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潜

- 姓名:郑潜
- 别名:字彦昭,号樗庵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歙县(今属安徽)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郑潜,生卒年不详,约公元一三五四年前后在世。明诗人。字彦昭,号樗庵。歙县(今属安徽)人。元末由广东帅府从事上计京师,遂辟监修国史掾,后擢端本堂正字。累迁监察御史,历任福建行省员外郎、闽海宪佥、海北廉访副使,以泉州路总管致仕,寓居怀安。入明,起为宝应县主簿,迁潞州同知。洪武十一年(1378)致仕。元末即声名颇著,但晚年名位不昌。《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词意轩爽,有玉山朗朗之致。视元末纤秾之格,特为俊逸”。著有《行役小稿》、《揽辔稿》,编成于元末,后合编为《樗庵类稿》。生平事迹见明程敏政《新安文献志》卷九五。
郑潜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希腊人左巴
卡赞扎基斯著 。这本小说于1955年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卡赞扎基斯说:“如果叫我在世界上选择一位导师的话,我肯定选择左巴。他拥有的一切正是一个知识分子所求之不得的:原始的眼睛像飞箭般扑向猎物;创造性的纯真——使他每个早晨遇见什么东西都像初次看到,使日常生活中的永恒事物——风、海、火、女人、面包,样样变得洁净无瑕。一双稳操胜券的手、一颗清新活泼的心…….他是我一生中认识到的一个最伟大的心灵、最坚实的躯体、最自由的呼声。”
儿童文学小论
论文集,周作人著,儿童书局1932年3月出版。 本书收入了周作人1912年至1924年间所写的11篇儿童文学理论文章,其中《童话略论》、《童话研究》、《古童话释文》、《儿歌之研究》、《儿童的文学》、《儿童的书》等,都是“五四”前后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代表性的理论成果。作者在书前的序文中说:“这几篇文章虽然浅薄,但是根据人类学派的学说来看神话的意义,根据儿童心理学来讲童话的应用,这个方向总是不错的,在现今的儿童文学界还不无用处”。1933年2月,儿童书局出版了赵景深编著的《〈儿童文学小论〉参考资料》,对《儿童文学小论》中的有关名词、史料、典故、人物等作了注释,对研究该书和儿童文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多铎妃刘氏外传
清摄政王多尔衮,与顺治母结婚,世多传者。豫亲王多铎之妃刘氏,系虞邑黄氏妻,知者绝少。康熙间墅西逸叟志此事颇详。删节为此篇,当亦清史中一段逸话也。
明史通俗演义
《历代通俗演义》之一。共有一百回,自平民皇帝朱元璋开国,终至明思宗殉国,经历276年。朱元璋应运而兴,不数年即驱逐元帝,统一华夏,好不容易将当时的外族赶出中土,却又怕不断的骚扰,只好将长城筑高筑厚。也唯有此时,出现一位七次下西洋的郑和,带着当时的最高科技,庞大船队大大宣扬明帝国的势力。全书文笔流畅,故事生动。
泰和宜山会语
马浮的哲学讲演录。系作者1938年在江西泰和与广西宜山为浙江大学作特约讲座之所作讲演的合集。常见本为1939年冬复性书院木刻本。作者认为国学不是零碎的、陈旧的、机械的、凭籍外缘的,而是有体系的、活泼泼的、自然流出、自心本具的。国学即六艺之学,六艺该摄一切学术,包括西来学术。六艺统摄于一心。作者借助法相唯识的方法分析理学的“理气”、“知能”、“视听言动”、“居敬与知言”、“涵养致知与止观”、“止”、“矜”等范畴,多所发明。指出《易》是一切义理之所宗归,“气是变易,理是不易,全气是理、全理是气即是简易”。主张入思维不能离名相,但光懂得理之相(名相)还不够,还必须懂得理之性(本体),因此需要体验、悟证,即“先是依性说相,后要会相归性”。
先圣大训
理学。南宋杨简著。6卷。收集孔子遗言,辑成55篇,各为之注,借以抒发陆九渊的心学思想。认为先圣真传在于“心即道”,心者虚明无体,广大无际,无思无为而万物毕照。对先秦以来诸儒百家依托、伪称孔子的怪诞言论,尽行考订斟酌,削除伪佞琐屑、文义互舛者,而求存其正大。对保留和研究孔子的思想及宋代心学思想发展的源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刊本、《四库全书》本、《四明丛书》本、《复性书院丛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