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光庭

- 姓名:杜光庭
- 别名:字圣宾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京兆杜陵(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北)人
- 出生日期:850
- 逝世日期:933
- 民族族群:
杜光庭(850—933)唐末五代道士、文学家。字圣宾,一说字宾至,晚年自号东瀛子,一作登瀛子。京兆杜陵(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北)人,寓居处州缙云(今浙江省缙云县)。唐懿宗咸通中,应九经举(一说百篇举)不第,遂入天台山为道士。僖宗曾予召见,赐紫衣,授麟德殿文章应制。后入蜀,依附蜀主王建,任金紫光禄大夫、左谏议大夫、户部侍郎,封蔡国公,赐号广成先生,参议政务。后主王衍即位,受道篆于苑中,封为传真天师、崇真馆大学士。未几解官,隐居青城山白云溪。
“光庭博学,善属文。”(《资治通鉴》卷二六八)平生著述颇多,有《道德经广圣义疏》、《道门枢要》、《录异记》、《墉城集仙录》、《广成集》、《壶中集》等。其著多以无为之旨为本,或演绎老子学说,或述道门醮仪,或记神仙灵验,对后世道教有一定影响。其诗《全唐诗》录存一卷,多咏慕仙遗世之情,偶尔也有伤时讽谕之作。相传为他所传的《虬髯客传》,则是晚唐有一定代表性的传奇小说作品,所述“风尘三侠”故事,为后人所传诵,明凌濛初据以演为《虬髯翁》杂剧,张凤翼改编为《红拂记》传奇剧本。《十国春秋》卷四七有传,宋张唐英《蜀梼杌》卷上、陶岳《五代史补》卷一、《资治通鉴》卷二六八也有其生平事迹的一些记载。
杜光庭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西行漫记
原名《红星照耀中国》。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著,1937年10月在英国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首次出版英文版。1938年2月在上海用复社名义出版中译本。这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1938年1月24日,作者为本书中译本写序称:“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所以这一本书如果是一种正确的记录和解释,那就是因为这是他们的书。”全书共12篇: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第三篇在保安;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第五篇长征;第六篇红星在西北;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第十篇战争与和平;第十一篇回到保安;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本书将作者1936年6~10月在以延安为中心的西北革命根据地实地采访所得的材料,向全世界作了真实报道,从而扩大了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外的影响。
坏女人
《坏女人》继《大手笔》之后,一代宗师松本清张短篇小说杰作选的第二部。同样由日本作家天后宫部美雪主编,并专文撰写导读。《坏女人》正如书名所示,从男女两个视角叙述犯罪等社会问题,进而揭发或批判社会上的一些普遍问题。篇篇皆为清张代表作
大医马氏小儿脉珍科
清末医家马氏所撰,作者名字、生平不详。全书概述小儿生理、病理的特点,阐明小儿诊病的要领,详论小儿常见病证辨证用药的常法,由此可见小儿珍科脉症的全貌。该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内容较详,阐述小儿初生寿夭、初生调摄、惊风痰食、五脏主病之总论,以概述小儿生理、病理的特点;绘编小儿望色、察脉、观指纹之图、歌,以提示小儿诊法的要领;略述小儿初生调理、回气、刺泡、通便诸治法,以显示小儿熏洗涂抹外治诸法的特效;分述小儿胎寒胎热、脐风撮口等病症之论治,以阐明小儿辨证择药的法则。下卷续述小儿诸热、诸汗、伤寒、疟疾等病症之论治。该书系他人手抄之作,不免有遗漏笔误之处,如目录与正文标题有多处不相对应。为此,笔者根据医理文意,前后参照,按“论”、“法”、“症”、“诸症论治”分门别类,对目录标题加以修改,以使前后表述一致,便于后人阅读。
太上混元老子史略
太上混元老子史略。三卷。宋谢守潮撰。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谱录类。节抄宋谢守灏《混元圣纪》而成。本书鲜见其他传本。
稽古录[标点本]
北宋司马光撰,由《历年图》《百官公卿表》及三家分晋以前的一段历史组成,共20卷。《历年图》成书于治平初年,起讫时间与《资治通鉴》相同;《百官公卿表》成书于元丰四年(1081),起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止于英宗治平四年(1067);最后并入伏羲至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前404)的一段历史。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将这三部分编成《稽古录》。“稽古”,是为了借鉴。《稽古录》以“臣光曰”的形式,评价历代政权兴亡,总结经验教训。司马光看重帝王在治乱兴衰上的作用,提出“人君之道有一,其德有三,其才有五”,重视人君用人之道,讲求仁、明、武三德,将帝王分为创业、守成、陵夷、中兴、乱亡五类。《稽古录》采用编年与表相结合的编纂方法,记事简单明确,便于观览。在篇幅的安排上,厚今薄古。三代以前,概述君权的起源和发展;夏至北宋,历史记载逐渐增多;详记宋太祖建国至英宗治平四年的当代史。《稽古录》又被称作《资治通鉴》的姐妹篇。此本为标点本,本站也有四库本,可以搜索对照!
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
全一卷。刘宋法颖集。又作十诵比丘尼大戒、比丘尼大戒、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十诵律比丘尼戒本。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三册。系自广律集出者,计有三百五十四学处。敦煌出土之六朝时代古写戒本一卷,缺首部及尾题,记载三百五十八学处,其内容与用语类似鸠摩罗什之戒本。又有自库车发现比丘尼戒本之梵本断片。大正藏载此戒本为‘刘宋法显集出’,实系法颖之误。





![稽古录[标点本]](/d/file/books/02f1725bf4f1634b876b7c5636a38224.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