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南公

- 姓名:吕南公
- 别名:字次儒,号灌园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约1047
- 逝世日期:1086
- 民族族群:
吕南公(约1047-1086),字次儒,号灌园,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出身贫苦,于书无所不读。治平末出游,熙宁初试于礼部,屡试不第。退而筑室灌园,不以进取为意,益务著书,借史笔褒贬善恶,以“衮斧”名所居斋舍。元祐初,立十科取士,曾肇等举荐,欲命以官,未及除授而卒,年四十。南公力学不倦,苦节自守,潜心为文,他曾自称“读书为文辞,不肯止于苟售,则探高究远,以寻圣贤之阃奥”(《上徐龙图书》)。符中行谓“其为文章,雄深浩渺,自成一家”(符中行《灌园集序》)。在文、道关系上,他强调“言以道为主,而文以言为主”(《与汪秘校论文书》),而又不否认文的重要,以为“无志于立则已,必有志焉,则文何可以卑浅”(《上曾龙图书》)。他鄙弃那种“诡伪剽窃、穿凿猥冗”的场屋之文,以为文章“必若黄河泰山,峻厚高简,浑灏奔注,与天地齐同,而日月不能老”(《与汪秘校论文书》)。现存诗歌以议论见长,如《游子篇》以富家游子与遐方寒士的遭际作对比,慨叹“当知帝里游,有祸亦有福”;《中山感怀》诗表达自己“且阅灌园技,必可了馀生”的心愿,隐含着为自己遭际鸣不平的郁懑之情。他也有一些诗写得生动有趣,如《稚女》中的“衣无罗绮且贫清,口有诗书亦性灵。论客须多如反冠,笑爷帽破似穷伶”,活脱脱描绘出一个天真烂漫的贫家小女儿的形象。其文章议论纵横,文辞雄深,风格劲健,《与汪秘校论文书》历论文章的源流盛衰,上起周秦,下迄唐宋,是很重要的宋代文论名篇。其《杂著》各篇亦庄亦谐,议论叙事纷陈,《书刘瑾事》歌颂刘瑾一诺千金的优秀品德,《达佣述》记述一个达天知命的下层农夫;《义鹰志》描写一只机敏善搏的鹄鹰,体现出其文不拘一格的风格。吕南公的诗文在生前未曾结集,殁后由其子吕郁编为《灌园先生集》三十卷,已佚;至清初仅存抄本《吕次儒集》一卷:后来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诗文,编为二十卷。《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二首。《全宋诗》卷一○三三至一○三八录其诗六卷。《全宋文》卷二三六五至二三七四收其文十卷。事迹见《宋史》卷四四四本传。
吕南公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泊庵集
十六卷。明梁潜(1366—1418)撰。梁潜,字用之,江西泰和县人。洪武二十九年 (1396)举人。授四川苍溪训导,历知广东四会、阳江、阳春三县。永乐元年 (1403),召修《太祖实录》,擢翰林修撰,后迁右春坊右赞善。会修《永乐大典》,代礼部尚书郑赐为总裁,升侍读。永乐十五年 (1382)北征,仁宗高炽监国,以释陈千户事牵连坐死。著有《泊庵集》十六卷。该集共十六卷,前有王直、胡俨二序。胡俨序称是集为梁潜子梁婺所编。考萧镃 《尚约居士集》 有 《陈循墓志》,称 “梁公潜以职务违错,被逮且籍之。梁潜平日所作诗文,悉估书册,卖钱入官。循遣人访求,倍价赎还。今锓梓以传者,循所赎也。”则其稿为梁潜亲自编定,因陈循而传于世。胡俨序不载其事,而但称其文章遭际,大概是为讳言其被赐死之事。梁潜文格清隽,而兼有纵横浩瀚之气,在明初可自成一队。故郑瑗《井观琐言》称 “其丰赡委曲,亦当代一作家。”杨士奇 《梁潜墓志》称“其为文章,驰骋司马子长、韩退之、苏子赡,亦间出庄、骚为奇,务去陈言出新意。”可谓推崇备至。其文颇有气势,如江河之流汪洋衍迤,但文学色彩并不浓厚。集末附有康熙二十年(1681)梁潜裔孙梁天清续刻的 《家集小引》。该集四库已存目。
三姓山川纪
《三姓山川纪》仅五千余字,记载三姓(今属黑龙江省泣兰、境内窝肯哈达山、马鞍山、朱尔山、巴彦哈达山、阿吉玛玛山、大瓦丹山等四十八座山峰,老岭一座,短羊、凤凰硷子二座,大迎门石、小迎门石二座,古木呐城旧城遗址一处,窝肯河、苏木河、巴胡力河、七胡力河、瓦玺别拉河、哈达河、浓浓河等河流二十七条,横头饱、方正泡、妖精泡冬处,西芬沟一条。其中脱、衍字数处,李兴盛、张杰标点时,均予指出或存疑。所记河流首起窝肯河,止卜雅密河。所记河流范围上讫阿勒楚喀副都统辖区与记之列,诸如胡尔哈河(牡丹江)、布雅密河、萨林河等。二十七条河都属松花江水系,辖区内属乌苏里江之河流概不叙述,汇入黑龙江一下游之河流亦不记。叙述时,一先及河名,有异名时亦予指出,接叙其方位、发源、流经流程、河源至河口距离、河口至二姓城距离。
三国史记
朝鲜古代通史。金富轼著。1145年问世。1394年庆州府使金居斗等人出版的木刻本,是现存最古老的版本。金富轼(1075—1151),30岁中举,历任户部尚书、平章事和元帅等重要文武官职。1147年受封为乐浪郡开国侯,是朝鲜史学的奠基人。除本书外,还参与编纂《睿宗实录》、《仁宗实录》,另有诗文集20多卷。本书用汉文写成,共50卷。记叙前57年至935年的朝鲜历史。分为三国本纪、年表和志、列传3部分。1.三国本纪(1—28卷)。新罗本纪12卷,高句丽本纪10卷,百济本纪6卷。新罗本纪是重点,叙述从酋长赫居世至敬顺王共56王、992年的新罗历史。高丽本纪记录从酋长东明(朱蒙)至宝藏王共28王、705年的高句丽历史。百济本纪记叙从酋长温祚至义慈王共31王、678年的百济历史。2.年表和志。年表(29—31卷)。从前57年至936年,按年代顺序共记载新罗、高句丽、百济三国105位国王(有的是酋长)在位的年表,并和中国诸朝的年代逐年对照。志(32—49卷)。是有关文化、经济、地理、职官等方面的记事。3.列传(41—50卷)。主要记述50个人物的事迹。大体分为贵族传记、封建知识分子传记和人民传记三类。本书虽有某些缺点,如地名、人名、事件相互差错,重要史实有所遗漏。书中记载的高句丽第10代王经中国学者考证亦非真实。但由于朝鲜三国时代的其他古籍一本也未流传下来,使本书成为研究朝鲜古代历史最宝贵的资料。
生活的艺术
林语堂著。作者用英文写成1937年美国纽约约翰·黛公司出版,成为当时美国的畅销书。经林语堂特许,由黄嘉德译成中文,1939年西风社出版。此书的第二个译本,由越裔翻译,1940年上海世界文化社出版。《生活的艺术》全书共14章,每章之内又有若干小节,是一部全面性评论著作。林语堂对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非常独特的认识,在本书中,他说:“一个民族产生过几个大哲学家设什么希罕,但一个民族都能以哲理的眼光去观察事物,那是难能可贵的。”他通过谈论中国人的生活态度,把中国人的哲学概括为“抒情哲学”、“闲适哲学”、“一种轻逸的,一种近乎愉快的哲学”。很显然,林语堂所强调的中国人的“非功利性”、“幽默色彩”、“达观精神”、“热爱生命、善于享受悠闲”等人生态度,实际上主要讲的是道家文化。可以说,他是站在老庄思想、道家立场来评判中国文化的。正是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林语堂发表了自己对生活的某些感受。本书共由八章组成,分别阐述了以下问题:醒觉、关于人类的观念、论近人情、谁最会享受人生、生命的享受、生活的享受、文化的享受以及思想的艺术等等。作者所表述的只是个人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经验,是个人的观点,而并不想创立不朽的真理或是客观哲学,所以,读来倍觉亲切,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享受。作者所表现的观念也是中西思想家再三思虑过、表现过的,但却已经变成作者自我的一部分,已在作者的生命里生根。所以,全书显得自然纯朴,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感。作者没有受过学院式的哲学训练,所以,观察一切也似乎比较清楚、便当,没有正统哲学家的那些框框,大多根据自己的直觉下判断,创立自己独特的见解。
两个世界的味道
李炳南老居士编述 ,(甲)娑婆世界的味道 ,(乙)极乐世界的味道。
注成唯识论
注成唯识论,卷十七,唐佚名撰,日本定胤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