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 肖京

    肖京

    肖京,字万舆,别号通隐子,福建人。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不详。曾游宦楚、蜀间。因髫龄秉弱,而留心医药。于崇祯十七年(1644)著书《轩岐救正论》,作者针对庸医不明医理,执方误人,采集《内经》等古典医籍的要旨以阐明救正之法,故以“轩岐救正”为书名。

  • 许之衡

    许之衡

    许之衡(1877—1935),曲学专家,音律学家。字守白,号饮流、曲隐道人,别署守白氏、冷道人,室名饮流斋,自号饮流斋主人,藏书处名环翠楼。广东番禺人。曾留学日本,从日本明治大学毕业后,到北京住仙城会馆,与李释戡、梅兰芳、刘喜奎等交往,写了传奇剧《霓裳艳》和词集《守白词》。当时适逢吴梅在北大主讲词曲,他即与吴梅订交而习曲,以亦师亦友之谊朝夕相处。据唐圭璋《回忆吴瞿安先生》记载:“先生在北京大学时,许之衡也从先生研究曲学。许先生每将平日读曲疑问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到先生寓所,请先生一一解答。如此日久,许先生就写成曲学讲稿《曲律易知》。”(1984年第1期《文教资料简报》)吴梅曾将《曲律易知》作为《曲学通论》的《续编》刊行,并为许氏此书写了序言。1922年9月吴梅到南京东南大学任教后,北京大学的戏曲史课程,就推荐许氏接教。此后,许氏被正式聘为北大教授兼研究所国学门词曲研究导师。许氏爱好昆曲,1933年参加刘半农、傅惜华组织的北平昆弋学会。许氏著有《中国音乐小史》、《曲律易知》、《声律学讲义》、《戏曲史讲义》、《中国戏剧研究讲义》、《饮流斋说瓷》等。他平生喜好收集昆班艺人的串演本,自加校订精抄,称为“饮流斋本”,或称“许校本”,曲界视为珍品。例如李玉《太平钱》传奇,《古本戏曲丛刊》三集的本子只有二十七出,但饮流斋本有二十九出,较为完整。他突发心脏病逝世后,各本大多为傅惜华碧蕖馆收藏。

  • 许恩普

    许恩普

    许恩普,清医家。生卒年不详,祝其(治今江苏赣榆西北)人。精医术,侨寓北京十年,名噪一时。集其平素治案三十七则,成《许氏医案》。

  • 谢一夔

    谢一夔

    谢一夔(1425—1488),明天顺四年(1460)庚辰科状元。江西新建(今南昌)人,字大韶,号约斋。会试名列第三。及廷试,策以礼乐刑政之要,策文所对,上推唐虞三代之盛,下及汉唐宋沿革之详,凡三千余言。英宗览之,甚为赞赏,擢为第一,授翰林院修撰。预修《英宗实录》,据事直书,得史官体。宪宗即位,充经筵讲官,迁左春坊左谕德。应诏上疏陈五事:正宫闱以端治本,亲大臣以询治道,开言路以决壅蔽,慎刑狱以广好生,戒妄费以足财用。言辞忠直,多人所不敢言,为时论所重。修《续资治通鉴纲目》成,迁翰林院学士。成化十四年(1478),充东宫讲读官。十九年,迁礼部右侍郎,凡制度仪文,多所裁定。二十二年,迁工部尚书。卒谥文庄。有《谢文庄公集》。

  • 玄沙师备

    玄沙师备

    玄沙师备(835~908),唐末五代僧。福州闽县人,俗姓谢。幼憨黠,好垂钓,常泛舟自娱。唐咸通(860~873)初年,年届三十始脱尘志,投芙蓉山灵训禅师落发。受具足戒后,行头陀法,终日宴坐,人称备头陀。与法兄雪峰义存亲近若师徒,同力缔构,参学者众。偶阅楞严经,发明心地,诸方请益者如水归海。初住梅溪普应院,不久迁玄沙山,应机接物凡三十余载,学侣八百余人。时有闽帅王审知,事以师礼,曲尽殷勤,并奏赐紫衣,号‘宗一大师’。梁开平二年示寂,世寿七十四(一说七十或七十五)。有语录三卷传世。[宋高僧传卷十三、景德传灯录卷十八]


    释师备。俗姓谢。闽人也。少而憨黠酷好垂钓。往往泛小艇南台江自娱。其舟若虚。同类不我测也。一日忽发出尘意。投钓弃舟。上芙蓉山出家。咸通初年也。后于豫章开元寺具戒还归故里。山门力役无不率先。布衲添麻芒鞋续草。减食而食语默有常。人咸畏之。汪汪大度虽研桑巧计不能量也。备同学法兄则雪峰存师也。一再相逢。存多许与故目之为备头陀焉。有日谑之曰。头陀何不遍参去备对曰。达磨不来东土二祖不往西天。存深器重之。先开荒雪峰。备多率力。王氏始有闽土。奏赐紫衣号宗一大师。以开平二年戊辰十一月二十七日示疾而终。春秋七十四。僧腊四十四。闽越忠懿王王氏树塔。备三十年演化。禅侣七百许人。得其法者众推桂琛为神足矣。至今浙之左右山门盛传此宗法嗣繁衍矣。其于建立透过大乘初门。江表学人无不乘风偃草欤。[《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 萧颖士

    萧颖士

    萧颖士(717—768),字茂挺,行十。梁鄱阳王七世孙,郡望南兰陵(今江苏常州),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开元二十三年,进士及第。释褐金坛尉,历仕桂林参军、秘书正字。天宝中,为集贤校理,因受李林甫排斥,于天宝八载调为广陵府参军录事。尝议司马迁《史记》之体制“不足为训”,乃效《春秋》,撰编年史百篇,未竟业。史官韦述荐之于朝,召诣史馆待诏。十载,调为河南府参军事。至德元载,山南节度使源洧辟为掌书记。源卒,避地江左,永王璘修书相邀,避不见;永王乱平,淮南节度使表为扬州功曹参军。乾元三年因归葬先人,客死汝南,享年五十二。门人共谥为“文元先生”。萧颖士是盛唐著名散文家,好奖掖、推引后进,名重于时,号萧夫子、萧功曹。日本遣使入朝,自述国人愿得萧夫子为师。与颜真卿、邵轸、赵骅、陆据、柳芳、贾至、韦建、韦收等友善,独与李华齐名,时称“萧李”。萧颖士提倡古文,尊经重道,自称“经术之外,略不婴心”,“平生属文,格不近俗,凡所拟议,必希古文”(《赠韦司业书》)。他认为诗赋须有“雅颂遗风”,著论须有“王化根源”(李华《扬州功曹萧颖士文集序》)。其创作主张与实践,成为中唐韩柳倡导古文之前驱。李华序称他“有文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史部及本传皆言萧颖士有《梁萧史谱》二○卷,同书集部著录萧颖士《游梁新集》三卷,《集》一○卷。王尧臣《崇文总目》卷二又著录《宰相甲族》一卷,韦述、萧颖士合撰。上述诸书,均已散佚。后人辑有《萧茂挺文集》一卷,系抄本。《全唐文》卷三二二编其文为一卷,《全唐诗》卷一五四编诗一卷,又卷八八二补诗三首。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一九○、《新唐书》卷二○二《萧颖士传》、李华《扬州功曹萧颖士文集序》、《三贤论》、《祭萧颖士文》、《唐诗纪事》卷二一。

  • 许翰

    许翰

    许翰(?―1133年),字崧老,拱州襄邑(今河南睢县)人。元祐三年进士。宣和七年,召为给事中,为书抵时相,论中书舍人孙傅不当黜,落职,提举江州太平观。靖康初,复以给事中召,除翰林学士,改御史中丞。擢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以病求去,出知亳州。高宗即位,李纲举荐,拜尚书右丞兼权门下侍郎。以论李纲、宗泽不当罢职、陈东不当诛,忤执政黄潜善,求去,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复落职。绍兴元年,召复端明殿学士、提举万寿观,辞不就。三年卒。许翰正直不阿,深通经术,发为文章,劲气凛然,具有本源(《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五)。其《陈少阳哀词》,汪应辰称忠愤所激,“指摘情伪,究极本末,词繁而不杀”(《题许右丞翰作陈少阳哀辞》)。其奏疏如《论吴敏札子》、《乞复用种师道札子》,论说如《论相》、《论战》、《论三镇》,都能剖析事务,切中事机。著有《论语解》、《春秋传》,今已佚;又著有《襄陵文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原本已佚,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诗文,重编为十二卷。《全宋诗》卷一一九九录其诗五首。《全宋文》卷三一○五至三一一四收其文十卷。事迹见《宋史》卷三六三本传。

  • 雪峰慧空

    雪峰慧空

    雪峰慧空(1096~1158),一作惠空,号东山,俗姓陈,福州(今属福建)人。年十四出家,游学四方,历参圆悟、六祖,后至疏山。绍兴二十三年,住福州雪峰禅院,次年,退归东庵。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其著述现存《雪峰慧空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雪峰空和尚外集》,释觉性初刊于乾道六年,释惠然再刊于淳熙五年,今惟日本存有旧刻本,1980年台湾明文书局据以影印,收入《禅门逸书初编》。《全宋诗》卷一八四八至一八四九录其偈颂赞诗二卷,多为阐释禅宗经义之作。事迹见《东山慧禅师语录跋》、《五灯会元》卷一八。


    福州雪峰东山慧空禅师,本郡陈氏子。十四圆顶,即游诸方。遍谒诸老,晚契悟于草堂。绍兴癸酉,开法雪峰。受请日,上堂曰:「俊快底点著便行,痴钝底推挽不动。便行则人人欢喜,不动则个个生嫌。山僧而今转此痴钝为俊快去也。」弹指一下,曰:「从前推挽不出而今出,从前有院不住而今住,从前嫌佛不做而今做,从前嫌法不说而今说。出不出、住不住即且置,敢问诸人做底是甚么佛?空王佛邪?然灯佛邪?释迦佛邪?弥勒佛邪?说底又是甚么法?根本法邪?无生法邪?世间法邪?出世间法邪?众中莫有道得底么?若道得,山僧出世事毕。如或未然,逢人不得错举。」喝一喝,下座。上堂,举云门示众云:「只这个带累杀人。」师曰:「云门寻常气宇如王,作恁么说话,大似贫恨一身多。山僧即不然,只这个快活杀人。何故?大雨方归屋里坐,业风吹又绕山行。然虽如是,也是乞儿见小利。且不伤物义一句作么生道?」上堂:「一拳拳倒黄鹤楼,一趯趯翻鹦鹉洲。有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俊哉俊哉!快活快活!一似十七八岁状元相似,谁管你天,谁管你地。心王不妄动,六国一时通。罢拈三尺剑,休弄一张弓。自在自在!快活快活!恰似七八十老人作宰相相似,风以时,雨以时,五谷植,万民安。」竖起拄杖曰:「大众,这两个并山僧拄杖子,共作得一个。衲僧到雪峰门下,但知随例餐锝子,也得三文买草鞋。」喝一喝,卓拄杖,下座。僧问:「和尚未见草堂时如何?」师曰:「江南有。」曰:「见后如何?」师曰:「江北无。」【摘自:五灯会元】

  • 雪峰义存

    雪峰义存

    雪峰义存(822~908)唐代僧。泉州(福建)南安人,俗姓曾。号雪峰。九岁请出家未准,十二岁从父游蒲田玉润寺,拜庆玄律师为师,留为童侍。十七岁落发,谒芙蓉山恒照大师。唐宣宗中兴佛教后,历游吴、楚、梁、宋、燕、秦,于幽州宝刹寺受具足戒。后至武陵德山(湖南常德)参谒宣鉴,承其法系。唐懿宗咸通六年(865)归芙蓉山,十一年登福州象骨山,立庵兴法。其山为闽越之胜景,未冬先雪,盛夏尚寒,故有雪峰之称,师亦以之为号。寺初成,缁素云集,众每逾千五百人。僖宗赐号‘真觉大师’,并紫袈裟一袭。大顺年中,游丹丘、四明之地,并宣法于军旅之中。后还闽,备受闽王礼遇。开平二年五月入寂,世寿八十七。其法嗣以云门文偃为最着,乃云门宗之祖。[宋高僧传卷十二、景德传灯录卷十六、五灯会元卷七]

  • 许克昌

    许克昌

    许克昌,清外科医家。字伦声。少习经史,旁及诸子百家,尤好医术。广求名医著述,颇有所得。后从周舒轩习医十余年,深究精思,稍得梗概。尝得明代医家耿仁斋《麻科明镜》遗稿,残缺过半,因为之增删,厘为若干篇。又得郑西宾《痘疹必读》,谓其分门析类,了如指掌,遂将两书梓行。友人毕法著《外科证治全书》,仅成两卷而卒,为之续成五卷。此书采集群经,于外科诸症阐述明晰。

  • 熊禾

    熊禾

    熊禾(1247~1312年),字去非,后改名熊鉌,字位辛,号勿轩,又号退斋,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幼聪颖,能属文,有志濂洛之学,从朱熹门人游。咸淳十年进士,授汀州司户参军。宋亡不仕,人武夷山,筑洪源书堂,讲学其中。又归故里,筑鳌峰书堂,扁其家塾曰云谷书院,四方生徒云集。谢枋得闻其名,自江右来访,相抱痛哭,共诉宋亡之恨。又与江西胡一桂论学。为学宗朱熹,其《重修考亭书院记》有“周东迁而夫子出,宋南渡而文公生”之语。元仁宗皇庆元年卒,年六十。熊禾以道学名,其论诗有“灵均之骚,靖节、子美之诗,痛愤忧切,皆自其肺肝流出,故可传也。不然,虽呕心冥思,极其雕锼,泯泯何益”之语,《元诗选》谓其“得诗之本原”(初集甲集)。《题东坡诗集后》一诗,“骨力自警峭”,而病在“说理太透,议论太快”(《金元诗选·元诗选》卷一);《书骏马图》等作,则多感慨。其文平正质实,不以藻采见长,而根柢六经,自见本色,非浮谈无根者可比(文渊阁《四库全书·勿轩集》提要)。熊禾博极群书,著述甚丰,有《三礼考异》、《春秋论考》、《经序学解》等;今存者尚有《易经训解》、《四书章句集注标题》、《文公先生小学集注大成》等。《勿轩先生文集》八卷,有明成化二年熊斌刻本、清抄本,《四库全书》本名《勿轩集》。《彊村丛书》收有《勿轩长短句》一卷。《全宋词》第五册录其词四首。《全宋诗》卷三六七三至三六七四录其诗二卷。其文收入《全元文》。事迹见本集序及附录《勿轩先生传》、《宋史翼》卷三四。

  • 徐文弼

    徐文弼

    徐文弼,清代学者。字勷右,一字鸣峰,号荩山,别称超庐居士,豫章丰城(今江西丰城)人。约生活于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曾任河南伊阳知县。读书喜录格言 及方药。乾隆十七年 (1752年) 补官至京城,纂 《洗心辑要》(一名《洗心篇》),为劝善养生之格言录。又编《寿世传真》八卷(1771年),先述气功,后为食疗。王世芳(号香山老人)在《寿世传真序》中谓其“盖今之有道而文者,平生著作等身,所刻诗法、吏治二书行海内,于学无所不通。”另有《攒花易简良方》、《新编救急奇方》各四卷。

  • 性音

    性音

    性音(1671~1726),清代临济宗僧。沈阳人,俗姓李。字迦陵。号吹余。少习儒学,专治性命之说。年二十四,投高阳毗卢真一出家,其后,参谒理安寺之梦庵超格而得付法。初于京西大千佛寺弘法,未久迁住柏林寺,再移住理安、归宗、大觉等诸刹。雍正元年(1723)春,谢事南游。四年九月示寂于归宗寺,谥号‘圆通妙智禅师’。著有宗鉴法林、宗统一丝、杂毒海、语录、语要等百余卷。[宗鉴法林卷七十二、理安寺志卷五、卷七、正源略集卷十二]

  • 许及之

    许及之

    许及之(?~1209),字深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隆兴元年进士。淳熙七年,知袁州分宜县。以荐除诸军审计,十四年,迁宗正寺簿。十五年,为拾遗。光宗即位,除军器监,迁太常少卿,以言者罢。绍熙元年,除淮南运判兼提刑,以铁钱滥恶贬知庐州。召除大理少卿,权礼部侍郎。宁宗即位,除礼部侍郎。庆元二年,除吏部尚书,兼给事中。谄事韩侂胄,无所不至。四年,进同知枢密院事。六年,以母忧去位。嘉泰二年,拜参知政事。三年,进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四年,罢。开禧三年,韩败,降两官,泉州居住。嘉定二年卒。及之在当时以“词章精敏”见称(楼钥《礼部侍郎许及之该覃恩转官制》)。其诗师法王安石,《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气体高亮,琅琅盈耳,远过宋末江湖诗派之刻画琐屑(卷一九五)。孙衣言跋称其“七言古诗用意妙远者,几非后人所能骤然领略,其他古诗亦皆排奡峭厉,在南宋诗人中当为健者,不但超越江湖一派。惟近体诗篇幅浅狭,殊乏深意,则所谓下笔稍易者耳”。《宋史·艺文志》著录《许及之文集》三十卷、《涉斋课稿》九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涉斋集》十八卷,《大典》误题为许纶《涉斋集》,纶为及之子,此集盖其所编。有《四库全书》本、《敬乡楼丛书》本。《全宋词》第三册录其词一首。《全宋诗》卷二四四三至二四六○录其诗十八卷。《全宋文》卷六三五六至六三五七收其文二卷。事迹见《宋史》卷三九四本传、清孙衣言《涉斋集跋》。

  • 徐谦[明]

    徐谦[明]

    徐谦[明],明儿科医家。字仲光,号澄观。檇李(今浙江嘉兴)人。擅治痘疹,曾博览群书,参以家秘,撰成《仁端录》(又名《仁端录痘疹》、《仁端录痘疹玄珠》)十卷,后其门人陈葵又加以删节,定为十六卷本(1644年)。徐氏认为治痘应分别五脏所主,及经络传变,观形察色。自元明以降,治痘有攻补两途,徐氏审证施治,无所偏主,颇能持两者之平。另著有《杂证仁端录》四卷。

  • 西方子

    西方子

    西方子,元以前针灸学家。名佚。有《西方子明堂灸经》(或作《明堂灸经》)八卷,今存元刊本。与《铜人针灸经》俱刊于山西平阳府。其书专论灸法,较《铜人针灸经》多侧面人形图。详论穴位、主治病症及灸法,资料丰富。

  • 谢于教

    谢于教

    谢于教(约1600年前后在世)字觉甫,号青莲。江西省宁都县人。万历戊子(1588)乡荐。性宽厚仁爱。历官滁州知州。时魏党崔呈秀巡按南京,使人引于教附己。于教曰:“参罚降调,命也。吾不能入其党。”崔怒,思惩之,突使取州柜天平与市平较,不贰,崔计穷无奈。邻郡白莲教起义,从者日众,人心震骇。于教增城堡,治楼橹,得保一方平安。后迁湖州府,不久辞归。崇祯年间征聘理学师儒,于教不就,辟居螺石以终。《两朝从录》有载。

  • 夏英

    夏英

    夏英,明代针灸家。字时彦,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世医而兼业儒,对经络之学尤为重视,1497年(弘治十年),以《十四经发挥》注释《灵枢·经脉》原文。撰成《灵枢经脉翼》,现存稿本。

  • 徐自明

    徐自明

    徐自明(?—1220年后不久),字诚甫,号慥堂,永嘉人。南宋淳熙五年(1178)进士,任富阳县主簿。同年八月,国子监发解,任点检试卷官。五年六月,任国子监博士。次年,升太常博士,当年放罢。八年,复任常州通判,转朝请郎。十年十二月,任永州知州,至十三年止。辞官不久即下世。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92《浯溪题刻》收录自明永州任内刻石诗。遗著有《礼记说》、《浮光图志》、《零陵志》和《宋宰辅编年录》等。《编年录》20卷,起北宋建隆元年(960),讫南宋嘉定八年(1215),书前有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平阳陈昉序,宝祐四年(1256)由其子徐居谊刊于福州知县任上,为研究宋史重要资料,堪称传世之作。

  • 徐鹿卿

    徐鹿卿

    徐鹿卿(1170—1249),字德夫,号泉谷樵友,丰城(今属江西)人。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乡里,为后进所宗。嘉定十六年进士,教授南安军。绍定初,为福建路安抚司干办公事。六年,知尤溪县,以真德秀荐改知南安县。端平二年,召赴都堂审察。丁母忧,起主管官告院。嘉熙元年,干办行在诸司审计司,迁国子监主簿,除枢密院编修官,权右司。以诗赠方大琮、刘克庄、王迈被劾,奉云台观祠,太学诸生为作《四贤诗》。二年,起知建昌军。召为度支郎官,兼右司。四年,改吏部郎官,兼右司,出为江东运判。淳祐元年,兼知太平州,提举茶盐事。移浙东提刑兼提举常平,因冯惟说事为言者论罢。主管玉局观,累召不起。三年,召除右司,擢太府少卿兼右司。五年,兼崇政殿说书。六年,出知平江府兼发运副使。七年,召权兵部侍郎,兼国子祭酒,权礼部侍郎,兼权给事中。八年,迁礼部侍郎。除知宁国府,提举鸿禧观。九年,致仕。十一年十二月卒,年六十二。谥清正。为官廉约清正,敢于直言,凡所建白,皆忠悃激发,不少隐讳,深中当时积弊,刘克庄至以董子之醇、贾生之通许之(《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三)。所著有《泉谷文集》、奏议、讲义、《盐楮议政稿》、《历官对越集》,手编《汉唐文类》、《文苑菁华》,均佚。明万历中裔孙徐即登辑为《清正存稿》六卷,有明万历四十二年刻本、《四库全书》本;《徐清正公词》一卷,有《彊村丛书》本。《全宋词》第四册录其词十二首。《全宋诗》卷三○九三录其诗一卷。《全宋文》卷七六六七至七六七五收其文九卷。事迹见刘克庄《待制徐侍郎神道碑》、《宋史》卷四二四本传。明徐鉴编有《宋宗伯徐清正公年谱》。

  • 萧㪺

    萧㪺

    萧㪺[jū](1241-1318),元初理学家、学者、诗文家。字维斗,号勤斋,奉元(陕西西安)人。其先北海地人。父仕秦中地,遂为奉元地人。㪺性至孝,自为儿时,翘楚名不凡。稍出为府史,上官语不合,即引退,读书南山者三十年。制一革衣,由身半以下,及卧,辄倚其榻,玩诵不少置,于是博极群书,天文、地理、律历、筭数,靡不研究。侯均名谓元有天下百年,惟萧惟斗为识字人。学者及其门受业者甚众。尝出,遇一妇人,失金钗道旁,疑㪺拾之,谓曰:「殊无他人,独翁名居后耳。」㪺令随至门,取家钗以偿,其妇后得所遗钗,愧谢还之。乡人有自城中暮归者,遇寇,欲加害,诡言「我萧先生也」,寇惊愕释去。世祖分藩在秦,辟㪺与杨恭懿、韩择侍秦邸,㪺以疾辞,授陕西儒学提举,不赴。省宪大臣即其家具宴为贺,使一从史先诣㪺舍,㪺方汲水灌园,从史至,不知其为㪺也,使饮其马,即应之不拒,及冠带迎宾,从史见㪺,有惧色,㪺殊不为意。后累授集贤直学士、国子司业,改集贤侍读学士,皆不赴。大德十一年,拜太子右谕德,扶病至京师,入觐东宫,书《酒诰》为献,以朝廷时尚酒故也。寻以病力请去职。俄除集贤学士、国子祭酒,依前右谕德,疾作,固辞而归。卒年七十八,赐谥贞敏。㪺制行甚高,真履实践,其教人,必自《小学》始。为文辞,立意精深,言近而指远,一以洙、泗为本,濂、洛、考亭为据,关辅之士,翕然宗之,称为一代醇儒。所著有《三礼说》《小学标题驳论《九州志》,及《勤斋文集》,行于世。

  • 徐松

    徐松

    徐松(1781年-1848年),清代著名史地学家。字星伯。汉族。原籍浙江上虞(今上虞县东南丰惠镇)。后随父仕于大兴(今北京),遂定居。嘉庆十年(1805)进士,授编修。十五年(1810),督学湖南,任宝庆府(今邵阳市)主考,因厌恶封建士大夫诓取功名,有意不按规定恭谒“圣庙”,讲读“圣谕”,试题也不依“八股”格式,被诬以“侮慢圣贤”、“四书题目割裂经文”罪,遣戍伊犁。伊犁将军松筠爱其才,嘱为纂修《新疆事略》(后改名《新疆识略》)。遍游天山南北路,详细纪录所经山脉走向,河流发源,流向,并绘出草图,与旧史、方略等官修史书比勘,去伪存真,纠谬补缺,仿郦道元《水经注》撰写《西域水道记》,详载水道流域之交通、物产、城邑兴废、民族分布等,为研究新疆各民族历史、地理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嘉庆二十五年(1820)释归,历任内阁中书、礼部主事、榆林知府等职。治学讲求实际,精通金石文字及舆地之学。著述尚有《新斠注地理志集释》、《汉书西域传补注》、《新疆赋》、《唐两京城坊考》、《宋会要辑稿》等。

  • 徐彬

    徐彬

    徐彬,清医学家。字忠可。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因父死而转习岐黄。师从李士材、喻嘉言,得其指授。于仲景伤寒之学研究尤深。如辨识黄疸种类,以头眩为谷疸主证,以心中懊憹为酒疸主证等。临证主张四诊合参,于望诊中尤重察目。亦熟谙景岳学说,且能与仲景之论融会贯通。因喻嘉言《尚论篇》略于方论,乃选录其论证大意,分注于《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之下,并发挥己意,以析仲景立方深义,著成《伤寒方论》一卷(一作《伤寒一百十三方发明》,3667年)。又以喻嘉言《医门法律》立论虽多宗《金匮要略》,而有引经断义之嫌,因著《金匮要略论注》二十五卷(1671年)以发明之,颇为后世医家所重。尚著有《伤寒图说》、《注许氏伤寒百证歌》等。

  • 续法

    续法

    续法(1641~1728),清代僧。浙江仁和(杭州)人,俗姓沈。字伯亭,号灌顶,又名成法。九岁从学于杭州天竺山慈云寺明源,十九岁受具足戒,二十岁习讲经,历时七年,受明源付嘱,为云栖袾宏五世之法孙。师遍研诸经,融会众说,不拘泥一端。后每讲说,四众云集,盛极一时。历主慈云、崇寿、上天竺诸刹。雍正六年示寂,世寿八十八。传法弟子二十余人,培丰、慈裔、正中、天怀四师最为著名。撰有贤首五教仪、圆觉析义疏、华严宗佛祖传等六百余卷。[般若心经事观解序、阿弥陀经略注序、中国佛教史卷四]

  • 徐昌治

    徐昌治

    徐昌治,明末武源(位于江苏)人。法名孝廉,别号无依道人。任杭州府海宁县盐官。因读楞严经而弃官舍儒,趣入禅门。崇祯元年(1628),谒金粟寺之密云圆悟,受圆悟之法嗣石车通乘之钳锤。崇祯十一年,从费隐通容住于天童山,受命撰辟邪集。其后,历参金粟寺之隐元隆琦、福严寺之寿和尚等。清顺治十三年(1656),接受费隐通容之付法,其间为费隐通容所撰之五灯严统作序,并独立刊行之。尝为径山志及百痴行元、隐元隆琦等人之语录作序。撰有祖庭指南二卷、醒世录八卷、高僧摘要四卷、无依道人录二卷、百痴和尚梵胜散录一卷等。[五灯全书卷七十一、无依道人录自叙]

推荐作家

张衡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