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楙

- 姓名:王楙
- 别名:字勉夫,号野客
- 性别:男
- 朝代:南宋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151年
- 逝世日期:1213年
- 民族族群:
王楙(1151年-1213年),字勉夫,号野客,原籍福州(今属福建),徙居吴县(今江苏苏州)。生于绍兴二十一年,王大成子。少失父,事母以孝闻。清澹寡欲,刻苦嗜书,为人宽厚,乡里称为善人君子。有志功名而蹭蹬不偶,榜所居曰“分定斋”。弱冠能文,为范成大推誉,薛向聘教其子薛绍彭六年。后为张门客逾三十年。归居著述,时称“讲书君”。工诗词,习掌故,治学严谨,经传记著辨析精核。杜门著书,有《野客丛书》三十卷,《巢睫稿笔》五十卷(已佚)。尝以文谒范成大,一见击节推誉。嘉定六年卒,年六十三。葬于今苏州横山桃花坞。《野客丛书》考证经史,多记文人逸事,陈造跋谓其议论纯正,稽考精确。存词一首,收入《全宋词》第三册。《全宋诗》卷二六六九录其诗一首。文收入《全宋文》卷六五二一。事迹见郭绍彭《宋王勉夫圹铭》(《吴都文粹续集》卷四○)。
王楙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都柏林人
爱尔兰作家詹姆士·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以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为背景,描绘了20世纪初都柏林形形色色中下层市民的生活。乔伊斯在1904年给出版商的信中阐明了小说集的主题:我的宗旨是为我国的道德史谱写一个篇章,我之所以选择都柏林为背景是因为我觉得这个城市是瘫痪的中心。尽管其中15篇是各自独立的小说,但都由这一主题统一成一整体。乔伊斯从四方面刻画都柏林的生活: 童年、青年、成熟及社会生活,小说集也是按这个顺序安排的。《都柏林人》显示了易卜生、福楼拜及契柯夫对乔伊斯的深刻影响。结构技巧上保持了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许多特点,叙述发展平稳,没有戏剧性冲突和高潮,乔伊斯有意识地采用了一种“猥琐”风格,以它来暗示故事的现实主义和它们表现的道德、精神的贫乏,这种贫乏无疑是乔伊斯所指的都柏林的瘫痪。同时故事基于乔伊斯关于“感悟”的理论,即在貌似琐碎、渺小的事件中,在某一瞬间心灵豁然开朗,领悟到深刻的内含。
人是机器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拉·美特利的重要哲学、伦理学命题。他接受了笛卡尔“动物是机器”的思想,推而广之,认为人和动物都是自然界的产物,结构机能都一样,都服从机械运动的规律,因此人也是机器。人的生理的机械运动决定人的自然欲望,饮食男女就是人的本性。这种欲望不仅决定着人的需要和思想感情,而且决定着人的道德品质。凡能满足自然欲望的行为,就是善;反之就是恶。他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但幸福不是宗教所宣扬的精神、思想幸福,而是自然欲望的满足。因此,要追求幸福,就必须追求能够满足欲望产生快乐感觉的外部物质。这一思想在他的《人是机器》一书中作了系统的论述。其影响及于整个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的论理学。
太上老君说长生益算妙经
经名:太上老君说长生益算妙经。撰者不详,约出於唐代。假托太上老君为诸仙真天师说召神佩符,除病益算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述以符箓召神劾鬼。
胎产指南
妇产科著作。清单南山撰。八卷,卷首一卷。南山有《胎产症治录》 已著录。单氏博览群书,参酌己见于咸丰六年 (1856) 撰成是书。约四万八千字。现存清咸丰七年丁已(1857)四明欧立三堂刻本。另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新旧社会之怪现状
晚清人情世态小说。题冷眼旁观人撰。5回,从故事内容看,尚未完结。上海鸿文书局光绪三十四年(1908)出版,页12行,行29字。封面仅印书名。作者取“冷眼旁观”态度,对清末“新”“旧”社会交替之际的种种“怪现状”予以讽刺,特别对某些无行文人的嘴脸作了揭露和刻画。如书中的贾存仁,是一个“假洋鬼子”。他“颇识时势”,同广德州里的读书人“时常议论维新的事,也曾募了些捐,开了一个小学堂,又要想建藏书楼,创阅报社,开演说会。那班新党,就间日三朝到他家里来,谈起这种事,好似发狂的一般。”其实他“原是逢场作戏,博个新党的头衔罢了”。一但见榜上有名,中了举人,便不禁“满面春风”,洋洋得意起来。作者给他起名“贾(假)存仁”,显然不无旨讽。书中还借贾妻柳氏之口来讽刺那些假“新党”:“嘴里说得狠强,若皇帝知道了,钦赐他一个举人,或进士,他的行为翻变转来比风轮还快哩。”又如贡生阎日非,临放榜日,在家中踱来踱去,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夜间将几张稿子再翻开来,看了又想,想了又看。“想道,照这一段,若中了试官的意,必定加圈,不觉欢喜起来。又想道,照那一段,倘试官嫌气势不足,便尴尬了,不觉又发燥起来。坐又不是,立又不安。”令人觉得可笑和可怜。但听他发出长叹:“天啊,就给我一个举人吧。好让我去做个董事,包包粮米,管管闲事,一年有七八百块洋钱现成到手。……那蚕丝局的公款我也可以去考察考察,不致被那狗头军师独吞了去。”几句话却又暴露出这一人物的卑污心态。书中对某些人物的刻画手法上是成功的。如混迹于上海的章丹翼,不通中国文理,但因在外国学堂里用七年功夫混了个特班生文凭,便“趾高气扬,如有天大的本事,把什么人都看不上眼”,“成日价去拜望几个外国人,又和那吃洋饭的几个中国人时常打麻雀,吃花酒,有时讲到时事上头,便摇摇头道:‘中国气数!中国气数!’好像自己并不是中国人了。”对阎日非的蛮横和愚昧无知,则是通过他发现塾中学生们手头有春宫画的情节来写的。阎贡生检查学生的文具,发现一个学生的抽屉中有张小方纸,“上面画着一个繁荣所在,自左至右,横写着‘英之伦敦’四个字。阎贡生看了不解,把四个字倒念一遍,忽然厉声道:‘可恶!原来这些不祥的东西,都是你这畜生画的,快去叫你老子来,我这里不容你读书了。’”学生的父亲来后力辩说:“这张英伦景致,是我见过的,那几张恐怕不是他画的。”阎贡生道:“哼!‘敦伦’二字,你难道不懂吗?‘敦伦’是什么事,他今年只有十五岁,就敢在这个上头逞英雄,那春宫还说不是他画吗?”结果立逼家长把学生带回家去才算了事。观此书名,作者或有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之意。但由于反映“社会”的范围比较狭窄,加之篇制短小和功力不足等原因,这篇小说在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方面都无法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相比。
武则天
五幕剧。宋之的著。上海生活书店1937年6月初版。作品描写武则天由一个尼姑成为皇妃后,利用种种手段逐渐取得皇帝的信任,乘机专权。在充满矛盾斗争的朝廷内部,她凭借手腕参与政事,治理国家,排斥异己,成了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作品塑造了一个精明强干、果断而又狠毒的女性形象,表现了在传统的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一个女性的反抗和挣扎,在某种意义上肯定了女性应该享有的做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