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说之

- 姓名:晁说之
- 别名:字以道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
- 出生日期:1059年
- 逝世日期:1129年
- 民族族群:
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一字伯以,因仰慕司马光为人,又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晁端彦子。元丰五年进士。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间,为蔡州、宿州教授。元符中,改宣德郎,知磁州武安县,移知定州无极县。坐元符应诏上书入党籍,监嵩山中岳庙、陕州集津仓。监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提点南京鸿庆宫。宣和时,知成州。钦宗即位,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兼太子谕德,除中书舍人兼太子詹事。复以议论不合落职,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高宗即位,召为侍读,复待制,提举万寿观,再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
说之尝从曾巩学作文(《风月堂诗话》卷上),后为家人讲论读书次序,以欧阳修文集为先,其次读韩愈文,再次学司马迁文(《涧泉日记》卷上、中),故其为文能博极经术,文辞雅健。其《元符三年应诏封事》一文纵论时政,清朝康熙皇帝谓其“原时政之得失,靡不该举而博辩,雄词奔会络绎,才士之文,直臣之义也”(《御制文第三集》卷四二)。《朔问》上、下篇言河北边地为天下之重,应优待河北之民以实边。《传易堂记》论《易》学源流,议论叙事均中于事机,颇具条理。说之经历北宋靖康之难,目睹金兵入侵,国家危亡,因而有较多诗篇反映这一时期的动乱情景,《痛心》、《有感》(帝室中兴运更赊)、《感事》(王师真不战)、《痛恨》(胡儿直犯洛阳宫)、《书事》(逋亡今五月)、《追感》诸篇均为这类作品。其诗长于议论,往往精切简要,有从兄晁补之风格,如“九龄已老韩休死,明日应无谏疏来”(《题明皇打毬图》)讥刺君王、朝臣荒逸不理国事;“故山岩壑应惆怅,六六峰前只一家”(《闻叔易隐居被召二首》)嘲戏隐居之士沽名钓誉,都能针砭中的,南宋陆游称为“伟论”(《老学庵笔记》卷七)。著有诗文、杂著、论述凡三十二种(晁子健《嵩山景迂生文集跋》),靖康之难时大多散失,其孙晁子健于高宗绍兴间搜访遗文,编为《景迂生文集》十二卷,又于孝宗乾道时再加补辑,重编为二十卷,遂成定本。现存《嵩山景迂生文集》二十卷(或称《嵩山集》二十卷),有明谢氏小草斋抄本(《四部丛刊》续编据以影印)、《四库全书》本、清道光十二年刊本及清钞善本。晁说之还著有《晁氏客语》一卷,收录熙宁、元丰时人物言论佚事,有补充史料之价值。《全宋诗》卷一二○七至一二一二录其诗六卷。《全宋文》卷二七九八至二八二○收其文二十三卷。事迹见晁子健《晁氏世谱节录》(《嵩山集》附录)、《宋诗纪事》卷二八。
猜你喜欢的书
死水微澜
长篇小说。李劼人著。 1936年上海中华书局初版,1955年经作者修订后由作家出版社再版。它是作家连续性的“大河小说”的第一部(公开出版的还有《暴风雨前》、《大波》),也是最成功的一部。小说以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至1901年义和团失败为历史背景,以四川成都城外一个小乡镇——天回镇为中心舞台,描写了社会上两种恶势力的争斗和消长,展现了广阔的历史生活画面。“哥老会”本码头的大管家罗歪嘴,指使婊子刘三金迷住土粮户顾天成,骗他上赌台输个精光。顾蓄意报复,趁正月闹灯宵之日动手侮辱罗的姘妇邓么 姑,挑起了殴斗,反被痛打。顾回家大病一场。因报仇心切,便借教会势力与罗作对。不料,北京兴起了义和团,顾吓得无处安身。但很快,洋人占了上风,顾趁势出主意,官府出兵抓罗歪嘴,罗逃走,邓么姑被打成重伤。顾向邓求婚,邓竟然也应允了。 小说形象地揭示出:原先只有封建势力横行的“死水”般的清末社会,之所以有“微澜”泛动,源于帝国主义的侵入、教会势力的增大。作品以罗、顾冲突为中心,展现了大量的对特定时代、特定地区各阶层人物的性情、行为、语言和心理状态的刻画。 作品对地方风俗习惯、人际关系、饮食服饰乃至城镇建筑等都有十分精细逼真的描写,表现出高度的写实技能,具有较高的历史认识价值。 作品问世不久,郭沫若即以《中国左拉之待望》为题,称赞《死水微澜》是“一位健全的写实主义者”的“伟大的作品”,是“小说的近代史”。
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
本书(六册一、○一四面六○八、四○○字)不分卷,据赵尔巽、柯劭忞等撰修「清史稿」关内本选辑。原书依史例分本纪、志、表及列传四门,凡五百三十六卷。本书就中选集关系明郑与台湾之史料,仍依纪、志、表、传列目:「本纪」分世祖、圣祖、世宗、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德宗九纪(原太祖、太宗及宣统三纪均无所取),上自顺治元年清兵入关,下讫光绪二十一年台湾沦日;凡与南明以降至于郑氏三世以及台湾在清代之始末所有资料,均予选取。「志」取「地理志」之「台湾」一节外,余如「食货志」之户口、田制、盐法、矿金、征榷、「兵志」之绿营、水师、海防、「交通志」之电报、「邦交志」之英吉利、法兰西、美利坚、德意志、日本、和兰(荷兰)及日斯巴尼亚(西班牙),均撷其与台湾有关之记载。「表」仅由「诸臣封爵世表」及「疆臣年表」选编二表:「诸臣封爵世表」,取清初至末叶涉及明郑与台湾史事之人物,依等分列;「疆臣年表」,选统辖闽台之总督与巡抚两职合辑。「列传」所取,在台湾入清以前,凡涉及明郑史事之人物均在采选之列;
戒子益恩书
本文选自《后汉书·郑玄传》。益恩是郑玄唯一的儿子,曾举孝廉,就在郑玄写下这篇戒子书后不久,益恩便死于黄巾起义的战乱中。建安元年(196),七十岁的郑玄身染重病,他担心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给唯一的儿子益恩写了封教子书信。戒子书是古代家训的一种形式,从先秦开始,古代家训文化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到汉代便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家训,如杨贵的《病且终令其子》、司马谈的《命子迁》、樊宏的《戒子》、崔瑗的《敕妻子》等。与其他的戒子书不同,郑玄的戒子书较少赤裸裸的道德说教,雍雍穆穆,隐然含诗礼之气。郑玄以主要篇幅阐述了自己一生的求学经历和人生志向,通过对自己亲身经历的娓娓述说,表达了自己淡薄名利,一心追求学问的坚定志向。
唯识三十颂讲记
<唯识三十颂> ,是唯识宗的基本论典,唯识宗即依此论典而建立。所以要讲三十颂,必须要由唯识宗的建立与传承说起。中国的唯识宗,源自印度大乘佛教的瑜伽行学派。
高峰乔松亿禅师语录
清玄亿说,灯洪编。二卷。卷首收序,卷一收住重庆府忠州柏岩禅院语录、住夔州府梁山高峰禅院语录、住湖鄂大别山卧云禅院语录、颂古、拈评、行由,卷二收宗统遍颂。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九册。
预修十王生七经
全一卷。唐代藏川所述。全称阎罗王授记四众逆修生七往生净土经。略称十王经、十王生七经、预修十王经。收于大正藏第九十二册图像。内容述说阎罗王之受记成佛及十王七斋预修之功德等。初述佛临涅槃时,授阎罗天子成佛之记,及天子住于冥途之因缘;次说此经之受持及预修十王七斋之功德;又叙秦广王乃至五道转轮王等十王检校亡人生前之罪福;终劝说修斋功德。又文中逐段记载七言四句三十三行之偈赞。关于本经之起源,诸说不一,有谓系‘地藏十王经’之同本异译,有谓恐系藏川之撰述,而以本经为伪经者。唐末以后,本经在我国广为流传,后周义楚之释氏六帖卷十六,及宋代宗鉴之释门正统卷四等,皆曾引载本经。此外,本经亦流传于韩国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