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祖谋

- 姓名:朱祖谋
- 别名:字古微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归安(今浙江湖州)人
- 出生日期:1857年
- 逝世日期:1931年
- 民族族群:
朱祖谋(1857年—1931年)字古微,后改名孝臧,一字藿生,号沤尹,又号疆村。归安(今浙江湖州)人。父朱光第,曾官河南邓州知州,为官廉正。祖谋自幼随父宦所,二十岁已名著中州。光绪八年(1882)举人,翌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充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纂总校、江西副考官、会试同考官。升翰林院侍讲,充日讲起居注,累迁侍读庶士、侍讲学士。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中,上疏反对仇教启衅,几获罪。“辛丑条约”后,升内阁学士,擢礼部侍郎,寻兼署吏部侍郎。光绪三十年出任广东学政,因与总督不合,引病辞官,卜居苏州。后应聘为江苏法政学堂监督。宣统元年(1909)特诏征召,次年授弼德院顾问大臣,皆以病辞。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结交学者词人,填词赋诗,以校书、著述自娱。1931年病逝于上海。
祖谋早岁工诗,有《玉湖趺馆诗存》,“孤怀独往,其蹊径在(黄)山谷、(孟)东野间”(夏孙桐《清故光禄大夫前礼部右侍郎朱公行状》)。四十岁后,始专力于词,自述云:“予素不解倚声。岁丙申(1896),重至京师,半塘翁(王鹏运)时举词社,强邀同作。翁喜奖借后进,……贻予《四印斋所刻词》十许家,复约校《梦窗(词)》四稿,时时语以源流正变之故。”(《疆村词原序》)王鹏运曰:“自世之人知学梦窗(吴文英),知尊梦窗,皆所谓‘但学兰亭面’者。六百年来,真得髓者,非公更有谁耶?”其词清迥迈俗,与王鹏运、郑文焯、况周颐称“晚清四大家”。王鹏运竟以“独步江东”相推许。祖谋词初学吴文英,晚又肆力于苏轼、辛弃疾二家,曾校刊《东坡乐府》。戊戌、庚子后所作,高华清雄,风神潇洒,张尔田誉为“跨常迈浙,凌厉(鹗)跞朱(彝尊)”(《彊村遗书序》)。在清末词坛独树一帜。所刻《彊村丛书》,搜集唐、宋、金、元词一百六十三家,一百七十三种,精加勘校,有功词学不浅。王国维云:“彊村学梦窗,而情味较梦窗反胜,盖有临川(王安石)、庐陵(欧阳修)之高华,而济以白石(姜夔)之疏越者。学人之词,斯为极则。然古人自然神妙处,尚未见及”(《人间词话》)。叶恭绰云:“彊村翁词,集清季词学之大成”,“或且为词学之一大结穴”(《广箧中词》)。近代词学名家龙榆生、夏承焘、刘永济等,皆受朱氏教益,故论者视为词坛“宗匠”,“一代大师”。著有词集《彊村语业》三卷,诗集《彊村弃稿》一卷;编有《彊村丛书》,《湖州词徵》三十卷、《国朝湖州词录》六卷。门人龙榆生又汇编《彊村遗书》。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彊村丛书》,附《彊村遗书》,精装十册。
猜你喜欢的书
罗马爱经
本书一译《爱的艺术》,是古罗马著名诗人奥维德的 诗作。写于公元前2年,由我国已故诗人、翻译家戴望 舒根据昂利·包尔奈克教授纂定本、盖依巴黎图书馆藏 10世纪抄本及牛津图书馆9世纪抄本译出。1932年曾 由上海水沫书店初版印行过,改名《爱经》。《罗马爱经》是古罗马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部命运多舛的旷世奇书,一部探索男女情爱的经典之作,通篇洋溢着文学的诗情画意和情爱的浪漫气息。作者引用大量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爱情故事,以其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文学造诣描写男女情爱,语言精雕细琢、委婉细腻,对韵律和辞藻的运用登峰造极。即便涉及男女之事,也决不伤风败俗,给人以唯美的艺术享受。第一部分《恋情集》,诗人现身说法,歌咏了对情人科琳娜的爱情;第二部分《爱的技巧》,分别向男女宣讲恋爱的技巧和艺术;第三部分《情伤良方》,诗人列举各种方法帮助情场失意的男女消解内心的郁闷和痛苦。
太极真人九转还丹经要诀
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认为本丹诀于南北朝行世。述烧炼外丹、服药、求芝诸法。
答万季埜诗问
清代诗论著作。1卷。吴乔著。全书为问答形式,共27则。其论诗重视“命意”,要求“其中有人”,反对拘泥声韵,执着死法;提倡“三百篇”的传统,尊唐、薄宋,力贬明诗;强调诗的特征,并以米“酿而为酒”与“炊而为饭”来比喻诗与文的差异。在回答具体问题中,体现出吴乔的反拟古主义的诗歌主张。清初反拟古主义,始有钱谦益,其后冯班、吴乔等起而响应。吴乔论诗,主张诗要有寓意,他认为,唐诗的优点,就在于“读唐人诗集,知其性情,知其学问,知其立志”,而“明人以声音笑貌学唐人”,只是注重修辞形式,结果“千人一体”,终不能超过唐人。他最推崇的是晚唐李商隐的诗,这也可能与他推崇委婉寓意的诗歌主张有关,他曾选录李的无题诗,猜度其意旨,作《西昆发微》。吴乔认为拟古诗内容空虚,而强调寓意,这基本上抓住了要害。他指出“诗中须有人,……诗而有境、有情、则有人在其中”。“有人”与否、寓意的存无,决定诗句的“死”、“活”。诗句的死、活另外还与表现手法有关,在此方面,他最崇尚的是诗三百的“比兴”手法,“大抵文章,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雅、颂多赋,是实做,风骚多比、兴,是虚作。唐诗多宗风骚,所以灵妙”。他还比较了唐、宋、明各代诗歌,认为“唐人作诗, 自述己意,不必求人知之,亦不在人人说好,宋人皆欲人人知我意,明人必欲人人说好,故不相入”,宋、 明诗的局限,就在于太实太露,无言外之意,而不象唐人那样“实话亦虚”。“比兴意在言外,不可以言求意”,这就是吴氏重视比兴的原因。答问中,吴氏还指出了诗文的区别, “唯是体制辞语不同”,两者都需有寓意,但是具体表现形式又不同。在论诗歌的演变时,他坚持“变复”主张, 强调“复”的同时,要“变”,这也是对拟古派的反动,这种见解是合乎艺术发展史的运动规律的。
檐曝杂记
史料笔记。全书包括正集6卷、续1卷,共7卷。清赵翼著撰。成书于嘉庆十五年(1810年)。赵翼,字云崧,一作耘松,号瓯北,又号三半老人。生于雍正五年(1727年),卒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江苏阳湖县(今武进县)人。系清中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乾隆二十六年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曾任内阁中书、军机章京,先后四次扈从乾隆皇帝至承德木兰狩猎,后赴任广西、广东知府、贵州贵西兵备道。此书约成于作者84岁左右,是他平生零星笔记文字的汇辑。内容广泛而充实,既有记述朝廷政要、经济贸易、民族往来、宗教信仰、风俗人情、奇闻趣事、诗文书画、读书心得等各个方面。
雪江和尚语录
全一卷。日本临济宗僧雪江宗深(1408~1486)撰,禅悦编。又称佛日真照禅师雪江和尚语录、雪江录、佛日真照禅师语录。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一册。编录大德寺语、瑞泉寺语、龙安寺语、龙兴寺语、升座、立地、秉炬、像赞、自赞、法语、偈颂、字说、行状、附录等。
戒香经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与《佛说戒德香经》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