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说之

晁说之
  • 姓名:晁说之
  • 别名:字以道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
  • 出生日期:1059年
  • 逝世日期:1129年
  • 民族族群:

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一字伯以,因仰慕司马光为人,又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晁端彦子。元丰五年进士。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间,为蔡州、宿州教授。元符中,改宣德郎,知磁州武安县,移知定州无极县。坐元符应诏上书入党籍,监嵩山中岳庙、陕州集津仓。监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提点南京鸿庆宫。宣和时,知成州。钦宗即位,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兼太子谕德,除中书舍人兼太子詹事。复以议论不合落职,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高宗即位,召为侍读,复待制,提举万寿观,再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


说之尝从曾巩学作文(《风月堂诗话》卷上),后为家人讲论读书次序,以欧阳修文集为先,其次读韩愈文,再次学司马迁文(《涧泉日记》卷上、中),故其为文能博极经术,文辞雅健。其《元符三年应诏封事》一文纵论时政,清朝康熙皇帝谓其“原时政之得失,靡不该举而博辩,雄词奔会络绎,才士之文,直臣之义也”(《御制文第三集》卷四二)。《朔问》上、下篇言河北边地为天下之重,应优待河北之民以实边。《传易堂记》论《易》学源流,议论叙事均中于事机,颇具条理。说之经历北宋靖康之难,目睹金兵入侵,国家危亡,因而有较多诗篇反映这一时期的动乱情景,《痛心》、《有感》(帝室中兴运更赊)、《感事》(王师真不战)、《痛恨》(胡儿直犯洛阳宫)、《书事》(逋亡今五月)、《追感》诸篇均为这类作品。其诗长于议论,往往精切简要,有从兄晁补之风格,如“九龄已老韩休死,明日应无谏疏来”(《题明皇打毬图》)讥刺君王、朝臣荒逸不理国事;“故山岩壑应惆怅,六六峰前只一家”(《闻叔易隐居被召二首》)嘲戏隐居之士沽名钓誉,都能针砭中的,南宋陆游称为“伟论”(《老学庵笔记》卷七)。著有诗文、杂著、论述凡三十二种(晁子健《嵩山景迂生文集跋》),靖康之难时大多散失,其孙晁子健于高宗绍兴间搜访遗文,编为《景迂生文集》十二卷,又于孝宗乾道时再加补辑,重编为二十卷,遂成定本。现存《嵩山景迂生文集》二十卷(或称《嵩山集》二十卷),有明谢氏小草斋抄本(《四部丛刊》续编据以影印)、《四库全书》本、清道光十二年刊本及清钞善本。晁说之还著有《晁氏客语》一卷,收录熙宁、元丰时人物言论佚事,有补充史料之价值。《全宋诗》卷一二○七至一二一二录其诗六卷。《全宋文》卷二七九八至二八二○收其文二十三卷。事迹见晁子健《晁氏世谱节录》(《嵩山集》附录)、《宋诗纪事》卷二八。

猜你喜欢的书

忠正德文集

忠正德文集

宋代诗文别集。 10卷。赵鼎著。赵鼎事迹见《宋史》本传。绍兴五年(1135),赵鼎监修宋神宗、宋哲宗二朝实录成书,宋高宗亲书“忠正德文”4字赐之,因此名集。史称其为文浑然天成,凡军国机事,多其视草,有奏疏诗文200余篇。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作10卷。旧本久佚不传。今本系清初修《四库全书》时,馆臣从《永乐大典》搜辑而成。计有奏议64篇,骈体书启14篇,古今体诗274首,词25首,笔录7篇。又据《历代名臣奏议》增补12篇,仍编为10卷。《四库全书总目》评日:“鼎南渡名臣,屹然重望,气节学术,彪炳史书。本不以词藻争短长,而出其绪余,无忝作者。盖有物之言,有不待雕章绘句而工者。观于是集,可以见一斑矣。“除《四库全书》本外,《乾坤正气集》本分为8卷。

文心雕龙辑注

文心雕龙辑注

《文心雕龙辑注》是清黄叔琳注的注释著作。十卷。全书分为四十九篇,加上《序志》一篇,为五十篇。每篇注释附于篇后,黄氏隐见附于书的上方,参考注之得失。黄氏辑注是书时,以元校三十四家本作参校,诸本字句互有异同,择其意之长者用之,仍在本句下注明一作某,或元作某,字从某改,戒元脱从某补。在文内重要处又分别不同内容用O,厶标出,供读者知其要。

双照楼诗词稿

双照楼诗词稿

汪精卫(1883-1944),原名兆铭,字季新。浙江山阴人,生于广东番禹。1904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任《民报》主编,1911年因密谋刺杀清摄政王而名重一时。抗战期间于1938年12月秘密逃离重庆,前往越南河内,发表“艳电”投敌。所著《双照楼诗词稿》被目为禁毁书,流传日稀。近年来,对汪精卫在诗词方面的造诣及表现,开始有文学史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汪精卫长于诗文,著有《汪精卫文存》、《汪精卫集》及《双照楼诗词稿》等。他早年在《民报》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曾得到孙中山的高度评价。随着思想及政治上的倒退,汪精卫的言论转向反动,终于沦为汉奸卖国贼,死后又被炸坟焚尸,遗臭万年。

白居易诗全集

白居易诗全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张居正大传

张居正大传

《张居正大传》是朱东润具代表性的作品,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全书以确凿可信的史料描述了张居正的一生,他从一个普通家庭起步几经沉浮,终位极人臣。面对弊政,他不惧难关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扭转了明朝后期的颓势。作品不仅刻画了这样一位有作为的历史人物形象,也揭示了封建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张居正 是明朝后期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改革家之一。他从荆州的一个普通家庭起步,经过不懈努力,成为万历首辅、神宗皇帝老师,以及明朝中兴的奠基人。 张居正对明朝的弊政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都颇有建树。但是,为了推行改革措施,张居正也曾经使用过不光彩的手段,其个人生活也难说检点。生前,他位高权重,一言九鼎;死后,却被剥夺谥号,查抄家产,祸及子孙。否定了张居正改革成果的大明帝国,也走向了灭亡之路。

消除一切灾障宝髻陀罗尼经

消除一切灾障宝髻陀罗尼经

一卷,宋法贤译。佛告阿难,帝释与修罗战败求救,佛为说咒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