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博

- 姓名:邵博
- 别名:字公济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洛阳(今属河南)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邵博(?—1158),宋代作家。字公济,洛阳(今属河南)人。祖邵雍、父邵伯温、兄邵溥,都知名于世。邵博屡官右朝奉大夫,主管袭庆府仙源县太极境,居犍为。绍兴八年(1138)十月,以赵鼎推荐,宋高宗许其能文,赐同进士出身。次年三月,除秘书监校书郎,很受器重。五月,出知果州。不久,以左朝散大夫知眉州,绍兴二十二年罢任。因为直徽猷阁程敦厚废还故里时,向成都府转运副使吴坰投匿名书,攻讦邵博过恶十余通,朝廷命成都府审理此事,提点刑狱公事周绾知其冤,阅实其事,为之疏理,邵博虽得免罪,但因酒餽游客及用官纸札数事,降官3级。邵博愤愤不平,然又无能为力。绍兴二十八年四月,又降授左朝散郎,卒于犍为县。
邵博文章很著名,当时人陈造称为“赡缛峻整杰出”(《江湖长翁文集》卷26《题邵太史西山集》)。诗词也颇有影响,以至陆游《跋邵公济诗》说:“夜读公济诗,超然高逸,恨未尝得讲世旧与文盟也。”惜现在所存很少,然观其《题智永上人潇湘烟雨图》诗:“曾拟扁舟湘水西,夜窗听雨数归期。归来偶对高人画,却忆当年夜雨时。”确是很有情趣。他本有文集57卷,现已失传,部分诗词保留在《花草粹编》、《宋诗纪事》、《全宋词》等书中。
邵博传世著作有《闻见后录》30卷。因是续其父邵伯温《邵氏闻见录》,故以《邵氏闻见后录》名书。成于绍兴二十七年。此书内容兼及经史子集,涉及方面颇广。仅就文学方面而言,参考价值也很高。如作者对《楚辞》、唐宋诗人等的评述及摘引前人的议论,时有新见,有关诗人及所记戏俳谐语,大多隽永有味。书中还记载了司马光、陈瓘、欧阳修、苏洵等人物的琐事,多他书所未见,尤足珍贵。此书行文特点是兴之所至,笔亦随之,比较灵活。
邵博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桐山老农集
元代诗文别集。4卷。鲁贞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编入别集类。桐山老农为鲁贞的别号。卷首无序文。卷1为记,卷2为序,卷3为杂著,卷4为诗。卷4的诗共36首,按歌行、古选、五律、七律、五绝、七绝类编。卷末无跋语及附录。鲁贞处于元明易代的社会变革时代,但他看来并不特别关心时事,而是笃志修行,独善其身。他的诗文缺乏时代气息,无论从什么尺度而言,都比较平庸。但是,《四库全书总目》在客观指出他的诗文无足为观之后又说:“然人品既高,胸怀夷旷,一切尘容俗状无由入其笔端,故称臆而谈,自饶清韵,譬诸深山幽谷,老柏苍松,虽不中绳规,而天然有出尘之意。其故正不在语言文字间矣。”换句话说,其诗文虽“殊乖大雅”,但仍有其清新质朴之气。应该说,这是一个标准较低的提法。
仙乐集
道教书。附词一卷。金刘处玄撰。五卷。包括诗词歌颂五百多首。皆宣扬全真教旨。祖述老庄清静无为, 以慈、俭、不争为宝。借轮回因果,劝人除私去欲,戒恶劝善。收入《道藏》第785册。明正统本《道藏·太平部》有刘处玄《仙乐集》五卷,第四卷载词六十四首。《全金元词》据以入录,并从谭处端《水云集》补一首,共六十五首。
裴少俊墙头马上
一作《鸳鸯简墙头马上》。简名《墙头马上》。杂剧剧本。元白朴作。四折,旦本。系据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增饰而成。裴尚书之子裴少俊休妻而留下女。千金回家后父母亡故。少俊骑马路过总管李世杰花园,和李女李千金隔墙以诗赠答,遂相爱慕而私奔,居裴家后花园7年,并生一子一女。后被裴尚书发现,强令少俊中进士后,去接她回来,她坚决不回。裴尚书夫妻去恳求,她仍不允。最后由于两个孩子的哭声打动了她,她才与少俊团圆。剧中塑造了大胆追求爱情的少女李千金的形象。她有别于其他杂剧中的大家闺秀:率真、泼辣,敢于蔑视封建礼教而私奔,还敢于为自己的行为辩护,没有闺阁女子的犹豫和软弱,而具有民间市井女子的性格特征。清代梁廷柟批评她出语“浅露”、“无状”,然而这正是这一人物可爱的地方。全剧富于喜剧性,通过戏剧冲突展示人物性格,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剧本唱词优美,刻画人物细腻动人。
景善日记
景善为清同治进士,历任翰林院侍读、内阁侍读学士、户、工、礼、吏部侍郎。光绪二十年(1894)以“原品休致”,在京家居。二十六年八国联军进北京后,被其子推入井中溺死。日记始于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00年1月25日),止于次年七月二十一日(1901年9月3日),记述此期间北京义和团运动的发展、清政府内部的纷争以及宫廷矛盾等。关于此本日记的介绍及英译本首见于宣统二年(1910)出版的英人濮兰德(J·O·P·Bland)和白克浩司(E·T·Back-house)合著的《慈禧外纪》第十七章中。据介绍, 日记原稿系八国联军入京搜劫景善住宅时,落入白克浩司之手,现存大英博物馆。曾一度被中、外史界视为信史。《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亦曾收入。但自三十年代起,即有英人刘逸生(William Lewisohn)、荷兰人戴文达(J·J·L·Duyvendak)、英人特雷福尔一罗泼(Trevor-Roper)以及中国学者程明洲等从日记中的史实错误、文笔、发现经过以及白克浩司的为人等方面,证实《景善日记》系出于白克浩司的伪造。近年来,我国史学家丁名楠曾去英国访问,在伦郭看到日记的原稿及其它有关文献,著文论证《景善日记》是白克浩司在中国人帮助下伪造的,其发现过程亦是虚构的。
朱子学的
明邱濬编。其体例仿照《论语》, 多用“朱子曰”引出朱熹语录。书分上 下二卷,上卷又分下学、持敬、穷理、精 蕴、须看、鞭策、进德、道在、天德、韦斋 等十篇,下卷分上达、古者、此学、仁 礼、为治、纪纲、圣人、前辈、斯文、道统 等十篇。上卷十个篇章侧重于由事以 达理,首篇总论为学之道;第二篇、第 三篇论述用功之要;第四篇至第九篇 在于阐述学者由下学人事而上达天理 的不同方法与阶段;第十篇仿效《论 语》的《乡党》篇,列举朱熹的生平行 状。下卷十个篇章侧重于由理而事。 全书归根于道统,道统篇记录了濂、 洛、关、闽之学的来龙去脉,如同《论 语》的《尧曰》篇。《四库全书总目提 要》曾对该书“摹拟《论语》,使之貌似 圣人”仿照《论语》体例的作法有所讥 刺。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 书社1995年版)。
经律戒相布萨轨仪
经律戒相布萨轨仪,一卷,明如馨纂要并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