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庆之

- 姓名:魏庆之
- 别名:字醇甫,号菊庄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魏庆之,字醇甫,号菊庄,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生卒年不详,于宋理宗在位时在世。有才名,而不求科第。种菊千丛,日与诗友觞咏其中。游九功赋诗称其“种菊幽探计何早,想应苦吟被花恼”。与黄昇为挚友,闽帅楼秋房并以“泉石清士”目之。有《吟稿》,已佚。韦居安《寄魏菊庄庆之》有“再世陶元亮,三生魏仲先”、“每见君吟稿,予怀亦洒然”之句。所著《诗人玉屑》二十卷,淳祐四年黄昇为序,谓胜胡仔《渔隐丛话》,方回《诗人玉屑考》谓其编例不当,“每段立为品目,殊可憎厌”。《诗源辩体》卷三五谓其与《诗话总龟》相似,“类次旧说,实无己见”。而《百川书志》卷一八则称“诗话大成,莫高此《玉屑》也”,《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五谓其“采摭既繁,菁华斯寓”。今存元刊本、明嘉靖六年洪都潜仙刻本、明钱塘胡文焕校刊本、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全宋诗》卷三一五四录其诗四首。事迹见黄昇《诗人玉屑序》、《梅诗话》卷中。
猜你喜欢的书
要籍解题及其读法
梁启超撰,北平清华学校清华周刊丛书社1925年初版,台湾中华书局1956年影印,刊入《国学研读法三种》。本书系梁启超1924年春季在清华学校授课的讲义,共解读了《论语》、《孟子》(附论《大学》、《中庸》、《孝经》及其他)、《史记》、《荀子》、《韩非子》、《左传》、《国语》、《楚辞》、《诗经》、《礼记》、《大戴礼记》等10余部古典要籍,各书载书名、作者及其时代。列篇目,撰写提要评介著作价值并介绍读法。是一部国学入门推荐书目。
南窗记谈
一卷。撰者不详。劳格 《读书杂识》卷十一考为“徐度撰”。余嘉锡《四库提要辨正》认为:“徐度所著之《南窗记谈》,原书已亡,后人从他说部中抄取二十条,伪题此名,托之徐度。”又考宋元间说部,如《墨客挥犀》、《东南纪闻》之类,皆杂抄诸书为之,是当时固有此种风气。”《南窗记谈》共二十三条,经考证,多数条目所记内容皆见于 《曲洧旧闻》一书,因此此书系采辑、转抄《曲洧见闻》、《石林燕语》等书而成。内容多记北宋盛时名臣言行,以及订正典故,颇为详明。其中有些条内容间涉语怪,尤近于诬,不脱小说之习。有《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丛书》本、《墨海金壶》本、《珠丛别录》本、《学海类编》本、《笔记小说大观》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洞玄灵宝天尊说十戒经
洞玄灵宝天尊说十戒经,撰人不详。约成书于南北朝后期,现存敦煌唐抄本八件,题作《十戒经》。另有《正统道藏》本,收入洞玄部戒律类。经文乃元始天尊讲说十戒、十四持身之品。其内容已见于《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盖系南北朝末道士节录古灵宝经中有关戒律而成。隋唐时此经颇为流行,凡初入道之清信男女皆须盟誓受此戒。
坦庵词
又名《坦庵长短句》。词别集。南宋赵师侠(一作“师使”)撰。一卷。师侠,字介之,新淦(今属江西)人。燕王德昭七世孙,淳熙进士,曾为江华郡丞,宦迹遍及湘、赣、闽。与叶梦得有交往。此集收词一百五十四首,为其门人尹觉编成。毛晋以为其词“多富贵气”。另一面,词人虽为宗室子弟,然长期浮沉于州县下僚,志趣高洁,思慕山林、摹景状物,有自然淡远之特色。故毛晋亦评此集立于词林可以“存一淡妆,以愧浓抹。”如“沙畔路,记得旧时行处。传世版本,有北京图书馆藏《宋元名家词》抄本、天一阁藏抄本、汲古阁刊本、陆贻典校本(北京图书馆藏书)、《四库全书》本。《全宋词》收其词54首。赵师侠词风致淡远,但内容与意境均时见重复。
心经白话解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 《心经》言简意赅,能背诵的人不少,能了义的人却难得。 读诵《心经》,唯求明心见性,此亦儒家格物、致知、正心、修身之意。能明心,能正心,不在言,而在于行。 知亦难,行亦难,全不知不能行,不深行无真知。欲了《心经》真实义,唯其在行乎! 欲得明心见性,先要修心养性。佛是大圣人。大圣人教人们通过修养达到明心见性,大圣人的教化,便是佛教。 如果你好好修学《心经》,你会惊奇地发现,人们长夜求索的光明,就在自己心中。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大法炬陀罗尼经
二十卷,隋阇那崛多译。善威光天子请问陀罗尼门。佛入大力庄严三昧,说过去之放光如来说此经事。一经五十二品,皆述昔时放光如来所说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