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鎔

- 姓名:尚鎔
- 别名:字乔客、宛甫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西南昌府南昌县人
- 出生日期:1785
- 逝世日期:1835
- 民族族群:
尚鎔[ róng ](1785—1835)字乔客、宛甫,江西南昌府南昌县人。樊雨壻。乾隆五十年七月初五日生,道光十五年卒。诸生。幼有神童之誉。博雅负异才,工诗文,下笔千言,尤精史学。遍游湖、湘、吴、越等处。后客河南,历主三山、聚星、崇实书院。镕著有《持雅堂诗文集》十卷,《史记辨正》十卷,《三国志辨微》三卷,均《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尚鎔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苏魏公文集
宋代诗文别集。72卷。苏颂著。苏颂卒赠司空魏国公。此书为其子苏携所编。《宋史·艺文志》称《苏颂集》72卷,又《略集》1卷。《略集》今已失传,而此书完好无损。卷1至卷14为各体诗歌,卷15为册文,卷16至卷20为奏议,卷21至卷28为内制,卷29至卷36为外制,卷37至卷47为表,卷48至卷50为启,卷51至卷54为碑铭,卷55至卷62为墓志,卷63为行状,卷64为记,卷65至卷67为序,卷68为书,卷69为札子,卷70、71为祭文,卷72为杂著。苏颂学识渊博,经史百家、五行九流、山经本草无所不通,“学本博洽,故发之于文,亦多清丽雄赡,卓然可为典则”(《四库全书总目》)。其诗多酬答送和之作,写景抒怀的诗歌中也因多用典故而显得富丽典雅,如《观潮三首》、《碧澜堂》、《射堂》等。相反,作者在熙宁十年(1077)出使辽国途中写下的组诗《后使辽诗》,却因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和诗人的心情而颇有价值。如“人心自觉悲殊土,物色偏能动旅情”(《早行新馆道中》),“封域虽长编户少,隔山才见两三家”(《过新馆罕见居人》),“赋役百端闲日少,可怜生事甚茫茫”(《中山道中》)“结草枝梢知里堠,放牛墟落见人烟”(《沙施路》),语多沉郁,情亦真挚,颇为感人。本集有明刊本、《四库全书》本。
圣源觉真经
《圣源觉真经》,民间印行的善书。讲述玉皇公(玉皇大帝)及远古时期“舍身堵北缺,代存万众生”的壮士的故事。在东南亚一带流传甚广,但属民间宗教常用经文,非《道藏》所珍藏的《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奉天刑赏录
《奉天刑赏录》,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自题懒生袁子,不著其名。以《千顷堂书目》考之,盖袁褧所撰也。其书皆纪成祖靖难时爵赏诛戮之事。多本都穆《壬午功臣录》、无名氏《教坊录》,复杂采《客座新闻》、《震泽纪闻》、《立斋闲录》诸书以附益之。所载建文死事诸臣家属被祸惨毒,殆非人理。称皆得於官府故牍,似不尽诬。成祖毒虐之政,至於此极,亦可证史书所载,尚未能得其什一矣。
江式近思录集注
清江永撰。共十四卷,六百二十二条。记录了朱熹“义理根源,圣学体用”之说,并对朱熹及其门人的日常讲论作了考证。在注解过程中或解释分析文意,或阐发其中奥理,或辨别其中异同,或指明其中瑕疵。各卷以朱熹所定篇名为准,第一卷《道体》篇;第二卷《为学大要》篇;第三卷《格物穷理》篇;第四卷《存养》篇;第五卷《改过迁善、克己复礼》篇;第六卷《齐家之说》篇;第七卷《出处进退辞受之意》篇;第八卷《治国平天下之道》篇;第九卷《制度》篇;第十卷《处事之方》篇;第十一卷《教学之道》篇;第十二卷《改过及人心疵病》篇;第十三卷《异端之学》篇;第十四卷《圣贤气象》篇。广征博引,体例别具一格,与其他空谈尊朱的学者不同,所引证据较为真实可靠。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少林无孔笛
凡六卷。全称东阳和尚少林无孔笛。又作东阳和尚语录。日本临济宗僧东阳英朝(1428~1504)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一册。收录其于龙兴寺、大德寺、妙心寺、瑞泉寺、少林寺、定慧寺、大仙寺等处之上堂、小参、示众、佛事、偈颂、像赞、道号、杂着等。无孔笛之意,系指禅宗悟境无法以文字或言语来传达,如无法吹鸣之无孔笛。另有无著道忠撰少林无孔笛考证一卷。
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世尊入一切如来金刚安像三昧,从三昧起。说塑画雕造安像庆赞仪轨。有一菩萨白言,佛身无相,犹若虚空,遍一切处。云何今说令安佛像?佛言,我为久修行者,说彼法身无相无为,遍一切处,不生不灭,今为初发心众生,令彼得褔,说安像庆赞结净之法,先拣吉星吉日,于结界胜地清净之处,陈设伞盖幢旛香华灯果,令阿阇梨依法仪轨,一心召请观想沐浴,安耳发髻指甲髭须等,乃至香花灯食等种种供养,并须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