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处厚

- 姓名:吴处厚
- 别名:字伯固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邵武(今属福建)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吴处厚,宋代文学家。字伯固。邵武(今属福建)人。生卒年均不详,皇祐五年(1053)中进士及第,授汀州司理参军。以上书言事获用,为将作丞。蔡确曾跟他学赋,元丰中,蔡确为相,吴处厚请求援引未遂。王珪推荐他为大理丞,遂助王珪排蔡确。王珪为山陵使,又召他掌奏笺。蔡确代使,出知通利军,又徙知汉阳军。元祐二年(1087),蔡确出知安州,吴处厚得其《车盖亭》诗,乃笺释上之,谓有讥谤切害,使之获罪南贬。擢知卫州,卒。吴处厚工吟咏,《题王正叔㶏景亭》、《自诸暨抵剡》等诗,“绰有唐人意格”(《四库全书总目》)。如《九江琵琶亭》诗:“夜泊浔阳宿酒楼,琵琶亭畔荻花秋。云沉鸟没事已往,月白风清江自流。”追怀白居易《琵琶行》遗踪,既不着痕迹,而又意蕴深厚。
著有《青箱杂记》10卷,主要记述北宋杂事,其中有不少谈诗论文的重要资料。如卷3说:“岭南谓村市为虚,柳子厚《童区寄传》云:‘之虚所卖之。’又诗云:‘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即此也。”卷8说:“文章纯古不害其为邪,文章艳丽亦不害其为正。然世或见人文章铺陈仁义道德便谓之正人君子,及花草月露便谓之邪人,兹亦不尽也。”所论博洽精当,足资参考。
吴处厚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少广补遗
一卷。清陈世仁(1676—1722)撰。陈世仁字元之,号焕吾,浙江海宁人,系陈訏的族侄,好学工为文,精晓算学。康熙五十四年 (1715)以进士入翰林后,即回乡不仕。《少广补遗》专论垛积之术,视垛积为少广,实为幂级数求和之法。其时杨辉、朱世杰等宋元算术湮没无闻,垛积术无人研治,作者独辟蹊径,自立名称,多有发明。清阮元在 《畴人传》称赞“世仁详人之所不详,其用心有足尚已。”全书共七节,三十七个垛积公式,可归为平尖、立尖、倍尖、方尖、再乘尖、抽奇平尖、抽偶平尖、抽偶立尖、抽奇立尖、抽奇偶方尖、抽偶再乘尖、抽奇再乘尖等十二类。其中如“抽偶方尖准立尖”: 1+ (1+9)+ (1+9+25)+···+[1+9+25+···+(2n-1)²]=1/3{n²(n+1)²-1/2n(n+1)}等为前人所未述。陈世仁的工作在我国级数研究方面占有一定地位。在十九世纪,“幂和公式”经董祐诚、屈曾发、汪莱、李善兰等人研究得到重大发展。该书无刊本,仅有《四库》本。另有抄本分藏于李俨 (现已捐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南京图书馆和广东中山图书馆等处。
寓意草
医案医论著作。明末清初医家喻嘉言撰。书成于明崇祯癸未(1643年)。书名含义是指该书寄寓了喻氏对医学的某些初步的见解。全书共记有喻氏医论、医案64则(一作66则)。除开首两则为医论之外,余62则为医案,共记所治患者70余人次,所治病证多为伤寒危证和内科疑难重症,治多奇中,议论纵横。开篇即倡导“定议病式”和“先议病后用药”,详列病历各项内容,突出了临床辨证要点,先议病后用药这一主张,强调识证辨证的重要性。同时,喻氏在书中的立法处方案例表明,他时时注意据理立法,并顾及用药前后的病机转归。书中对肿胀治法,立下培养(补益元气)、招纳(升纳阳气)、解散(开鬼门、洁净府)三法。治痢7案,治法各异,尤以“逆流挽舟法”治痢尤为后世乐道陈修园称此法“可补《金匮》之未逮”。此外,书中运用麦冬、阿胶、生地、人参、梨汁、竹沥之类的生津养阴药,对后世温病学派用药也有一定的影响。该书现存有明崇祯原刊本,此后的单行本和合刊本尚存有50余种左右。建国后上海卫生出版社曾予铅印(1958年)。清代光绪年间谢甘澍撰《寓意草注释》,对喻氏之说有不少阐释。
伏魔经坛谢恩醮仪
伏魔经坛谢恩醮仪。撰人不详。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所奉祖师有明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是知本仪撰于明。述伏魔经法谢恩醮仪。从内容和形式看,与正一部《北帝伏魔经法建坛仪》当为一书。
弘道录
弘道录,明朝邵经邦撰。五十六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选录经史子集四部典籍中有关纲常名教之「嘉言善行」,汇辑成编,并附加编者按语。全书分作仁义礼智信五品,每品又分君臣、父子、夫妇、昆仲、朋友五目。记事上起唐尧,下至明代万历年间。盛赞尧舜以来明君贤臣治世之业迹,历代名儒之经伦典范,宣扬儒家道德伦理。故此书虽名「弘道录」,其实与弘大道教无关。
观音经玄义记条个
观音经玄义记会本箇条,一卷,日本实乘撰。按箇条正文作条箇。
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
全称《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简称《正法经》。佛教经典。北宋施护译。五卷。是《大宝积经》第四十三《普明菩萨会》的异译本。主要宣说“不空不有”的“中道正观”思想。见载于中国历代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