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清

- 姓名:王明清
- 别名:字仲言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汝阴(今安徽阜阳)人
- 出生日期:约1127
- 逝世日期:约1202
- 民族族群:
王明清(约1127—约1202),宋代笔记作家、诗论家。字仲言,汝阴(今安徽阜阳)人,其父王铚,曾以毕生之力,撰辑《国朝史述》,对当时政府所编辑的《三朝国史》,多所匡正。明清少承耳濡目染家学,到弱冠时已能博识“本朝典故,前辈言行,”“在众座中偶举旧事,了了如在目前。”绍兴十年,方总角,侍亲居山阴。三十二年,以外舅方滋帅淮西,侍行至建康,见张孝祥。孝宗即位,得补官。乾道初,奉祠居山阴,撰《挥麈录》。淳熙四年,至临安,获登李焘之门。淳熙十二年,以朝请大夫主管台州崇道观。绍熙三年,为杂买务杂买场提辖官。居临安七宝山,撰《挥麈后录》。四年,签书宁国军节度判官。五年,添差通判泰州,撰《挥廛第三录》。庆元年间寓居嘉禾(今浙江嘉兴),嘉泰初,为浙西参议官(楼钥《参议方君墓志铭》)。嘉泰时卒,终年不详,约在宁宗时。
明清以史学知名,父兄并称博学(赵不谫《挥麈录跋》),王禹锡《挥麈后录跋》称其“雅健之文,著述之体,诚有所自来”。《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博物洽闻,兼娴掌故,故随笔记录,皆有裨见闻”(卷一四一)。所著《挥麈前录》四卷、《后录》十一卷、《第三录》三卷、《馀话》二卷,有宋龙山堂刻本、《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汲古阁影宋抄本、1961年中华书局校点本,《玉照新志》五卷,有《学津讨原》本、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校点本,《投辖录》一卷,有《四库全书》本、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校点本。《全宋诗》卷二三三八录其诗一首。文收入《全宋文》卷五三七九。事迹见《挥麈录》跋、《玉照新志》卷四、《至元嘉禾志》卷一三、《宋史翼》卷二九。
猜你喜欢的书
乾隆英使觐见记
[英国]马戛尔尼作,刘半农译。1793年,中国无大事。但是就在这一年,中国发生了一件令研究清史和读历史的人怎么也绕不过去的事件--大英帝国派遣以马戛尔尼为首的庞大代表团,以给乾隆祝寿的名义出使中国。这是“天朝上国”和大英帝国的第一次正式接触。然而,英国的目的是为了通商贸易,而清政府一开始却以为是弱国的进贡与朝拜,这就造成了历史进程中的矛盾与冲突。本书为马戛尔尼本人所写的日记,详细记录了此次事件。
日本乞师记
明季海盗有周崔(鹤)芝者,福清人也。少读书不成,去而为盗于海。其人饶机智,尝往来日本,以善射名,与日本之萨摩岛主结为父子。
技击余闻补
《技击余闻补》是近代国学大师钱基博创作的一部短篇武侠小说集.作品描绘了一群出身平民的近代市井侠士.从他们身上,既可以看出近代社会转型期人们对"侠"的认识的转变,也可以一窥民国初期文人阶层对动荡时世以及武侠小说这一市民文化的体认.
云林集
二卷。明危素(1303—1372) 撰。危素,字太朴,一字云朴,金溪(今属江西)人。曾仕于元。入明为翰林侍讲学士,晚年谪居和州。能诗文,亦善书法。著有《说学斋稿》四卷、《云林集》二卷。此集皆在元代所作之诗,由纳新编次成集。危素家居江西临川,相近有云林山,尝读书其上。方方壶作《云林图》,陈旅等俱赋诗以记其事,故以云林为集名。朱彝尊《曝书亭记》有此书跋,称发雕于后至元三年(1337)。则朱彝尊所见,乃元时旧版。此本卷帙相符,盖犹从原刻钞传。特朱彝尊跋称前有虞集《序》,而此本所载乃虞集《赠行序》一篇,与诗集无涉,似为后人所附。其《静志居诗话》,称前有虞集《送行亭》,则已自知其误而改之。危素于元末负盛名,入明以后,其人不为世所重,其文亦遂不复收拾。故《说学斋集》仅存在元之文,而此集亦仅存在元之诗,不足尽危素之著作。其诗圆润朗爽,气格雄伟,风骨遒上,尽管不够含蓄,却清新可诵。就诗论诗,不能不推为元季一作者。原集共有诗七十六首,浙江鲍氏知不足斋本,复从他书搜采,增入补遗十四首,较为完备。有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让台记
历史著作。作者吴德功,台湾彰化人。另著《戴案纪略》、《施案纪略》行世。此书记叙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台湾割让日本之事,始于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十四日清政府与日本国签订《马关条约》割台,终于九月二十七日日本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亲王卒于台湾,运柩返日。记载台湾军民抗日作战凡130余日之经过,特别对台湾民众参与抗战叙述尤详。但因书成于日据时期,作者为免遭文字之祸,对日本多有阿谀之辞。1959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将其收入《台湾文献丛刊》第57种《割台三记》中出版。
西藏传本摄大乘论
《摄大乘论》。古印度无著著。汉文有三个译本:南朝陈真谛译《摄大乘论》三卷,北魏佛陀扇多译《摄大乘论》二卷,唐玄奘译《摄大乘论本》三卷,其中真谛和玄奘的译本影响较大。该书是对古印度《大乘阿毗达磨经》(未传入中国)的“摄大乘品”的解释论述,对比小乘,阐述大乘教义, 着重宣传*瑜伽行派的观点。此本为今人吕澂根据西藏传本重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