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思

- 姓名:王九思
- 别名:字敬夫,号渼陂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鄠县(今属陕西)人
- 出生日期:1468
- 逝世日期:1551
- 民族族群:
王九思(1468~1551),明代诗文作家。戏曲作家。字敬夫,号渼陂。鄠县(今属陕西)人。弘治九年(1497)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正德四年(1509)调为吏部文选主事,年内升为郎中。同年秋,坐刘瑾党,贬为寿州同知。次年勒令其致仕。壮年废弃,无所发遣,因而寄情诗、曲。他与康海同里同官,同坐刘瑾党放逐,所以感情比较投合,相与过从甚密,征歌度曲,以相娱乐。84岁方卒。著有诗文集《渼陂集》、杂剧《杜甫游春》、散曲《碧山乐府》等。
其诗内容较为广泛。一是能接触一些社会问题,如《卖儿行》、《马嵬废庙行》、《孤儿吟》,或叙村媪卖儿之惨状,或述寺人气焰之嚣张,或写官僚之间世态之炎凉。二是表现自己仕途失意的满腹牢骚,如抒怀诗《秋夜》:“容易悲摇落,天涯逐旧臣。”咏史诗《朱仙镇谒岳王庙》:“相权操白刃,谗口叹青蝇。”三是描写自己致仕后征歌度曲的风流生活。如《对山草堂宴集》:“对客辄弄笛,平生桓叔夏。花时携妓游,岂让东山谢。满溪花正香,何必黄四娘。雪儿歌杨柳,花奴行玉觞。斜阳挂远树,勿用伤迟暮。”无论是揭露,牢骚,还是欢乐,都有些真情实感,能见其人的性格风貌。他富有才情,较好的诗都能写得秀美圆润,恰如顾起纶《国雅》所说:“王敬夫才隽思逸,锐于绮丽,譬之湖外碧草,海东红云,流彩夺目。”他也有些诗模拟痕迹较重,如《杂诗》是汉魏诗之膺鼎,《秋兴》诗是杜甫诗的仿制,不足为训。他也善文,如《登峨山诗序》首写作诗者梦游峨山,次写其真游峨山,最后写作序者看其诗亦堕入梦游之中,首尾呼应,层次分明,较生动地道出作序的意蕴。
王九思的杂剧《杜甫游春》描写杜甫春天闲游长安的感受,剧中痛责了奸相李林甫的罪恶,揭露了“昏子谜做三公”的荒唐现实,下决心拒绝征召,乘槎渡海,去过隐居生活。杜甫实是作者自己的化身。他是借杜甫之口,倾吐自己的愤懑。王世贞《艺苑卮言》中认为剧中李林甫影射李东阳,可备一说。王九思还有一折杂剧《中山狼》,明代单本杂剧一般认为从它始,该剧主题与康海《中山狼》相类似。他还善写散曲,一般也写得秀丽雄爽。但有时曲作过于粗豪,精思不足。这恰能显示其创作个性。其散曲成就优于康海。
猜你喜欢的书
三冈识略
清代笔记。一名《莼乡赘笔》。清董含撰。十卷。含字阆石,一字榕城,别号赘容,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卒年不详,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后因奏销案被革职,终生未再出仕。作者盛年效力清廷,晚年却穷困潦倒,唯慷慨悲歌以自慰。是书为其平日札记编辑而成。据其凡例,系随年纪录闻见之事,始于顺治元年甲申(1644),终于康熙三十六年丁丑(1697),经历五十四年始成书。内容较丰富,对社会生活、民俗、民情诸多方面均有真实记载。以记述明末清初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为最重要。如记述清兵荼毒松城的罪行,郑成功北伐及均田均役等事件,可补清代史乘之缺,有康熙十七年(1678)光复堂刊本、说铃本、《申报馆丛书续集》本。
玉箓资度解坛仪
玉箓资度解坛仪,不署撰人。约成书于北宋末至明初。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篇所载解坛仪乃玉箓斋仪之一,用于斋事已毕,解散坛席之时。行此仪旨在上启三清、玉帝等一切神灵,告明奉旨修玉箓大斋事圆功备,应依格奏功迁赏之意。其行仪节次除常式外,主要有三启三礼、宣焚言功表、宣回将牒、遣官、纳官、宣三简、投简、发愿、下坛辞三宝等。
道德真经论
四卷。宋司马光撰。《道德真经论》又称《道德真经传》、《道德论述要》、《老子道德论述要》。汉晋以来,研究《老子》的学者聚讼纷争,其争论焦点之一就是道德是否一体。一派主张道德分见,陆德明《经典释文》及唐代传注皆从此说;另一派主张道德一贯,以司马迁为代表。司马光支持后者,认为道德连体,不可偏举,应废《道经》、《德经》之名,而称《道德论》。《道德真经传》,注疏简略。司马光注“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句,皆于“有”、“无”之后断句,与古读不同。他注疏道:“天地,有形之大者也。其始,必因于无,故名万物天地之始曰‘无’;万物以形相生,其生,必因于有,故名物之母曰‘有’。”由此可知,司马光在“有”、“无”之后断句之原由。后世研究《老子》的学者,因学术观点不同,对司马光《道德真经传》褒贬不一。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所录《道德真经传》有“夫道德连体,不可偏举,今从本名,温公之说如此,其不曰《经》而曰《论》,亦公新意也”句,对司马光力废《道经》、《德经》篇名之举,大为赞赏。至于对“无名,天地之始”四句的断句,虽然新颖,却不符老子原意。总体看来,《道德真经传》虽有司马光的独创之见,但在学术上并没有更高的造诣。现存明《道藏》本、明《道藏举要》本。
本来的自由
本书是林语堂先生经典散文全新结集,共计四十三篇,分别从林语堂所著《翦拂集》《大荒集》《行素集》《无所不谈》等散文集中选出,其中包含《我们的态度》《时代与人》《秋天的况味》《说难行易》等文章。林语堂所作散文幽默闲适,平淡中见深长,在现代散文中独具风格。
明穆宗宝训
明穆宗朱载垕语录汇编。张居正等编纂。万历二年(1574)成书,与《明穆宗实录》同进。八卷。三十年,吕本校订刊印,改为二卷。凡三十六子目,前有明神宗序。
占察善恶业报经义疏
亦称《占察善恶业报经疏》,简称《占察经义疏》。佛典注疏。清顺治七年(1650)智旭撰。二卷。是菩提灯译《占察经》的注释书。此前十五年作者于云栖寺获得此经,后依经立忏及讲演分科,本书即在此基础上撰成。分五个方面阐述经义:释名、显体、明宗、辨用、教相。书首作者另撰有《占察善恶业报经玄义》(简称《占察经玄义》)一卷。均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