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

- 姓名:王恭
- 别名:字安中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闽县(今属福建)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王恭,明代诗人。字安中。闽县(今属福建)人,生卒年已不详。少时曾到处游历,中年归隐于七岩山、自称皆山樵者。永乐四年(1406),以儒士被荐修大典。书成,授翰林典籍,旋投牒归。写诗甚多,有《白云樵唱》、《凤台清啸》、《草泽狂歌》。他喜爱徜徉山水丘壑。有时借山水以抒写情怀:“平生好幽玩,尽日惬佳兴,山水发清机,风泉淡初性。日夕徐徐归,云间响孤磬。”(《松石峰天王寺》)有时就古迹生发感慨:“姑苏城下刺兰桡,却忆吴王古市朝。香辇路边春寂寂,馆娃宫外草萧萧。 千年往事空啼鸟,半夜疏钟自落潮。明发不堪回首处、瞑烟秋雨过枫桥。”(《吴城怀古》)在其抒发的情怀和生发的感慨的诗作中,多凄怨之音,如《塞下》:“嘶马边尘黑,鸣笳陇日昏。”《昭君》:“身随胡地远,心是汉宫怨。”《寒村》:“古路无行客,闲门有白云。”《鹧鸪》:“长沙有迁客,莫向雨中啼。”《老马》:“只今弃掷寒郊路,犹自悲鸣向主人。”其诗皆弹奏出这样悲凉的音符和旋律。
猜你喜欢的书
经验与自然
美国哲学家杜威的著作,1925年出版。该书系统地论述了作者的实用主义哲学观点,论证了“经验的自然主义”的合理性,是实用主义哲学的主要理论著作之一。 全书包括十章。第一章经验与哲学方法;第二章存在是动荡的和稳定的;第三章自然、终结和历史;第四章自然、手段和知识;第五章自然、沟通和意义;第六章自然、心灵和主观;第七章自然、生命和身心;第八章存在、观念和意识;第九章经验、自然和意识;第十章存在、价值和批评。 杜威认为,传统哲学把主体与客体、经验与自然分裂开来的观点是错误的。经验与自然并不是截然对立的。经验是揭露自然的真实面目的手段,自然通过经验袒露自己。经验的事物的确是不稳定的,但因此而虚构出超验的“本质”也无济于事。重要的是要找出经验的规则性和一致性。规律性和目的、价值并不是对立的。只要人们控制了自然事物的变化过程,规律性就成了实现目的、获取益处的工具和手段了。科学认识的对象也具有工具的性质。意义有其客观的效用。不过,个体的心灵也能对附着在事物上面的意义与价值进行变更和改进,以便达到建设性的目的。恢复了经验与自然之间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就可以清除长期困扰着哲学家的所谓“身心关系”问题。
李太白集
诗文别集。唐李白作。白字太白,故名。白生前曾有魏颢为之编集二卷;后李阳冰编其遗著为十卷,名《草堂集》;唐元和十二年范传正编李白集为二十卷。以上三本均已早佚。今传三十卷本为北宋宋敏求所编,清缪曰芑重刻,计序言、碑记一卷,歌诗二十三卷,杂著六卷。又有宋咸淳刻本三十卷,计诗二十卷,文十卷,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0年4月影印出版。此外历代均有李诗注本,校著者有宋杨齐贤集注、元萧士赟补注之《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后明郭云鹏就杨、萧原注本精简注文,附加文集,有《四部丛刊》影印本;有明胡震亨评注《李诗通》;清王琦《李太白诗集注》,该本参合诸本重编,并增附录六卷,较为详赡,中华书局曾加校补,于1977年排印再版;又今人瞿蜕园、朱金城有《李白集校注》,对王琦注本有所补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出版。
五经算术
对《尚书》、《周易》、《诗经》、《周礼》、《礼记》、《左传》、《论语》、《汉书》等古代典籍中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的注释集。二卷。北周甄鸾撰。成书年代不详。东汉时期为儒家经籍作注的人,如马融、郑玄等,都兼通数学,在其注解中使用了一些为一般读书人难以了解的数学知识。《五经算术》对这些内容详加注解,对当时及后世研究经学的人均有所裨益。
上清高上灭魔洞景金元玉清隐书经
《上清高上灭魔洞景金元玉清隐书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原为《洞真玉清隐书》中一篇,后分出单为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内称此经乃高上之诀辞,玉帝之灵章。经文为一长篇韵文,后附修行方法。学者依法诵经,思神唸咒,可以解七祖之罪结,保万神于胎元。诵之万遍,「则身耀金展」。又称道士若患疾病,亦可修行此法,使邪毒散出,身体康宁。
淮南王书
《淮南子》是汉高祖之孙准南王刘安与他门下的宾客们集体编写的一部大型哲学文综,其正式名称是《淮南鸿烈》,胡适则称之为“淮南王书”。胡适的《淮南王书》是他研究这部现在通称《淮南子》的书的哲学思想的一册学术著作。1923年3月胡适曾为北京大学的同事刘文典的《淮南鸿烈集解》写过一篇序言,缕述了从许慎、高诱、庄逵吉、王念孙、王引之、俞樾、孙诒让到刘文典诸人治《淮南子》的瑕瑜得失,他认为,“叔雅(文典)治此书,最精严有法。”--刘氏此书毕竟只是一部校健考订、注释疏解的书,本意不在阐述发明《淮南子》的哲学思想。胡适研究《淮南子》文字校释多依刘氏《集解》。《淮南王书》是胡适1930年写的《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七章中的第五章。《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从学术意图来说,一是为回北京大学授课编写讲义,二是为早已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写续编作准备。但作为第五章的《淮南王书》则受到了特殊处理.1931年就抽出来由上海新月书店排印出版,流行多年,后来纸版归了商务印书馆,故又有商务印书馆的重印本。直至1962年初胡适临终前夕还在撰写《淮南王书》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的手稿本的序,写了几稿,均不满意,等撒手人寰时仍是残稿,但这已看出胡适对他的这册小书的重视与钟爱。
仪礼释宫
三十卷。宋李如圭撰。古代宫室,都有定制,《仪礼》时其载述颇详,然而随时代变迁,宫室定制各不相同,后世阅读《仪礼》亦不尽知古时登降之节、进退之序,故有考古礼者不明于古人宫室之制,即不能全明《仪礼》之说。而李如圭作《仪礼集释》,又作《仪礼释宫》,考古人宫室之制,以与《仪礼集释》相辅。《仪礼释宫》仿《尔雅·释宫》体例,逐条分析,各引经记,以《注》、《疏》参考证明,详加讨论,辨析详明,深得经意,发前人之所未发,对《仪礼》古代宫室之研究,有一定的贡献。《朱子大全集》亦载《仪礼释宫》,与李如圭《仪礼释宫》大致相同,仅无序文,可能是《礼书》校定者认为是朱熹所着。亦有人将其编入《苏轼集》中。清儒编辑《四库全书》根据宋《宋中兴艺文志》确定为李如圭作,“诚治《仪礼》之圭臬也”。由于传本已佚,《仪礼释宫》是《四库全书》编纂者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一卷,以与《仪礼仪释》相附,其间字句与朱子本稍有不同。版本有宋刊本、乾隆间武英聚珍板本、守山阁本、《经苑》本、闽覆聚珍本、墨海金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