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可

- 姓名:吴可
- 别名:字思道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吴可,字思道,建康(今江苏南京)人。宋文学家。生卒年不详。祖籍瓯宁(今福建建瓯县),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宣和(1119—1125)末年,曾任职开封,官武节大夫。高宗高宗建炎(1127—1130)以后,转徙于楚、粤。至孝宗乾道(1165—1173)、淳熙(1174—1189)间尚在世。他与王安中、赵令畤等有诗文酬答。李端叔称其诗略无斧凿痕,字字皆有来历。他的《藏海诗话》可反映其诗学观点。他推崇杜诗,主张“学诗当以杜为体,以苏、黄为用”,认为诗“宁对不工,不可使气弱”,“要当以意为主,辅之以华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他的诗“大致清警,与谢逸、谢薖兄弟气格相近”。有《藏海居士集》二卷,为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藏海诗话》一卷,亦为辑本。事见《至正金陵新志》卷一三。
猜你喜欢的书
茨威格短篇小说集
本书中收录的是奥地利作家斯·茨威格短篇小说,茨威格初登文坛时,是以抒情诗人的面貌出现的,接着又进行戏剧创作。奥地利作家,不少是诗人、小说家兼剧作家,施尼茨勒、霍夫曼斯塔尔和茨威格均是如此。早在大学时代,茨威格已先后发表了两部诗集《银弦集》和《早年的花环》。茨威格作为作家,可以说是少年得志。大学二年级时,茨威格到柏林去学习了一个学期,主要时间不是用在课堂里听讲,而是用来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柏林之行开阔了茨威格的视野。他生活在富裕的维也纳市民阶层,来往的都是有教养有地位的上层社会男女,何尝接触过被社会唾弃、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物,何尝认识过那些离经叛道、用自己怪异荒诞的艺术作品来和现存社会抗争的现代派诗人和艺术家,又何尝了解社会的阴暗面、臭气冲天的阴暗角落。他走进那些未来派的俱乐部,接触到他从未打过交道的酒鬼、同性恋者和吸毒分子等遭到社会摒弃的人,接触到一个他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世界。
全上古三代文
《全上古三代文》是清人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一集,16卷。其文学的重要价值,已为学界广泛肯定。
四部正讹
考辨伪书专著。三卷。明胡应麟著。唐宋以还,赝书代作,作者日传,有人不察,尽信不疑,致使谬种流传,为害非浅,而辨伪专著甚少。应麟有感于此,著成《四部正讹》,专门考订辨别伪书。此书先概括介绍伪书出现的种种情况,将其分为二十类:一,有伪作于前代而世率知之者;二,有伪作于近代而世反惑之者;三,有掇古人之事而伪者;四,有挟古人之文而伪者;五,有傅古人之名而伪者;六,有蹈古书之名而伪者;七,有惮于自名而伪者;八,有耻于自名而伪者;九,有袭取于人而伪者;十,有假重于人而伪者;十一,有恶其人,伪以祸之者;十二,有恶其人,伪以诬之者;十三,有本非伪,人托之而伪者;十四,有书本伪,人补之而益伪者;十五,有伪而非伪者;十六,有非伪而实伪者;十七,有当时知其伪而后世弗传者;十八,有当时记其伪而后人弗悟者;十九,有本无撰人,后人因近似而伪托者;二十,有本有撰人,后人因亡逸而伪题者。然后按经、史、子、集次序列出伪书,逐一辨析论证。卷末还有审核伪书的方法八条:一,核之《七略》以观其源;二,核之群志以观其绪;三,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四,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五,核之文以观其体;六,核之事以观其时;七,核之撰者以观其托;八,核之传者以观其人。本书所辨伪书有一百零四种,比此前宋濂的《诸子辨》超过一倍多,而且把辨伪范围扩大到经、史、子、集四部,实乃前人所无有。宋书之辨,多属“卫道”之评,胡书之辨,皆为辨伪求真。书中所概括伪书的情况、辨伪的方法,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大参考价值。
圣观自在菩萨一百八名经
一卷,赵宋天息灾译。佛在补怛洛迦山说,持者亦生极乐世界。
分别善恶所起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明十善十恶之果报,兼说饮酒有三十六失,后有偈,颂善恶二报。
尼拘陀梵志经
亦称《佛说尼拘陀梵志经》。佛教经典。宋施护等译。二卷。以佛为尼拘陀梵志开示,宣说苦行不可视为正解脱法。异译本有:《长阿含经》第八《散陀那经》、《中阿含经》第一百零四《优昙婆罗经》。见载于中国历代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