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深

- 姓名:邓深
- 别名:字资道,一字绅伯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湘阴(今属湖南)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邓深,字资道,一字绅伯,湘阴(今属湖南)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中进士。十七年,通判郴州(《万历郴州志》卷二),试中教官,入为太府丞。二十七年,轮对称旨,提举广西市舶(《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七)。知衡州,擢潼川府路转运使。晚年居家,处东湖之胜,构轩曰大隐,因自号大隐居士。能诗,其古风、近体均有佳作,像“泥深茭欲笋,水满稻初花”(《野眺即景》)描绘乡村夏景,“臣石忽在眼,不与他石类。势压千万山,魑魅敢睥睨”(《探禹穴》)描写禹穴奇险,“有时把笔抄新句,整日开窗对旧山”(《遣兴次韵》)陈述旷达之情,或豪健,或清朗,表现出不同风格。著有诗集《大隐居士集》,已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为《邓绅伯集》二卷。郭绍虞《宋诗话考》又考证其或撰有《大隐居士诗话》一卷,今不存。《全宋诗》卷二○七○至二○七一录其诗二卷。事迹见《宋史翼》卷二一、《宋诗纪事补遗》卷四六。
邓深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德国无限制潜艇战
《德国无限制潜艇战》以1917年3月到1918年8月德国无限制潜艇战为线索,主要讲述了在德国海军试图封锁英国港口、迫使英国退出战争的过程中美国海军发挥的重要作用,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欧洲各国和美国在海上的作战情况,以及各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书中详细介绍了德国、英国和美国等国采取的海战战略,剖析了强大的德国海军一步步走向失败的过程及原因。
王文成全书[四库本]
明王守仁撰,38 卷。全书编次为语录(传习录》、文录(杂文)、别录、 外集、续编、年谱及世德记,系由钱德洪编辑而成。 王氏创“致良知”说,提倡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其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命题标明,其认为 “心”、 “良知”是派生万物的本源。书中《传习录》、《大学 问》 为研究其学说的最重要文献。有明正德十三年 (1518) 刊本、嘉靖三年 (1524) 刊本。此本为四库本,本站也有标点本,可以搜索查找!
陔余丛考
笔记。清赵翼撰。四十三卷。翼字云崧,一字耘松,号瓯北,江苏阳湖(今常州)人。翼有《瓯北诗钞》已著录。是书为作者自黔西乞归后所作,因其为循陔(奉养父母)时所辑,故名。全书五十三万八千字。编次以类相从。作者《小引》云: “余自黔西乞养归……有所得辄札记别纸,积久遂得四十余卷,以其为循陔(奉养父母)时所辑,故名曰《陔余丛考》。”全书不分门目,编次先后以类相从。 1~4卷论经义,5~15论史学, 16~21卷杂论掌故,22~24卷论艺文,25卷论纪年,26~27卷论官制,28~29卷论科举,30~31卷论风俗名义,32卷论丧礼,33卷论器物,34~35卷论术数及神佛,36卷论称谓,39~43卷为杂考证。是书考史论文,对典章制度,风俗名物,能明辨源流。
论诗绝句三十首
金元好问著。是继承杜甫《戏为六绝句》的形式,在对建安以来的诗派、诗人作品品评的同时,阐明了自己对诗歌美学的主张。第一首即以“诗中疏凿手”自任,辨明诗中的正体和伪体,使得泾渭清浑分明,以达去伪存正的目的。中间二十八首具体评论历代诗人及其作品,全面地辨析正伪清浊的鸿沟之所在。组诗从建安时代开始,标举“曹刘坐啸虎生风”的建安风骨之旗帜,推崇“慷慨歌谣”的雄健豪迈之风格,批评“斗靡夸多费览观”的绮靡纤丽之诗风,主张“一语天然万古新”的真淳自然之格调,反对“窘步相仍死不前”的模拟因袭之颓风,发扬“眼处心生”、“亲到长安”的现实主义传统,批判“暗中摸索”、“俯仰随人”的形式主义倾向。在强调诗歌内容的同时,也重视艺术成就和作家的品德,主张真诚,反对伪饰:“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组诗直到北宋的“传语闭门陈正字”,从中肯定曹植、刘桢、阮籍、刘琨、陈子昂、杜甫、元结等诗人的成就;对于李商隐、苏轼、黄庭坚等诗人有比较公允的评价。但反对“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重视“温柔敦厚,蔼然仁义之言”(见《小亨集引》),则说明受传统诗教的影响。最后一首诗以自谦之词收结,认为自己之诗论,真是“撼树蚍蜉自觉狂”,未必定论,连同自己作品让后人去评论。其以绝句形式论诗,下启清之王士祯、袁枚等人,具有广泛影响。通行本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郭绍虞《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小笺》,与《杜甫戏为六绝句集解》合为一书。
袁督师计斩毛文龙始末
一卷。明李清撰。《袁督师计斩毛文龙始末》记崇祯二年(1629)袁崇焕斩杀明将毛文龙事。明毛文龙据兵皮岛,与清暗地勾通,不听号令,且冒兵克饷,扰害辽东、登莱、高丽及海上商民。袁崇焕于给赏阅武之机,劝说商议3日无效,遂设计将毛文龙捉拿斩首,将皮岛之兵收抚。书用日记体,始于袁崇焕舟出宁远赴皮岛,止于还抵宁远城之日。李清时为辽东督师袁崇焕客,书中详记斩毛文龙经过事迹及袁诘责毛文龙语,与《明史·袁崇焕传》略同。但《明史》所载毛文龙十二罪,有些是袁崇焕专杀后奏报之词,为《袁督师计斩毛文龙始末》中所不载,或非当日之事。李逊之《崇祯朝纪事》记袁崇焕斩毛文龙,认为纯出己意。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极称文龙有牵掣清兵之功,当时朝中颇有议论。袁崇焕后日被杀,祸伏于此。今世有些学者对袁崇焕杀毛文龙一事亦有各种议论,认为毛文龙旧部孔、耿、尚之流叛明附清,根源于此。考据现存《满文老档》中,毛文龙与后金往来书信中语,确见毛文龙并非仅是输诚通好,而是表有叛明附清之意图,毛文龙被杀并非冤案。《袁督师计斩毛文龙始末》有朱衍庐《明季野史十种》旧抄本,题为《袁崇焕计斩毛文龙始末》,朱希祖《忝离余话》旧抄本,题为《毛文龙被杀始末》,较常见的有《荆驼逸史》本。
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
萧梁扶南国沙门僧伽婆罗译,与《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