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鎔

尚鎔
  • 姓名:尚鎔
  • 别名:字乔客、宛甫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西南昌府南昌县人
  • 出生日期:1785
  • 逝世日期:1835
  • 民族族群:

尚鎔[ róng ](1785—1835)字乔客、宛甫,江西南昌府南昌县人。樊雨壻。乾隆五十年七月初五日生,道光十五年卒。诸生。幼有神童之誉。博雅负异才,工诗文,下笔千言,尤精史学。遍游湖、湘、吴、越等处。后客河南,历主三山、聚星、崇实书院。镕著有《持雅堂诗文集》十卷,《史记辨正》十卷,《三国志辨微》三卷,均《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尚鎔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哲学史讲演录

哲学史讲演录

黑格尔的哲学著作,德文原本共三厚册,出版于1836—1838年。中译本分成四册。第一、二卷由三联书店(1956—1959)年、商务印书馆(1959)年出版,第三、四卷由商务印书馆(1959—1979)年出版。在这部著作中,黑格尔第一次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哲学史。全书除一长篇导言外,共分三部分。导言讨论了黑格尔的哲学史观及其方法论;正文第一部分分“从泰勒斯到亚里士多德”、“独断主义和怀疑主义”、“新柏拉图学派”三期讲述了希腊哲学;第二部分分“阿拉伯哲学”、“经院哲学”、“文艺复兴”三期讲述了中世纪哲学;第三部分分“培根和波墨”、“思维理智时期”和“最近德国哲学”三期讲述了近代哲学。本书把哲学史看成具有必然性的真理的科学,力图揭示历史上众多哲学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本质。书中认为哲学体系之间的否定,同时也包含着肯定,积累着人类先前的认识成果,从而达到对立统一,达到更高的真理。黑格尔注意把哲学史中的各个系统与逻辑学中的概念、范畴的发展相联系,贯彻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这无论对逻辑学,还是对哲学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此书深受恩格斯的称赞,曾被誉为黑格尔的天才著作之一。

诡计集成

诡计集成

被称为“日本推理小说之父”的江户川乱步写作的随笔和文学评论集。江户川乱步阅读了百余部日本及欧美侦探小说,研究其中出现的诡计,共整理出了八百余条,本书精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诡计,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详加解说、评论,加上费心搜集而来的侦探小说相关文献,终于集大成为一部珍贵的“侦探小说诡计集成”。本书收录了诸多侦探故事中最巧妙、最经典的构思,追根溯源,是推理上瘾者必读、侦探爱好者宝典。

淳佑临安志

淳佑临安志

南宋地方志。淳佑十二年(1252年)施谔撰。卷数不详:今残存六卷。临安治今浙江杭州市,为南宋行在。残本仅余城府、山川两类,每类冠以总论一篇,下分细目,叙述详晰。所收诗文金石,与《咸淳临安志》互有详略。清胡敬又由《永乐大典》中辑出佚文四册,后亦散佚,仅存祠庙、寺、院、宫观四类,编为《淳佑临安志辑逸》八卷,刊入《武林掌故丛编》。

金石经眼录

金石经眼录

一卷。清褚峻摹图,牛运震(1706—1758)补说。褚峻 (约1658—1728),字千峰,合阳(今属陕西省)人。峻工于刻字,以贩卖碑刻为业。经常自带干粮,走入深山穷谷、败墟废址中,搜求金石文字。凡前人书中所未著录,或虽载录而非作者所目击,未能详尽言之者,他都根据自己所亲见,一一绘其形状,摹其字画,并其剥蚀缺损之处,亲自钩勒,作成缩本,然后刻在木板上,非常逼真。本书收录自太学石鼓以下,迄于曲阜颜氏所藏汉无名碑阴,共四十七种。牛运震就各碑刻,一一加以详说,注明碑的长宽高矮及所在的地方;凡碑中假借通用字,并加以训释。本书所收录,虽数量较少,范围较窄。但比其有些作者著书只见拓本、或仅据传闻,并非亲见者,自然精核得多。此书于乾隆元年 (1736)出版,书前有褚峻自序。后褚峻又搜集到许多唐碑,另撰下卷。《四库全书》所收为纪昀家藏本。

书旨述

书旨述

又名《书旨术》。一篇。书论。唐代虞世南撰。此篇是通过人物对话随记年代、考究兴亡,简述书体源流变化的作品。其论从元龟者举而叙之,先以“至于唐、虞,焕乎文章,畅于夏殷,备乎秦汉”概略述之,然后自史籀起分述,其内容大体围绕书体的来源、产生原因、实际应用及发展变化等项进行,直到今体。文章语意连贯,内容互有衔接,对源远流长的书体变化可成纵观。“剖析前古,无所不工。八体六言语,必撰其理,俯拾众美,会兹简易,制成今体,乃穷奥旨。”篇末阐明“书法玄微,其难品绘,今之优劣,神用无方,小学疑迷,惕然将寤。而旨述议,其可闻乎?”今有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刊本。

今献备遗

今献备遗

四十二卷。明项笃寿撰。项笃寿,字子长,秀水 (今浙江省嘉兴市)人。明嘉靖年间进士,官至兵部郎中,著有《小司马奏章》、《全史论赞》等。《今献备遗》取“姑备遗忘”之义,编采了从明洪武到宏治年间的名臣二百零四人的事迹,辑为列传。作为“私史”,其在明代众多私史中,行文决择简明有法,虽有不当、不确之处,但不少列传叙述详细,事迹考核清楚,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可与正史相参证。该书现存有明万历十一年项氏万卷堂刻本,收《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