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籀

苏籀
  • 姓名:苏籀
  • 别名:字仲滋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苏籀,字仲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辙孙、苏迟长子,过继于苏适为后。年十四,曾侍苏辙于颍昌,首尾九年,未尝离左右(苏诩《双溪集后跋》)。后记其言,成《栾城遗言》一卷。后以祖荫为陕州仪曹掾。宣和间,为迪功郎(苏迟《苏仲南墓志铭》)。绍兴三年,为大宗正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八)。十四年,为将作监丞(同上书卷一五一)。十九年,出为台州添差通判(《嘉定赤城志》卷一○)。官终朝请大夫。孝宗时卒,年七十馀。


苏籀出自文学世家,领受祖辈薰陶,故其诗文“雄快疏畅,以词华而论,终为尚有典型”(《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七)。其诗有不少感慨时世之作,如“素餐致寇思长策,失业疲氓想易招”(《冻雨》),“引领山西十万骑,中原失御实堪哀”(《观兵》),“戎虏未入朝,耕战诚劳勚”(《夏旱一首》),都表达了对国家百姓的忧思。然而集中也有《上秦宰相书》极言和金之利,归美秦桧,不免有迎合干进之心;而《面对论和战札子》又论“天下虽平,忘战则危”,力言攻刘豫以图金,前后不一,因而被人讥为“自相矛盾,盖皆揣摩时好以进说,小人反覆”(《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七、伍崇曜《刊双溪集跋》)。著有《双溪集》十五卷、《栾城公遗言》一卷,其子苏诩于南宋淳熙时刻于筠州,今存明抄本(残)、《四库全书》本、清咸丰元年刊本。《全宋诗》卷一七六二至一七六六录其诗五卷。《全宋文》卷四○一九至四○二八收其文十卷。事迹见《敬乡录》卷七、《宋史翼》卷四。

苏籀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柳河东集注

柳河东集注

四十三卷。旧本题宋童宗说注释。张敦颐音辩。潘纬音义。童宗说,南城 (今属江西省)人。生卒年不详。张敦颐 。潘纬,字仲宝,云间 (今上海松江) 人。据乾道三年(1167),吴郡陆之渊序,称为乙丑年甲科,官潜 (今安徽霍山县东北)广文。亦不知其终于何官。陆之渊序不及宗说与敦颐。书中所注,各以童云、张云、潘云加以区别。因为宗说之“注释”、敦颐之“音辩”,原本各自为书。后坊贾合纬之音义,刊为一编,故书首不以柳文音义标目,而别题曰 《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其本以宋元本集、外集合而为一,分类排次,已非刘禹锡所编之旧。其音释虽 “随文诠解”,无大考证。而于僻音难字,一一疏通,详博虽然不够,但简明易懂,并除去了检阅篇韵的繁琐,对于通读柳文大有益处。是书有元刊本、李木斋有宋刊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等。

校订愿体医话良方

校订愿体医话良方

扬州史典搢臣著, 仁和俞世贵桂庭参补, 甥王士雄孟英 校订。医话。一卷。典字搢臣,扬州(今属江苏)人。此书经王孟英舅父俞世贵参补,于道光十二年(1838)刊行。首载医话十二则,杂说医药及养生等心得随笔,内容简略。次载解诸服毒、诸物鲠、吞五金,并救缢死、刎、溺、冻,压、吓等诸死伤之各种急救法,及咽喉急证、牙疳、霍乱急证、痈疽等二十多种急症的简易疗法。所载急救法除内服方药外、亦有敷、洗、涂、贴、薰、温、灸、刺等多种外治法,多为验方,方药简便易得,便于救急应用。俞氏除逐条补充或评议外,对急救方药亦有较多增补。有《潜斋医学丛书十四种》本,咸丰元年(1851)重庆堂刻《三家医话》本。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原不题撰人,书中载唐天皇(唐高宗)问道于中岳潘尊师(潘师正),当系唐代上清派道士所作。南宋《秘目》着录此书一卷。今《正统道藏》本分作三卷,收入太平部。此书内容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上卷一至八页)概述道教及道门经法肇起原由,并解释三天、三洞 、三君、十二部经、三乘、三界、四等、六度行、六根、四大、五荫、三业、五苦、三涂等名同术语乏义,第二部分(上卷九页——下卷二页)是唐高宗与潘师正关于道教绎法之问答记录档,解答的问题有存三守一、发际九宫、六合寓、道教阶梯证果、天尊名号阶级、天尊十身、诸天圣真名号居处、诸真位业品级、三十六天名号、日月星宿之神、玄中大法师十号等等。第三部分(下卷二至十七页)为道教法术名词解释,所释名词有二乘、一念、二景、二气……等等,约百余条。第四部分(下卷十七至二十页)摘录《海空智藏经》,解释有关修持心性观慧之名词术语,如「三阶」、「十心」、「十行」、「十回」、「十转」、「十种障」等等。全书所释道教经法名义约一百四十余条,实为一部解释道教义理之小辞书。

玉涧杂书

玉涧杂书

笔记。宋叶梦得(1077—1148)撰。原十卷,存一卷。梦得有《石林燕语》已著录。叶氏见长于文学,一生著述甚丰。收集日常所记典故趣闻而成此集。故其条目内容,既有前人著述,又有叶氏文采。大致可归纳为前人轶事、当代趣闻、叶氏杂感等。叶氏崇拜陶潜、杜甫,述其轶事以隐居避世、同情民间疾苦为主,取材以前人诗文佳句居多。余皆借题发挥,或申述诗文理论,或讲求措词造句,或讨论文章规范。颇能代表宋代一派文风。有《说郛》本,《古今说部丛书》本。

挟注波罗蜜多心经

挟注波罗蜜多心经

挟注波罗蜜多心经,一卷,佚名,有缺文,编号二七四七。

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

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

一卷,唐菩提流志译。一名文殊师利菩萨八字三昧法。为八字文殊法之本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