作了分析与批评,并提出一系列改革的主张。因心知其无法实现,故名之曰“噩梦”。认为治国的根本在于强国富民,“人各效其所能,物各取其所有,事各资于所备”。富民的保证是使百姓有自己的产业。指出土地是自然的产业,人人有权享有,而不是君王的私产。“若土,则非王者之所得私也。天地之间,有土而人生其上,因资以养焉。有其力者治其地,故改姓受命而民自有其恒畴,不待王者之授之。”表现出对“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传统观念的否定。主张薄徭役,轻赋税,以苏民困,以安民业。认为政治不能光依靠刑政,而须教与养并举,“牧民之道,教养合而成用”。指出为官应当负责、清廉,科举考试应引导士人学习经世致用,皇帝应分其权给文武大臣等主张。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生活的疾苦表示了同情。收入《船山遗书》。1956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将其与作者另一著作《黄书》合编刊行。

圆通大应国师语录

圆通大应国师语录

凡二卷。日本南浦绍明语,侍者祖照等编录。略称大应国师语录、大应和尚语录、大应语录、大应录、南浦录。今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册。系日本临济宗建长寺第十三世敕谥‘圆通大应国师’南浦绍明之法语、偈颂等集录而成者。内容包含语录、法语、佛祖赞、小佛事、偈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