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

房玄龄
  • 姓名:房玄龄
  • 别名:字乔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
  • 出生日期:579年
  • 逝世日期:648年8月18日
  • 民族族群: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其子世民进军渭北,玄龄拜谒,两人一见如故,署玄龄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每至一地,众人皆取珍宝,玄龄独揽人才至秦王幕府,因玄龄善交猛将谋士,故人人愿效死力。玄龄在秦王府掌管军符、文告、军机之事,每书军令,马上即得,不拟文稿。


太子建成与秦王世民有矛盾,秦王召玄龄问计,玄龄曰:国家有难,惟圣人克之;大王功盖天下,此不仅是人谋,而且得神助。引杜如晦协助秦王判定大计。建成忌恨玄龄、如晦,谮二人于李渊处,二人遂被斥逐。建成将有变,世民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如晦,二人穿道士服入秦王府,与秦王周密计议,及诛建成,世民立为太子,擢玄龄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627),玄龄代萧瑀为中书令。论功行赏,玄龄与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封邢国公。太宗叔父淮安王神通不服,太宗指出,玄龄有运筹帷幄,匡定社稷之功,功比汉之肖何,故虽没有鞍马征战,仍应居功第一。神通理屈。拜玄龄社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太宗曾问创业守文哪个更难,玄龄认为创业难,魏征则以为守文难,太宗说创业已成过去,守文刚刚开始,各位宜慎重从事。


玄龄官居宰相十五年,女为王妃,子娶公主,可谓权宠隆极,故玄龄急流勇退,屡上表辞官,帝不听,进爵司空,仍总朝政。太宗伐辽,留玄龄守京师。晚年多病,每有难事,太宗则令玄龄乘肩舆入殿相商。为太宗征讨高丽事,玄龄曾恳谏太宗,认为,现在已俘获高丽士众数十万,高丽亡“残众孽君,缩气不敢息”,应该以仁义为先,适可而止,停伐高丽,允许高丽自新。太宗以玄龄在病危之时还能关心国事,感动不已,令凿穿宫墙,以便自己随时去玄龄家问候。玄龄薨,赠太尉,拜州都督,谥曰:“文昭”,给班剑羽葆,陪葬昭陵。图形凌烟阁。

房玄龄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去吧,摩西

去吧,摩西

《去吧,摩西》(Go Down, Moses)是威廉·福克纳创作于1942年的小说,由七个相关联的部分组成,故事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讲述的是美国南方庄园主麦卡斯林与女奴生有一女,后又与这个女儿生下一子泰瑞乐,泰瑞乐后来娶了另一位庄园主布钱普的女奴谭尼,其子嗣都以布钱普为姓氏。麦卡斯林的外孙女则嫁给了爱德蒙兹。全书写的就是这三个姓氏的子孙间的复杂关系,最浓墨重彩的人物是麦卡斯林的孙艾萨克,他在黑人猎手的带邻下自小参加猎熊活动,长大后看透了白人与黑奴间的畸形关系,自愿放弃家产,到镇上做木工为生。全书由两个中篇及五个短篇组成,各部分既相对独立又共同融合为一幅完整的画面。

梦游者三部曲

梦游者三部曲

《梦游者三部曲》(Die Schlafwandler: Eine Romantrilogie),又译作《梦游人》,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赫尔曼·布洛赫(1886-1951)于1931年出版的首部重要作品,受到米兰·昆德拉和卡洛斯·富恩特斯的高度推崇。小说以三个时代的故事表现1888-1918年间的时代变迁。从价值奔溃历史观的角度,艺术地再现了西方传统文化的死亡过程。第一部设定时间是1888年前后,叙述普鲁士贵族和军官约阿希姆·冯·帕瑟诺从对波希米亚妓女鲁泽娜的追求和浪漫关系那里得到心理和生理的满足,但在犹豫和怀疑之后,走向了理性,和门当户对的伊丽莎白建立了无爱的婚姻。第二部是1903年,一位容易感情用事的藏书家和理想主义者奥古斯特·艾施放弃前途远大的工作和朋友们,当了马戏团的经理。在旧价值崩溃的影响下,他打算进行暴力活动,去谋杀银行家,但未成功,之后在一个小镇居住。第三部设定在一战即将结束之时,威廉·胡桂瑙,一个自称保持价值中立的青年,他杀死了艾施,强奸了他的妻子,合法的离开小镇,成了一位受人尊敬的商人。

少年中国说

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撰。载《饮冰室文集》卷十六。清光绪二十六年一月(1900.2)维新变法失败后避难日本时,发表在《清议报》第35册上的一篇著名政论散文。作者怀着强烈的爱国激情,驳斥了帝国主义者所谓中国是“老大帝国”的论调,极力赞颂了他理想中的勇于进取、情豪气盛、日新月异、“与天不老”、“与国无疆”的少年中国,嘲讽和批判了造成中国“一切凭人作弄”的可悲现实的清王朝的腐败无能、顽固保守和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帝国主义者把中国称作“老大帝国”,以示讥讽,作者在文中用“我中国其果老人矣乎?”加以反诘,然后回答:“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揭出题旨。然后从老年与少年的性格特点加以比较,说明老年人保守、怯懦;少年人进取、豪壮。再列举古今中外的事实,指出老大者不能成“回天之事功”。过去中国虽曾有过至治盛世,可从清朝末年以来,中国已成了任外人宰割的“怀中之肉”。中国的积弱无能,完全是由那些老朽昏庸的老后、老臣、老将、老吏所造成。最后号召,中国青年的责任是创建一个“少年中国”,他犹如红日初升,奇花初胎,前途似海,与国无疆!全篇表现作者渴求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和积极的进取精神。文章热情奔放,感情充溢,常连用几十个排比句,有一泻千里之势,极富有鼓动性。

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是清咸丰年间学者王永彬所著的格言体文学品评著作。全书分为221则,以随笔的形式阐发了安身立命的主旨,揭示人生价值的深刻内涵。全书以短小精辟,富有哲理见长,文辞浅近明晰,言语言简意赅,情真意切,意境深远。

贯唯集

贯唯集

《贯唯集》一名《通意子医案》,作者号璇玑洞主通意子,不载姓名,生于公元1825年,卒年不详。行医五十年以上,师承有自。《贯唯集》共载医案247则(复诊除外),包括内、妇、儿、眼等科共32个病种,均为“业经见效者”(自序),由其门人辈笔录汇集而成。

礼念弥陀道场忏法

礼念弥陀道场忏法

礼念弥陀道场忏法,十卷,金王子成集,赵秉文序,李纯甫序,日本至道序,元朴免跋,明李克墩跋。总共分为十三门:第一,归依西方三宝,第二,决疑生信,第三,引教比证,第四,往生传录,第五,极乐庄严,第六,礼忏罪障,第七,发菩提心,第八,发愿往生,第九,求生行门,第十,总为礼佛,第十一,自庆,第十二,普皆回向,第十三,嘱累流通。其中每卷都分正文与注释部分,正文为念诵的忏本,而注释阐发礼忏的教理,“广则恐其文繁,略则虑其义阙。如常礼念应赴,只读大字。若推本末因缘,须寻小注。庶得广略两存自他俱益。”在注释中广泛征引各种经论及前代净宗著述,对净土教理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较为全面反映了金代的净土思想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