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

朱自清
  • 姓名:朱自清
  • 别名:字佩弦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苏东海县
  • 出生日期:1898年11月22日
  • 逝世日期:1948年8月12日
  • 民族族群: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教授,民主战士。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字佩弦,原名自华,号秋实,曾用笔名余捷、柏香、知白、白晖、白水等。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县;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故又自称扬州人。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先随父母读书,后入私塾和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20年毕业后曾在江苏、浙江许多中学教书,极受学生欢迎。在大学学习和中学任教期间一直从事新诗创作,内容多写小资产阶级的失意,也有觉悟青年对光明的呼唤。1922年发表长诗《毁灭》,在当时文坛上颇有影响。同年出版了诗集《雪朝》(与人合著。商务印书馆)。1924年出版了诗和散文集《踪迹》(亚东图书馆)。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开明书店),使他成了著名的散文家。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就算他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是他散文中的名篇。他的散文艺术性较高,但多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而《生命的价格——七毛钱》却是一篇难得的思想性较高的散文。1931年至1932年在英国伦敦学习语言学和英国文学,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讲授《诗》、《歌谣》和《中国新文学研究》等课程。这时与闻一多开始同事论学。1934年和郑振铎等人编辑《文学季刊》,同陈望道编辑散文杂志《太白》,同年出版游记《欧游杂记》(开明书店),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1935年,良友出版公司)并写《导言》。朱自清正直、爱国,参加过“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但由于阶级的局限使他长期脱离现实。抗日战争爆发后,任西南联大教授,思想开始有较大转变。1946年民盟云南支部负责人李公朴、闻一多被害,使他受到教育,逐渐克服了超阶级的观点,在悼闻一多的诗中说:“你是团火,照彻了深渊……照见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抗战胜利后,回到北京继续在清华任教,这时写了不少具有革命观点的文艺论文,分别收在《新诗杂话》(1947年,作家书屋)、《标准与尺度》(1948年,文光书店)、《论雅俗共赏》(1948年,观察社)等集子里。1948年8月12日病逝前,谆谆嘱告家人,说他已签名拒绝美援,不要买政府配售的美粉,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赞扬他有骨气,“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朱自清有著作二十七种,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都收入四卷《朱自清文集》(1953年,开明书店)中。另有《朱自清选集》(1951年,开明书店)。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还出版了《朱自清诗文选集》。香港文学研究社出版了《朱自清选集》。生平传略见浦江清、李广田所作两种及季镇淮的《朱自清先生年谱》。

猜你喜欢的书

性心理学

美国著名思想家、科学家、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亨利·H·霭理士重要的性科学专著,由中国30年代社会学家潘光旦教授于1939年至1941年根据英国威廉·海德曼出版公司1933年版译出并加注释。本书先曾于1946年4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在重庆初版,是年10月在上海再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1987年7月再次修订重新出版。全书40万字。注和附录部分占约10万字。全书共分8章:绪论、性的生物学、青年期的性冲动、性的歧变与性爱的象征、同性恋、婚姻、恋爱的艺术以及结论。作者是从生物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对人类两性关系进行科学研究的先躯者,在西方奠定了人类两性之学的基础,为社会推广性的教育提供了科学教材。本书所论的性心理学,指的是性冲动或性能的心理学,是性心理学入门的优秀读物。本书简单、概要、论述精辟、研究深入,是传世之作。作者对性心理的研究和为性教育奠定的科学基础,功于当世。他以流畅多采的文笔传播严格的科学知识,开创一代学风,遗泽后世,受人颂扬。

包法利夫人

法国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1880)著于1857年的长篇小说。女主角爱玛13岁进修道院读书,宗教的禁欲主义说教和当时流行的情调缠绵的消极浪漫主义作品大大刺激了她的欲望,培养了她游手好闲的贵族思想感情和整日耽于浪漫遐想的习性。但她的丈夫包法利医生平庸愚钝。单调沉闷的生活环境,使爱玛先后投入了罗道耳弗和赖昂的怀中,最后又被他们抛弃。放荡的生活使爱玛债台高筑,她求告无门,终以服毒自杀结束了可悲的一生。爱玛追求的是美好的爱情,最后却走向了堕落。作者给予了她深切的同情,提出她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以此控诉了恶浊鄙俗的社会及空虚、淫糜的风气。此外,高利贷者的钻营和逼迫,罗道耳弗和赖昂的冷酷自私,是导致爱玛悲剧的另一原因。作者认为不道德的不是爱玛,而是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他说“就在此刻,同时在20个村庄中,我可怜的包法利夫人正在那里受难、哭泣。”点明了这一悲剧的普遍意义。爱玛是小资产阶级女性的典型,她热情、有理想、敢于反抗平庸生活,但她盲目追求个人幸福,最终走向毁灭。小说充分体现了福楼拜“客观而无动于衷”地描写及精雕细刻的艺术风格,对19世纪后期文学创作有直接影响。

唐太宗入冥记

唐代变文。敦煌话本小说之一。作者佚名。见敦煌写本斯二六三○《唐太宗入冥记》残卷,原无题,依王国维、鲁迅拟题。其中故事据初唐《朝野佥载》卷六之唐太宗入冥故事发展,但已与原故事大为不同。相传太宗入冥感到“杀人数广,昔日享福,今受罪犹自未了”,再无“生路”,“忧心若醉”。但他遇到了鬼判官崔子玉,此人在阳世任辅阳县尉,当家有五百口人,跃马肉食,全是皇帝所赐。当阎王叫他推勘太宗寿命长短时,他想这是一件“祸事”,“若勘皇帝命绝”,怕他回到长安杀自己一家五百口人,而太宗又怕崔子玉揭他老底,不让还阳,结果双方假公济私,进行一项交易。判官先给太宗加五年寿,太宗除保他全家,又封崔子玉为蒲州刺史,又赐库钱二万贯。

李太白贬夜郎

元杂剧剧本。简名《贬夜郎》。 王伯成撰。末本。存本仅载曲词和简略科白,唯知其梗概为:诗人李白带醉见驾,向唐明皇述说酒的好处,又奉命当场赋诗,由杨贵妃捧砚,高力士为其脱靴。外国进宝,明皇令高力士宣李白,李白醉酒骑马见驾。李白为自己的行为辨护后,明皇赐他酒和衣服。李白出朝时,碰到杨妃和安禄山,看出安必将作乱。安禄山、杨贵妃因私情被李白撞见,2人宴请、贿赂李白,受到李的斥责。李白离开长安,中秋节在采石渡口与朋友泛舟赏月时,酒醉向江中捞月,落水身亡,受到龙王和众水族的欢迎。剧本将历史上关于李白的记载和著名传说加以串合,集中表现了李白作为一个诗人的浪漫气质和正义感。剧名为《贬夜郎》,似应有李白被贬夜郎的具体情节。此外,据现存曲词和科白来看,李白被贬的原因是因对朝政混乱不满,得罪了杨妃、高力士,与历史上因参与永王李璘幕府而获罪的说法不同。现存主要版本有:《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本》。后收入《元曲选外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

一乘佛性究竟论

一乘佛性究竟论,一卷(原六卷,现存卷三)。 唐法宝撰。

附随

巴利名Pariva^ra 。又作附录。为巴利文律藏三大部之一。系律藏之附录部分,其内容主要为对于戒条之解释,共分十九章,即大分别、比丘尼分别、等起之摄颂、无闲省略与灭诤分解、问犍度章、增一法、布萨初解答章与制戒之义利论、伽陀集、诤事分解、别的伽陀集、呵责品、小诤、大诤、迦絺那衣分解、优婆离问五法、等起、第二伽陀集、发汗偈、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