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

- 姓名:张养浩
- 别名:字希孟,号云庄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 出生日期:1270年
- 逝世日期:1329年
- 民族族群:
张养浩(1270年—1329年),元文学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自幼好学有行义。年二十一被荐为东平学正。至元二十九年(1292)辟为礼部令史,历台、省掾吏。大德九年(1305)出任堂邑县尹,复权知博平县事。至大元年(1308)召为太子文学,寻拜监察御史。三年,上《时事书》万余言陈十大弊端,为当国者不容,除翰林待制,复构以罪罢之。仁宗立,召为右司都事,迁翰林直学士,改秘书少监。延祐二年(1315)擢礼部侍郎,知贡举。五年,迁礼部尚书,复知贡举。英宗即位,拜中书参议。以元夕上《谏灯山疏》触怒英宗,又洞察皇族矛盾,遂于六月以父老辞官归养。于历城华不注山鹊湖处筑别墅云庄隐居八年,于时朝廷六下征诏任以吏部尚书、太子詹事丞、淮东廉使、翰林学士等职,皆力辞坚卧不起。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人相食,召拜陕西行台中丞救灾,即毅然散家财登车就道,赈生葬死,为民祈雨,出币发粟,全活生灵无数。到官四月未尝家居,鞠躬尽瘁,病死任上。关中人哀之如丧父母。平生与姚燧、陈英、刘敏中、元明善、贡奎、袁桷、虞集、范梈等诗文家交厚。元苏天爵《七聘堂记》称之为“执法牧民为贤令尹,入馆阁则曰名流,司台谏则称骨鲠,历省台则号能臣”。今存政论集《三事忠告》(《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庙堂忠告》),见《四部丛刊》三编本;诗文集《归田类稿》二十二卷,见《四库全书·集部》;散曲集《云庄乐府》,见卢前校勘明成化本。《全元散曲》存其小令一百六十一首,套数二套。《太和正音谱》评其曲“如玉树临风”;明艾俊称其曲“言真理到,和而不流”(《云庄乐府引》)。风格属豪放一路。生平事迹见元黄溍《金华黄先生文集》卷八《张公祠堂碑》、元许有壬《至正集》卷三四《张文忠公年谱序》、元苏天爵《滋溪文稿》卷三《七聘堂记》、《元史》卷一七五、明危素《说学斋稿》卷二《张文忠公年谱序》。
猜你喜欢的书
荒漠甘泉
美国考门夫人(Mrs Cowman,1870—1960)著。1920年出版。以日记体讲述作者的灵修体验。《荒漠甘泉》以圣经经文为据,摘录了考门夫人所喜爱的司布真、马德胜、爱德华兹等多人的著述或语录,结合作者的经历思考,书写了一年的读经心得和人生感悟,同时汇集了大量布道、宗教著述和圣诗的片言只语。贯穿全书主题的是信心和爱心。
李太白文集
诗文集。唐人李白撰。三十卷。白有《李太白集》已著录。此编系来人宋敏求在乐史所编三十卷本基础上,参以各本,重编而成。书成于神宗熙宁元年(1068)。乐史所编本前二十卷有诗七百七十六首,宋敏求又从王溥家所藏之三卷本(三卷中缺下卷,仅存二卷)李白诗集中补充一百○四首,又从“唐类诗诸编洎刻石所传,别集所载者“补入七十七首,共得一千○一首诗,编为二十三卷;又将原乐史本别集十卷所载之赋、表、序、碑、颂、记、铭、讚文等编为六卷,附于诗后;李阳冰、魏颢、乐史序及范传正、李华、刘全白、裴敬四人为李白作的墓碑碣记,共编为一卷,列于诗前,成一新三十卷本。宋敏求本“沿旧目而釐正其汇次”,各类漫无次第。后曾巩对其编次加以更订,晏知止校刻。该刻本卷一为诸家序、碑、志、碣记。卷二至卷二十四为诗,分为乐府、歌吟、赠、寄、别、送、酬答、游宴、登览、行役、怀古、闲适、怀思、感遇、写怀、咏物、题咏、杂咏、闺情、哀伤二十类。卷二十五至卷三十为杂文。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该书有蜀刻大小二本。该本收诗数量之多,远超以前各本。但其中杂入伪诗亦复不少。苏轼曰:“今《太白集》中有《归来乎》、《笑矣乎》及《赠怀素草书》数诗,决非太白作,并后来五代间贯休、齐己辈诗也。”(《书李白集》)。陆游《入蜀记》亦指出,此为宋敏求“贪多务得之过”。虽然如此,该本仍有遗漏,如《才调集》所收之《寒女吟》、《会离别》二首,《文苑英华》所收之《初月》、《雨后望月》、 《对雨》、《晓晴》、《望夫石》、《冬日归旧山》、《邹衍谷》等十七首,均缺收。有宋刻本,典藏北京图书馆,日本静嘉堂亦有收藏,恐即蜀本。
三十三号屋
孙了红著。悬疑推理类小说。那位神秘朋友鲁平,生平和字典上的“家”字,从不曾发生过密切的关系。但这一次,他却郑重其事,亲自去租下了一所房屋。租房屋,原是一件绝对平常的事,可是后来因这件事而引起的结果,非但完全出乎一般人的意料以外;同时也完全出乎鲁平本人的意料以外。鲁平所租的屋子,地点是在贝当路的尽头。那条路,在这嚣烦的都市中,是向被一般人们很荣宠地称为一条有“诗意”的路的,那里的地段,相当幽静。有一带新建的屋子,也有一个颇含诗意的名称,叫做“萍村”。不过鲁平专诚去租那所屋子,并不是贪恋那个地点含有诗意,也并不是要在那边组织什么家庭。
谈薮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旧题宋庞元英撰。 《四库全书总目》云:庞元英为宰相籍子, 乃元丰中人。此书乃多叙南宋宁、理两朝事,相距百载,其伪殆不足攻。”《秘书省续四库书目》子部小说家类作四卷, 《四库总目》子部小说家类作一卷。有《百川学海》本、 《古今说海》本、 《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 《学海类编》本、 《古今说部丛书》本,均一卷。多数宋人小说内容芜杂, 《谈薮》内容集中,几乎全是人事的记述,很少事物的描述考释。
朱子语类
理学著作。宋朱熹著,黎靖德编。是朱熹讲学语录的汇集。又名《朱子语录》。一百四十卷。朱熹一生从事讲学,门人对他的讲话和答问各有所记。朱熹死后,门人对这些记录进行汇辑刊刻,有多种版本,详略不一。其中主要有建州、饶州、池州所刊三种《语录》,徽州、眉州所刊两种《语类》,称为三录二类,同时流行。然互有出入,未尽完善。南宋末年,黎靖德参校以上五种书,除去重复谬误1151条,然后以类相附,名为《语类大全》。分为《理气》、《性理》、《鬼神》、《学》等二十六门,对孔子、孟子、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等均有论述。对《乐》、《礼》、《春秋》、《孝经》、《诗》、《书》、《易》、《四书》也有解说。内容涉及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史学等方面,是研究朱熹思想的重要资料。该书集中论述了朱熹“理在气先”的世界观,认为“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卷一)。还论证了“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人性论观点,指出“人之所以生,理与气合而已”(卷四)。着重强调“天理人欲之辨”,鼓吹二程提出的“去人欲,存天理”的道德说教,“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卷十二)。书中还有不少辩证法思想,把一分为二表述为一个无穷的过程。还揭示了矛盾对立的普遍性,认为天下之物,“有阴便有阳,有仁便有义,有善便有恶,有语便有嘿(默),有动便有静”(卷九十五)。此书内容十分丰富,虽不是朱熹所定,但反映了朱熹学说的“大要”及基本思想。有《四库全书》本,《西京清麓丛书正编》本,《刘氏传经堂丛书》本,中华书局1986年点校本。
先觉宗乘
凡五卷。明代僧语风圆信(1571~1647)校订,郭凝之汇编。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八册。本书收录师承明确之居士一一一人,及无名之居士七十三人,共计一八四人之机缘语要。所列举诸先觉者之一机一境、一语一言足为后世学人之明鉴。本书与明代朱时恩所撰之居士分灯录、清代彭际清所撰之居士传、民国刘大心所撰之居士参禅兰录等,皆为参究居士道业之重要资料。先觉宗乘,系由明代陶明潜所撰之先觉集二卷改编而成,故卍续藏于先觉宗乘卷首,录有道安静、拙庵智朴、圆教解三洪等三人之先觉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