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铚

王铚
  • 姓名:王铚
  • 别名:字性之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汝阴(今安徽阜阳)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王铚,生卒年月不详。北宋、南宋之际史学家、笔记作家。字性之,汝阴(今安徽阜阳)人,王昭素之后。王明清之父。自称汝阴遗老,人称雪溪先生,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前后在世。南渡后,寓居剡中。绍兴初,累官右承事郎,守太府丞、权枢密院编修官,纂集太宗以来兵制。书成,四年三月赐名《枢庭备检》。罢为提举台州崇道观。以七朝国史帝纪志传,益以宰执、宗室世系表,编为《宗室公卿百官年表》。九年,以《元祐八年补录》及《七朝史》上之,进右宣议郎。后所修书为秦桧所阻,不克成。进右宣教郎,充湖南安抚使参议官。十三年,献《太玄经解义》。晚年避居剡溪山中,以吟咏自娱。


铚擅长属文,诗格近温、李。其古体长篇如《寄题真州扃岫寺》、《次韵国香诗》、《追和斜川诗》诸篇,有感而发,气势畅达,近体诗如《春近》、《寒食》、《晓发石牛》等也写景工致,颇有精神(《蚕尾集》卷九、《宋诗精华录》卷三)。喜论文章,著有《四六话》,序署宣和四年作,是最早的四六话论著。其内容以评宋表启文为主,间及唐。其论四六技法,颇有见地,指出了唐宋四六的区别。关于用典,他主张“取古今传记佳语作四六”。至用语方面,主张“一字不肯妄下,必求警策以过人”,“用旧意为新语”,均不难看出江西派诗论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谓:“终宋之世,惟以隶事切合为工,组织繁碎,而文格日卑,皆铚等之论导之也。”他一生著述甚富,有《神宗兵制》、《七朝国史》、《哲宗皇帝元祐八年补录》、《太玄经义解》、《国老谈苑》等,均已佚。今存《四六话》,有《说郛》本,不分卷,《百川学海》本、《四库全书》本、《学津讨源》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皆为二卷。《雪溪集》八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后世流传本仅五卷,今存《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抄本、清光绪三十年李盛铎钞本。此外《默记》一卷、《补侍儿小名录》一卷及《两汉纪》亦有传本。《全宋诗》卷一九○五至一九一○录其诗六卷。《全宋文》卷三九九二收其文一卷。事迹见《两宋名贤小集》卷一八五、《宋史翼》卷二七。

猜你喜欢的书

第三个女郎

第三个女郎

第三位女郎【Third Girl】又译作:公寓女郎,第三个女郎。三个年轻女郎在伦敦城内合租一套公寓。第一个是冷静而能干的私人秘书;第二个在艺术圈里混事。第三个女郎在早餐时出现了,当赫尔克里·波洛享用着奶油蛋卷和巧克力时,她冲进来告诉他,自己是个杀人凶手——转而又消失不见了。波洛后来一步步探悉围绕这神秘的第三个女郎的种种传闻——她的家庭内幕,以及她的失踪,等等。然而,在伟大的侦探宣布这第三个女郎是否有罪,抑或是否精神错乱之前,他需要提供强有力的证据……

书指

书指

二卷。书论。明代汤临初撰。临初生平事迹未详。此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分十二则,下卷分十一则。其内容大体是尊崇晋、唐书法,元代推崇赵孟頫一家,认为宋人评书多不可据,对苏东坡、黄山谷,米芾的评书多有指谪。崇尚书法古朴自然: “书贵质不贵工,贵淡不贵艳,贵自然不贵作意。质非鄙拙之谓也。”“字有自然之形,笔有自然之势,顺笔之势则字形成,尽笔之势则字法妙,不假安排,目前皆具。钟、张以来惟右军以超悟得之,故行草楷则种种入神。”“学书而不穷篆隶,则必不知用笔之方;用笔而不师古人,则必不臻神理之致。”对执笔、运笔、笔意、王右军笔势特点,对骨法、肉法、大小字法等都有深刻论述,如论骨法、肉法云: “字本无分骨肉,自《笔阵图》传,后世乃屑屑为言。不知骨生于笔,肉成于墨,笔墨不可相离。骨肉何所分别?人多不悟作书之法,乃留意于枯槁生硬以示骨,效丑于浓重臃肿以见肉,二者不可得兼并其一体而失之。不知古人之书轻重得宜,肥瘦合度,则意态流畅,精神飞动,众妙具焉。何骨何肉之分也?”对赵孟頫、怀素、程邈之书也有精确评论。有明刊本、《六艺之一录》本。

麻疹阐注

麻疹阐注

儿科著作。清张廉撰。四卷。廉字通源,诸暨(今属浙江)人,清代医家。张氏认为论麻疹诸家以《医宗金鉴·疹门》为善,但该书“言简而赅,非得其言外之意,必疑其略而不详”。为便于后学,故在此书注文基础上,兼取各家之说,结合自己心得,于道光二年(1822)撰成此书。本书卷一~二系将《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的(麻)疹门作了补充注释。卷三~四为附采诸家麻(疹)后证治,引述前代麻疹著作中有关麻疹的合并症、后遗症的证治等内容。现有初刻本等多种清刻本、石印本及《珍本医书集成》本。

新本郑氏周易

新本郑氏周易

东汉郑玄撰,南宋王应麟辑,清惠栋增补。三卷。《四库全书》本。郑玄《周易注》佚后,王应麟曾辑有遗文一卷,后人附刻于《玉海》之末。然王辑本皆不标明采自何书,各条次序先后或与经文不应,亦有遗漏未载者。惠栋遂因其旧本,重为补正,凡应麟书已载者,一一考求原本,注明出处;其次序先后,亦悉依经文厘定;更搜采群籍,上经补二十八条,下经补十六条,《系辞传》补十四条,《说卦传》补二十二条,《序卦传》补七条,《杂卦传》补五条;移应麟所附《易赞》一篇于卷端;删去所引诸经《正义》论互卦者八条,而别据郑玄《周礼·太师注》作《十二月爻辰图》,据其《月令注》作《爻辰所值二十八宿图》,附于卷末,以驳朱震《汉上易传》之误。《四库全书提要》称其“信而有征,极为详核”,又云:“虽因人成事,而考核精密,实胜原书。应麟固郑氏之功臣,栋之是编,亦可谓王氏之功臣矣。”其后,丁杰、张惠言又重订《周易郑注》十二卷,则是在王、惠二本的基础上复为增补厘正,宜资参览。

晋文公火烧介子推

晋文公火烧介子推

元杂剧剧本。简名《火烧介子推》或《介子推》。狄君厚撰。末本。剧据《左传》诸书所载介子推本事敷演而成,叙晋献公宠信骊姬,贬太子申生,为骊姬之子修建千尺高台,台上加筑宫殿,劳民伤财。大臣介子推上殿极谏,引商纣亡国之事为鉴戒。晋献公不听。介子推退朝全身而去。六宫大使王安奉献公骊姬之命,赍三般朝典,逼申生自尽。申生死,骊姬与国舅又生计加害公子重耳。介子推引着儿子介休回到庄宅,拜见老母。适重耳逃难至北,国舅亦跟踪而来。介休自刎,以其首伪作太子首而退国舅。介子推从重耳出亡。二人在风雪中绝粮,介子推割股肉为重耳充饥。会有楚使来迎,重耳入楚,介子推回家侍母。重耳回国为君,是为晋文公,封赏有功诸臣,却忘了介子推。介子推背母隐入绵山。晋文公亲到绵山来聘,介子推不出。文公放火焚山,迫其出。介子推宁可焚死亦不出山。樵夫向文公叙述了火焚功臣的悲惨场景。最后,剧本以晋文公设祭作结。本剧正末先后扮介子推、王安、樵夫3人,版本仅存《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太和正音谱》尝评其词品,列入杰作之中,是较有影响的元代杂剧。

全宋词

全宋词

词总集。今人唐圭璋编。五册。此书旨在收录北、南二宋全部词作,编者一九三一年着手编纂,一九三七年初稿竣事,商务印书馆一九四○年出版。一九六五年重新增补改编,共录入词人一千三百三十余家,词作一万九千九百余首,残篇五百三十首。是编断限,上继《全唐诗》中之五代词,下及一二七九年南宋之亡。凡唐五代词人入宋者,俱以为唐五代人,凡宋亡时年满二十岁者,俱以为宋人, 仅入元仕为高官如赵孟頫者除外。是编以作者为经,以时代先后为序排列。采用词集底本,以善本、足本为主。底本有讹夺者,尽可能以他本校补,并一一注明自出。宋人话本小说中往往载词,多出依讬,此编择其大致可信为宋人所作者,辑为《宋人话本小说中人物词》、《宋人依讬神仙鬼怪词》。元明小说中词题为宋人者,辑为《元明小说中依托宋人词》,以上三种著于编末,列入附录。依托之词或可考见撰人者, 均加按语于后。全书用新式标点,并附引用书目、作者索引,便于查检。唐氏深于词学,是编对词学研究中诸多错误有重要订正。素以收录全面、考校精当而蜚声词坛。一九七九年中华书局出版。唐氏又辑成《<全宋词>补遗》,载于《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七九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