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亨贞

邵亨贞
  • 姓名:邵亨贞
  • 别名:字复孺,号清溪
  • 性别:
  • 朝代:元末明初
  • 出生地:云间(今上海市松江县)人
  • 出生日期:1309
  • 逝世日期:1401
  • 民族族群:

邵亨贞(1309--1401),字复孺,号清溪,云间(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原籍严陵(今浙江桐庐),是元代的文学家。邵亨贞的父亲邵桂子是南宋太学生,登咸淳七年(1271)进士。入元,隐居乡里不复出。邵亨贞受其影响,在元代一直保持隐士身份。博通经史,对于阴阳、医卜、佛老诸家之书也颇精通,而且富于文才,以书法见称。曾建宅溪上,故以“贞溪”为号。明初一度出任松江府学训导。由于受儿子牵连,谴戍颍上,很久才遇赦还乡。卒于明建文三年(1401),享年九十三。著有《蚁术词选》四卷,存词143首。他生活于元末明初,在战乱流离中终生不辍吟咏。其人博学多能雅爱山水,恪守传统追慕古风,喜好交游,常与同志好友流连诗酒、应答唱和。其词题材广泛:感怀心声、酬唱次韵、模拟古作、咏物寄情、题画赠答等,均有涉及。从他的《蚁术词选》中体现出其风格清隽雅致、情韵浑融,且托寄遥深,不乏沉郁、厚重之气,实能“通宋词三昧”。


陶宗仪《书史会要》卷七最早记述其生平,言:“邵亨贞,字复孺,其先睦(睦州,今浙江建德)人,徙居华亭,博通经史,赡于文辞,且工篆隶。”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载:“入国朝,为松江府学训导。卒年九十三。”《明史·艺文志》言其有《蚁术文集》十六卷。分别包括:《蚁术诗选》八卷、《蚁术词选》四卷和《野处集》四卷。邵亨贞的祖父邵桂子,是宋太学生,当时颇具文名,南宋年间进士,曾任处州教授一职。宋亡后弃官,移居华亭,娶松江望族曹应符女,“为斯文领袖四十年”。作为宋遗民的后代,邵亨贞从骨子里积藏着一份屈辱,故而秉承祖志,终元一代晦迹乡里,未曾出仕。邵亨贞一生有两个大的转折点:一是元末大规模农民起义,二是明王朝建立。


邵亨贞博通经史,对于阴阳、医卜、佛老诸家之书也十分精通。富于文才,并以书法见称。曾建宅于溪上,故以贞溪为号。邵亨贞于元明之际,活跃于文坛,与元明间曲家邾经、钱霖,诗人钱惟善、王逢,画家曹知白等交游唱和长达半个世纪以上。邵亨贞著有《野处集》4卷,《蚁术诗选》8卷,《蚁术词选》4卷,今均存。《野处集》是文集,故又称《蚁术文集》。《全元散曲》编入他的小令3首。《全金元词》亦收入他的词。《四库全书总目》评他的为文:“亨贞终于儒官,足迹又不出乡里,故无雄篇巨制,以发其奇气。而文章大致清快,步伐井然,犹能守先民遗矩者。”《蚁术诗选》、《蚁术词选》二书传本较少,编《四库全书》亦未见到,所以在评《野处集》时,将两书误书为《蛾术诗选》、《蛾述词选》。

邵亨贞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判概念

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判概念

本书是本雅明的博士论文,针对当时流行的对于浪漫派理论的误读,本雅明以问题史的思路,试图追踪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的变迁,意在揭示其艺术批评的哲学根基,以准确界定德国浪漫派青年运动的积极成就。不同于一般的艺术批评史研究,作者更愿意将其纳入更为广泛的视野,就浪漫派所理解的反思概念、认识论、艺术作品、艺术理论做了深入清理,其中对内在批判与救世主义的阐发,极具洞察力。

天工开物译注

天工开物译注

中国明代含有农业内容的科学技术专著。宋应星撰。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人,万历举人。崇祯七年(1634)出任江西分宜县教谕,后又任福建汀州府(今福建省长汀县)推官、毫州(今安徽省亳县)知州等。明亡后弃官回乡终生不仕。《天工开物》是作者任分宜教谕时所著,初刻于1637年,但此后几乎失传,直到1929年才出现据日本所藏翻刻本的影印本,后又出了日本营生堂本的影印本及万有文库等本。60年代初中国发现原刻本后,又出了原刻本的影印本。全书共三卷,有18篇,全面系统地记述了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在农业方面,“乃粒”讲耕作栽培,“乃服”讲蚕桑,“粹精”讲米粮,“甘嗜”讲种蔗、制糖和养蜂。此外“彰施”记制植物质颜料,“膏液”记榨油,“蘖”记酿酒,也与农业有关。本书在每篇后均有多幅附图,表达具体操作情状。书中绝不引经据典,全是经作者直接观察、访问和研究所得,内容丰富充实,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道德真经广圣义节略

道德真经广圣义节略

道德真经广圣义节略,原题「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四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卷前有《道德真经外传》。按《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谓此书「其非玄宗御制明矣。……此盖诸臣所撰,或后人所为也」。《天一阁具存书目》称玄宗所撰《道德真经疏》十卷本与四卷本回异。又有当代学者检考其文,断此书作于玄宗之后。今按,此书即唐末道士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之节录本。卷前所谓《道德真经外传》,是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之序,正文四卷亦从杜氏之书节录而出。杜氏为唐玄宗《道德经》注疏作义释,「义曰」乃杜氏所作。

邯郸道省悟黄粱梦

邯郸道省悟黄粱梦

一作《开坛阐教黄粱梦》。简名《黄粱梦》。杂剧剧本。元马致远、 李时中、花李郎、红字李二合作。四折一楔子, 末本。剧本取材于唐传奇《枕中记》。写书生吕 洞宾应举,宿邯郸黄化店。钟离权来店欲度吕 出家,吕不从。时店母方炊黄粱,饭未熟而吕倦 睡入梦:中举拜兵马大元帅。入赘高太尉家,生 子女二人。领兵西征蔡州,饯宴上饮酒吐血,发 誓断酒。军中受贿卖阵,归家获罪,刺配沙门 岛,因誓断财。归家时睹妻有奸,休还母家,从 此断色。流放途中率儿女跋涉山谷,投一老妪 家,妪子醉归,摔死洞宾子女,复追杀洞宾。洞 宾惊醒而黄粱未熟。洞宾酒色财气皆绝,遂悟 人生虚幻,随钟离入道,终成正果。南戏有《吕 洞宾黄粱梦》,明杂剧有谷子敬《枕中记》,传奇 有苏汉英《梦境记》、汤显祖《邯郸记》,皆演此 故事。有《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及法译 本等。

江南野史

江南野史

北宋龙衮撰。此书专记南唐事,旧来著录多入载记类。宋初人记载南唐史事的著作是最为丰富的,五代十国的其他朝代都不能与之相比。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说,宋初撰录南唐史事的有6家,仅举今天尚存于世的来说,就有郑文宝的《江表志》、陈彭年的《江南别录》、作者佚名的《江南余载》以及龙衮的《江南野史》。北宋末至南宋初更出现了马令和陆游两家颇具规模的《南唐书》。南唐偏安一隅,传闻异辞较多,因此这些众多的撰著都各有其参考价值。《江南野史》一书,宋代各家书目都著录为20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还说全书共有84篇传文,但明清以来传本都只有10卷,传文也只剩下34篇。此书虽不用记传之名,但实为纪传之体,其情形类似陈寿《三国志》中的吴志和蜀志。该书第1卷为先主李昪传,第2卷为嗣主李璟传,第3卷为后主李煜传,第4卷以下才是臣僚的传记,共有宋齐丘等引人的传,像韩熙载,冯延巳这样的名臣都未见其传,估计是已经亡佚了。另外王明清《挥麈后录》说此书有欧阳修的父亲欧阳观的传,今本也未见,当亦在亡篇之中。此书所记南唐事,以出自故老传闻者居多,其中自不免有传闻失实之处,宋人书中曾对其有所纠正,但本书在诸家记南唐史事的书中时代较早,亦有为它书所不及处,如孙晟林文肇等传就与新旧《五代史》颇有异同,可资参考。后来马令和陆游两家《南唐书》均有不少内容采自此书。此书有《四库全书珍本丛书》本。

法镜经

法镜经

全一卷(或二卷)。东汉安玄译,严佛调笔受。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与大宝积经卷十九康僧铠所译之郁伽长者会,及竺法护所译之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皆为同本异译经。然本经系古译本,将释尊译作众祐,舍卫国译作闻物国,长者译作理家等。内容叙述释尊应郁伽(梵Ugra ,本经译作‘甚’)长者之请,为在家、出家之菩萨说戒行。[杂阿含经卷三十、大唐内典录卷一、历代三宝纪卷四、开元释教录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