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

朱自清
  • 姓名:朱自清
  • 别名:字佩弦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苏东海县
  • 出生日期:1898年11月22日
  • 逝世日期:1948年8月12日
  • 民族族群: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教授,民主战士。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字佩弦,原名自华,号秋实,曾用笔名余捷、柏香、知白、白晖、白水等。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县;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故又自称扬州人。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先随父母读书,后入私塾和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20年毕业后曾在江苏、浙江许多中学教书,极受学生欢迎。在大学学习和中学任教期间一直从事新诗创作,内容多写小资产阶级的失意,也有觉悟青年对光明的呼唤。1922年发表长诗《毁灭》,在当时文坛上颇有影响。同年出版了诗集《雪朝》(与人合著。商务印书馆)。1924年出版了诗和散文集《踪迹》(亚东图书馆)。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开明书店),使他成了著名的散文家。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就算他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是他散文中的名篇。他的散文艺术性较高,但多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而《生命的价格——七毛钱》却是一篇难得的思想性较高的散文。1931年至1932年在英国伦敦学习语言学和英国文学,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讲授《诗》、《歌谣》和《中国新文学研究》等课程。这时与闻一多开始同事论学。1934年和郑振铎等人编辑《文学季刊》,同陈望道编辑散文杂志《太白》,同年出版游记《欧游杂记》(开明书店),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1935年,良友出版公司)并写《导言》。朱自清正直、爱国,参加过“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但由于阶级的局限使他长期脱离现实。抗日战争爆发后,任西南联大教授,思想开始有较大转变。1946年民盟云南支部负责人李公朴、闻一多被害,使他受到教育,逐渐克服了超阶级的观点,在悼闻一多的诗中说:“你是团火,照彻了深渊……照见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抗战胜利后,回到北京继续在清华任教,这时写了不少具有革命观点的文艺论文,分别收在《新诗杂话》(1947年,作家书屋)、《标准与尺度》(1948年,文光书店)、《论雅俗共赏》(1948年,观察社)等集子里。1948年8月12日病逝前,谆谆嘱告家人,说他已签名拒绝美援,不要买政府配售的美粉,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赞扬他有骨气,“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朱自清有著作二十七种,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都收入四卷《朱自清文集》(1953年,开明书店)中。另有《朱自清选集》(1951年,开明书店)。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还出版了《朱自清诗文选集》。香港文学研究社出版了《朱自清选集》。生平传略见浦江清、李广田所作两种及季镇淮的《朱自清先生年谱》。

猜你喜欢的书

日本与日本人

日本与日本人

该书是落合贞三郎从小泉云八评论日本与日本人的著作中选编辑录而成的一本书,为小泉八云的日本观的代表作品,作者对日本与日本人的评价总体上是客观的,公正的,其价值在于以东西方对照的眼光来研究日本和日本文化,尤其是从心理、哲学上解剖了日本人整个的内心生活;从日本人内在的和外表的,历史的和社会的,心理学的和伦理学的各方面,描摹日本的国民特性。

雪莱政治论文选

雪莱政治论文选

英国雪莱(Shelley.P.B.)著,杨熙龄编译,1981年4月1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雪莱政治论文选》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主要内容包括:论无神论的必然性、告爱尔兰人民书、关于建立慈善家协会的倡议、人权宣言、致艾棱巴罗勋爵的信、驳自然神论(对话录)、关于道德观念的思辨(断片)、关于在整个王国实行选举制度改革的建议、为夏洛蒂公主去世告人民书。

金丹真一论

金丹真一论

金丹真一论,原题百玄子撰。其生平不详。从书中内容看,似出于唐末五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援引《参同契》、《阴符经》及马明生、阴长生、元阳子、青霞子等诸家丹诀,论述外丹法要。书中称还丹禀源于真一之气,营丹之士莫不求乎真一之源,故名《真一论》。作者认为道即是水,水数属一,含气混真,配位得合真铅,故炼丹须先定神水,后议真铅。神水即汞,须得真铅制之。金丹唯以真汞真铅之华气凝结而成。炼丹须法乾坤卦象,顺阴阳之则,符日月之度。行火应逐月符节,阴阳各半,互相受用。气行一周,丹转一次。一日十二时内,亦须进退升降,随卦变通,凭漏刻,顺五情而进水退火。始自虚无,从无入有,又从有返归于无。返还数终,则神丹自现。人得服之,流入百脉,驻颜却老,更资阴骘,直侯上升,则我命在我不在天矣。书中对安炉立灶,配合药物,火候法度等,皆有较详论述。是一部较为系统之外丹论著。

周易参同契通真义

周易参同契通真义

道家著作。3卷。后蜀·彭晓撰。晓字秀川,自号真一子, 永康人。曾官为朝散郎守尚书祠部员外郎, 受御赐紫金鱼袋。全书分为90章, 以应“阳九”之数; 又以“鼎器歌”一篇字句零碎,难以分章, 独存于后, 以应“水一”之数。另撰“明镜圆诀”一篇, 附于全书卷末。在自序中, 阐发其义甚详。因此, 《四库全书总目》评价为: “诸家注《参同契》者, 以此本为最古”, “今录《参同契》之注, 仍以此本为冠。”

金匮要略浅注

金匮要略浅注

《金匮要略》注本。10卷。清陈念祖(修园)撰。刊于道光十年(1830年)。此编将《金匮》前22篇予以诠注,删去林亿整理本之最后3篇,并于第二十二篇(妇人杂病脉证)中增补“妇人阴挺论”等内容。该书释文中较多地选取徐忠可、尤在泾、魏念庭、王晋三等名家的学术见解,并结合陈氏个人心得编注原文,疏解义理;其于杂病诸方,亦不乏精辟之评述。全书以“浅注”为其基本特色,而编法的特点,略同于《伤寒论浅注》,即在原文中衬以小注,原文、注文可以连读而易于理解。书中另有陈氏之子陈元犀、陈蔚,其孙心典和陈氏门人林礼丰等所写之按语,其中尤以元犀之按语识见较广。现存初刻本及多种清刊本、《南雅堂医书全集》本等,1958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净心诫观发真钞

净心诫观发真钞

净心诫观法发真钞,三卷,唐道宣撰,宋元照序,宋允堪钞并序,日本慧光合,排科会本,道谏刊版回向,内题无法字。