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戏曲

  • 曹祠部集

    曹祠部集

    《作者:曹邺二卷。附《曹唐诗》 一卷。唐曹邺(约859前后在世)撰。曹邺,字业之,一作邺之。阳朔(今属广西桂林)人。生卒年不详。约三十岁时入京应试,困居长安十年,落第九次,备受世人冷眼。后得到中书舍人韦悫的赏识,力荐于礼部侍郎裴休,遂于唐懿宗大中四年 (850)登进士第。咸通二年 (860)至咸通六年间,任太常博士,后任祠部郎中,出任洋州刺史,官至吏部侍郎。邺为唐代诗人,反对晚唐绮靡诗风,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并卓有成就。《唐才子传》称其能“返棹下流,更唱暗俗”。此书凡二卷,前有嘉靖蒋冕序,后附曹唐诗一卷。其诗表现了独到的史识,诗风古朴刚健,锋利冷峭,在晚唐诗人中独具异

  • 碧山乐府

    碧山乐府

    《作者:王九思明代散曲集。王九思(字敬夫,号渼陂)著。现存版本较多,有明正德年间刻本《碧山乐府》,凡2卷;有明正德刻、清补本《碧山乐府》,凡2卷、拾遗1卷;有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张书绅刻本《碧山乐府》,凡2卷;有明嘉靖康浩刻本《碧山乐府》1卷、拾遗1卷、续稿1卷。王九思曲作写得爽朗、雄健,甚至有几分粗豪。如〔沉醉东风〕:“有时节露赤脚山巅水涯,有时节科白头柳堰桃峡。戴什么折角巾,结什么狂生袜,得清闲不说荣华。提起封侯几万家,把一个薄福的先生笑煞。”又如〔水仙子〕:“一拳打脱凤凰笼,两脚蹬开虎豹丛,单身撞出麒麟洞。望东华人乱拥,紫罗袍老尽英雄。参详破邯

  • 波外乐章

    波外乐章

    《作者:乔曾劬民国词人乔大壮被喻为"词坛飞将",其词受生平遭际及性情气质影响颇大。早期所作,以深婉密丽、闲雅多致的风格为主;中年以后,国事飘摇、家庭多故,词作多幽咽吞吐、沉郁蕴藉之音。而因其孤高狷介、至情至性的精神气质,其词又呈现出气格高华、沉郁深幽的特质。词风与北宋晏几道、秦观、贺铸为近,是典型的词心之作,在民国词坛具有独特价值。

  • 苍筤词钞

    苍筤词钞

    《作者:孙鼎臣孙鼎臣撰,词集

  • 草堂诗余

    草堂诗余

    《作者:佚名唐宋词选集。4卷。南宋人编,不著姓氏。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21)云:“《草堂诗余》二卷,书坊编集者。”没有指出编集者为谁。元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刻本《草堂诗余》。则题为“建安古梅何士信君实编选”。明言编选者姓氏。今此两说并存。此书编于何时,巳不可知,其流传则当在南宋中叶以前。《四库全书总目》云:“王楙《野客丛书》作于庆元间,已引《草堂诗余》张仲宗〔满江红〕词,证‘蝶粉蜂黄’之语,则此书在庆元以前矣。”据王楙小序,《野客丛书》一书,完成于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三月。《草堂诗余》的开始流传,当以此为下限。此书异本颇多,名称

  • 晁无咎词

    晁无咎词

    《作者:晁补之六卷。宋晁补之 (1053—1110)撰。晁补之字无咎,钜野 (今属山东)人。是集又名 《晁无咎词》、《琴趣外编》。《书录解题》则作一卷,称《晁无咎词》。原本为毛晋所刊,题曰 《琴趣外编》,其跋语称诗余不入集中,故名 《外编》,分为六卷。但与《书录解题》皆不合,未详其故。晁补之之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受苏轼影响很大。此书还有影宋刊本;明人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收词一百五十五首;有《四库全书》本。今人龙榆生有校点本,并附有传记、词话等材料。

  • 沧浪集

    沧浪集

    《作者:严羽诗别集。三卷,包括《诗话》一卷。宋严羽撰。严集初刊于南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前有黄公绍序,但此本已佚,宋代目录诸书中亦未见记载。现存严集最早刻本为元刊本,已残,缺二页,后明刻多由此出,亦缺此二页。元刊本作《沧浪严先生吟卷》三卷,前题“樵川陈士元旸谷编次,进士黄清老子肃校正”。明武宗正德(1506—1521)间有三个刻本传世:一为淮阳胡岳(仲器)刻本;一为正德十二年丁丑(1517年)李坚刊本;一为正德十五年尹忠嗣刊本,前有都穆写于正德十五年之序,此本名为《沧浪先生吟卷》二卷,刊于昆山。另有明神宗万历(1573—1620)末闽刊本,为何若士重编,前有徐��序。集名

  • 藏春集

    藏春集

    《作者:刘秉忠元诗别集。6卷。刘秉忠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是阎复写于至元二十四年(1287)的序。序中说,为文“在公乃为余事”。据阎复序,是刘秉忠夫人窦氏及其过继之子请翰林待制王子纲来“求为叙引”的。卷1—3,是七律;卷4是七绝,卷5是乐府(词),清人辑本《藏春乐府》即本于此;卷6为附录,并署商挺编。前5卷为诗词,诗全系七言近体,这是诗家中比较少见的。《元史》本传说刘秉忠有文集10卷,此5卷(不计附录)当为半数,可能尚有文5卷已佚去。《四库全书总目》说:“所作大都平正通达,无噍杀之音。史称其诗萧散闲淡,类其为人,虽推之稍过,然如小

  • 藏海居士集

    藏海居士集

    《作者:吴可宋诗别集。2卷。吴可撰。作者生平事迹无可考,“藏海居士”当为其别号,其《藏海居士集》未见著录,仅有诗作、诗话等散见于《永乐大典》,谓出自此集。清代修《四库全书》,自《永乐大典》中辑其诗编为2卷。上卷录入五言古诗15首、七言古诗7首;下卷录入五言律诗6首、五言排律1首、七言律诗13首、五言绝句2首、七言绝句15首。凡古今体诗59首。此集中与作者酬答者有王安中、赵令畤、米友仁等南北宋间的文士,故《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元祐诸贤风流未沫,故所存篇什无多,而大致清警,与谢逸、谢薖兄弟气格相近”。由于其集久佚,故后世论宋诗者从未涉及吴可其人

  • 聱园词剩

    聱园词剩

    《作者:聂树楷聂树楷撰,词集

  • 白石道人歌曲疏证

    白石道人歌曲疏证

    《作者:姜夔词集疏证,(宋)姜夔撰(近人)陈思疏证

  • 弁山小隐吟录

    弁山小隐吟录

    《作者:黄玠元诗别集。2卷。黄玠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至正五年(1345)黄玠自序。卷上为五言古诗,卷下为七言古诗。黄玠寓居吴兴,筑室于弁山,自号弁山小隐。晚年思归故乡慈溪而未成,所以自编诗稿以示子孙,名为《弁山小隐吟录》。由于本集未收近体,论者或以为他不作近体诗(《四库全书总目》),但在《玉山名胜集》等书中,收有黄玠所作五、七言律诗、绝句数十首,所以清人陆心源曾判断本集并非全帙,仅只前半部。《四库全书总目》以为黄玠此集“中多劝戒之词,其上者有元结遗意,次者亦近乎白居易。虽宏阔深厚不能及二人,要于俗音嘈囋之中读

  • 黄氏补注杜诗

    黄氏补注杜诗

    《作者:黄希唐诗别集。36卷,外集2卷。杜甫撰;宋人黄希集注,黄鹤补注。又名《黄氏补千家集注杜工部诗史》或《集千家杜诗补注》。黄希字仲得,又字梦得,号师心,宜黄人。乾道二年(1164)进士,曾官永新令。黄鹤字叔似,号牧隐。黄希之子,布衣。《四库全书》收录此书,其《总目》说:“希以杜诗旧注每多遗舛,尝为随文补辑,未竟而殁。鹤因取椠本集注,即遗稿为之正定。又益以所见,积三十余年之力,至嘉定丙子始克成编。”收诗1400多首,“按年编诗,冠以年谱辨疑,用为纲领。而诗中各以所作岁月注于逐篇之下,使读者得考见其前后出处之大致。”书中所列注家姓氏,实际只有151人。注中征引则

  • 才调集

    才调集

    《作者:韦縠十卷。后蜀韦縠撰。韦縠仕王建为监察御史,其里贯事迹均未详。此集每卷录诗一百首,共一千首。自序称观李、杜集,元、白诗,而集中无杜诗。冯舒评此集,谓崇重老杜,不欲芟择。然实以杜诗高古,与其书体例不同,故不采录。冯舒所说非也。其中颇有舛误。如李白录 《愁阳春赋》,是赋非诗。王建录 《宫中调笑词》,是词非诗。皆乖体例。贺知章录 《柳枝词》,乃刘采春女所歌,非知章作。其曲起于中唐,知章时亦未有。刘禹锡录《别荡子怨》,乃隋薛道衡昔昔盐。王之焕录《惆怅词》,所咏乃崔莺莺、霍小玉事,之焕不及见。实王涣作。皆姓名讹异。然颇有诸家遗篇。如白居易 《江

  • 参寥子集

    参寥子集

    《作者:道潜十二卷。宋道潜撰。道潜,俗姓何,原名坛潜,于潜 (今浙江杭州)人。道潜居杭州智果寺,内外典籍遍读。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观交情颇深。其性格偏执,憎凡夫俗子如仇,因此其诗语少含蓄,落落不俗。苏轼曾称其诗“无一点蔬简气。”其诗句 “成诗暮雨边”,秦观评价说:“雨中雨旁皆不好,只雨边最妙。”并说,“此老诗风流醖籍,诸诗僧皆不及”。韩子苍亦评价说:“若看参寥诗,则惠洪诗不堪看也。”可见当时文人对道潜诗极为推重。参寥子是道潜的别号。所著《参寥子集》十二卷,有《四库全书》本和 《武林往哲遗箸后编》本。

  • 鲍溶诗集

    鲍溶诗集

    《作者:鲍溶六卷。《外集》一卷。唐鲍溶(约813前后在世)撰。鲍溶,字德源,生卒年均不详。元和四年 (809)举进士,诗人,仕途不得志。但他所作古乐府诗,成为当时独步诗坛的绝唱。与李益为尔汝之交,韩愈、李正封、孟郊也与他有交往。著有《鲍溶诗集》。其诗“气力宏赡,博识清度,雅正高古,众才无不具备。”(《唐才子传》)。晚唐张为作《诗人主客图》记述中,晚唐诗歌流派,以鲍溶为 “博解宏拔主。”《鲍溶诗集》,《四库全书》以江南叶裕家抄本收录,六卷,《外集》一卷。《四库全书总目》说:“其集宋史馆旧本五卷,讹题鲍防,曾巩始据《唐文粹》、《唐诗类选》考证,又以欧阳修本参校

  • 北郭集

    北郭集

    《作者:徐贲诗别集。六卷。明徐贲撰。勘刻于万历年间。徐贲,字幼文,号北郭生。生于元元统三年(1335年),卒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祖籍四川,居毗陵(今江苏常州市),又迁居平江(今江苏苏州城北)。张士诚抗元,招他做僚属,贲避居湖州蜀山(今浙江吴兴)。洪武七年被推荐入朝,曾任给事中、河南左布政使等职。后因军队过境,犒劳不时,下狱而死。工书画,书学习钟繇、虞世南,笔迹秀整端慎,画取法董源,笔墨清润,擅长山水,亦精墨竹,存世画迹有《蜀山图》等。《北郭集》按诗体分卷编次,共六卷。卷一为乐府、词吟、五言古体,卷二为五言古体,卷三为七言古体,卷四为五言律诗、五言排律,卷五

  • 北郭集

    北郭集

    《作者:许恕六卷。《补遗》一卷。元许恕(?—1314)撰。恕字如心。江阴(今属江苏)人。元至正中,授澄江荐院山长。不久天下已乱,恕乃辞官遁迹海上。与山僧野人为侣。此集为其子礼部主事节所辑。六卷,《补遗》一卷,附录其子节诗六首、孙辂诗二首,又许穆诗二首,许云诗一首。为其族孙裔所续入。《四库全书总目》评曰:“恕诗格力颇遒,往往意境沉郁,而言节高朗,允元季靡靡之音。”有清曹琰抄本(题名《北郭诗集》,藏于北京图书馆)、《江阴丛书》清光绪、宣统间江阴金氏粟香室岭南刊本、《粟香室丛书》清光绪至民国间江阴金氏刊本、《四库全书》本。

  • 骳稿

    骳稿

    《作者:利登诗别集。宋利登著。一卷。收诗七十余首。有旧抄本,收入《南宋群贤小集》第六册。又有《汲古阁景钞南宋六十家小集》、《江湖群贤小集》、《宋人集丙编》诸本。

  • 薜荔园诗集

    薜荔园诗集

    《作者:佘翔诗别集。明佘翔著。四卷。卷首有未署名序。其人品颇高,诗亦有清致,深受王世贞等的赏识与影响,甚至赞誉为“更教何物夸三绝,为有佘郎七字诗”(王世贞语)。仅存旧抄本,《四库全书》即据以收入。

  • 文选颜鲍谢诗评

    文选颜鲍谢诗评

    《作者:方回四卷。元方回 (1227—1305)撰。是编取《文选》所录颜延之、鲍照、谢灵运、谢惠连、谢脁之诗并以次各为评论,评谢灵运诗,多取其能作理语者,又好评一字为名眼,仍不脱宋人旧俗。对其他人之诗的评论,不象《瀛奎律髓》那样持论偏颇,往往比较客观中肯,时有考订,但有的失之繁琐。时也有误引、附会之弊,大约是方氏晚年之作。有《永乐大典》 本、《四库全书》 本等。

  • 元艺圃集

    元艺圃集

    《作者:李蓘元诗总集。4卷。明人李蓘编选。《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总集类。卷首有明万历十年(1582)五月李蓘自序,万历十年八月李蓘再序。李蓘编有《宋艺圃集》,本集是其续编。4卷之中共收入118位元代诗人的625首诗。据李蓘自序,他编选本集时因为家乡地僻少书,所选难以尽括一代之长。而本集选入诸家,也确有不够确当之处,比方未选入杨载之作,再比如收入了某些一般认为不应归于元代的诗人之作,编选次序也颇有可议之处。《四库全书总目》指出:本集似随见随选抄,与《宋艺圃集》相同。但本集却体现出编选者李蓘的眼界颇为不俗。他在自序中曾认为宋诗痼于

  • 白云集

    白云集

    《作者:释英三卷。元释英撰。释英字存实,号白云,俗姓厉,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生卒年不详。是唐诗人厉玄之后人。自幼好学不倦,稍长即以诗为文坛主流。曾出游江湖,与赵孟頫结识。后在天目山出家。著有《白云集》。此集共三卷。前有至元二十九年(1292)牟山献、赵孟頫、胡长孺、林昉、赵孟若等人序。据孟頫序称,其集“凡诗一百五十首,分为三卷。”今存的《白云集》仅有诗约一百首,各卷亦未按体裁分类编次,不知为何人所精选刊行。其诗号称“诗不离禅,禅不离诗”,“超然有出世外之趣”。较为平白自然,不事雕琢,亦缺乏雄浑宏伟之气。有《元诗选初集》本行世。

  • 白云樵唱集

    白云樵唱集

    《作者:王恭四卷。《附录》一卷。明王恭撰。王恭,字安中,闽县(今福建闽侯)人,生卒年不详。王恭自称皆山樵者,为“闽中十子”之一。成祖初,以儒士被荐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旋投牒归。著有《白云樵唱集》、《凤台清啸》、《草泽狂歌》。王恭没后,其诗湮晦不传。成化十九年(1483),南京户部尚书黄稿搜王恭遗稿,始得此集于吏部郎中黄汝明家。黄汝明编次分为前后二集。卷首有永乐三年(1405)林环旧序。序中所列次第,以此集为首。知其诗成于《草泽狂歌》以前。卷末又有永乐中林蕙诸人所作《皆山樵者传》、《赞》、《辞》、《说》,系此集刻成之后,又续为增入附于卷末

  • 百正集

    百正集

    《作者:连文凤诗别集。南宋末连文凤撰。三卷。文凤字百正,号应山,三山(今属福建)人。入元,改姓名为罗公福,为“月泉吟社”中人,相传:至元二十三年,吴渭邀谢翱、文凤等,举月泉诗社,以“春日田园杂兴”为题,征诗四方,得二千七百余首,文凤名列第一,余未详。其集久不传,清修《四库全书》时,据《永乐大典》所载,辑成是编,厘为三卷。卷一、二为诸体诗百余首,卷三为赋三篇,序、记各二篇,说、传各一篇。《四库全书总目》评云:“观其所佛,大抵清切流丽, 自抒性灵,无宋末江湖诸人纤琐粗犷之习”,“文格雅洁,亦不失前民矩矱”。有《丛书集成初编》本,《知不足斋丛书》、《四库全书》本。今人栾

猜你喜欢的书

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

三岁与生母分别,六岁被出卖到织田家,从八岁开始的十二年里,在今川家过着人质般的生活,而这些只不过是家康那多灾多难人生航路开始的第一步。他的处世哲学是“欲鸣先静”、“人生如负重行远”,如其所言,他的一生充满了忍耐与苦难。在关原之战中取胜,之后于大坂冬之阵、夏之阵两役消灭了丰臣家,掌握了政治实权,统一天下,奠定了江户幕府三百年基础,接着又以“文治天下”为口号,劝进学问,发展同英国、荷兰的自由贸易,谋求与绝交的朝鲜通商等等政绩,作为一个组织者,发挥了其优秀的行政手腕。家康的一生,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究竟起着怎样的启迪呢?

文化树:世界文化简史

文化树:世界文化简史

《文化树:世界文化简史》是美国人类学家拉尔夫·林顿创作的文化史著作,首次出版于1955年。该书是作者倾其毕生的研究经验、研读心得思想的结晶,将人类文化比做一棵盘根错节的大榕树,详细追溯了文化的演进过程,从文化低级阶段的层次、多源头的发轫阶段开始,渐次追溯多线条的发展过程,展示了人类文明和地区文明的图景。该书分为十章,按照纵向的时间顺序和横向的空间顺序将人类文明划分为若干文化区域,依次追溯各条文明发韧主线的发展历程,对人类文化演进、文明兴起、各文化区和各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立体式、多视角的描绘、分析和阐释。《文化树》的书名意在表达文化不是仅有一根主干的进化树,而是像热带的榕树,拥有各种枝权交叠的不定根和气生根。尽管文化演进的过程有传播、假借和分歧等多种发展方式,但是依然可以追溯到史前的源流中。林顿在书中用事实和例证批评了欧洲中心主义,以开阔的视野和宽容而优美的笔调描绘出东南亚、西南亚和欧洲、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地中海、非洲、印度、中国、日本的文化各个方面,指出它们之间的关联与特色,特别强调技术发明与革新、制度的演进对文化进程的巨大影响。

俨山集

俨山集

诗文集。明陆深(1477—1544)撰。一百卷。深,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上海人。弘治进士。曾官太常卿兼侍读、詹事府詹事。少与徐祯卿相切磨,以文章有名于世。善书,仿李邕、赵孟頫体。平生著述甚多。有《南迁日记》、《蜀都杂钞》、《书辑》、《玉堂漫笔》等。其集由其子陆揖编辑,于嘉靖二十五年至嘉靖三十年(1546—1551)陆续刊刻行世。陆揖先发其所藏稿,编成《俨山文集》100卷,外集40卷,后又搜散佚随笔札录,编成续集10卷。文集前有徐阶、费寀序,末有文徵明后序。

泉州府志选录

泉州府志选录

本书不分卷,选自清乾隆二十八年黄任与郭赓武重修、同治九年知府章倬标等补刊之「泉州府志」。原书列有四十六门类,凡七十六卷、卷首一卷。,本书所选有关台湾史料,改以志地、志事、志人分目,而殿以「志余」六则。首为「志地」,录有原书军制门「明军制」「水寨军兵」一节,记明代泉州府属诸岛屿--包括澎湖设寨置汛概况。次为「志事」,此目分两篇:一伪节自原书祥异门所附「纪兵」,一为选录海防门有关纪载。「纪兵」上撷宋干道七年昆舍邪入寇事,下取明崇祯二年以讫清康熙二十二年止明季「海寇」扰泉活动及清初郑氏海上之进止。「海防」断自明万历二十五年添设澎湖游兵以及于台湾入清以后以台、厦为枢纽之海上交通管制诸措施。又次为「志人」,选自原书「名宦」、「封爵」及「人物」诸传。其最早者为宋干道时汪大猷传,有涉及昆合邪之记载;最晚者,则止于清雍、干间人。至未附「志余」六则,本诸原书「拾遗」门转载诸家笔记或文集有关台、澎及郑氏之轶闻。

无能胜大明陀罗尼经

无能胜大明陀罗尼经

一卷,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此明能破邪法,能坏魔军,救护饶益有情,息灾消毒。

显扬圣教论颂

显扬圣教论颂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即无着菩萨《显扬圣教论》中摄颂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张衡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