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 陶涵中

    陶涵中

    陶涵中,字雪凡,嘉兴(今属浙江省)人。万历十六年举人。官至建昌府同知。撰有《男子双名记》。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不详。

  • 唐赞衮

    唐赞衮

    唐赞衮,字韡之,湖南善化人。生卒年不详,同治癸酉举人,曾任台南府知府。他于1891年(光绪17年)奉旨担任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为台湾清治时期这阶段受台湾巡抚与台湾布政使制约的地方官员,之后又兼任台南府知府。1895年农历3月,因坐视日军进攻澎湖,被以「当军务吃紧之时辄托故请开缺卸任实属规避」之由,奉旨着即革职。

  • 汤宾尹

    汤宾尹

    汤宾尹,字嘉宾,号睡庵,别号霍林,明宣城 (今安徽宣城)人。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会试第一,廷对第二,授翰林编修,内外制书令诏多出其手,号称得体。万历三十八年,由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读升南京国子监祭酒。以制举业名天下。次年,因充同考官时私门人韩敬,被劾罢官。熹宗天启六年,辑自有宣城以来之文事,为《宣城右集》。崇祯初(1628)廷臣疏荐,未及用卒。宾尹以制举业名于当时,诗则多应酬之作,非其所长。今存《睡庵稿》二十八卷、《宣城右集》二十八卷,《一左集》、《再广历子品粹》12卷。事散见汤显祖《睡庵文集序》(《汤显祖诗文集》卷二九)、顾起元《大司成霍林汤公五十序》(《嬾真草堂集》卷一一)。


    汤宾尹起家贫贱,世代以耕读为业,二十七岁即成为新晋榜眼,尤擅科举制义而才名远播,多次出版科举考试参考书目,被学林士子奉为科考圭臬。在明末党争中,汤宾尹因万历庚戍年“搜卷得元”科举舞弊案,在辛亥京察中被褫夺官职。汤氏世居宛陵,介居梅沈巨族之间,所交皆天下名士。汤宾尹从小受名士沈君典赏识,并与其从兄沈静庵之女结成婚姻;与梅氏家族梅季豹意气相投;在梅季豹引荐下结识潘景升;与汤显祖成为挚友。在《睡庵文集》文序与书序中,汤宾尹提出“自为一代,不袭古人”的文学时代观、文章讲究真性情的情境互见论、传神文骨论以及文章平奇论。他认为明人的一代风尚集中体现于科举制义,因而肯定科举制义对人才选拔的重要性。他还梳理科举制义的发展历程,阐释创作主体论。寿序,作为一种与寿诗并存的独立文体,在汤宾尹的笔下多思想的阐发,既有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又有出身贫贱的自卑与人生遭际的不平。

  • 唐彪

    唐彪

    唐彪(1640~1713),字翼修,家住城中,清顺治十八年(1661)岁贡。自幼博览群书,曾求学于黄宗羲、毛奇龄之门。存心平恕,立论和易。历任会稽、长兴、仁和训导。“秉铎武林(杭州),课徒讲学”,长期从事教学工作。解职后,益力于学,时誉为“金华名宿”。


    唐彪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教育学家,他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其著作《家塾教学法》是我国第一部以教学法命名的教学法专著。全书通过上、下两册分别系统地论述了教法与学法。书中总结了历代教育法的教学理论精髓,包囊了二程、朱熹、毛稚黄等人的教学观,同时在博采众多教育学家精辟言论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总结归纳出了包括教师论、教务论、家教论和教法论等的《父师善诱法》和囊括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精读钻研和书法教学等方面教育思想的《读书作文谱》,提出了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宝贵的语文教育思想。


    其所著有《身易二篇》《人生必读书》《读书作文法》《父师善诱法》等。

  • 贪梦道人

    贪梦道人

    贪梦道人,清代人。《彭公案》、《永庆生平后传》的作者,生卒年代、真实姓名、生平事迹失考。从《彭公案》二十三卷一百回及《永庆生平后传》一百回都有光绪二十年(1894)刊本,都署贪梦道人撰,有光绪十七年贪梦道人的序。《永庆生平后传》署“都门贪梦道人序”,可知贪梦道人似是北京人。从《彭公案》的描写来看,作者对北京的地形比较熟悉,如彭公所住崇文门东单牌楼头条胡同等,方位都比较准确。

  • 汤宝荣

    汤宝荣

    汤宝荣,生卒年不详,晚清民国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徙居吴县(今江苏苏州)。原名鞠荣,字伯繁,更字伯迟,号颐叔、颐琐、懒禅等。管元翰子,俞樾弟子,马叙伦师。清诸生。光绪十七年(1891年)上海求志书院课案词章、经学超等。与江标、费念慈、郑文焯等订交。曾入芜湖道袁昶、苏州知府王仁堪、署温处道宗源翰幕,二十七年赴上海,曾从梁启超办报。宣统元年(1909年)被张元济聘于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总务处,为总记室。辛亥革命时期曾为沈缦云荐入南京临时政府,复辞归上海。1915年复入商务印书馆,与李拔可、陈叔通为好友,与徐珂最称莫逆。曾入沤社,与叶楚伧、夏敬观等诗词唱和,小说家沈禹钟执以师礼。又喜谈妇女平权之说,妻于暮年放足。著有《颐琐室诗》《宾香词》《汲古〈汉书〉校正》《字学辨正》及小说《黄绣球》《泪影书声》《雏踪》等。

  • 檀园主人

    檀园主人

    檀园主人,清代扬州人。撰有《雅观楼》。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不详。

  • 天赘生

    天赘生

    天赘生,近代人。撰有《商界现形记》。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不详。

  • 屠绅

    屠绅

    屠绅(1744~1801),清小说家。字贤书,号笏岩,又号桑蠋生、磊珂山人、竹笏山石道人。江阴(今属江苏)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授云南师宗县知县,后为广州通判等。与洪亮吉、黄景仁友善。小说喜用古涩生硬的文字描述故事,追求情节的离奇。作有长篇文言神魔小说《蟫史》、笔记小说《六合内外琐言》等。


    屠绅,乾隆九年(农历甲子年)出生于江阴璜土镇西贯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其家世代业农,以田地为生,父母都是当地农民,且均不享于年。民国九年刊本《江阴县续志》载:“屠氏居西观(贯)村。”当时屠姓在西贯村是大姓,西贯村也是屠氏暨阳一支的主要聚居地。根据上海图书馆所藏屠之申等人纂修的清道光八年(1828)《屠氏族谱》中《暨阳支谱》的记载,屠绅所属的这支屠姓系出自明代监察御史屠叔方。屠绅本人为乾隆进士,官至广州通判,与当时许多文坛大家都结为挚友,比如清代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洪亮吉,著名诗人黄景仁,著名的骈文家吴锡麒等。据(《鄂亭诗话》)记载,他曾与当时的大诗人洪亮吉、黄景仁结为诗友,常常唱和往来,称誉诗坛。


    屠绅著有笔记小说《六合内外琐言》及文言长篇神魔小说《蟫史》二十卷,文字古奥,内容荒诞。《蟫史》以清代少数民族(主要是苗民)起义为背景、描写了官军与起义军的多次交锋。最后以官军的胜利、义军的失败而告终。战争场面的描写中,作者吸收了神魔小说斗法斗宝的写法,虽文字古奥,却带有神奇的色彩。作者虽极力攻击义军领袖如何荒氵㸒,但在客观上对清代吏制的黑暗腐败亦有所暴露。《蟫史》在小说史上可谓独具一格,鲁迅先生赞之“惟以其文体为他人所未试,足称独步而已。”但鲁迅对其文字则苛评为“虽华艳而乏天趣,徒奇崛而无深意”。屠绅另著有《笏岩诗钞》、《鹗亭诗话》等,事具沈燮元《屠绅年谱》。

  • 天花才子

    天花才子

    天花才子,《快心编全传》或《快心编传奇》作者,原题“天花才子编辑”, “四桥居士评点”,作者不详,有人认为天花才子即徐震。有人认为“天花才子”即天花藏主人年轻时所用的名号。有人说天花才子即天花藏主人,证据不足, 尚难定论

  • 天然痴叟

    天然痴叟

    天然痴叟,字浪仙,撰有《石点头》。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不详。

  • 铁瓮子

    铁瓮子

    铁瓮子,清代人。撰有《六壬经纬》。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不详。

  • 天花主人

    天花主人

    天花主人,清代人。姓名与生平不详,撰有《惊梦啼》。作者另有短篇小说集《云仙笑》传世。生卒年不详。

  • 天花藏主人

    天花藏主人

    天花藏主人,清小说家、出版家。又号荑秋散人、荻岸山人、夷狄散人、素政堂主人,真实姓名不详。早年笃志诗书,志向颇高,但现实粉碎了他的梦想,便从事小说的写作与出版。作有小说《玉娇梨》、《平山冷燕》、《人间乐》、《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玉支玑小传》《鸳鸯媒》等。由他作序、出版的小说有《两交婚小传》、《定情人》、《图画缘小传》以及《后水浒传》等多种。关于天花藏主人的身份,学术界曾有多种猜测,如张博山、张匀、烟水散人、天花才子与墨浪子等,但均缺乏确实证据而不能成立。


    天花藏主人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作家中的代表,有17部以上的通俗小说与他相关,《玉娇梨》、《平山冷燕》为其代表作,他被多数学者认为是嘉兴秀水张匀。科举对婚姻的重要影响,是天花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说所反映出的一个共同问题。在才子佳人小说中,“科举功名”对“才子”的意义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也是缔结良姻的重要条件。天花藏主人小说中的婚姻尽管以爱情为基础,双方都重视“才”、“情”、“貌”、“德”,但是最终还不能摆脱“功名富贵”的观念。鲁迅先生曾认为,历来才子佳人小说“求偶必经考试,成婚待于诏旨”。而后,很多学者跟从了这种观点,大多认为“才子高中”、“奉旨成婚”的模式没有什么进步意义可言。

  • 唐芸洲

    唐芸洲

    唐芸洲,生卒年不详,晚清民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名再丰,以字行,号桃花馆主。清诸生。富才学,多巧思。精于轮捩手工艺学,曾依古法制成木牛、木犬等,并能行走鸣吠。历时三十年研究整理中国民间戏法320余套,光绪十五年(1889年)刊成《鹅幻汇编》,是中国首部分类辑录民间戏法表演现象和技法的专门文献。后又编有《鹅幻续编》《鹅幻余编》及《中东戏法》,增补遗漏中国戏法,介绍外国戏法,并辑录部分杂耍、马戏、工尺谱及奇巧机械玩具等资料。亦精文牍,擅文学,三十四年上海书局出版所著《七剑十三侠》三集180回,演明王守仁平宁王事,描述剑术、幻术之奇异,对民国初武侠小说创作颇有影响。1913年出版所编《中外戏法图说》。另辑有《江湖通用切口摘要》,编有《增注写信必读》《日清对照通俗文范》《无师自通维新尺牍》等。著有《中西算学实在易》。

  • 唐玄度

    唐玄度

    唐玄度,籍贯未详。字彦升。开成 (836—840) 中,拜翰林待诏。工书,尤精小学。推原字昼,使有指归。为十体曰:古文、大篆、小篆、八分、飞白、薤叶、悬针、垂露、鸟书、连珠。纲罗古今墨绳,盖亦无遗。“十体” 中,作飞白书与散隶相近,但增缥缈萦举之势,又全用楷法。开成二年(837) 太学立石壁 <九经>,文宗 (李昂) 令翰林勒字官唐玄度复校字体。北宋欧阳修《集古録跋尾》曰: “玄宗以书自名于一时。其笔法柔弱,非复前人之体,而流俗妄称借之尔。”著有 《九经字样》一卷、《十体书》一卷。

  • 蘅塘退士

    蘅塘退士

    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他自幼家贫,性敏好学,寒冬腊月读书时,常握一木,谓木能生火可敌寒。乾隆九年(1745)他考中顺天举人,授景山官学教习,出任上元县教谕。乾隆十六年(1752)他得中进士,历任卢龙、大城知县。后遭人谗陷罢官,平复后任山东邹平知县。乾隆二十五年(1761)、二十七年(1763)两次主持乡试,推掖名士。他为官清廉如水,爱民如子,又勤勉好学,书似欧阳询,诗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乾隆二十八年春,孙洙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相互商榷,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编选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唐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编辑完成,书的题目有的说脱胎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作诗也会吟”,有的说取自“诗三百”,说法各不相同。 《唐诗三百首》被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流传最广的诗词选集。

  • 它嚣

    它嚣

    它嚣,生卒年不详,战国时人。杨倞疑其与楚平王孙田公它成同族。曾在齐稷下讲学,其思想学说属道家。《荀子·非十二子》言其与魏牟“纵情性,安恣睢,禽兽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盖亦周秦百家之一。

  • 屠继善

    屠继善

    屠继善,生卒年不详,自号啸云居士,浙江会稽(今绍兴)人。著有《恒春县志》。生平事迹不详。

  • 唐宗源

    唐宗源

    唐宗源,生卒年不详,字小亭,山东历城人。监生。光绪三十四年(1908)唐氏任彰武知县,按平列分月体纂写,当年成书《彰武县乡土志》。

  • 谈钥

    谈钥

    谈钥,生卒年不详,字元时,安吉州归安(今湖州)人。宋淳熙八年(1181)进士,官枢密院编修。庆元五年(1199),李景和任湖州知州,邀请谈钥重纂《吴兴志》。谈钥以史学见长,注意乡邦文献搜罗。及受聘,慨然允诺。对韦昭《吴兴录》、张玄之《吴兴山墟名》、顾长生《三吴土地记》、颜真卿《石柱记》等书整理后,见前人著作门类皆不齐全,反复排比,据志书横排门类特点,将新志分为20卷,卷下分设建制、沿革、分野、城池、坊巷、乡里、山川、官制、公廨、邮驿、学校、军营、古迹、著姓、烈妇、风俗、物产、土贡等60类。该书门类齐全,体例划一,于嘉泰元年(1201)成书。所辑资料,遵循“据事直书”、“志属信史”原则,记而不议,叙而不论,被当时学者誉为“博物君子”、“诚史良才”。嘉泰《吴兴志》被辑入《永乐大典》,至今仍属地方志名著之一。

  • 陶辅

    陶辅

    陶辅(1441~1523后),明代中期著名的学者和小说家,字廷弼,号夕川老人,又号安理斋、海萍道人。凤阳(今属安徽)人。其祖先曾以军功封大同伯,本人因袭封应天卫指挥,然“薄武艺而不事,专志于经史翰墨间”,“又不苟于时”,遂致仕家居,闭门著书。陶辅一生著作甚丰,著有《桑榆漫志》、《四端通俗诗词》、《蚓窍清娱》、《夕川咏物诗》及文言小说集《花影集》。明初曾任应天卫指挥,后致仕家居,享年80有余。生平事迹见《百川书志》、张孟敬《花影集序》。

  • 屠本畯

    屠本畯

    屠本畯[jùn],明代诗文作家。字田叔,又字豳叟,号汉陂,晚年自称憨先生、乖龙丈人等。鄞县(浙江宁波)人。生卒年不详。以荫授刑部检校,迁太常典簿,历南礼部郎中。出,迁辰州知府。其父屠大山在嘉靖间曾为后部右侍郎,受严世蕃算计,被革职,后朝廷复其官致仕。著有《屠田叔诗草》、《离骚草木疏补》4卷、《楚骚协韵》10卷、《韦弦佩》、《茗笈》2卷、《闽中海错疏》3卷,另编有《情采编》36卷。其人好诙谐,诗作不拘格律,聊抒情性而已,《燕歌行》是其代表作。总的来说,其诗作成就不高。他好读书,尝说:“吾于书,饥以当食,渴以当饮,欠伸以当枕席,愁寂以当鼓吹,未尝苦也。”因而,他所写的一些杂著,颇有可资参证文史之处。

  • 图理琛

    图理琛

    图理琛(1667年-1740年)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阿颜觉罗氏。字瑶圃。康熙二十五年(1686),由监生考授内阁中书。三十六年(1697),转中书科掌印中书,迁内阁侍读。四十一年(1702),监督芜湖税关。四十二年,充礼部牛羊群总管。后坐事夺职。五十一年(1712),复内阁侍读。与侍读殷札礼、理藩院郎中纳颜探望、抚慰明末徙牧于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下游的土尔扈特部人,由喀尔喀境越西伯利亚至其地,受到隆重接待。拒绝沙俄引诱,坚持土尔扈特隶属中国,为该部回归祖国做出重大贡献。此行往返3载余,经行万余里。及归,成《异域录》2卷,述其道里、山川、民风、物产以及应对礼仪。其书首冠舆图,次为行记。晋兵部员外郎,负责办理军务和对俄交涉。后升兵部职方司郎中,两次受命出使沙俄。雍正元年(1723),擢广东布政使,后署陕西巡抚。五年(1727),调吏部右侍郎。任内,同吏部尚书蔡毕那、理藩院尚书特古忒在北京与沙俄使臣谈判中俄中段边界问题,后又从喀尔喀郡王策凌等参加中俄中段边界谈判,代表清政府在《中俄布连斯奇界约》上签字,签订《中俄恰克图界约》。六年,往筑札克拜达里克城。乾隆帝即位,授内阁学士,迁吏部侍郎。后因与俄使私立木牌、擅纳俄商入界,逮问论斩,宽宥。二年(1737),以老病辞官。

  • 童品

    童品

    童品,生卒年月不详,字廷式,号慎斋,明兰溪 (今浙江兰溪)人。弘治九年 (1496)进士,为兵部主事,弘治十五年(1502)致仕。家居十九年,以读书丧明而卒。著有 《周易翼义》,其他著作有 《春秋三传辨疑》、《礼记大旨》。朱国桢称“其学问行谊,不后于章懋”。

推荐作家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

张衡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彭子益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李达

李达

李达(1890年10月2日-1966年8月24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字永锡,号鹤鸣。湖南零陵人。早年在长沙、北京等地读书。1913年东渡日本学习科学和实业。十月革命后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1918年5月参加组织中华留日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