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裕

王仁裕
  • 姓名:王仁裕
  • 别名:字德辇
  • 性别:
  • 朝代:五代
  • 出生地:天水(今属甘肃)人
  • 出生日期:879年
  • 逝世日期:956年
  • 民族族群:

王仁裕(公元879年—956年),字德辇,天水(今属甘肃)人。少不知书,以狗马弹射为乐。年二十五始就学,以文辞知名秦陇间。唐末为秦州节度判官。后入蜀事前蜀后主,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前蜀亡,又事后唐。后唐废帝之檄文、诏书、诰命,多其所撰。久之,以都官郎中充翰林学士。后晋时,历司封、左司郎中、右谏议大夫、给事中等职。后晋出帝开运二年,迁左散骑常侍。后汉天福十二年,改授户部侍郎,充翰林学士承旨。乾祐元年,知礼部贡举,擢为户部尚书。三年,改兵部尚书。后周广顺元年,为太子少保。显德三年,卒,年七十七,赠太子少师。


仁裕喜为诗,与和凝皆以文章知名当时。其仕前蜀时,随后主东巡,与翰林学士李浩弼等人,一路酬答吟咏,无有虚日。曾作诗满万首,蜀人呼其为“诗窖子”。又通晓音律,能书。《宣和书谱》称其“翰墨虽无闻于时,观其送张禹偁诗,正书清劲,自成一家。”所著《开元天宝遗事》,乃蜀亡后其至镐京,采摭民言所成。其中多记宫中琐闻杂事,尤留意宫内外风俗习尚之记载。他如王公贵族淫靡之风,亦多涉及。故此书颇为后世戏剧小说家所重。所作甚多,除《西江集》百卷外,《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开元天宝遗事》二卷(《郡斋读书志》作四卷),又《入洛记》一卷。《宋史·艺文志》著录《乘辂集》五卷、《紫阁集》五卷、《紫泥集》一二卷、《紫泥后卷》四○卷、《诗集》一○卷。此外,顾櫰三《补五代史艺文志》尚记有《国风总类》五○卷、《南行记》一卷。《十国春秋》又记有《王氏见闻录》、《玉堂闲话》等。除《开元天宝遗事》外,余皆佚。今存诗一五首及断句一联,《全唐诗》卷七三六编为一卷。《全唐诗补编·续拾》卷四二又补诗一首,移正一首。此外,所著《玉堂闲话》、《王氏闻见录》部分条目尚散见于《太平广记》中。生平事迹见《旧五代史》卷一二八、《新五代史》卷五七、《十国春秋》卷四四本传。

王仁裕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清正存稿

清正存稿

亦名《宋宗伯徐清正公存稿》。诗文别集。宋徐鹿卿著。六卷,附录一卷。明万历中其十二世孙徐鉴巡按福建时于《家乘》中搜辑刊行。清修《四库全书》时,用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卷首有十三世孙徐即登《清正存稿原序》。《豫章丛书》本一至六卷所载诗文与附录一卷所载之年谱、诰诏、史志,与四库本同。只第六卷多收词十二首。且有校勘记二卷,一卷为民国宛平刘家立校,一卷为民国胡思敬覆校。清倪灿、卢文弨《宋史·艺文志补》亦载徐鹿卿《清正集》六卷、附录一卷。

救命书

救命书

兵书。明代吕坤撰。全书共2卷(一作1卷)。坤有《安民实务》,已著录。作者有感于明代后期兵祸连年、城防废弛,守备不力,遂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撰为是书,希望将士能以此守城保民,免于兵害。内容以城邑防御为主,条列城守事宜、遇变事宜和预防事宜共30余项。包括守御战法、城邑内外居民出入管理、粮食储备、水源保护、守城官选拔、紧急情况处置、团练乡勇组织训练、守城必用工匠和器物等。现存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刻本、万历四十二年(1614)乔胤刻本、清道光壬辰年(1832)束鹿堂刊本、道光戊申年(1848)瓶华书屋刊本、宁陵吕氏刊本、《借月山房汇抄》本、《指海》本、《泽古斋重抄》本、《式古居汇抄》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十余种版本。

医验大成

医验大成

医案。明秦昌遇撰。四卷。昌遇字景明,上海松江人。天资聪颖,少年时因多病而学医,遂以医名。著有《痘疹科折衷》等。晚年集平生验案类编整理成书。以抄本存世,未见刊行。此书按证分章,载衂血、咳血、咯血、溺血、便血、痰证、麻木、郁症、脾胃、泄泻等,凡二十六章,约七万言。皆为内科杂病证治。以医案为主,兼附杂论数篇。每案必详其始末,叙述脉因证治,所论引经据典,亦多经验之谈。对急危病证有胆有识,辨证精细,立法得当,而用药清轻,自成一体。可供临床参考。有清精抄本,藏于浙江中医学院图书馆,一九八五年中医古籍出版社点校铅印本。

稼轩词说 东坡词说

稼轩词说 东坡词说

《稼轩词说》《东坡词说》是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顾随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时期撰著的两本小书。顾先生善于作词,在词学研究方面的造诣也非常高,他的讲词方式,强调兴会体悟,以禅说词,在当代词学界可谓独树一帜。《稼轩词说》在天津《民国日报》“民园”副刊陆续发表,从1947年9月3日开始,到11月8日结束,共刊25次。《东坡词说》自1948年7月11日《华北日报》“文学”副刊刊载,但其内容并未完全登载,后出版时才完整发表。报纸刊载时,多有误植,且标点未尽得宜,1980年代整理出版《顾随文集》时对原刊多有校正,本书以《顾随文集》本为底本。《稼轩词说》成书在前,《东坡词说》成书在后,二书排序,自当以稼轩在前,东坡居后,如此逻辑思理更为严谨,不宜乱其次序。

一髻文殊师利童子陀罗尼念诵仪轨

一髻文殊师利童子陀罗尼念诵仪轨

一髻文殊师利童子陀罗尼念诵仪轨,一卷,失译,附真言,日本贤觉题记,尾题一髻文殊童子速成就无尽宝藏经,一一八三。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其他译本)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其他译本)

在玄奘译出前有《摩诃般若波罗蜜神咒》(旧题《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一卷,旧传为鸠摩罗什译。现存异译本6种:1、唐法月译《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2、唐般若、利言等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3、唐智慧轮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4、唐法成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5、敦煌发现译本《唐梵翻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6、宋施护译《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最早的英译本是毕尔(Samuel Beal)于1864年依玄奘汉译本所译。马克斯·缪勒(Max Müller)于1884年将梵文本转写成天城体及罗马拼音,并首次将广本及略本梵文心经译成英文传至欧美国家。1894年,马克斯·缪勒重将本经译成英文并编入《东方圣书》。1957年及1967年,孔睿(Edward Conze)校订广本及略本梵文心经,并译成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