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书文集

  • 标准与尺度

    标准与尺度

    《作者:朱自清论文集。朱自清著。1948年4月文光书局出版。收论文22篇。作者在《自序》中说:“本书收的文章很杂,评论,杂记,书评,书序都有,大部分也许可以算是杂文吧,其中谈文学与语言的占多数。”书内关于文学的论文有:《什么是文学?》、《文学的标准与尺度》、《什么是文学的“生路”?》等。评介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的文章有:《中国学术界的大损失——悼闻一多先生》、《鲁迅先生的中国语文观》、《现代人眼中的古代——介绍郭沫若著〈十批判书〉》等。另外,还有关于语文教育及古典文学研究的文章若干篇,如《论国语教育》、《诵读教学与“文学的国语”》、

  • 论雅俗共赏

    论雅俗共赏

    《作者:朱自清 论文集。朱自清著。1948年5月观察社出版。除《序》外,收入关于文艺的论文14篇:《论雅俗共赏》、《论百读不厌》、《论逼真与如画——关于传统的对于自然和艺术的态度的一个考察》、《论书生的酸气》、《论朗诵诗》、《美国的朗诵诗》、《常识的诗》、《诗与话》、《歌谣里的重叠》、《中国文的三种型——评郭绍虞编著的〈语文通论〉与〈学文示例〉》、《禅家的语言》、《论老实话》、《鲁迅先生的杂感》、《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闻一多全集〉序》。内容大多是讨论诗文问题的,也有几篇杂文。这些文章是作者成为民主主义

  • 唐宋传奇集

    唐宋传奇集

    《作者:鲁迅唐宋传奇小说选集。鲁迅于1927年编成,北新书局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次重印,以1956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印本校勘最精,并有校勘记附于书后,最为通用。全书分8卷,前5卷为唐代传奇,第6卷为传奇小说的作者和时代存疑,第7、8两卷为宋代传奇。计收唐宋两代单篇作品45篇(其中有3篇又各分上下)。唐代传奇,自有《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太平御览》、《全唐文》等总集出现,得以大量保存和流传;宋代传奇,也由《太平广记》、《青琐高议》、《夷坚志》等书收编不少;加之明清时期如《说海》、《古今逸史》、《唐人说荟》等汇编之书繁出,这两代

  • 知性:林徽因精品文集

    知性:林徽因精品文集

    《作者:林徽因《知性:林徽因精品文集》选编了林徽因大部分作品,基本上可以反映作者的思想和艺术取向。还收录了林徽因与朋友间的书信数通。管中窥豹,亦可看出民国知识分子在乱世爱国、爱人的态度。那种诗意的文人风度,几成绝响。林徽因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才女,但其文学成就不如庐隐、萧红。作为新月派诗人,林徽因的作品注重新诗的格律,注重“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遵循“理性节制感情”的主张,是为艺术而艺术派。同时,由于专业的原因,林徽因也写了大量的有关古建筑的文章,和呆板的、公式化的学术报告比较起来,显示了文学家学者文笔的不同凡响。

  • 杨朔散文集

    杨朔散文集

    《作者:杨朔本书是杨朔的散文精选集,收录杨朔颇具代表性的散文,包括《荔枝蜜》《雪浪花》《香山红叶》等名篇。杨朔创造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结构精巧,结尾多寓意,耐人寻味;语言具有苦心锤炼后的魅力,精确、凝炼、含意丰富又富音乐感,具有清新俊朗、婉转蕴藉的风格。

  • 古廉文集

    古廉文集

    《作者:李时勉11卷,《附录》1卷,明李时勉撰。此集乃成化中其门人戴维所编,由其孙长乐知县容所刊。该集收赋6篇:《北京赋》、《白象赋》、《麒麟赋》、《狮子赋》、《冰雪轩赋》、《瑞应景星赋》。其集为《四库全书》所收,另有明成化其孙容刊本、景泰七年吴节刊本、明弘治刊本等。

  • 古灵集

    古灵集

    《作者:陈襄宋代诗文别集。25卷。陈襄著,陈绍夫编。古灵为陈襄所居村名。此书为陈襄生平诗文合集,由其子陈绍夫收集编成。全书共收“古律、诗赋、奏启、杂文凡360余篇”(李纲《序》),卷1至3为奏章、内制,卷4至6为奏状、卷7至8为札子,卷9为杂文,卷10至11为《易》讲议,卷12为《礼记》讲议,卷13为议论策题,卷14至15为书,卷16至17为启,卷18为序记,卷19为文,卷20为墓志铭,卷21为古赋、卷22至25为各体诗。另有附录1卷,收陈襄门人所撰《先生行状》、《先生墓志铭》、《宋史·本传》以及友人题记、《古灵先生年谱》。陈襄为文“皆浑全博雅,不为纤巧浮伪,片言只

  • 古梅遗稿

    古梅遗稿

    《作者:吴龙翰宋代诗文别集。6卷。吴龙翰著。全集以诗歌创作为主,创作风格受到刘克庄和方岳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清新有致,足耐咀吟,在宋末诸家,尚为近雅”。某些怀古诗作,意境开阔,苍凉悲慨,如《金陵怀古》:“钟阜龙蟠势可奇,何年开此帝王基。东西日月磨今古,南北江山几合离。六代衣冠荒草下,中原台殿白云涯。春风吹落英雄泪,立尽斜阳未有诗。”极目今古,寄慨遥深。咏物诗作则较清新,如《水边早梅》:“梅花淡淡着寒烟,漏泄春光老屋边。会被清池写疏影,一枝分作两枝妍。”写得姿态生动,富于情韵。

  • 公是集

    公是集

    《作者:刘敞宋代诗文别集。54卷。。刘敞著。刘敞字原父,号公是。此书是刘敞生平所著诗文的汇集,《宋史·艺文志》称《刘敞集》75卷。其弟刘攽所作《序》称公是先生总集75卷,计古诗20卷、律诗15卷、内集20卷、外集15卷、小集5卷。原书不存,《四库全书》自《永乐大典》中辑出,重新编排为54卷。卷1至卷4为赋,卷5至卷29为各体诗,卷30为制诰,卷31至卷33为奏疏,卷34、35为表、序,卷36为记,卷37为义,卷38至卷40为论,卷41为议,卷42为说,卷43至卷45为书启,卷46至卷48为杂著,卷49为碑辞、箴、赞,卷50为文,卷51为家传、行状,卷52、53为墓志,卷54为石记。刘敞与其

  • 宫教集

    宫教集

    《作者:崔敦礼十二卷。宋崔敦礼(?—1181)撰。崔敦礼,字仲由,通州静海 (今天津市)人。绍兴末,与弟崔敦诗同登进士。仕至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其诗文篇帙甚丰。大体格律平正,词气畅达。虽不能标新立异,但亦周规折矩,尺寸不踰。著有 《刍言》三卷。焦竑《国史经籍志》载有敦礼集二十卷,其本久佚。《宫教集》十二卷,是清四库撰官从《永乐大典》中采掇编次而成。作者诗文中所包涵的思想比较复杂。在《枕上》诗等作品中,体现了关心国事的儒家意识; 在 《石湖赋》中,又抒发了近于道家的悠然忘机之乐。此外,在第三卷中的 《太白远游》、《太白招魂》等歌词十四首,

  • 姑溪居士文集

    姑溪居士文集

    《作者:李之仪诗文别集。北宋李之仪撰。五十卷,后集二十卷。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属山东)人。元丰进士,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从苏轼入定州幕府,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后因事居姑苏。以词着名元祐间。另有《姑溪词》。前集五十卷为乾道三年(1167)吴芾所编。后集二十卷,亦宋佚名氏所编。前集诗十一卷,含赋、古体诗、七律、五律、绝句、挽词等三百三十五首;词曲三卷,九十四首;文三十六卷,含赞、铭、表、启、书、手简、序、记、题跋、祭文、青词、墓志铭等计六百〇六篇。后集凡诗词十三卷,收各体诗三百十四首,文七卷,收各体文九十三篇。前后集计收诗六百四十首

  • 古城集

    古城集

    《作者:张吉诗文集。明张吉(1451-1518)撰。六卷,补遗一卷。吉字克修,号翼斋、默庵、怡窝,晚自号古城,余干(今属江西)人。成化进士。官至贵州布政使。学诸经及宋儒,以陆象山为正宗。有《陆学订疑》。是集约十一万字,卷首有《御题张吉古城集》。正文含疏、书、序等四卷,诗二卷,补遗一卷。此集第二卷即《陆学订疑》,为其宗陆学之代表作,以笃实着称。其诗文则以平正通达见长。《四库全书总目》评曰:吉“兢兢守先民矩矱。高明不及王守仁,而笃实则胜之。才雄学富不及李梦阳、何景明,而平正通达则胜之。”又谓“以刚正之气发为文章,固不与雕章绘句同日而论矣。”有《四库全书

  • 古欢堂集

    古欢堂集

    《作者:田雯诗文别集。清田雯(1635-1704)撰。三十七卷,附《黔书》二卷,《长河志籍考》十卷。雯字紫纶、纶霞,号山姜,(一作山子),晚号蒙斋,山东德州人。康熙进士,授中书舍人,历官江宁、贵州巡抚,至户部左侍郎。着有《榕树四书说》、《榕村全书》、《山诗选》等。此集约三十四万字。含文二十二卷,其中杂着八卷、序四卷、题辞一卷、记二卷、铭表二卷、传一卷、跋一卷、杂文三卷。收文凡二百二十七篇。又诗十五卷,收诗一千一百余首。各体皆备。其诗文,如《淘金谣》、《采砂谣》诸篇,反映人民苦难生活,风格平易通畅,组织繁富,自成一家,更欲雄伟奇丽,别辟门庭。王士祯《居易录》

  • 给事集

    给事集

    《作者:刘安上北宋学者刘安上著。安上生前著述宏富,有诗五百首,制、诰、杂文三十卷。然焦竑《国史经籍志》载《刘安上集》实止五卷,与现存本卷数相合。盖兵毁之余,后人掇拾而成,非其原本。其集自明代以来流传甚少,朱彝尊自颍州刘体仁家借抄,仅得其半,后得福建林佶抄本,始足成数。其平生风节、伉直在集中有所表现,如列蔡京十罪、陈蔡崈罪恶昭著,可谓“冒不测之祸”。认为“天下未尝无材也。作而成之,才不可胜用矣!”(卷四)“人材不同,遇事乃见。概求其全,则贤或有遗;拘以常格,则用或不尽。”(同上)识材、用材,必有其方。至沿之道必须是统治者具有“恻怛之

  • 缘缘堂随笔

    缘缘堂随笔

    《作者:丰子恺中国现代散文家丰子恺的散文集。1931年出版,内收散文20篇。在集中,作者通过对日常生活小事的观察和描写,抨击了世俗中人性的自私与虚伪,表达了对淳朴人性的向往以及企图超越现实人生的思想。作品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对于社会生活的庸俗与腐朽进行抨击的作品,像《剪网》、《楼板》、《姓》等篇。作者在这里深刻地描写出了物质利益对人的心灵的束缚,表达了摆脱这束缚的愿望。第二通过描写儿童世界歌颂优美纯朴人性的作品,如《儿女》、《从孩子得到的启示》等篇。第三表达人生短暂试图以艺术超越现实获得永恒的作品,像《自然》、《天的文学》

  • 晚清文选

    晚清文选

    《作者:郑振铎郑振铎编选。成书于1937年。全书分为三卷,选录林则徐至陈天华等129家文章480篇,尤以选录龚自珍、郑观应、薛福成、谭嗣同、林纾、严复、章太炎等人文章为多。同时亦选录了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及与太平天国有关的文章10种。编者编选此书,意在突出图强、革命和反帝爱国、振奋民族的思想。这种进步的编辑宗旨,是晚清各种总集、类选所不能及的。此书为研究中国近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史料。有1937年上海生活书店刊本。

  • 镡津集

    镡津集

    《作者:契嵩宋代诗文别集。22卷。释契嵩著。此书是作者生平所著诗文的汇集。卷1至卷3为《辅教篇》,卷4为《皇极论》、《中庸解》,卷5至卷7为《论原》,卷8为杂著,卷9至卷11为书启,卷12、13为叙,卷14为志、记、铭、题,卷15为碑记、铭、哀辞,卷16为述题、书、赞、传、评,卷17至卷19为《非韩》,卷20至卷21为各体诗歌,卷22为序诗赞题。书中的《辅教篇》,主要是对儒教和释教精神实质相通之处进行诠释,包括《原教》、《广原教》以及《孝论》13篇。另有《非韩》30篇,主要是诋毁韩愈,尤其针对韩愈斥佛的观点而发。其文重在论辩,文学成就不高,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大

  • 更生斋文甲乙集

    更生斋文甲乙集

    《作者:洪亮吉文别集。清诗文集洪亮吉(1746-1809)撰。八卷。亮吉有《洪北江诗文集》已着录。此集系《洪北江诗文集》中之一部分,约十三万字。甲集四卷,乙集四卷。收文百余篇。皆系贬赴伊犁途中及其后所作,多为论学、论史及舆地之文。《昆仑山释》、《西海释》等舆地文字较精,亮吉据史书所载,尤以实地考察,论其山、海之地理位置、源流、特点,名称之由来及变化,多证前人所未及。《释玺》《释珠》诸音韵训诂之作,推求文字本训,可证许氏《说文》之不足。《天山赞》、《冰山赞》诸篇,描绘出祖国西北地区奇异风光。《春秋十论》等论史之着,尤有独到之处。乙集所载为骈文。文

  • 高阳诗文集

    高阳诗文集

    《作者:孙承宗明代诗文别集。孙承宗(字稚绳)著。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说:“公文集一百卷,兵火之后,苕上茅元仪往吊,得之颓垣败屋中,南司马范景文刻之金陵。”此刻本今已不存。今存者乃其孙孙之汸“遍检残编,多方捃辑”而成,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刊刻行世。凡20卷,卷1至卷9为五、七言诗,卷10为诗余,卷11至卷20为杂文。集前有佟国器序。因其书曾列入禁书,所以传本极稀。钱谦益评其集说:“公生长北方,游学都下,钟崆峒戴斗之气,负燕赵悲歌之节,作为文章,伸纸属笔,蛟龙屈蟠,江河竞注,奏疏书檄,摇笔数千言,灏溔演延,幕下书记,多鸿生魁士,莫得而窥其涯涘也。

  • 高子遗书

    高子遗书

    《作者:高攀龙诗文集。 明高攀龙(1562—1626)撰。十三卷。攀龙初字云从,后改存之,别号景逸,江苏无锡人。万历进士,累官至左都御史。因揭阉党崔呈秀等罪状,为阉党所恨,旋被罗织罪名,度不免,投池死。卒谥忠宪。曾与顾宪成修复东林书院,讲学其中,世称高、顾。为一代大儒。有《周易易简》,《正蒙释》等。此集为其门人陈龙正于崇祯五年(1632)编辑成书。三十万字。有陈龙正等人序二,小序十二则,乃各卷编辑说明。此集收诗一百四十六首,讲义五十四章。卷末有墓志铭、行状、年谱等。攀龙出赵南星之门,其学兼取朱陆两家之长,文章平易流畅,格调清遒。如《南京光禄寺

  • 格斋四六

    格斋四六

    《作者:王子俊一卷。宋王子俊撰。王子俊,字材臣,吉水(今江西吉安县)人。其生平履历仅知安丙帅蜀时,曾召为制置使属官,其余皆不详。著有《史论》、《师友绪言》、《三松类稿》诸书,皆不传。此书原本题为《格斋三松集》,疑为《三松类稿》之一种,散佚仅存者。朱彝尊《曝书亭集》有此书跋,称抄得《格斋四六》计一百二十首。《格斋四六》一卷即彝尊所见之本。杨万里称其“史论有司马迁、班固之风;古文有韩愈、柳宗元之则;诗有苏轼、黄庭坚之味;至于四六,踵欧阳修、苏东坡之步武,超然绝尘。”评价很高,确否难考。但仅从此一卷而论,其典雅流丽也斐然可观。此集

  • 攻媿集

    攻媿集

    《作者:楼钥诗文别集。南宋人楼钥(1137—1213)撰。一百十二卷,拾遗一卷。钥字大防,号攻媿主人,鄞县(今浙江宁波)人。隆兴进士,乾道间曾随使金,历官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论事得罪韩侂胄,去官。后起翰林学士,迁吏部尚书,知枢密院事,进参知政事。是集原本作一百二十卷,乾隆间两淮盐政采进,缺卷七十七至七十九,卷五十六、 七十三、 七十四有残缺, 又以卷四十八、八十至八十二有青词、朱表、斋文、疏文之类一百六十七篇“非文章之正轨”,删削后重编为一百十二卷,入《四库全书》。有诗十四卷,得古今体诗一千一百六十九首;文九十六卷,载表、奏议、状

  • 松雪斋集

    松雪斋集

    《作者:赵孟頫诗文别集。又称《松雪斋文集》、《松雪斋诗文集》。元赵孟頫撰。元诗人杨载作孟頫《行状》,称所著有《松雪斋诗集》,不详卷数。孟頫生前即将自己诗文辑成《松雪斋诗文集》若干卷,戴表元作序,但集未刊行。元顺帝至元五年(1339),孟頫子赵雍请湖州总管何贞立为文稿作序,湖州沈璜(伯玉)据赵雍所藏诗文稿辑成《松雪斋集》,并增加《外集》刊行,计赋五,古诗一百八十四,律诗一百五十,绝句一百四十,杂著五,序二十,记十二,碑制二十六,制诰、策题、批答二十五,赞十,铭一,题跋五,乐府二十,此外有赵孟頫行状、谥文一卷及《目录》一卷,合为一十二卷。这是

  • 覆瓿集

    覆瓿集

    《作者:朱同七卷。《附录》一卷。明朱同撰。朱同,字大同,自号紫阳山樵,又号朱陈村民,安徽休宁人。翰林学士升之子。《明史》附见升传末。著有《覆瓿集》。是集末有范檩跋,称洪武中以人材举,为东宫官,寻进礼部侍郎。而同时范准作《云汉归图》跋,则云其由吏部员外郎升礼部侍郎。范准字平仲。尝受业于升,与朱同交至契,所记宜得其实。《明史》只载朱同坐事死,而不著其详。蒋一葵《尧山堂外记》乃称朱同以词翰受知,宫人多乞书便面。一日,御沟有浮尸,帝疑之,遂赐死。其说颇荒唐,未可信。集中凡诗三卷,多元末之作,爽朗有格;文四卷,议论纯粹,不愧儒者之言。惟

  • 甘泉先生续编大全

    甘泉先生续编大全

    《作者:湛若水文集,湛若水撰。《甘泉先生续编大全》三十三卷,嘉靖三十四年刻,万历二十三年修补本,今藏国家图书馆。

猜你喜欢的书

周易浅释

周易浅释

四卷,清潘恩榘著。有弟子林光迪跋,叙其师大意,以彖多言象,而变在其中;爻多言变,而象在其中。爻无所不包,旧说一概进入身心政治上去,而遗却许多道理,不如就其浅处说,深处亦自可通。名为《浅释》意即取此。其书皆即卦变之法求象,进而借象明理。《四库全书》本。此书系潘氏未完之稿,只释《屯》至《未济》六十二卦,《乾》、《坤》两卦及《文言传》、《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均缺。其说注重卦变,以变推象而阐明义理。《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书皆即卦变之法以求象,而即象以明理,每卦皆注自某卦来,谓之‘时来’。盖《易》道广大,无所不该,其中阴阳变化,宛转关生,亦具有相通之理。故汉学如虞翻诸家,皆有是说。

豆蔻女郎

豆蔻女郎

冯玉奇著。1941年上海春明书店出版。1948年10月再版。二册。社会情感小说。该书对于研究民国时期文学经典具有重要意义。正集的内容有“飞羽觞当筵认干爹,醉豆蔻节约献万金”,“白发知非红颜侣,黄金难买美人心”等。 《豆蔻女郎》的续篇讲述狄秋航在丁香与豆蔻之间犹豫不决,狄母病危之际命秋航与丁香在病榻前成婚,豆蔻伤心之下与秋航一刀两断。讵料一年后秋航偶遇豆蔻遭劫,不顾安危将其救下,两人爱火重燃,如胶似漆,甚至计划远赴南洋。丁香虽试图挽留却被秋航无情拒绝,在即将登船之际,豆蔻良心发现,劝说秋航回头。故事承接第一部而来,人物的命运更加曲折复杂,内心矛盾重重,感情与理智激烈交锋,令人为之喜,为之忧,为之唏嘘感叹不已。

如何作词

如何作词

本书作者是现代戏曲理论家曲学大师吴梅。本书是是吴梅在大学教书时的一本讲义,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是论词与音乐的关系、词的作法、词的发展史,以及对著名词人及其代表作的评价。作为一本国学大师的入门级图书,无论读者想要学习进步,还是想要鉴赏研究都能得到满足,这是一本对入门者或研究者来说,都能带来极大启发的图书。此次重版,除在内容上重新编辑整合,还大胆地重拟了经典书名,使经典作品更加贴近生活,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过渡

过渡

三幕话剧。熊佛西编剧。发表于《东方杂志》33卷18、19号(1936年9月16日、10月1日)。大流河阻隔着河东河西,两岸的村民到县城去,这条河是必经之道。胡家村首户胡老爷在河上设了一个渡口,管渡人是他的亲戚王善文。王善文专门欺压手下的船夫和穷苦的渡客。这天,从城里大学毕业的张国本带着几个青年桥工正在渡口边建桥,众渡客因过渡费从四大枚涨到了八大枚而和王善文争吵起来,王善文说少一枚都不行,没钱就别坐船。几个渡客商议着要涉水过河。张国本趁机号召众人帮助建桥,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把桥造出来,这样就可以不花钱、不受气、平平坦坦地过河了。张国本的父亲15年前在渡河时淹死了,张国本发誓要在河上架座桥,以造福乡人,所以他大学毕业后便回到村里,好容易动员乡绅们把修龙王庙的钱捐了出来造桥。众渡客纷纷响应他的号召,表示愿意出力,大伙儿便夯起地基来,一边干活一边高唱《过渡歌》。

般若心经释疑

般若心经释疑

般若心经释疑,一卷,明谢观光释并序,许岳序,胡孝后序。

维摩义记

维摩义记

佛典注疏。作者不详。一卷。首残尾全。尾题“景明原(元)年(500)二月二十二日比丘昙兴于定州丰乐寺写讫”。在现存的各种关于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的注疏中,此《义记》的年代仅次于僧肇的《维摩经注》。自《弟子品第三》阿那律问疾起注疏至全经结束,注疏简练,行文古朴。对全经科分如下:(1)序分,自起始至《佛国品》七言偈,分作三科:遗教序、说法序、献盖序。(2)正宗分,分作两科:略开经宗与广演其义。前者自《佛国品》偈后至《方便品》,略开净土、旧方便、新方便、法身等四义;后者自《弟子品》至《见阿閦佛品》,广演前四义。(3)流通分,分作两科:明法供养,即《法供养品》;明嘱累,即《嘱累品》。这种科分方式为其特有。《义记》将其科分大纲书于全卷之末,亦为传统经疏之未见。历代大藏经均未收,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张衡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