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璘

顾璘
  • 姓名:顾璘
  • 别名:字华玉,号东桥居士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上元(江苏南京)
  • 出生日期:1476年
  • 逝世日期:1545年
  • 民族族群:

顾璘(1476年—1545年),明代诗文家。字华玉,号东桥居士。先世吴县(今属江苏)人,徙上元(江苏南京)。弘治九年(1496)进士,授广平知县,擢南京吏部主事,晋郎中。正德四年(1509)出为开封知府。正德八年,以得罪中官,被逮问,谪官广西全州。秩满,迁台州知府。历浙江左布政使,山西、湖广巡抚,右副都御史,所至有声。迁吏部右侍郎,改工部,董理显陵工毕,迁南京刑部尚书。罢归。他虚己好士,在浙时,慕孙一元,于湖上结交;抚湖广时,爱王廷陈才,侦其狎游,疾掩之,遂定交。既归,构息园,大治馆舍居客,客常满。他与陈沂、王韦称“金陵三俊”。著作甚丰,有《浮湘集》、《山中集》、《凭几集》、《息园诗文稿》、《国宝新编》、《近言》等。


其诗作,较多地反映他到处寻幽访古的嗜好,或在东坡祠下,联想其“不返辽东鹤,长悲阳羡田”的身世,发出“世事皆春梦”的感慨(《宿宜兴东坡祠下》);或闻灌人云有柳子厚的遗迹,赶紧策马往寻,不得其处,兴尽而返,聊以展示诗人的“幽致”(《闻灌人云有柳子厚遗迹因策马往寻历大源塘入仙源洞不得其处而返》)。他还有些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如《夜雨叹》,面对“去年三吴遭赤旱,万户鬻子无遗孩”的荒情,萌发出“花明草媚日果杲,男耕女织天恢恢。野人多病有归处,养鸡牧豕王城隈”的理想。他在《武皇南巡旧京歌》里对时事有所嘲讽:“白发梨园老乐师,锦胸花帽对弹丝。行宫只奏中和调,解厌南朝玉树词。”但感情不够深沉。


他亦善文,如《天宁寺游记》、《晚静阁记》、《养竹记》、《太和山前记》、《太和山后记》等还是较有文采的作品。他的《国宝新编》评论明诗虽过誉之词太多,但其中也有些值得重视的意见。

顾璘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文学闲谈

文学闲谈

文学理论集。朱湘著。上海北新书局1934年8月初版。收论文13篇,附录文章4篇。主要论述文学的功用,载道文学、异域文学、古典文学、浪漫文学、地方文学、儿童文学的特点,以及诗歌创作过程、诗歌的特征与技巧等问题。不乏独创见解,也有不准确的观点,如认为“最新的现代文学与最旧的古代文学,在本质上并没有变更,所变更的只是方式”。

太上说六甲直符保胎护命妙经

太上说六甲直符保胎护命妙经

元始天尊述六甲直符神君姓名,劝人诵经、礼拜、持咒,以保胎护命。

易图通变

易图通变

经学著作。宋末元初雷思齐撰。5卷。思齐字齐贤,学者称空山先生。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弃家为道士,居乌石观。后讲学广信山中以终。此书本于道家图书之学,备讨众说,探核经义。卷一“河图传上”,卷二“河图传中”,卷三“河图传下”,卷四 “河图辨证”,卷五 “河图遗论”。卷前有“易图通变图”。是书以八卦配河图,天一至地八,而以五十为虚数,与先儒之说颇异。《四库全书》收入。

春秋左氏传说

春秋左氏传说

二十卷。宋吕祖谦撰。吕氏一生研究《左传》,共着三书,一是《左氏类篇》(已佚),二是《左氏博议》,三即此书。吕氏为宋代着名散文家,其治《左传》亦重其文史,此书卷首《看左氏规模》云:“看《左传》,须看一代之所以开降、一国之所以盛衰、一君之所以治乱、一人之所以变迁。能如此看,则所谓先立乎其大者,然后看一书之所以得失。”虽仍立足于《春秋》大义,但其偏重史实,较诸儒之拘于书例、变例,则稍胜一筹。吕氏之说《左传》,既称扬其能通过对史实之描述而明辨其是非曲直,“以十分笔力写十分人情”,但又批评“左氏虽才高识远,然不曾明理,溺于习俗之中,而不能于习俗之外别着一只眼,看此左氏纪述之失也。”吕氏对《左传》的批评,是基于《左传》解经的旧说。吕氏重文,故朱熹批评此书“遣辞命意,颇伤于巧”。《四库提要》为之辨云:“朱子所谓巧者,乃指其笔锋颖利,凡所指摘,皆刻露不留余地耳。非谓巧于驰辨,或至颠倒是非也。”吕氏论《左传》,要在明其如何申经之大义,与诸儒之治经传者无异。然吕氏之“巧”,则在其重视《左传》文字表达之技巧,此又与诸儒截然相别。吕氏不但重文,也重史。如卷二论毕万卜筮事云:“看《左氏》所载敬仲、毕万之言,盖左氏之世,适当战国之初,田魏始兴,故夸诬其祖,以神下民。当时民无有知者,故皆信之。左氏亦惑于流俗之见、不能于流俗之外着一只眼,故于敬仲、毕万之事亦从而书之。”又云:“以此知战国时已自有符命惑人了。虽左氏好说符怪,然战国之时,已自相传,如此便到得陈涉以符命惑乱一世,遂盛于王莽。”即是从历史之角度论《左氏》之失,远胜于诸儒之空谈。此书文体类似宋代散文家之史论,随事立论,随文解义。或一事一议,或总若干事而一论,均有感而发。现存清《通志堂经解》本、《金华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四书通证

四书通证

元张存中撰。共六卷。计《大学章句或问通证》一卷,《论语集注通证》二卷,《孟子集注通证》二卷,《中庸章句或问通证》一卷。胡炳文作《四书通》,释义理而略名物。存中因排纂旧说成此书,以附其后,故名。与《四书通》乃相互为补的两种书。《凡例》认为,《四书集注》明理用事简明为尚。胡炳文对《四书纂疏》、《四书集成》等书去其晦而取其明,则理通。此书因有见于胡炳文《四书通》详义理、略名物,于是网罗各家旧说,附于胡书之后,故名《四书通证》。引经据典,引用各家之说,一一都标明出处,极便于习读,可省检阅之烦。

笑隐大訢禅师语录

笑隐大訢禅师语录

凡四卷。又作广智全悟禅师语录。元代僧笑隐大訢撰,延俊、慧昙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一册。集录乌回禅寺语录、禅宗大报国寺语录、中天竺禅寺语录、真赞、偈颂、月江和尚语录序、证道歌序、题中峰和尚语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