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玘

- 姓名:罗玘
- 别名:字景鸣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南城(今河南孟县)人
- 出生日期:1447年
- 逝世日期:1519年
- 民族族群:
罗玘(1447年-1519年),字景鸣,南城(今河南孟县)人。博学好古文,务为求奥。年四十困诸生,输粟入国学。祭酒丘濬试以文,大为惊异。弘治元年(1488)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进侍读。正德初,累迁至南京太常少卿、吏部右侍郎。因忤时宰,致仕归,走避深山中。学者称圭峰先生。卒赠礼部尚书,谥文肃。《明史》卷二八六有传。词仅存三首,且为幛词,赵尊岳以为其“所作尚有拙致”,并就其《谒金门》加以称述:“向来作幛词,多赞颂语,一无雅致,令人不堪卒读。兹圭峰以南宋人寿词之法作幛词,仅于收处以‘金鼎调羹’,微致企颂,而‘车骑如云’,“天风两袖’,“明春宫柳’,均以词笔扣住颂扬,借物写生,真所谓融情入景。明词得此,亦正复未多也”(《明词提要》)。有《圭峰文集》、《圭峰词》一卷,有《惜阴堂汇刻明词》本。
罗玘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乌托邦
16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全名为《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著。1516年出现。“乌托邦”是拉丁文“utopia”的音译,意为“乌有之乡”,全书分上下两部。在上部,莫尔以自己同航海家拉裴尔谈话的方式,结合亲身见闻,揭露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中的野蛮行径,把英国的圈地运动称为“羊吃人”,对农民的悲惨境遇作了极其深刻的描绘,指出:私有制是劳动人民贫困和不幸的根源,“只有完全废除私有制度,财富才可以得到平均公正的分配,人类才能得到福利。”书的下部借拉裴尔之口,描写了一个美好的社会——乌托邦。在乌托邦国家中,没有贫穷。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城市中居民舒适,道路宽阔,有令人心旷神怡的花草树木,有便利大众的食堂和医院,劳动在这里成为生活的必须,除极少数例外,所有男女都从事劳动,全国无游民,无使人堕落的场所;教育事业、学术研究、文娱活动受到高度重视,为公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充足的便利。乌托邦人的全部行为,甚至包括道德行为,最后都把快乐当做目标和幸福,但这些快乐必须不妨碍他人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乌托邦》是一部杰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著作。它提出了一个财产公有、计划生产、按需分配、消灭了城乡对立的新社会制度。为此,托马斯·莫尔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乌托邦”一词被后人当做空想社会主义的代名词。《乌托邦》一书影响深远,一出版就畅销一时。由于时代的局限,《乌托邦》没有对工业、农业生产进行根本性改造,把理想社会仍然建筑在家庭经营和手工业方式的落后生产基础上,甚至把理想社会的实现寄托在贤明君主的统治上,不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这些方面都贯彻着历史唯心主义的精神。
老子道德经解题及读法
本书据大华书局1934年版影印。全书分四个部分,分别谈了老子,《道德经》及其版本。读法。作者首先根据《庄子》和《史记》等书的记载,慨述了老子的身世及孔子问礼和道于老子的情形。接着,作者概述了各家关于《道德经》的论述,介绍了《道德经》各种板本。最后.作者强调读《道德经》的方法:第一要通其指意。老子之观道,始于“知常”,终于。斟玄”,两义一贯,就可以通道纪。第二要审其篇章。诸家对《道德经》分章未可信,原分章次盖不可知,读者要“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第三要旁籀渚子,即要阅读庄子、列子等诸子言老子的书,这样才能明白老子的指意。第四要会核众注,因为“一家之见,发义未宏。
仙乐集
道教书。附词一卷。金刘处玄撰。五卷。包括诗词歌颂五百多首。皆宣扬全真教旨。祖述老庄清静无为, 以慈、俭、不争为宝。借轮回因果,劝人除私去欲,戒恶劝善。收入《道藏》第785册。明正统本《道藏·太平部》有刘处玄《仙乐集》五卷,第四卷载词六十四首。《全金元词》据以入录,并从谭处端《水云集》补一首,共六十五首。
灵枢经
医经著作。又名《黄帝内经灵枢经》、《灵枢》,古又称之为《针经》、《九卷》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著之一,也是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为《内经》的组成部分。本书之成书年代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前221),后也又续有增补,非一时一人之作。本书又名《灵枢》、《黄帝内经灵枢经》、《针经》、《九卷》等。隋、唐时出现多种不同传本,但古版本均已佚,现存系南宋时期史崧重新编校本,名为 《灵枢经》。本书卷次,代有变异,原为9卷,现行的《灵枢经》单行本则为12卷。本书载文81篇。内容十分丰富,论及自然界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体生理解剖学、病因病机学、摄生学、诊断学、治疗学以及医德和医学教育等各方面内容。其核心理论是脏腑经络学说,论述重点是经络、俞穴、营卫气血的运行和针灸疗法。说理工具有阴阳五行学说,主要研究方法是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取类比象。《灵枢经》的问世,标志着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确定,并为其后的医学发展尊定了基础,对几千年来的中医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指导意义。虽然书中有些内容至今尚难以证实,甚至不无糟粕,然其内核是合理的。《素问》、《灵枢》合刻本见《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单行本有元刊本,197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南宋杨仲良撰。150卷。今本缺6、7两卷及第114至119卷,5、8两卷也不全。本书根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改编。以北宋九朝各为事目,一部分事目又分子目。李焘原书中徽、钦两朝诸卷已经失传,其史事可从此书索考,为研究北宋史的可贵资料。
史记
原名《太史公书》。西汉伟大历史学家司马迁撰著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本纪”按帝王世序和年代记述政治上的重要事迹。“表”排比并列了历代帝王和侯国间的一些大事。“书”是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史论述。“世家”是记叙诸侯王国和辅汉功臣。“列传”是各阶层人物传记。《史记》以这五种不同的体例互相配合补充,构成一个严整体系,全面记述了上起传说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年来我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其历史观有巨大的进步意义和批判精神,《陈涉世家》肯定陈涉起义的正义性和历史作用,《酷吏列传》等揭露了统治者的暴行。《史记》所开创的体例,为后世各史所沿用;它的人物传记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地位。后人注释《史记》,有著名的三家注:南朝宋裴骃的《集解》、唐代司马贞的《索引》和张守节《正义》。另有清代梁玉绳的《史记志疑》、近人张森楷《史记新校注》及日本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皆为阅读《史记》之重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