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唱

宝唱
  • 姓名:宝唱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释宝唱,俗姓岑氏,吴郡人。少怀恢敏,清贞自蓄。幼失怙,顾惟支立,勤田为业,资养所费,终于十亩。勤勉好学,手不释卷,《续高僧传》称其“寓目流略,便能强识,文采铺赡,义理有闻。”年十八,往庄严寺依名僧僧佑出家,从僧佑学习经律,在僧佑的指导下,宝唱“博采群言,酌其精理,”慧业大进。此后“又惟开悟士俗,要以通济为先”,于是从处士顾道旷、吕僧智等习听经史子籍,略通大意。由此引来物议,以其游涉世务,谓有俗志。年三十,父丧,丧事云毕,于建武二年出都专听,历涉五载,期间不幸中风疾。萧齐末年,遭乱入东,远至闽越,与诸寺沙门讨论旧业。天监四年,乃还都下,梁武帝敕为新安寺主。时武帝大弘佛法,宝唱极受重用,参与了很多国家修撰,为武帝以佛法治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天监十二年,以脚气连发,入东治疗,去后敕追,因此抵罪,谪配越州。不久梁武帝令依律以法处断,僧正慧超任情乖旨,摈徙广州。着先忏京师大僧寺遍,方徙岭表,永弃荒裔。在此期间,宝唱昼则伏忏,夜则缵录。“加又官私催遍,惟日弗暇,中甄条流,文词坠落。将发之日,遂以奏闻。有敕停摈,令住翻译。而此时僧史方将勘定,改前宿繁,更加芟定。”①僧史即宝唱所作《名僧传》,成于天监十三年,此言“方将勘定”,则其时间大约在天监末至普通初,所以宝唱被摈也就是这个时间。此后事迹僧史不载,但云不知所终。然宝唱所撰《比丘尼传序》云:“起晋咸和讫梁天监,凡六十五人。”而《比丘尼传》所记比丘尼其卒年最晚者为山阳招明寺释法宣尼,卒于天监十五年,是知宝唱天监十五年后尚有活动。又,《续高僧传》云:“简文之在春坊,尤耽内教,撰《法宝联璧》二百余卷,别令宝唱缀秕区别,其类《遍略》之流。”《法宝联璧》成于中大通六年,则宝唱缀秕区别《法宝联璧》至少也是大同初年的事,是宝唱在大同初年仍还有活动。所以《续高僧传》云“有敕停摈,令住翻译”,就说明宝唱此后并未徙岭表而就荒裔,而是仍驻京师,戴罪译经。由于是戴罪之僧,自此以后风光不再,人们自然是难得去关心这样一位弃僧了,僧史言不知所终,固其宜矣。

猜你喜欢的书

刘左史集

刘左史集

文别集。宋刘安节著。四卷。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文献通考》同。《宋史· 艺文志》著录五卷。宋本久已失传,今有清抄本 十余部。孙诒让《永嘉丛书》本跋称“是集国初 时已不易得,朱竹垞展转传写,始获其全。”陆 心源旧藏传录朱抄本,有朱氏跋曰:“曩从刘考 功公㦷(体仁)借抄二刘长史合集,元礼(安上) 只得半部而已。康熙壬午(1702),福州林孝廉 吉人(佶)以抄本见寄,乃得全。竹垞主人识。” (《皕宋楼藏书志》卷七九)陆氏本今藏日本静 嘉堂文库,朱氏原抄本未见著录。《四库全书》 收入鲍士恭家藏本,《四库全书总目》引述朱彝 尊题识,则鲍氏本当即朱抄本或传录朱抄本。 卷首有留元刚序,卷一为奏表,卷二为墓志、青 词、经义,卷三为经义,卷四为策及杂著,卷末 附《上蔡先生语录》三则及许景衡所作《祭文》、 《墓志》各一篇。同治十二年(1873),瑞安孙衣 言将安节集与刘安上《刘给事集》同刊入《永嘉 丛书》,卷末有孙诒让跋,据跋云,所用底本为 抄吴翌凤(枚庵)校本《左史集》、卢文弨(抱经) 所藏旧抄本《给谏集》,与其家旧藏抄文澜阁库 本对勘付梓。

教育通论

教育通论

舒新城著。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教育通论类著作的代表作之一,该书特重历史演化与中国教育实际问题,在叙说教育与各种教育活动的关系的同时,反映了当时中国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一般成果。1927年初版,至1933年,已刊行12次。他着重阐发了尊重学生个性与注意社会生活的基础,把自由与合作精神结合起来,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新教育的学术观点。对于目前言必称西方的学风,本书可谓一付难得的清醒剂。

佛光国师语录

佛光国师语录

凡十卷。全称敕谥佛光圆满常照国师三会语录。又作佛光圆满常照国师语录、圆满常照国师语录、佛光和尚语录、佛光禅师语录。宋代临济宗僧无学祖元(1226~1286)撰,一真、一愚等编。日本享保十一年(1726)刊行。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册。祖元于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赴日宏法,故其语录包括大宋台州真如寺语、日本建长寺及兴圣寺语、普说、小佛事、请益问答心要、偈颂、拾遗杂录、年表杂录等。

三主要道颂

三主要道颂

三主要道颂,一卷,宗喀巴大师造颂,是多闻比丘吉样善慧,称为侄察科语自在称所作教诫。

大乘中观释论

大乘中观释论

梵名Mu^la -madhyamaka-sandhi-nirmocana-vya^khya^ 。凡九卷。安慧菩萨造,宋代惟净等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又作中观释论。乃随文解释龙树之中观,为中观八大注释书之一。本论所释之颂,与鸠摩罗什所译之中论、波罗颇蜜多罗所译之般若灯论对比,互有存缺出入,日本学者羽溪了谛于日本‘国译一切经’中附有各经内容之对照表。本书屡屡举出毗婆沙师、犊子部师、经部师、胜论师、外人、异人、异宗、异部师、我宗、自部人等之说,而其所谓‘异部异宗’,系指中观派之论师。本书之梵本及西藏译本现均不存。有关本书之卷数,于旧宋本与宋、元、明三本,及日本缩刷藏、大正藏(以日本增上寺所藏高丽本为底本)仅有九卷,然卍字藏经(以日本建仁寺、法然院所藏高丽本为底本)则有十八卷。此外,关于本书之译者,据宋本、丽本、元本等所载,本书系法护与惟净所共译。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全一卷。又称一切智光明仙人不食肉经。本经乃叙述迦波利婆罗门之子弥勒之本生谭。现收于大正藏第三册。谓往昔弥勒佛示现在胜花敷世界,宣说慈三昧光大悲海云经,一切智光明婆罗门因闻此经而发菩提心,誓愿持诵该经,并愿未来成佛亦号弥勒。后出家,于八千年间一心持诵该经,时因连日豪雨,无法出外托钵,林中有母子二兔见仙人七日不食,为令法久住,遂投身火中,欲烧身供养。仙人见此,发愿道:‘吾誓世世不起杀想,恒不啖肉。’亦投身火坑。诵经之仙人即婆罗门之子弥勒。此外,本经预言在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弥勒必定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