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幵

吴幵
  • 姓名:吴幵
  • 别名:字正仲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滁州全椒(今属安徽)人
  • 出生日期:1067
  • 逝世日期:1144
  • 民族族群:

吴幵( jiān )(1067—1144)宋代文学家。字正仲。滁州全椒(今属安徽)人。曾慥的岳父。绍圣四年(1097),以澶州司理参军应宏词别试,考入次第。靖康初,为翰林学士承旨,与耿南仲力主割地之议,而误国事。宋徽宗、宋钦宗被俘以后,吴幵又颇助金人为虐,且“往来贼中,洋洋自得”(王明清《挥麈余话》卷2)。高宗初,为龙图阁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不久夺职,永州安置,再贬至南雄州居住。秦桧曾因吴幵推荐而得官,至秦桧执政,吴幵得以赦还,居于赣上。建炎后窜谪以死。吴幵虽人品为世人所诟病,但他颇有文才,所作《优古堂诗话》1卷,是宋人诗话中的重要著作。全书凡154条,大多论北宋人诗,间及唐人。此书的出现,使诗话之作别开生面。《四库全书总目》谓其“夺胎换骨,翻案出奇,作者非必尽无所本,实则无心暗合,亦多有之。必一字一句求其源出某某”。但此书作者所属,颇有疑问,一说为毛幵作,至今未有定论。吴幵又能作诗,他的诗作传于今天的虽极少,但从《宋诗纪事》等书中还可窥见一斑。著作有《吴内翰备急方》、《漫堂集》若干卷、《优古堂诗话》一卷传世。《宋史翼》卷四○有传。今录诗三首。

吴幵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全名《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也可简称为《导论》。德国康德著。1783年出版。《纯粹理性批判》出版后,有书评指出该书文字艰深难解,书中阐述的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康德作为辩解写作了本书。书中认为《纯粹理性批判》采取了综合的方法,而本书则用分析的方法。它把人的理性的性质和范围问题归结为数学知识如何可能,物理学如何可能,形而上学如何不可能这三个问题,因而读者更易于掌握其要点。对被认为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批评作了辩解,认为如果“先验的唯心主义”这个词易于引起误解,可以改称为“批判的唯心主义”,以别于英国贝克莱和法国笛卡儿的主观唯心主义。并声明他提出这个体系的中心思想在于要求停止编造形而上学体系,首先批判理性,以便了解理性认识能力的实质。书中表示希望哲学家同意这种观点,共同努力,解决这个为建立未来形而上学铺平道路的工作。在建立未来形而上学的方法上认为,学者不是采纳他的观点,就是反对他的观点,以历史上的哲学派别的观点为自己观点的哲学家只能是反对他的道路。该书并认为《纯粹理性批判》篇幅冗长,枯燥无味是在所难免,而且大有好处。该书除表示上述的辩护态度外,比较简明通俗地讲解了《纯粹理性批判》要点,但只是一个提纲,不易了解其全部内容。中译本由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出版。

帝制时代的中国

帝制时代的中国

本书是美国著名汉学家贺凯撰写的一部中国通史著作, 1975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它是专门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而写的,生动地展示了中国文明从史前到1850年的漫长历程。 这部涵盖整个中国历史的著作篇幅并不很大,但选材独到,叙述精当,很符合美国大学优秀通史教材的特色。自出版以后,被美国的大学广泛地作为中国史的基本教材而采用。 作者将中国历史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形成阶段,从远古时期到前3世纪;早期帝国时代,从前3世纪到10世纪;晚期帝国时代,从10世纪到19世纪中叶。古代的这三个时期都以数章的篇幅分析,分别涉及通史或政治史、统治模式、社会经济组织、宗教文化发展和文学艺术的成就。

伊凡·费多罗维奇·什邦卡和他的姨妈

伊凡·费多罗维奇·什邦卡和他的姨妈

这个故事还有一段来历呢:那是从加佳奇来的斯杰潘·伊凡诺维奇·库罗奇卡讲给我们听的。你们要知道,我的记性简直没法说有多糟了:对我说了还是没说,反正一样。就好像筛子过水一样全是白搭。我知道自己有这个毛病,所以特地请他把故事写在一本练习本里。噢,上帝保佑他身体康泰,他总是待我十分仁慈,二话没说就给写下来了。我把本子放在一张小桌的抽屉里;我想,你们都很清楚,就在那个角落里,当你们走进门时……噢,我倒忘了,你们还从来没登过我的门呢。

同姓名录

同姓名录

十二卷。录补一卷。明余寅(1519—1595)撰。余寅字君房,晚年改字僧杲。鄞县(今浙江奉化县)人。明万历八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著有 《农丈人文集》二十卷,《乙未私志》、《吴越游稿》。周应宾录补一卷,另著有《九经考异》。自梁元帝著 《古今同姓名录》一卷之后,唐陆善经,元叶森,相继不断的增益。但其后渐渐散佚。唯《永乐大典》尚存。余寅上据经史,又采集了其他书籍。自古至元代,先编成了四卷。与明顾起元撰《说略》合印。全书从正史和其他史籍中辑列出相同姓名1608个,共有人物2750人,收录较为丰富,但未能将正史所载同姓名者全部收入。本书有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刊本。

淳熙新安志

淳熙新安志

南宋地方志。孝宗淳熙二年(1175)罗愿撰。10卷。新安即宋代徽州,治今安徽歙县。是安徽省现存最早的志书。宋赵不悔修,罗愿纂。新安,为安徽徽州古称。宋时辖县六,治今歙县。愿博学好古,文章以先秦两汉为法,尤重地方文献。常惜旧志图经等相继亡佚,因采诸书,访故老,求遗事,辑而未就。乾道九年赵不悔来治,闻有罗撰,乃据此续修。淳熙二年(1166)成书,约十三万字。宋原刻本和明翻刻本已亡佚,现流传有清康熙刻本、嘉庆刻本和光绪刻本。十卷。卷一州郡,卷二物产,卷三歙县,卷四休宁和祁门,卷五婺源、绩溪、黟县,卷六至七先达,卷八进士题名、义民、仙释, 卷九牧守,卷十杂录。

细说明朝

细说明朝

本书由旅美著名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撰写。它叙述了从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至明朝灭亡期间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作者以“讲史”的形式,通俗而生动地讲述了明太祖的北伐、西征,以及土木之变、夺门之变、明末三大案等历史事件,以及陈友谅、张士诚、徐达、常遇春、刘伯温、李善长、方孝孺、张居正等历史人物。全书既有生动的故事和真实的历史,又有颇具见识的评点。本书所采用的“细说体”既不像正史的艰深枯燥,又不似野史的胡编乱造,是别具风采的史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