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

- 姓名:王嘉
- 别名:字子年
- 性别:男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王嘉,字子年,生卒年不详。陇西安阳人。东晋道士,貌不出众,但聪明伶利,滑稽好语笑。不食粮食,不穿好衣,清虚服气,不与世人交游。隐于东阳谷,与数百名弟子凿崖穴居。后来天下动荡,王嘉只身来到前秦都城长安,隐居在终南山中。弟子打听到王嘉的去向后又不断跟来,王嘉为了清心养性,又转移至倒兽山。当时前秦皇帝苻坚自以为得天运,欲罗致天下名僧名道,屡次请王嘉出仕,王嘉都拒绝了。苻坚还常常遣使向他询问国家大政方针,王嘉以比喻对之,状如游戏。言未然之事,事过皆验。前秦灭亡后,后秦姚苌入长安,像苻坚一样地礼遇王嘉。后来因为回答姚氏问题不遂君意,被杀害。王嘉是十六国及东晋时代一类人物的典型代表,身怀绝世之才,而不愿为乱世暴君服务,但总又逃脱不了受君王制约的命运。
〔正 史〕
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①人也。轻举止,丑形貌,外若不足,而聪睿内明。滑稽好语笑,不食五谷,不衣美丽,清虚服气,不与世人交游。隐于东阳谷,凿崖穴居,弟子受业者数百人,亦皆穴处。
石季龙②之末,弃其徒众,至长安,潜隐于终南山,结菴③庐而止。门人闻而复随之,乃迁于倒兽山。苻坚累征不起,公侯已下咸躬往参诣,好尚之士无不师宗之。问其当世事者,皆随问而对。好为譬喻,状如戏调;言未然之事,辞如谶记,当时鲜能晓之,④事过皆验。
坚将南征,⑤遣使者问之。嘉曰:“金刚火强。”乃乘使者马,正衣冠,徐徐东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使者还告,坚不悟,复遣问之,曰:“吾世祚云何?”嘉曰:“未央。”咸以为吉。明年癸未,败于淮南,所谓未年而有央也。人候之者,至心则见之,不至心则隐形不见。衣服在架,履杖犹存,或欲取其衣者,终不及,企而取之,衣架愈高,而屋亦不大,履杖诸物亦如之。
姚苌⑥之入长安,礼嘉如苻坚故事,逼以自随,每事谘之。苌既与苻登⑦相持,问嘉曰:“吾得杀苻登定天下不?”嘉曰:“略得之。”苌怒曰:“得当云得,何略之有!”遂斩之。先此,释道安谓嘉曰:“世故方殷,可以行矣。”嘉曰:“卿其先行,吾负债未果去。”俄而道安亡,至是而嘉戮死,所谓“负债”者也。苻登闻嘉死,设坛哭之,赠太师,谥曰文。及苌死,苌子兴字子略方杀登,“略得”之谓也。嘉之死日,人有陇上见之。其所造《牵三歌谶》,事过皆验,累世犹传之。又著《拾遗录》十卷,其记事多诡怪,今行于世。
《晋书·艺术·王嘉传》卷九五
〔注 释〕
①安阳:今属甘肃。②石季龙:即石虎,字季龙,石勒之侄,羯族。十六国时后赵君主,公元334-349年在位。③菴,即庵,小草屋。④当时鲜能晓之:当时少有晓之,人们都不知道。⑤坚将南征:前秦苻坚将要南征东晋。后来在淝水之战(公元383年)中大败。⑥姚苌(公元330—393年):字景茂,羌族。先为前秦将领,淝水之战后一年率羌人独立。不久擒杀苻坚,国号大秦,史称后秦。⑦苻登:前秦国君,公元386—394年在位。后为姚苌之子姚兴所败,兵溃被杀。
王嘉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全北齐文
北齐是北朝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对其具体的文学创作实践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无疑具有十分有益的价值。清代学者严可均所编纂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是一部收集唐以前文章的总集,其中有《全北齐文》十卷,收录了北齐作家的二百四十四篇文章,为此种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文本基础。
游城南记
北宋地理著作。北宋张礼撰并注,金元间无名氏续注。共一卷。最早刊于衢本《郡斋读书志》卷八。张礼,字茂中,浙江人。宋元祐元年(1086)与友人游长安城南,因作此记,并自作注。“凡门坊、寺观、园囿、庄墟及前贤遗迹见于载籍者叙录甚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于系作者亲历考察,并详加考释,故对研究唐代长安城南地理及寺观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是研究丝路的重要资料。有明万历《宝颜堂秘籍》本、清道光《学海类编》本及《丛书集成》本等。
王氏医案
原名《回春录》。医案。清王士雄撰。周鑅辑录。二卷。士雄有《温热经纬》已著录。同郡周字光远,搜集王氏自道光四年(1824)至二十三年临证验案,编辑成帙,于二十三年刊行。书中以年代为序收载外感、内科杂病、妇科等医案近百则,约二万言。其中以内科杂病为多。每案详叙患者里居姓氏、病症病因、脉法方药,溯因求源,辨证精当,论治灵活。叙案详细完整,阐发精辟,析理超卓。于枢机气化,升降出入,独具只眼。如治伏气诸病,多用轻清流动之品助其升降,疗温热多以凉润清解之法。对后世颇有影响。故后人评隲“用药多平淡,而治病多奇中”。是书为有实用价值的医案著作,可临证参考。有道光二十三年刻本,《潜斋医书三种》本,光绪十八年(1892)重刻苏州交通益纪图书馆藏版刻本。
太上玄元道德经解
又名《太上道德经解》。《道德经》注本之一。一卷。按河公本分为八十一章。卷首题为“孚佑上帝全经阐义,八洞仙祖分章合注”。卷前有文昌、苏朗、柳守元之序文。柳序云:“曩者八洞仙祖合注此经,予曾题志数言,今门弟子将孚佑上帝阐义合而刻之,归入集中。”考柳守元曾编辑王常月《三坛圆满天仙大戒略说》,王为淸康熙年间人,柳当在王之下为龙门第八代弟子,则此书当编于清代。卷前还有唐肃宗、唐宪宗、宋真宗、宋仁宗、明太祖等御制“太上道德经赞”。注文以孚佑上帝(吕洞宾)阐义附于原文句后,每章之下有正阳帝君、西华帝君、玉华帝君、孚佑帝君、瑶华帝君、妙法 元君、光垣帝君、普炼帝君等八洞仙袓分章合注。本书以道教义理解老。如释“道”,阐义为:“元始一炁,虚无自然”。注文为:“道字乃先天之道矣,惟有道而后有天,所谓道生天地是也。”又曰:“大道不滞形迹,不分畛域,不落意见。浑浑沦沦。”卷末附有苏轼、惠觉、恩洪跋文三篇。本书曾刊入《重刊道藏辑要》心集。今编入《藏外道书》第一册“古佚道书及经典类”。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早期上清经典,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主要叙述「金虎凤文章真符」源出始末,以及传授佩带符箓之科仪方法。所谓「金虎风文真符」,即352枚符箓。据称该符乃太真九天父母所出,九天真王以之传授太上大道君,大道君传太微天帝君,太微传上相青童君、西城王君。至东晋兴宁三年(365),王君以之传道士许远游(许迈)。经文又称该符「皆佩天魔之隐讳,亦标百神之内名」,修道者依科传授符文,佩符诵名,可以消魔伏邪。本篇内容文字与《洞真太上神虎玉经》、《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颇为相似,疑系南北朝上清派道士模仿以上二经改作。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
二卷,唐菩提流支译。大宝积经第三十五善德天子会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