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露

邝露
  • 姓名:邝露
  • 别名:字湛若,号海雪
  • 性别:
  • 朝代:明末清初
  • 出生地:南海(广东广州)人
  • 出生日期:1604
  • 逝世日期:1650年
  • 民族族群:

邝露(1604-1650年),字湛若,号海雪,。南海(广东广州)人。少聪慧,补南海诸生,多才艺,为人狂放不羁。学使曾试诸生以《恭宽信敏惠》为题,露制义五比,以大篆、小篆、隶、行草五体书于卷,学使不悦,列在五等,遂弃去。纵游吴、楚、燕、赵,京城诸贵人不为礼,而在江东一带颇为文士所推崇。阮大铖与之交好,后得知阮氏人品,致书与之绝交。邝露性格狂傲,负才不羁。他善鼓琴,精书法,且工诗。屈大均、朱彝尊、王士禛、汪琬等名人对他都十分推重,王士禛认为他是开广东诗派先路的诗人。明思宗崇祯(1628—1644)间,以事得罪南海县令黄某,欲罪之,弃家走粤西,为瑶族女土司云亸娘之记室,著《赤雅》以记其山川风土、仪物歌舞、战阵之制等,文字瑰奇藻丽,时人方以《山海经》。南明隆武帝时,被任命为中书舍人。在永历帝朝为翰林,奉使广州,适逢广州为清兵攻陷,遂抱其古琴投水而死。


露工诗文,其诗早期多以山川风光为题材以寄托其孤傲高洁之襟怀,风格清丽超妙,即王士禛所云“有骚人之遗音”(《香祖笔记》),亦如《明诗综》引沈山子所云“湛若诗镂金叶玉,以雕琢为工”,皆指其喜用富于色彩的词藻,类似《九歌》、《招魂》。此期代表作品如《洞庭酒楼》、《道明水望三十六峰》等等。其晚期作品以摅写亡国破家之恨为主,从中表现出与清统治者不共戴天的仇恨。如《长安梦》、《后归兴诗》、《浮海》等是此期代表作品。屈大均曾以委婉隐晦之语指出其后期作品有着充实而鲜明的政治内容:“为诗则忧天悯人,主文谲谏,若《七哀》、《述征》之篇,虽《小雅》之怨诽、《离骚》之忠爱,无以尚之。”(《广东新语》)如果说其早年诗只是形似楚辞的话,那么在明亡前后的作品则追求神似了。王士禛在《戏效元遗山论诗绝句》中评其诗云:“海雪畸人死抱琴,朱弦疏越有遗音。九疑泪竹娥皇庙,字字《离骚》屈宋心。”这正是从内容到形式皆肯定邝露是向屈、宋学习的。露论诗则注重音调,曾说:“诗贵声律,如闻中宵之笛,不辩其词,而绕云流月,自是出尘之音。”(转引自《广东新语》)著有《赤雅》三卷、《峤雅》二卷。其生平事迹散见于《楚庭稗珠》、《广东新语》、《静志居诗话》、《明诗综》及其后裔邝廷瑶所著《邝海雪集笺》。

邝露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晏元献遗文

晏元献遗文

宋代诗文别集。1卷。晏殊著。晏殊死后谥元献,一生文章繁富,《东都事略》称其有文集240卷,《中兴书目》作94卷,《文献通考》著录其《临川集》30卷,皆不传。此书是清康熙年间胡亦堂所辑,仅得文6篇,诗6首,词51首。然而此书并不完备,晏殊与北宋诸名士交游唱和之作以及零散篇章散见于《复斋漫录》、《古今岁时杂咏》、《侯鲭录》、《西清诗话》,而此书皆未收入。晏殊在北宋初年号称“能文”,然而其著作残存无几,无法窥其全貌。其传世之作唯《珠玉词》3卷,计词131首,数量大大超过此书。因此,晏殊往往以词人名于世。有《四库全书》本,李氏宜秋馆《宋人集》本(附有补编3卷)。

经义考

经义考

目录书。共有300卷,朱彝尊撰。乾隆二十年(1755)两淮盐运使卢见曾续刻本。光绪二十三年(1897)浙江书局刊本,上海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初名为《经义存亡考》,后来改为《经义考》。是编统考历朝经义之目,首列御注、敕撰者,次以诸经分类,注明存佚、卷数、撰人姓名,并附原书序跋。又撰师承、刊石、镂版、著录各门,使经传原委一一可稽。全书统考历代经义之目,将诸经分为御注、敕撰、毖纬、拟经、承师、刊石、书壁、镂版、著录、通说、家学等二十五类,下列书名、撰著者、卷数,然后注明该书的存、阙、佚、未见状况,并将原书序跋及诸家论断一并收录,另附己见于后。

蓝色响尾蛇

蓝色响尾蛇

孙了红著。1948年4月大地出版社出版。侦探小说,描写了大名鼎鼎的侠盗鲁平的探案故事。是秋季一个沉闷的夜晚,天上没有星,没有月,空气里面,带着一股雨腥气。老天似乎正在考虑,要不要下一场雨,为上海市的沉闷与污浊,痛快地洗刷一下?这个时日,距离战争结束,已有几十天,上海市内的电灯,上托原子炸弹的福,从龌龊的黑布罩下钻出头来,高高地爬上了V字形的架子,骄傲的光焰,正自耀得人们睁不开眼。光辉之下,许多伟大悦目的镜头在展开:若干抹着胜利油彩的名角在登场,若干用白粉涂过鼻子的傀儡在发抖,若干写有美丽字句的纸张贴满了墙头,若干带有血腥气的资产在加上斜十字,若干大员们正自掩藏于胜利的大旗之后在竞演着一套著名的国产魔术,名为五鬼搬运法……

审定风雅遗音

审定风雅遗音

二卷。清史荣(生卒年不详)撰,清纪昀 (1724—1805)审定。荣一名阙文,字汉桓,又字雪汀,自号雪汀老人。鄞县 (今浙江宁波市)人。诸生。工诗,善书法。喜读注疏,精于小学。治学不阿附前人之说。著有《风雅遗音》、《李长吉诗注》等书。此书据孙鉴著《诗传补遗后续》定《朱子集传》原本有音未备,其音多后人妄加,故据集传与音互相考证,细加分辨,分为十五类:集传用旧训义而无音、集传有异义而不别为之音、音与传义相背、古今未有之音、声误、韵误、音误、误音为叶、误叶为音、四声误读、泛去四声之误、邶风注与某同之误、补音、叶音缺误及叶音志略。又附有经文误字、经文疑义、京本音切考异、释文叶韵纪原、吴棫韵补考异、集传相沿之讹、俗书相沿之讹、集传偶考、俗音订误,共计二十四类。其中,音与传义背,用旧训义而无音、集传有异义而不别为之音三类,辨论精审;误音、误叶、补音、俗音订误四类,亦多可取。其他则或分目太繁,或吹毛求疵,令人颇有眼花缭乱、未为平允之感。尤其于古音知之甚少,谬误颇多。且自为考异,以为舛误处,则动辄谩骂,既不客观,亦不冷静,非为治学之道。此书经纪昀审定。有畿辅丛书本、乾隆二十五年 (1760) 刊本、光绪五年 (1879)谦德堂刊本。

律杂抄

律杂抄

律杂抄,一卷,首缺,编号二七九〇。

新修往生传

新修往生传

凡三卷。又作新修净土往生传。宋代王古撰。记述我国往生净土者之事迹。本书为增补飞山戒珠所著净土往生传之作,成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近年发现上下二卷,上卷有正传二十五人,附录十三人;下卷有正传三十一人,附录九人。中卷今已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